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风流-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龙城也不在,在场没人主持,左相张俊铭站起身,正要让人去看看皇帝那边生了什么,却见赵康政急匆匆带着龙城从屏障后面走出来。
“让诸位卿家久等了!”赵康政出来,脸上带着一股得意之色,甚至头还稍微有些杂乱,他坐下来之后,也没跟在场之人解释自己到底去做了什么。
纪宁看了太子一眼,他从太子用冷目打量赵康政一眼,便猜想到,假扮车师国公主的人很有可能是太子派去的。
“太子这么做有什么目的?”纪宁心中还是在琢磨这件事,很快他想到了一种很可怕的结果,“难道太子也想行刺皇帝,让皇帝死于非命,让他来继承皇位?一个车师国公主杀了皇帝,而后死了,谁人都不会怀疑这件事乃是太子所为,都以为是车师国狼子野心,那时太子登基将顺理成章。”
想到这里,纪宁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但他马上又想到:“太子即便之前有这计划,现在肯定也要暂时罢手。惠王、崇王和李氏兄妹联手造反,以他一人的能力,根本镇压不了这些人,太子必须要跟他的老爹赵康政合作,先将惠王等人铲除。至于假扮车师国公主的人,可以继续留在宫中,以后反正有的是机会行刺皇帝。”
到此时,纪宁心中所有的疑团也都解开了。
……
……
“诸位卿家,先将仔细所写的诗词文章,呈递上来,你们谁自以为写的好,也可以先行出来,请马大学士,还有在场这么多鸿儒、臣僚一起点评一下!”赵康政笑道。
这会大多数的进士都不敢自告奋勇。
涉及到面子问题,如果作的好,必然是可以获得赏赐的,但若作的不好,那可就给皇帝和在场的官员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就等于是自找麻烦。
大部分人,都想维持现状,先把自己的文章交上去,看看有谁出来把自己的诗词文章说了,再在心中对比一下差距,决定是否出来表现。
纪宁这会根本无心去留意诗词文章上的比试,无论好坏,他都是要进文庙的,给皇帝留个好印象又个屁用?
我是帮你女儿造反的,而且也做了你的便宜女婿,只是你女儿可能永远都不会承认我这个驸马罢了,所以您就别指望等认我当你为老丈人。
看着自己的老丈人,纪宁突然为这个好色的老头可怜,好像除了他的好女儿赵元容之外,皇室中人都在觊觎他的皇位,连太子和五皇子都不例外。
这会似乎还没人愿意出来表现自己,不过身处在纪宁身前的那些翰林们,可没有客气的意思。
一名翰林走出来,道:“陛下,臣自认为所作文章有几分薄才,想在陛下面前献丑!”
这话说完,所有人的第一印象时,这人好不要脸,有说自己有几分薄才的?
但皇帝似乎很喜欢这调调,他道:“韩翰林,之前朕就觉得你很有才华,你且将文章说与诸人听!”
“是!”此人转过身来,在场的学子基本都熟悉。
这韩翰林,曾经在京城诗会上出现过,那时他属于考官,而在场的学子当时还都是比试的,现在韩翰林也好像老师要跟学生比才学,自己还觉得了不起,在场的人都有些恼火,但心里却也无计可施。
谁叫自己现在还不是翰林院的人?
韩翰林将自己所写的文章端起来,朗诵道:“壬戌夜,臣与诸臣工共聚王城南,观星斗,四海朝服……”
当韩翰林一开口,在场之人基本也就听明白他的套路了,这哪里是说什么民间疾苦的文章,根本是为大永朝皇帝歌功颂德的文章,这种文章,翰林院近乎每年都要写几百篇,现在比套路,都是比怎么能戳中皇帝心中所喜,说的好听没用,拍马屁要拍对点。
直到文章的最后,才稍微提到了民间疾苦的问题:“……然盛世不可无贫,圣人不可无庸,事以圣朝,乃吾辈之幸。”
随后,韩翰林一句话没说,把文章合起来,对皇帝行礼。
从文章来说,根本也算不上什么极佳的文章,因为仓促之间写成,很多地方都显得很平庸,但在皇帝听来却很受用。
纪宁心想:“最后说个什么盛世必须要有贫穷的人,圣人还必须跟庸人对比,这就算是说百姓疾苦了?这韩翰林,也是这般经营马屁之人,不理会就是了!”
“很好!”赵康政笑道,“韩翰林此文章,在朕听来,也算是近年来少有的好文章,赐白玉一方!”
“多谢陛下!”韩翰林高高兴兴上去受赏。
别人一看,好么,这个容易,写一篇马屁文章就能领赏钱,那我们还不赶紧的?
进士中有一人出来,道:“陛下,微臣也以为自己的文章有可取之处!”
这个说得还婉转点,只是说自己的文章可取,皇帝笑道:“只管宣读来!”
