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浙江都指挥使司的金华守御千户所。
金华守御千户所设立于洪武三年,编制有正千户一、副千户二、百户十,其听讼设镇抚一,以上皆世袭军职,其卫所衙门就在府城酒坊巷的巡按御史行台左近。
太平天国时期,忠王李秀成的堂弟侍王李世贤攻下金华后,将已经改为试士院的巡按御史行台与金华守御千户所原址统一修建为侍王府,乃是后世中国留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
而军镇这个单位则属于镇戍制,在明朝则始于永乐年间起逐步建立的用以防备蒙古人的九边十三镇。随后,尤其是在募兵制盛行后,开始逐渐在全国范围蔓延开来。
在明初的卫所军制下。卫所武官平日在卫管军,遇征行,“则率其属,听所命主帅调度”。战事结束,兵还卫,将归朝。将领与兵士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永乐以后,常备兵制———镇戍制产生,总兵等将领长期镇戍边镇,统率营兵,将领与兵士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家丁制兴起后也逐渐的紧密起来。
陈文口中的金华镇源于自天台山出发前王江授予的金华总兵的名义,只是南明时期制度已彻底败坏,他此前还有鲁监国任命的大兰山总兵的职务,可那时他和王江则早已被迫南下天台山,更不要说是在大兰山上驻军了。
至于金华卫在理论上则属于是原本的金华守御千户所的延伸。不过陈文并不打算按照明朝的卫所制度来建设金华卫,所以原本的金华守御千户所则势必会进行裁并。
听到陈文提出要建立金华镇和金华卫这两个军事行政单位,在座的数人尽皆瞪大了眼睛看着陈文,一个个如饿狼见了肉的目光让陈文鸡皮疙瘩直跳,就连那两个文职幕僚也只是稍微含蓄了一些而已。
对于他们的反应,陈文很能够理解。无论是军镇,还是卫所,新的军事、行政机构的建立都意味着权利的授予。而他们这些追随陈文有年,屡立功勋的高级军官和幕僚势必将分到最大的一块蛋糕。
“金华镇下设南塘、义乌、东阳三个战兵营。镇直属部队以及若干编制不一的守备部队,负责王师在这片新近光复的土地上的进攻、守御等军事任务。其中金华镇以镇守总兵官为主帅,三个战兵营的指挥为协守副总兵,镇直属部队主将为参将衔,各守备部队负责军官按照配置兵力和镇戍地点分授游击将军、守备和千总等军职。”
金华镇作为镇戍军镇,自然是总体负责本地的进攻和防御事宜。战兵营不提,镇直属部队和守备部队在明朝也有先例,只是名称略有不同罢了。不过无论怎么叫,其职能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理解上也并不困难。
“自天台山出发前。王巡抚已经任命本帅为镇守金华总兵官。南塘营指挥一职由李副将接任,义乌营指挥和东阳营指挥不变,继续由吴副将和尹副将负责。至于镇直属部队,则由陈国宝参将负责。”
镇守金华总兵官一职的归属可谓毋庸置疑,甚至包括义乌营和东阳营的指挥也没有出乎意料,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瑞鑫却接手了南塘营指挥一职,而在孝顺镇之战前就负责南塘营的楼继业身为参将反倒连镇直属部队的主将都没有捞到。一时间,众人尽皆愕然,就连楼继业也没有例外。
“守备部队的主官,本帅以为原义乌县加衔守备刘成在守城战中表现不俗,可以任命为东阳县游击将军,负责东阳一县的守备工作,而其他的位置则按照历次作战的功勋再做评订。”
东阳县是明军进军金华起占据的第一个县,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县。明朝的东阳县地域广阔,包括了后世的东阳县全境以及磐安县的大部。
可是眼下明军最主要的敌人分别驻扎与杭州和衢州,自然不可能在此集结重兵,而此地却要面对着台州清军以及立场尚不明确的周钦贵所部义军,所以这个东阳县游击将军的任务很重,甚至可以说已经开始迈向高级军官的序列了。
“另外,金华镇总兵府及直属部队、战兵营以及守备部队统一下设军需官、军法官负责协助主官,其中各级军需官直接向金华镇总军需官负责,军法官则直隶于上一级的军法官,各部主将不得干预军需、军法,违令者以越权论处。”
“镇总军需官和总军法官为赞画参将衔,以下各级军需官和军法官以此类推。至于人选,便由老南塘营的顾军需官和齐军法官接任,以下各级官员再行商榷。”
顾守礼和齐秀峰自南塘营组建起便追随陈文,可以说是陈文身边最为信得过的两个文官幕僚了,所以他们的任命依旧没有出乎意料之外。至于不得干涉军需和军法这件事情,乃是陈文自建军以来便厉行的规矩,自然也是极为正常的。
只是任命已经到了现在,却依旧与已经坐到参将的楼继业无关,着实让众人有些不解。难道,陈文打算让楼继业负责金华卫的屯田事项吗?
