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第6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欧洲的方阵对于习惯了依仗个人武勇作战的八旗军而言实难适应,尤其是武器只有长矛和火铳,对于用惯了刀盾、弓箭以及其他各式兵器的八旗军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反倒是武器训练问题。再加上八旗军自身的不少陋习和传统存在,几个月后倒是可以形成战斗力,不过距离刘成眼中能够与江浙明军对战的程度却还是要差上一些。
“不急,朕接到了密报,浙匪正在进攻闽粤,今年大举北上是不太可能的了。而且西南那边,据说西贼李定国劫走了伪帝永历,如今与孙可望剑拔弩张,湖广北部的军事压力都大为降低。浙匪既然进攻闽粤,十有**会掺和进去,届时只怕是明年也未必能腾出手来。”
听到这话,刘成不由得松了口气,继而拜倒在地。“奴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贼寇爆发内讧,这分明是大清气运尚在的象征啊。”
从政治、军事的角度上去看,西南明军内讧,江浙明军席卷闽粤,陈文下得了手去对付已经宣布反正了的尚耿二藩,那么其他明军也会对其提防,永历那边更会产生危机感。南方现在是陈文一家独大,但是真要打起来,不光耗费时日,更会削弱江浙明军的有生力量,怎么看对满清都是大为有利的。
南明各势力之间内斗频仍,满清多次危急都是因为明军内斗而莫名其妙的得以化解,天命、气运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此番似乎又要复刻那些过往,刘成此言自然也是顺治所愿意去听的。
战略主动权易手,时间便成了满清的敌人。现在江浙明军的北伐显然是要拖后了,那么满清就拥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准备,这便是最大的好事。
“新军不可用绿营,唯有八旗方能让朕放心。只是这拖后最多也就拖上个一两年的时间,各旗的旗丁人数锐减,剩下的也有不少伤残,能在这一两年里成丁的旗人少年又不是很多,着实让朕感到忧心啊。”
人口问题是满清最大的隐患和实际问题所在,一个入关前夜只有五万丁,入关后历次征战,只有四万多旗丁,随着陈文崛起而再度损失了近万旗丁的满洲族群,如今不过只有三万多的旗丁,其中还不乏伤残。哪怕有蒙古和汉军八旗作为辅助,但是这两支军队也同样损失不小,其国以武力而起,如今男丁数量锐减,其结果尤为可怖。
“奴才偶有所得,欲谏言于皇上。”
顺治将核心问题摊开了说与刘成,也是对其的一种拉拢。其实就算不提,刘成在新军中负责操练,难道会不知道吗。不过刘成有了想法,对于这个已经让他多有惊喜的奴才,顺治还是颇为期待的。
“爱卿速速道来。”
顺治如此,刘成轻咳了一声,继而向顺治说道:“奴才以为,新军不可一人非八旗,八旗亦不可一日无满洲。然则,满洲贵种,丁口上较之汉人是弱势,是故先帝创建蒙古和汉军八旗以作为补充。”
“八旗如今旗丁锐减,等待少年成丁是一回事,抓捕鱼皮鞑子亦是良方,但浙匪势大,以陈逆的扩军速度,满洲是万万无法与之相比的,说到底还是要充实蒙古和汉军八旗。”
这是满清高层的共识,顺治听闻此言,也是点了点头,继而向刘成解释道:“朕与诸王商议过,向漠南、漠北招揽蒙古勇士以充实蒙古八旗,汉军方面则是通过对朝廷忠心耿耿的那些绿营武将和部队进行抬旗,借以恢复汉军八旗的实力。”
“此番会盟,漠南各部倒是较为恭顺,不日便会有蒙古勇士到口外等地投效,绿营那边,从征朝鲜的直隶绿营、协助围剿贼寇于七的山东绿营以及北方与湖广北部各地的有功绿营皆在备选范围之内。另外,如陕西汉羌总兵张天福,其兄义不辱身,其人所部也颇为能战,自当调回京师抬旗……”
顺治提及的刘成大多都是知道的,倒是汉羌总兵张天福一事却还是不久前才议出来的,因为这里面毕竟涉及到了张天禄那个在江南牵制江浙明军不成,反被钱应魁的义军牵制在苏州的武将。
顺治和部分亲贵觉得张天禄自杀了,算是忠心的,此前应援江宁,击败郑成功他也是主力,应该另当别论。奈何镶蓝旗对于济尔哈朗的死颇为不满,迁怒于当时济尔哈朗麾下的不少官员,还是顺治劝了好久才算是有了这么一个结果。
不过相比张天福的问题,与蒙古各部的会盟却更为让顺治担忧。漠南蒙古倒是都来了,但是此前已经被岳乐打服了的漠北蒙古各部却一个也没来,纷纷以着各种理由进行敷衍,显然是觉着满清好日子怕是不多了,唯恐惹火上身,外加他们的位置称得上山高皇帝远,所以干脆如此。
刘成细细听过,他很清楚这里面有些事情怕是没有顺治说得那么轻易,其实从在新军之中负责操练时他就能感受到满洲亲贵对他的提防之意。
不过,刘成一向很清楚他自身的定位,更是清楚他想要什么,如何获取。有了此前在曹从龙之乱中判断失误的教训,到了满清这边,哪怕是受到提防和排挤,平日里自然也是一副忠心耿耿的狗奴才的模样。
“皇上,奴才以为,朝廷设法充实蒙古与汉军八旗的办法皆是良方。不过,奴才与胡侍郎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请皇上以朝鲜人作为主体,仿照当年先帝创建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那般,组建朝鲜八旗,以增添满洲八旗之羽翼!”