那人把文章拿在手上,朗声道:“臣于星茂之夜,念及四海流民……”
这文章一开篇,纪宁就知道这小子是撞到枪口上了,说什么不好,说四海流民,就算你后面拍马屁拍出花来也没用。
真以为这拍马屁是个容易活?
拍马屁也要跟韩翰林一样,先在翰林院混几年,把皇帝的习惯摸清楚了,让你揭露就揭露,哪怕只有一句,也足可以让皇帝对你生厌了。
第678章 永朝无人才
韩翰林的一篇文章,全然都是歌功颂德,赢得了皇帝的赏识,获得赏赐。
而接下来这位进士的表现,就很糟糕了,尽管也只是提了一句关于百姓疾苦的问题,但却涉及到“流民”问题,皇帝会想,朕治理之下的国家,怎么会有流民呢?你这是在污蔑朕的盛世,不出意外的,在这位进士还没把自己的文章朗读结束之前,皇帝就已经不耐烦打断了他的话。
“这位进士,你不用了,朕听你的文章,还需要多历练几年,换一个!”
皇帝的喝斥很直接,也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但在场熟知皇帝性格的人,都知道这是进士用的“流民”这词语得罪了皇帝。
你你参加这种盛会,没事去念及四海流民做什么,你这是活得不耐烦啊,要不是在这种场合,或许皇帝都直接喝斥你了,现在皇帝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本来在场的进士都觉得,要获得皇帝的赏识并不难,因为他们听韩翰林的文章似乎也没多出彩,到现在他们才知道,要写对一篇让皇帝赏识的文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需要的不是你的文采,而是你对皇帝性格的掌握。
“还有谁?”此时赵康政脸色有些不太高兴,也是因为那不识相的进士惹得他有些不开心。
在这种时候,似乎只有翰林才敢出来挑大梁,但翰林都是了解皇帝性格的。
他们知道,如果皇帝不高兴时,出来读自己的文章,即便写的好,拍马屁也拍对点了,那也白搭,很可能还是会被皇帝厌恶。
这时候就是看皇帝的心情,而不是文章本身了。
所以这会翰林们都很识相不出来,反而是装孙子。
进士这边大多数都是识相的,他们知道自己的才学一般,出来有可能会被皇帝喝斥,那时候被人笑,还不如老老实实当个平庸的人,最后把这赐宴混过去也就算了。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纪宁是没打算出去自己所写的诗文,但他旁边的顾玉明好表现,这会已然忍不住要出去试试了。
但似乎顾玉明因为被惠王府人所打,心里产生了一定的社交阴影,他也看出皇帝不太高兴,他迟疑了半天,一直在进退之间徘徊,纪宁在旁边看着就有些恼火,他低声提醒道:“想出去就出去,在这里徘徊算什么?”
顾玉明好像得到了某种鼓励,正要往前走,这会皇帝的耐心也没了。
赵康政道:“也罢,将所有翰林和进士的文章送过来,交给在场所有的鸿儒,让他们来评断,至于鸿儒是否有举荐,那也看你们的诗词文章是否能得到欣赏了!”
皇帝不会直接把事情揭过,他还是想在外番面前表现一下大永朝才子们的才学。
如果就这么罢休的话,会让他很没面子,所以他想知道这些诗词文章之中是否还有可取的。
于是乎,所有的诗词文章都被汇总过去,交给了在场很多有学士文名的官员,或者是朝中是属于翰林出身的大臣,每个人分几份,看看其中有好的,由这些大臣自行来举荐。
这跟殿试阅卷有所不同,殿试阅卷是所有阅卷官,要把所有的考卷都看完,而且要做出适当的评断,现在是把所有的文章分下去,一人分几份随便看完,能选择的就是举荐或者不举荐,很多官员压根就不会仔细看,他们自己就不想出来惹麻烦。
自己写的好,结果皇帝不喜欢,那怎么办?自己的这张脸还要不要了?
……
……
在场所有的翰林和进士,就好像在参加一次考试一样,而眼前这些在他们文章的,都是阅卷官。
纪宁心想:“这里的光线不是很强,在场这么多老臣,他们能看得清楚上面的文字?倒是惠王和李国舅,现在应该是不敢动手,持续这么下去,他们自己的计划应该是要受到阻碍,看来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不知觉之间,纪宁对诗词比试就没兴趣了。
他更关心惠王、崇王和李国舅的谋反。
赵康政则更关心在场众翰林和进士到底是否写出让在场大臣满意的诗词来。
赵康政看着文庙大学士马恒,道:“马大学士,你所看的文章,可有优秀的?”
马恒看了赵康政一眼,略微沉吟,最后摇头,继续打量手上的几篇文章。
以这些鸿儒的判断标准,几个翰林和进士临场写出来的文章,不能触及到皇帝的逆鳞,还要写的非常优秀,这近乎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有一两篇文章看起来还有点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