前面的任命都已经完结,至于下属军官的任命则还需要按照功劳簿进行商榷,完全没有吊人胃口想法的陈文便宣布了下一个内容。
“自即日起,我金华镇王师设立镇总参谋部,以总参谋长为主官,负责带领参谋军官根据情报进行沙盘作业,协助本帅制定计划和指挥作战。至于这个总参谋长的人选嘛,便由楼参将担任,同时加楼参将为协守副总兵衔,以后镇总参谋长依照此例。”(未完待续。)
第七章 新桃(四)
在中国古代,以及欧洲的拿破仑时代之前,军队之中并非没有为主帅出谋划策的人物。西方大多是由贵族出任,而中国古代则略有不同。
先秦的战争中,有以占卜问于天地鬼神,如甲骨文的诸多记载,也有咨询于士大夫,如曹刿论战。而后则多为军官或是文职幕僚为主帅谋划,如童贯北伐燕云时,马扩与赵良嗣皆为赞画,因童贯为宣抚使,故简称为宣赞。到了明朝,军队中同样有赞画参将、游击、都司之类的军职,或文职幕僚出任,或是军官兼任皆可。
但是在参谋长制度出现之前,军官和幕僚对于赞画军务一般会根据个人经验来出谋划策以应对变化,属于主帅的附属品,若是主帅没有问及或是不愿听从也没有任何办法。
而后世的参谋军官则会根据诸如天气、风向、地形的不同,双方的位置、军需、装备等差异,以及敌方的行动轨迹和大致意图等一系列影响战争结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化的分析、研究来制定作战计划,为战争服务而非单纯的为主帅服务。
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一个是被动的、纯以前人和自身的经验为之,且彻底附属于主帅的;而另一个是主动的、科学的进行分析,并且服务对象为整个军队或是国家,而非仅限于主帅。
参谋长制度是陈文很早以前就想要拿出来的,可是当时军队的规模很小,识文字、会算数的军官也少得惊人,而且他当时还在文官监军的麾下,并不方便将这些有别于时代的东西拿出来。只是在讲解孙子兵法是几次强**报分析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仅此而已。
自天台山出发前,陈文便和麾下的军官团对于潜越、诱敌、临阵变装以及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明军在这一战中受益良多,于是乎陈文便决定在战事告一段落的当下把这个拿出来,为未来的战事做准备。
只不过,对于陈文眼前的这些部将和幕僚们来说,赞画军务的概念还停留在这个时代——无兵无权,仅仅作为主帅的附属品存在。远不及领兵的武将。哪怕陈文严禁军官奴役士卒,也不允许他们插手军法和军需,也远比这个赞画要有实权得多。
当陈文说出任命楼继业为金华镇总参谋长之时,目光所及之下在座的所有人无不都流露出了震惊的神色,而楼继业更是满脸的激愤和委屈不平。至少在他们看来,楼继业追随陈文的这一年多以来,任劳任怨不说,对于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也多有建树,怎么就被打入“冷宫”了呢。
难道是因为军中那支老戚家军的后代数量有些太多了。所以作为主帅的陈文打算将其中阶级最高的楼继业冷藏一段时间?还是因为孝顺镇之战时楼继业的用兵为陈文所不喜?亦或者是……
就在这些军官和幕僚浮想联翩之时,陈文权当是没有看到,只是自顾自的继续说了下去。
“本帅设立的这个参谋长与历来军中的赞画不同,这个职务的工作量很大,不仅仅是为主帅出谋划策,而是要根据战场上的变化不断推断出对手的意图,并且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应对变局。”
“如此一来,便需要参谋军官学会绘制地图、制作沙盘、分析情报。对于兵书战册以及当下王师和鞑子所使用的战术能够烂熟于心,且知道如何应对。这就需要参谋军官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而不是看着那种文人作画式的地图,或者是连地图都不看就凭空想象。”
沙盘,在中国古代并非是什么从未有过的舶来货。据说早在秦灭六国时,秦始皇就曾亲自堆制研究各国地理形势,以便于调兵遣将,甚至在秦始皇陵里也有堆砌而成的全国地理地形模型。并且使用水银来模拟江河大海。
而根据南朝宋范晔撰的《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汉建武八年,光武帝征伐天水、武都一带地方豪强隗嚣时,大将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光武帝叹曰“虏在吾目中矣”。这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沙盘作业了。
只是未待陈文解释沙盘和他所说的话中那些需要根据他的认识来定位的概念,这些军官和幕僚却已经全部关注于参谋长这个全新军职所代表的意义之上。因为这个新设的参谋长已经远远不是赞画幕僚那么简单了,而是作为这支军队的大脑存在,尤其再联想到陈文说过,镇总参谋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