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风流-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朝会,应该是大臣奏事,但因现在朝廷刚刚生过一次“政变”,太子赵元庚在这次的政变中失败,现在被囚禁,太子也被废黜,等于是朝廷没有了储君,很多人猜想,这次皇帝应该是为储君的事情而开的这次朝会,因为赵康政除此之外,已经有大概几个月的时间没曾因为朝廷的事情而举行朝会商议。
现在的赵康政,完全是一个昏君的处事方式,不理会朝廷大小事项,好像所有事情都可以交给下面的大臣来处置,而大臣最后把消息汇总到皇宫,还是需要皇帝最亲密的人,也就是司礼监的太监龙城来代皇帝进行朱批,如此一来,主持朝事的反而是龙城,现在龙城在朝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光是龙城认的干儿子,就已经有几十人之多,这其中不乏一些人甚至比龙城的年岁还大。
但皇帝就好像蒙蔽了内心,对龙城百般信任,对于别人甚至都不管不问,这也让赵康政手底下的这些朝臣有些心灰意冷。
一些名臣选择了不沾染任何势力的作法,在这种混乱的朝局之中选择明哲保身,但更多的人选择了站边,因为在这时代,不站边意味着没人能相帮,一旦有什么问题就需要自己来承担,这就到了比较眼光的时候,眼光不对,很可能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葬送进去。
那些明哲保身的大臣,很容易在朝廷斗争中因为没有势力帮助而最后被所有势力针对。
朝廷是一个严谨朋党的朝廷,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众大臣为了保护自己,而不得不组成朋党。
赵康政对旁边的龙城打个眼色,龙城走出来,行礼,打开手上的圣旨,道:“奉皇帝诏曰,亘古以来,皇室兴衰交替,自有变道,长久兴衰之盛世,乱世则更迭而起,至大永朝当力,华夏经数千载皇运流转,是为明归正统。今陛下励精图治……”
最开始,让所有大臣想到的,是皇帝可能要改立太子,可当一篇诏书继续读下去,所有朝臣才意识到,皇帝仍旧觉得自己是旷世明君,丝毫没有自己是昏君的觉悟。
赵元容以前是对自己的父亲崇拜有加,但到现在,她对自己的父亲已经到了非常无语的地步,她甚至都不想去理会自己父亲说的这些废话,在她听来,这些话没一句是自肺腑的话,别人越阿谀奉承,皇帝越是喜欢。
不过,在诏书的最后,皇帝还是痛斥了太子的“叛逆之事”,连龙城的语调也变得很强硬,道:“……太子继承皇储以来,贪图享乐,未曾在治国治军之上有寸进之功,然祸国殃民者,非他无二,此等逆臣,不求王化归天之道,竟以乱事相托,信任妖邪之人,与国舅李氏、惠王等人阴谋作乱,犯上忤逆,前日又以刺客行暗杀之事,实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乃天理所不容,今日朕明察秋毫,将此逆子擒拿,交由内府处置,将来不得再问朝事,是为明正典刑……”
说到这里,在场很多人都还是没料到的。
如果说太子叛逆也就罢了,说太子跟李国舅和惠王一同谋反,在场可就没什么人愿意相信,因为惠王和李国舅可是太子明正视听而擒拿的,现在要把他们归为一伙,显然是有些太牵强了。
而赵元容则不感觉到意外,因为纪宁跟她分析过,皇帝之所以一直没处置叛乱的李国舅兄妹和惠王,就是在等把太子拿下之后,一起秋后算账,在皇帝眼中,太子敢对着干,那就是大逆不道,皇帝绝对不会容许太子如此的行为。
赵康政坐在那,脸色丝毫不变化,任由龙城继续宣读圣旨:“……四子元阳、五子元成,待人和善,性格内敛,忠孝体国,乃名臣之典范,朕不知该以何子继承皇储,以百年之后将国事相托付,从今之后,当以众卿为意,为朕挑选贤明之君。钦此!”
说到这里,一封诏书也终于宣读完毕。
皇帝没有立下太子,只是在诏书的最后设置了一个悬念,到底是立谁为太子,是赵元成还是赵元阳,皇帝似乎在心中并无任何的偏颇。
在场这么多人,都在思考这问题,到底谁才是真正当皇储的不二人选,让人来抉择。
赵元容心想:“父皇分明是想跳过长幼有序的顺序,将五弟立为太子,却还在这里假惺惺让朝臣来选择。如果他真有意选择四哥为太子,也不用说这些了……可惜大多数朝臣还没有这样的觉悟!”
在场众大臣都不说话,在这种时候,谁都不想出来当出头鸟。
赵元容也不会说话,虽然她明知道自己父亲所中意的人选是自己刚成年,甚至还没到二十岁弱冠的五弟赵元成。
赵康政打量着在场之人,道:“诸位卿家,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今日朕有犹豫不决之事,你们可否为朕选定良储,将来可以执掌大永朝江山?”
