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555章

永历四年-第555章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孙可望的信使自长沙出发,进入江西。由于是秦藩派去求见陈文的信使,江西这边也安排了驿马和官船,书信在二月就到了陈文的手中。

    孙可望新近收复湖广南部,邀请陈文到长沙会盟,商讨楸枰三局下一步的方略以及江浙和西南明军的配合作战事宜。

    看过了书信,陈文冷笑了片刻,就直接将其交给了一个从南直隶前来求见的士人。

    “顾先生,这就是本王迟迟不肯挥师南直隶的原因。”

    陈文口中的顾先生正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此前在归庄家中斥那些士绅为“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也正是其人。

    和与其齐名的黄宗羲不同,顾炎武反对**的同时,也认为明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士绅非法挤占了太多的资源,把老百姓饿得不得不揭竿而起。可以说,陈文如今的所作所为,顾炎武本人还是比较能够接受和认同的,所以当初他在惊隐诗社倡言引陈文大军入江南,而当那些士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大肆反对的时候也可以毅然决然的南下。

    只不过,顾炎武的心思是好的,但陈文要考虑的问题却更多,孙可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会盟?”

    看顾炎武的表情,陈文立刻就明白了,其人根本不明白这里面到底意味着什么,于是他便为其释疑道:“永三年到四年,尚未有受封的秦藩要求贵州、四川、湖广等地的勋镇与其会盟,接受其节制。大军进入贵州,匡国公和忠国公摄于秦藩势大,遣使与其会盟,结果却遭到出兵攻伐。大战过后,忠国公自杀、匡国公避难水西安氏,秦藩全取贵州。”

    匡国公皮熊和忠国公王祥都是贵州的军阀,军纪不严,战斗力也很差,所以后世普遍认为孙可望兼并其军是有积极的方面的。

    对于抗清,确实是如此,毕竟接下来西南明军两蹶名王,收复了大片的失地。但是对于同为军阀的陈文而言,却是极其危险的信号,就像他始终拒张名振而远之是一个道理。

    “类似的事情还有,永四年到五年之间,秦藩遣抚南王入川,四川众将当年多与张逆有隙,多不肯与其会盟。抚南王受命,大军攻伐各处,四川王师或败或降,更有不少降了鞑子的。夔东众将能够保全,完全是据险自守,抚南王一时难以攻取才能得以幸存下来。”

    大西军出滇抗清,第一步不是与清军交战,而是利用会盟来兼并临近各省的明军,继续壮大势力,如此才有了后来云贵各省明军同出大西军的局面。陈文的言下之意很清楚,孙可望所谓会盟,就是要兼并江浙明军,而更大的勐料还在后面。

    “永六年,西宁王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时人皆以为大明中兴有望。顾先生可知道西宁王后来为何不再继续于湖广奋战,反倒是南下广西吗?那是因为秦藩出于嫉妒,派人邀请西宁王前去共商大计,实为诱其前往,以便于加害。结果没想到事情败露,西宁王被迫率领本部兵马南下,为的就是不与其相争,免得便宜了鞑子。”

    “甚至就连衡阳大捷,也是孙可望密令冯双礼不予出兵,想要借尼堪之手除掉西宁王,才没有得以尽取全功。而逃走的清军大部,第二年就在周家铺打败秦藩大军,也算是一报还一报。只可惜西南王师菁华去其大半,想要缓过劲儿来,却是千难万难的。”

    “即便如此,秦藩除西宁王之心依旧不死。永七年,西宁王兵败肇庆,退回柳州。秦藩遣冯双礼帅大军攻伐,结果被西宁王打败,这两年才算消停下来。”

    李定国两蹶名王,顾炎武当年听说了也是无比振奋,甚至还赋诗纪念。谁知道接下来李定国却南下广西,孙可望接手湖广战场后便是一场惨败。一直以来他还以为是二人的战略失误了,没想到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龌龊。

    “说句明白话,孙可望想要本王去长沙,是为了在那杀了我,进而并吞江浙,他以为隔了几千里地我就不知道他做下的那些腌事了,却也太小视我陈文了。”

    接下来,陈文又给顾炎武普及了一下十八先生之狱等事,将西南明军中扶明派与自立派之间的内斗以及孙可望篡位的野心粗略的讲了一讲,直听得顾炎武连声叹息。

    暂且安抚住了顾炎武,陈文便将孙可望的使者唤来,明确的告诉他,让他回去回复孙可望,江浙明军收复大片失地,还在休整当中,没有时间跟他会盟。另外,江西分地,大批军属在地方上休养生息,秦藩大军若是进攻南京,烦请绕道,以免军士骚扰地方,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送走了信使,陈文与顾炎武又聊了聊,尤其是顾炎武也在为他所着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收集各地的资料,所以二人每次见面都会聊一聊江浙的一些固有情况和变化以及如今的改革成果。

