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甲小将的骑枪一出,程尼立刻以手中的佩剑向外去拨。长久习练的武艺并没有在这些年的********中彻底消磨干净,至少这拼死一搏的力道确实是将那根长枪拨了出去。
一击未中,骑枪需要重新收回再行刺杀,而程尼则更是旧力已去,新力未生。不过转瞬之后,双方却又重新战成了团……
骑兵的混战还在继续看,每一刻都有人落下马去,有时是明军,有时则是清军。而在更远的地方,尚未完成合围的明军则已经与屯齐率领的清军主力展开了交锋。
指挥拦截清军的明军武将很清楚,此刻他既要堵住清军的主力,防止其与尼堪所部骑兵汇合,另一方面则还要防止尼堪突围,任务不可谓不重。然而,主帅之计已成,只要严守阵线防止两路清军合流,便是滔天大功,此刻他也自然不会不拼尽全力。
战场的北部,明清两军在稍一接触后便进入了更为激烈的混战状态,明军要拦下清军的脚步,而清军则要援救他们的主帅,一个在满清朝中位高权重的亲王。此时此刻,两军的将士尽皆以着最直接的方式在战场上厮杀,甚至已经开始无视彼此的阵型……
混战还在继续,但是在最核心的那片局部战场上,执行着诱敌和埋伏的那两支明军在合流后立刻便超越了尼堪所部的兵力,并且还在试图配合着负责拦截清军主力的那支大军将其彻底围死在里面。
白甲的明军小将与程尼之间的搏斗还在继续,一时间双方却还谁也奈何不了对方。而此时,明军的主帅,西平王李定国则更是已经对上了清军的主帅,敬谨亲王尼堪!
王不见王,在象棋中如此,在政治上亦有此种说法,但是在战场上却从未主帅与主帅之间不能对决的说法。甚至武人之间以最纯粹的个人武勇来一决胜负,比起什么战术、计谋之类的东西更为人所倾倒,甚至是癫狂。
尼堪一词来源于满语,是汉人的意思,在书写上汉人与牛极为相似,大抵是满人觉得汉人就是使用牛来耕作的农耕民族,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爱新觉罗尼堪,他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名字,主要是因为他在长相上与汉人很像的缘故。只不过,作为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儿子,与明帝国有“七大恨”的爱新觉罗家的子弟,尼堪自小就很讨厌这个名字。也正因为如此,他就更是要血腥的屠戮汉人以证明他野蛮的血统。
辽东战场以及历次破口的连战连胜,入关之后面对各路明军、流寇和义军,他所在的满洲八旗也是从无败绩,再加上多年来附逆之徒们的吹嘘,使得尼堪早已忘记了浑河战场上川军与浙军的勇烈,忘记了秦军在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下是如何将皇太极的御营卫士吓退,逼得皇太极亲自拔刀应战,更加遗忘了江阴那座小城是如何面对满清大军坚守了长达八十一天之久……
此时此刻,在明军的计算下,尼堪被一向视之为手下败将的大西军团团包围了起来,这个满清的亲贵大王立刻化身为受了惊的野兽,骑在战马上以着困兽之态向眼前那个明军主帅发起了亡命的攻击。
刀剑相交,发出了一声干脆利落的金属碰撞之声,随后便重新分开,再度砍向对方。比起尼堪那亡命徒一般,已经全然受着愤怒支配的攻击方式,李定国的头脑很清醒。因为他知道,身为武将,越是如此紧迫的时刻就越是要保持清醒的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正确的应对战场上的变化。
战马交错,粗犷的大刀与华贵的佩剑再度相碰,双方除了消耗了些体力外,也只是在彼此的冰刃上留下了又一个崩坏的缺口。
眼前的这个鞑子呼喝着挥舞兵器,亡命的刺激下就连嘴边上都已经溢出了口水。接下了这一记劈砍,李定国一扫周围的局势,似乎明军在兵力的优势下已经取得了一个不错的交换比,随着尼堪而来的清军骑兵已经大多被斩于马下。闲下来的明军并没有云集过来和他一起群殴这个满清的亲贵大王,而是更多的补充到拦截清军主力的战场之上。
亲手宰了这个鞑子,李定国早有此意,而从现在看来,他的部将们也对他充满了信心。
碰撞再度响起,李定国很清楚,这个鞑子王爷在武艺上显然是浸淫多年,此刻又如野兽般亡命的进攻,想要制服他最好还是待其力量耗尽,而他也拥有着一对一耗尽对手体力的信心。可是那样的话,牺牲可能会要来得更多,而且越是拖下去,战场上的变局就会越大,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心随念转,李定国一夹马腹,随即便卖出了个破绽。尼堪不疑有他,一剑便向李定国的刺去。岂料李定国腰身一扭,借着扭动腰身的力量大刀便是一记势大力沉的下劈。
尼堪一剑刺空,心中已有悔意,可是愤怒支配着的他并没有计算其中利害的时间,只是凭借着本能发起的进攻。眨眼之间,李定国的大刀呼啸而至,一刀便砍在了尼堪的胸口,几乎将他一劈两半!