皇帝言之后,在场仍旧是沉默一片。
(本章完)
第810章 不成器的五皇子
赵康政说要跟王公贵胄、文武大臣商议立储的事情,但眼前这些大臣都不愿意表任何观点。
就在场面非常沉默,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尴尬时,一人走出来,不是旁人,正是五皇子赵元成,他下跪行礼道:“父皇,儿臣认为,四皇兄文武兼备,而且带忠孝仁义之心,乃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况且按照大永朝的典制,废长立幼乃是大忌,儿臣认为四皇兄才是太子的人选,儿臣不想跟四皇兄争,儿臣愿意成为四皇兄的左膀右臂,匡扶好他,助大永朝兴盛……”
赵元成此时表现出了足够的懦弱和谦让。
在赵元容看来,这种行为是很虚伪的,明明这五弟很希望能当太子,这世上没人不愿意当太子,甚至她赵元容都有成为皇储之心,但现在赵元成却还在这里假惺惺说要把皇储的位置让给赵元阳,分明是口不对心。
“这五弟,说一套做一套,如果他不想的话,何至于到现在才说?说出来后,倒让人觉得他有多识大体一样,其实他跟他的母亲和舅舅一样,都是不可理喻之人,为了皇位都可以不择手段,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狼子野心!”赵元容对自己这个即将成为皇储的弟弟一点好感都欠奉。
因为她知道,在赵元阳和赵元成当中,最有希望成为皇储的还是赵元成,甚至可以说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悬念。
赵元成还跪在那,没有人上去劝说,等龙城上去把赵元成搀扶起来时,赵元成似乎已经是鼻涕一把泪一把了,赵康政皱眉道:“你有谦让之心,是好的,为何哭成这般模样?”
赵元成显得有些怯懦,道:“儿臣请求父皇放过母妃娘娘和舅舅……”
“放肆!”赵康政一拍桌子,显得非常愤怒,道,“这两个逆臣,居然想谋害朕,你觉得朕会对他们心慈手软?不必再多说,若再说,朕将你归在他二人一列……”
“父皇!呜呜呜……”赵元成仍旧显得很激动。
似乎赵元成之前对自己的母亲和舅舅被从轻处罚还是有一定的期冀,但在今日皇帝下旨惩罚之后,赵元成基本已经不会抱有太大的希望,他就好像不识时务的小孩子一样,居然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为自己的母亲和舅舅求情,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不可理喻的。
赵元阳虽然没做出什么反应,但所有人都把目光往他身上落,相比较而言,赵元阳跟叛臣没什么利益纠葛,在这点上,赵元阳似乎更有机会成为储君,很多人对他很看好,甚至觉得这件事已经是十拿十稳了。
赵元容面色带着不解,心道:“五弟这是在做什么?他这么做,不怕父皇一怒之下,将他的太子之位让给四皇兄?”
旁边的赵元嫣拉了拉她的衣袖,道:“姐姐,父皇和五哥……”
“跟你没关系,什么都别问,也什么都别说,只管听着,忘了我对你的吩咐了?”赵元容冷声道。
赵元嫣果然老老实实立在那,什么都不说,因为她什么都不懂,很多事是说多错多,所以她宁可在旁边看热闹,而赵元容则想事情比她复杂的多。
……
……
之后的朝会,因为赵元成突然出来哭诉求情,而变得没有太大意义。
赵康政不再提立储的事情,似乎已经决定立赵元阳为太子,很多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赵康政问了一些朝事,都差不多已经是陈年旧事,其中还有很多涉及赵元庚的,尚书台的人出来回答,一个个也都是谨小慎微的模样,生怕哪句话说的不合适,惹恼了皇帝。
朝会很快结束,赵康政很愤怒地起身往皇宫內苑方向而去,赵元容跟随在场的大臣一起行礼,而后在众大臣相继转身离开后,她才要带着赵元嫣离开掖安宫。
赵元嫣的大眼睛里还闪动着不解的目光,她还不知道为什么生了这些事,而赵元成那边的情况比较糟糕,没人愿意去安慰这个刚刚被皇帝喝斥的皇储候选人,至于赵元阳那边则显得很风光,很多人主动过去打招呼,就好像已经把赵元阳当成了新太子。
赵元容放松心态,她决定不去想太多,往宫门外而去。
出了宫门,自己的马车已经在等候,她先让赵元嫣上车,自己则吩咐女死士几句,说自己要出去有事做。
赵元嫣从马车车帘探出头,问道:“姐姐,你不回去吗?”
“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下,你先回家,我用不了多久就回去!回家后别贪玩,更别出府门……”赵元容说道。
“哦,知道啦!”赵元嫣就好像个被吓着的小人,之前在宫门中生的事情,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她好像还不明白为什么会生之前那一幕。
……
……
赵元容准备去找纪宁,但因她身着朝服,走路是很不方便的,但马车给了赵元嫣,她自己也只能步行。
要以公主华贵的朝服上街显然是不可的,好在他在皇宫周围就有一处秘密的居所,这处地方,也是纪宁所不知的,她进去换过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