    顾炎武博学多闻,尤其是对于那些陈文所不了解的细节都很是清楚,二人的交流也是互相砥砺和补充。到了晚上,陈文邀请顾炎武赴家宴。岂料二人刚进了内宅,院门还没关上,一个军情司的军官就满头大汗的追了过来。

    看过了盖着绝密和加急的文件,陈文愣了足有片刻,深吸了一口气才算是恢复过来。而这封让陈文震惊不已,让顾炎武看向陈文的表情时疑惑万分的军情中只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十天前,延平藩数万大军尽出中左所。其目标既不是惠州的尚可喜,也不是福建北部的刘清泰,而是南京。

    南京!(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启程

    “辅仁吾兄见信如唔……”

    经过了郑泰截胡舟山、福建清军被迫归还以及陈文将尚未发迹的施琅送给郑成功处置这一系列事件之后,郑成功的书信口吻早已恢复到此前那般的亲切。只是事到如今,这份亲切却让陈文看得份外的碍眼,因为郑成功直到大军启程才派人送来书信,此前却始终在瞒着他。

    “愚弟受李经略之邀,起大军北上……”

    郑成功所说的李经略就是孙可望代替永天子任命的直浙经略李之椿,那位钱谦益口中的如皋李徂徕。

    当初孙可望任命其为直浙经略,陈文就断言孙可望不是选错了人,就是恰巧选对了,这话听上去是句废话,其实则不然。当时与钱谦益同谋楸枰三局的那批人里面,李之椿有名望,也结交抗清义军,但并非是唯一的选择,于南京、镇江一带颇有势力的贺王盛就是另一个极好的选择。

    李、贺二人皆是东林,但贺王盛的父亲贺世寿曾经做过天津巡抚,按道理来说,贺世寿当过陈文老家的地方官,而且名声不错,其子出任经略的话与陈文之间也应该更容易相处一些。可是孙可望却反其道而行之,那么醉翁之意也就一目了然了。

    李之椿接受任命,然而却绝足不来见陈文这个东南最大的实力派军头,显然是对他打压士绅的行为不满,甚至很可能就连郑成功出兵前对其绝口不提也是这位老先生教的。

    之前顾炎武曾提及过,那些反对陈文的士绅提过李之椿已经勾连了大军。最开始陈文以为是张煌言,因为他最近,同样是士大夫出身,比起陈文他们这些武夫更容易与地方士绅协手,结果却是郑成功,陈文甚至已经开始怀疑这里面有没有钱谦益的关系。

    “……大军进入南京,当与辅仁吾兄会猎建虏于江南!”

    郑成功邀请陈文出兵,携手收复江南,但是陈文却在怀疑,郑成功会不会怀揣着给隆武帝续嗣之类的想法。没办法,陈文以前看过的书里,郑成功一向被描绘为隆武的死忠,甚至就连他在读史之余也有类似的感觉。

    无他,罪臣国姓,这四个字所蕴含着的巨大负罪感,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真受不了,湖广云贵的孙可望想取明而代之,现在郑成功大概也抱着收复南京之后给隆武续嗣的打算,李定国则是永的死忠,还有尚可喜、耿继茂那帮墙头草。你们这些城里人真特么会玩,最牛b的是老子还得给你们擦屁股,这特么也是人过得日子?”

    在书房里,陈文破口大骂了起来。直到火气稍熄,周岳颖轻轻的推开了房门,走了进来,不用陈文说话就默默的走到了他的背后,轻轻的按压在头顶。

    “夫君,气大伤肝,对身体没好处的。”

    按压一如既往的使陈文得到舒缓,叹了口气,他才做出回答:“以前,在鞑子的包围之中,不断的依靠内线作战来打破围剿,进而蚕食失地。现在,长江以南的鞑子已经就剩下最后一口气了,这些友军就一个个的跳出来捣乱……”

    陈文一句一句的说着,周岳颖就站在他的背后,静静的听着陈文将如今的形势以及这些人的心思一一道来,直到陈文停了下来,她才柔声细语的问道:“夫君以为,秦藩大军与咱们江浙王师,哪一边的战斗力更强?”

    没见过仗,按理说是不好评价,但是陈文了解西南明军的战法,传统的武将带着家丁亲兵裹挟着营兵作战,就是大西军那些百战精锐在云南吃饱喝足还有产业,战斗力自然要强上其他明军许多。再加上战象、罗罗这些大西南特色兵种,战斗力强悍是有道理的。

    但是,陈文现在的江浙明军,已经上了近代化的轨道,近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战斗力呈几何倍增长。这只是大伙都是明军,没必要窝里斗,否则的话,他是有信心一战让孙可望回到解放前的。

    “要是李定国,我还要戒惧三分。就凭孙可望,我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他。”

    李定国两蹶名王,早已是名将中的名将,一向被视为南明定海神针般的人物。至于孙可望,岔路口之战,已经稳赢的局都能让他打输了,这里面的差距已经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了。

    这话听在周岳颖的耳中,却分明是江浙明军的战斗力要高于西南明军。很简单,孙、李二人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