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吉诺弯刀 >

第493章

吉诺弯刀-第493章

小说: 吉诺弯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ǎ次颐钦庑┓菜字饲捉缓笱罢沂被颐瞧舻希煳颐遣欢仙钊胩剿鳌�

    总之,在和他交往期间,他总会有种种惊人之论和表现,让我心里受到很深的触动。

    (二)

    在我和方达峰的交往过程当中,有个概念被推翻了。

    之前我常常会觉得,代表心灵神秘的一些东西,例如方达峰从事的星相学和各种宗教,与科学是彼此对立的。

    但和方达峰交往越久,我就越怀疑这种对立的坚固性。

    事实上,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这两个对立面在各自的起点与终点上都是彼此交汇融合的。

    与其说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对立的战斗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分别求证和彼此验证的过程。

    双方在论述同一命题并经由各自的方案得到相同答案的过程当中,互相质疑对方的错误之处,并印证对方的进展,校正对方的偏差。

    方达峰和他的那些大科学家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他们相处很好,并没有要互相驳倒对方论点的意图潜伏在心中。

    (三)

    应方达峰的邀请,我也参加了几次他家里的烤肉大会。

    享用美食之余,大家随意地端着盘子,三三两两地分散闲谈。

    我坐在沙发上,参与了一些物理学家和他们妻子的谈话。

    有位太太问了这些物理学家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何宇宙中的星体都差不多是球体的?而微粒子也都呈现出球形结构呢?其运行轨道为何都是圆形或者椭圆型的呢?

    物理学家们纷纷开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提到好多我听不懂的概念和公式。有些身份也是科学家的太太们不住地点头赞许,还插入谈话,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并非物理学圈子里的这些太太们,就听得双眼圆睁,一脸蒙圈。

    我听了一会儿他们说的外星语言,找到了一个谈话的短暂空档,发表了一下我自己的浅见。

    我说:“原因没那么复杂。”

    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目光汇聚于我。

    我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人类的眼球是球体的,我们的眼睛结构是就圆形或者椭圆形组成的。”

    我说:“就像戴上墨镜后,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黑色的。”

    我说:“我们何尝看到过真正的星体和微尘?我们只看到自己的眼球。我们只看到自己与生俱来,并且从来没脱下过,也脱不下来的球形墨镜罢了。”

    我说:“如果一个婴儿,从出生起就一直戴着墨镜,终身永远都不能取下来,那他一定认为,这个光明的世界,就是那般黑黢黢的。他很难意识到,也很难接受,世界其实不是他看到的那样。”

    一时间,周围一片沉寂。

    我感到有些忐忑不安。作为一个物理学的**,只有高中的物理学知识水平的杂志编辑,我在这些科学界的大腕面前贸然出言,是不是太唐突了?我连圆周率都不能背到20位以后。。。。。。

    就在我感到紧张的时候,这些科学家们爆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

    有个叫艾利亚的科学家一边笑着,一边站起来向我致意。

    他说:“这就是传说中的东方智慧吧。”

    他举起手中的酒杯,对我说:“为美丽和睿智干杯!”

    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的男人们都举起了杯子,说:“为东方的美丽和睿智干杯!”

第八百一十章 超弦假想和创造柱

    (一)

    我就是这样认识了艾利亚教授。

    他是一个50多岁的犹太人,头顶微秃,身材矮小,然而一双眼睛,闪烁明亮,精光四射,看上去就是非常敏锐聪明的那一类型。他对任何事情的反应速度都很快,说话速度也很快,喜欢一边说话一边很快地打着各种手势。他长于演讲,说话很有感染力。

    有时候,看到他,我会忍不住地想起列宁。

    他们给人的感觉,真的很相像。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名侦探柯南》系列动画片里面的那位阿笠博士。

    事实上,艾利亚虽然最驰名的学术范围是基础天体物理学,但他主持的研究室,应用科技的发明专利数量也颇为可观。这一点,的确也是很像阿笠博士啊。

    他为人幽默,举止也很绅士,对文学颇有见地,业余时间,他还喜欢写诗歌和游记。他甚至出版了一本关于欧洲古堡的文化掌故漫谈,颇为畅销,还上过畅销书的排行榜。

    他跟我说,他很喜欢东方文化。他甚至还跟着一个中国的乐师,在学习中国古琴的演奏。他觉得这种乐器,特别容易和他的内心,产生内外交融的那种美妙共鸣。

    从那次谈论过眼球和墨镜之后,我还和艾利亚教授谈论过有关眼球和墨镜的问题。

    我告诉艾利亚教授,中国禅宗的禅修师父,会常说一句话:“睁开眼睛就妄想纷飞,闭上眼睛就漆黑一片”。

    禅师常常呵斥弟子说:你们这帮人坐在那里搞来搞去,无非都是在一个“黑漆桶”里头折腾!喝骂弟子“面前有物,不见光明”。

    艾利亚问:那个“挡住光明的黑漆桶”是什么呢?