胸前的华贵甲胄并没有为他挡下多少下劈的力量,亦或是李定国这势在必行的一击力量实在过大。一刀劈下,胸前的伤口登时便喷溅出了温热的血液,而随着这血液破口而出的瞬间,尼堪的身体也从马上坠了下去,待落到地上,发出了那声预料之中的闷响之时,只有一只脚还挂在马镫上面。
李定国斩落尼堪的顷刻之后,被包围的清军也尽皆被明军杀光。李定国的一个亲兵翻身下马,将尼堪头上的那个嵌满了东珠的头盔扒了下来,一刀便将留着金钱鼠尾的头颅砍下,随即一提在手,举到了李定国的马前。
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
李定国接过了一杆骑枪,在尼堪脑后的金钱鼠尾上一抖便绕在了枪头的红缨上,随即高高举起,就连战马也人立了起来。
“万胜!”
“万胜!”
“万胜!”
“……”
阵斩满清理政三王之一的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此诚辽事以来未有之殊勋。一时间,明军欢声雷动,竟响彻天际之间。(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天下震动
随着震天的欢呼响彻天地之间,转瞬之后,就连远处还在厮杀着的明清两军也都放下了彼此之间的搏杀。遥遥望去,似乎还能看到一个明军的大帅正用骑枪将尼堪的首级高高挑起。
执行堵截清军主力任务的明军在听清了欢呼的内容后,几乎只是一瞬间就被点燃开来。在明军的欢腾似乎让这冬日的黎明也愈加的温热起来之时,刚刚还在竭力厮杀着的清军一个个在呆若木鸡的同时就连面色也灰败了起来。
爱新觉罗尼堪,敬谨亲王、曾经位高权重的理政三王之一、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儿子、满清当代皇帝顺治的亲堂哥。
如此身份,尤其是在入关时席卷天下的那些亲贵大王多已凋零的今天,尼堪甚至已经可以说是除了久不问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以外满清亲贵中最为善于用兵的名将。可也就是这么一位在寻常清军眼里如神祗一般的人物,就这么在战场上被明军杀死,其震撼可想而知。
主帅身死,即便不去看也知道全军无心再战。眼见于此,贝勒屯齐、巴思汉,贝子扎喀纳、穆尔佑,固山额真韩岱、伊尔德、阿喇善等高级将领连忙丢下伤兵和死尸,仓皇北逃,唯恐被士气正旺的明军追上,以致全军覆没。
战场上,欢呼声绵延不绝,李定国也已经注意到了清军仓皇北窜的背影,奈何已至此时,冯双礼和马进忠二将却还是没有抵达,在将尼堪、程尼以及护卫尼堪的清军骑兵和丢下的那些伤兵、尸体收敛了一番,李定国只得率领大军返回衡阳。
自南城门出城,一眼望去却是三个首级悬挂其上。李定国知道,这三个首级全部来自于广东的广州府最北部,分别是满清的连阳副将茅生蕙、游击马泗汗和守备白守富。这三个清军武将皆是他如今的部将,此前的安定伯马宝的杰作。
早在李定国诛杀孔有德,全取广西之时,依旧在广东抗击清军的马宝在闻听了捷报后便带着军队出击广州北部,连克阳山、连州、连山等州县,在将这三个清军武将生擒后奉命与李定国一同进入湖广抵御清军。而这三个首级也就是在那时斩首而得,并悬挂于衡阳南门的。
事实上,不只是马宝,孔有德死后,广西的文官武将多有重新出山共襄义举的。
武将之中,如开国公赵印选、卫国公胡一青、原庆国公陈邦傅旧部彰武将军袁来朝以及永国公曹志建的部将汪大捷、雷兆圣、欧正福等都曾效力军前。而文官方面,永历朝廷兵部尚书刘远生、中书舍人管嗣裘、兵部主事朱昌时等人也都从瑶族山区出来参见李定国,共商机务,协守桂林。原广西巡按吴德操亦是应其之命出任于梧州,“坐门楼,稽出入”,广西全省都安官设吏。
根据督师大学士瞿式耜的孙子,当时身在桂林的瞿昌文的记载,广西“八郡中节义大臣,避腥羶于深箐穷谷间,转徙困顿,全发以待时,始终不改其守者,皆府君素所荐拔之士,至是咸幸更生,而山薮野泽之哀鸿,亦莫不相庆复见汉官威仪也。”
这里面虽然不乏瞿昌文借此炫耀、赞颂其祖父瞿式耜的成分在,但是桂林大捷的消息确实极大了振奋了广西的抗清人心。
如李定国所料,接下来的日子里,如于弘光初立时得授户部尚书却没有到任的崇祯朝工部侍郎周堪赓、永历朝得授兵部尚书却没有就职的崇祯朝江西巡抚郭都贤、后来削发为僧自号忍头陀其后代却惨遭文字狱迫害的陶汝鼐之流的湖广乡绅也纷纷应召而来。至于前来投效的士人、义士则更是不胜枚举。
随着李定国将孔有德和尼堪的画像传阅四方,以及尼堪被击杀的消息于满清官场中如惊雷般响起,李定国“两厥名王”的消息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