第三十六章 野望(下)
后金建立,满洲八旗组建而成。兵力上,如萨尔浒,莫说是旗丁了,就连八旗内部的老头子和半大小子也征入军中与明军决一死战。可是即便如此,总兵力上面对明军依旧占不到什么便宜,若非杨镐的四路进兵造成了各个击破的可能,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反明只怕就立刻变成了一个笑话。
后来到了皇太极时期,朝鲜遭到后金军突袭,不再继续支持东江军;林丹汗被逐退,察哈尔对后金的牵制降低,漠南蒙古各部开始偏向后金;毛文龙被袁崇焕矫旨杀害,东江军崩坏,牵制能力大幅度下降。
诸般事情发生,后金才有了较为宽松的战略环境,而后靠着历次破口所劫掠的财货招揽了大批的蒙古人,在蒙古左右翼的基础上组建了蒙古八旗,而后更是从乌真超哈开始,逐步建立起了汉军八旗,满清从而才真正拥有了十几万大军的动员能力。
否则的话,甲申之时,满清没有拥有足够的筹码来参加赌局,只能局限于辽东那一隅之地。天下谁属或许会有些波折,但却也不可能是会落入满清之手。
军事上,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是满洲八旗的有力补充,于皇权而言,蒙古与汉军的建立也进一步的削弱了八旗亲贵们的实力,皇权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稳固。
顺治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但是现在的窘境在于,满洲核心人口锐减,对蒙古和汉军的控制力就会下降,尤其是战无不胜的威名被江浙明军打破,所以他们对重新恢复蒙古和汉军八旗的幅度也就会心存忧虑。
奈何即便是用脚趾甲去想也能想到,日后与江浙明军之间的决战,必然将会是一场双方光是战兵就要出动十几万,乃至二十几万大军的国战。
先期准备现在倒是有了这个时间,但是满洲男丁不过三万余人,能上阵的更只有不到三万,就算竭泽而渔,把白发黄口尽皆拉进军中也是大为不足的,而且这还是没有考虑南下决战时北京的守御问题的情况下。
恢复蒙古和汉军,光靠蒙古八旗扩编实在不易,大力强化汉军旗又会出现太阿倒持的危险。可是随着刘成这一句组建朝鲜八旗的话语说出,问题迎刃而解,顺治登时便是一愣,随即心中的狂喜便再也难以抑制。
“朝鲜八旗,朝鲜八旗,爱卿真乃天下奇才也,朕得爱卿真乃是,真乃是……”
顺治语无伦次了半天也没能把“真乃是”个什么说个明白,但是他的激动之情却是显而易见的。
从登基开始,面对多尔衮,面对八旗亲贵,他始终是如履薄冰一般。如今有了组建朝鲜八旗的救命良方,既可以补充满清的核心武力,又可以防止汉军旗过分的做大,更可以加强满清对朝鲜的统治,甚至还能够进一步的强化皇权,可谓是一举而四得,叫他如何能不激动。
只不过,朝鲜人的战斗力摆在了那里,算是皇太极时期的两次入寇,朝鲜已经被清军入侵过三次了,每次都是毫不费力的就被打到了灭国的边缘,能够幸存还都是因为大明在侧。这样的废物,就算是组建起了八旗军,到时候弄不好也是要给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拖后腿的。
“爱卿之言,朕甚为认同。只是这朝鲜人的战斗力实在是太过孱弱,若是编入新军,只怕会成为新军的软肋所在啊。”
这个问题,刘成此前就已经想到,当年陈文在大兰山下讲过,若非万历皇帝出兵,朝鲜就被倭寇灭国了,也不会有今日这般。不过他早已决定如此,所以专门请了朱之锡去查阅了朝鲜的档案,对于顺治的这个问题,也算是早有了准备。
“皇上所言甚是,奴才也曾想到过这一点,后来还是朱御史告诉奴才,说是朝鲜的火铳手甚为精锐,顺治十一年时曾随军征伐萨哈连乌拉,大破罗刹鬼。朝鲜人野地浪战自是不能,但是火铳手却可以作为汉军旗的补充。”
刘成此言一出,当即就搔到了顺治的痒处。满清对汉人提防,对汉军旗亦是如此。有清一朝,初期不得不依仗汉军旗作战,后来汉军旗人口数量膨胀,满清当即便开始勒令汉军出旗,以防其在八旗内部做大。现在既然那些朝鲜火铳手可以作为汉军旗的补充,那么火器部队上满清就可以不再全部倚重于汉军旗。
“奴才听朱御史说过,朝鲜国中,有一种人被称之为邦子,乃是其国中之贱民。朝廷以其人成军,地位改善,必会对朝廷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