    我说,我觉得,应该就是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结构。

    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世界依然存在,但我们因为隔着眼皮这个东西,只能看到黑洞洞一片。

    而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情况也不见得好多少,因为是通过眼球这样一个东西来看,所以我们也就只能看到它在一个球形晶体里面的投影。

    我们的思想意识我们的全部知识体系和事物的真相之间,隔着“一物”,这“一物”就是我们的感官结构的局限性。

    而全知全能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如何才能不陷落于这种结构的局限性当中。

    艾利亚教授马上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和马同处一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在我们感官系统中的投影,和在马感官系统中的投影,却是大相径庭的。世界在马的眼中,完全是另外的样子。”

    我说:“嗯。在拥有一千只复眼的苍蝇眼中,世界的样子和我们人类眼中的样子,是非常不同的。难有共识。在苍蝇眼中,我们也许是非生物,也许是星云,也许是喜马拉雅山,也许是一个食品仓库。苍蝇不会认同我们的宇宙观,就像我们也不能认同它们的。”

    艾利亚教授说:“东方人很早就这样看待世界了吗?”

    我说:“是的。事实上,东方人不认为,我们和马匹、我们和苍蝇之外,还有一个什么客观的世界。”

    艾利亚教授说:“没有客观?”

    我说:“是的。所有的世界,皆是主观。”

    艾利亚说:“没有物质?”

    我说:“是的。没有物质。世界,就是观察者本身。”

    艾利亚说:“你刚刚否定了二元对立。”

    我说:“是的。”

    艾利亚说:“你不是唯物主义者?你们中国人,不是都是唯物主义者吗?”

    我说:“您听说过一句话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艾利亚说:“你听说过量子物理学么?”

    我摇头。我说:“它和传统物理学,有区别吗?”

    艾利亚说:“你从来没有学过,没有接触过量子物理学?”

    我摇头,说:“没有。我第一次从您这里听说,还有这样的前沿科学。”

    他说:“也不算前沿了,量子力学可算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他说:“你刚说出了量子力学的核心观点。”

    我惊讶道:“啊?”

    他说:“量子物理学从观察研究微粒子的运动规律,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颠覆传统物理学的基础:第一,自然界可能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必然;第二,主观改变,客观随之改变。也就是你刚刚所说的,很可能,没有客观。”

    他说:“你刚说的那句话,花、叶、如来,东方人是什么时候说的?”

    我说:“2500年前。”

    他看着我说:“东方。”

    我说:“东方还有一句话:原来退步是向前。”

    艾利亚说:“玄妙。玄而又玄。”

    (二)

    后来的一个晚上,艾利亚还和我谈过有关“超弦假想”的事情。

    由于我并不是一个科学家,所以对这种事情我不知道怎样准确地描述,只能讲一点我听懂了的,并且我也很感兴趣的地方。

    艾利亚当天对我说,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有关宇宙本质的假设。

    这种理论认为,宇宙可能根本就不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它很可能是由很多极小的、震动的弦和弦圈(?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词)所组成的。

    这种理论认为,尽管我们可能只能感觉到自己生活在立体空间+时间的4维空间里,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着多达10维的空间,就像佛教里所说的“十方世界”。无法感知到的那另外六个维度,卷起或者压缩在我们可见的四维空间中。

    (当他提到压缩的那个维度时,让我想到佛教中所说的,芥子纳须弥。将许多世界收缩于一颗芥子之中。)

    而按照m理论,可能共存在11个维度,包括一个被称为”超重力“的维度。

    那些不能感知到的精妙维度有可能融入某种无限的境地,并以光的形式展示出来。

    老实说,当天艾利亚所说的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弄懂,但却整体印象非常深刻。

    我有强烈的感觉,他不是在论述现代物理学,而是像在咏颂某些古老的宗教经书。

    但他的确就是在谈论现代物理学,因为他就是靠这个吃饭的。

    (三)

    后来,在方达峰的圈子里,艾利亚还介绍我认识了另一个名叫大卫的尖端物理学家。

    他的表达几乎和艾利亚一样。

    大卫所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不能忘记。他说:“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你那个想要起死回生的,或者,想要熄灭死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