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风流-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到场地内准备。
至于祭天的仪式,则是封建祭天仪式的一种延续,纪宁身为后现代人,他对这种仪式并感冒。
大典开始之后,文庙派来的大学士马恒,先往正祭坛上走过去,他手上所拿的,是一篇大篆的祭文,这篇祭文是马恒亲自所写,当马恒带着祭文走上祭坛时,在场之人其实也都想见识一下这篇祭文到底写的如何,再看看祭文能出如何的文气。
“大学士的本事,应该是很高了。”纪宁旁边的许江鸣感慨道,“料想不是紫色的文气,就是青蓝色的文气!”
其余之人也都有猜测,但这种声音在鼓点之下显得微乎其微,没人会留意。
纪宁不关心马恒在文气上的造诣,他一直在观察惠王和崇王一派的动向,从现在看起来,崇王、惠王和李国舅那边,一点都体现不出要谋反的极限,纪宁心想:“如果皇帝现在就能知道这三人谋反,马上出兵将三人捉拿格杀,何至于会自己沦落险地?”
很快,鼓乐声停了下来,场面非常安静,到了祭天仪式正式开始的时候,先是文庙宣读祭文。
马恒先到祭坛上,开始宣读自己的祭文。
因为距离很远,到进士这方阵,基本已经听不清祭文的内容,所有的进士只能从马恒祭文所呈现出的颜色来断定这篇祭文的好坏。
但在前面那些人听来,祭文的内容还算清晰,在他们听来,这篇祭文辞藻华丽,而且对于大永朝的江山基业,做出了非常真诚的祝愿。
没有任何意外的,马恒从宣读这篇祭文中,所散出来的文气,是接近于青红色的,这距离最高的黄色文气祭文已经相差不远。
在大篆的祭文中,马恒的这篇祭文也算是非常好的,但见祭坛上有青红色的光芒上升到天际之间,在场众多官员和进士则是带着惊叹,观察着眼前的景象。
在场只有一人,对这篇祭文没有什么崇拜,那就是纪宁。
最开始,纪宁也没太听清祭文的内容,但随之风向改变,在场也有文庙二十多人,一起将祭文的内容喊出来,如此在场的人都能听清,纪宁本想从这祭文中学习到什么,可当他听到祭文的内容之后,才知道这篇祭文原来是自己所写的。
当初黑市给他定的祭文命题,这是其中一篇命题,他当时在这命题之下写了两篇祭文,这篇还算是他在两篇中认为写的不太好的,当时黑市给他的价格是六千两银子,另一篇写的比较好的祭文,则给了有九千两银子。
这两篇祭文当时被他出售之后,他短时间内没再打算写关于国家、祭祀等等这方面的祭文,但现在居然会被马恒拿到封禅大典上来宣读,这多少让纪宁觉得意外。
“怎么回事?”纪宁心想,“我的祭文被文庙的人拿到这来宣读,难道会这么巧,文庙的人居然所写的祭文内容跟我一样?我又不是抄谁的祭文,这祭文可是我自己创作出来的,只有一个解释,这祭文很有可能是文庙向黑市定制的,文庙的人为什么不自己写祭天的祭文?”
就在纪宁想不通时,马恒的祭文也终于宣读完毕。
总共五百字左右的祭文,让在场的文气充盈,在场大多数都是进士出身,身上能感受到这种文气,这也是读书人的精髓。
当马恒从祭坛上下来时,拱手对赵康政行礼,赵康政一摆手道:“卿家不必多礼,来人,赏赐文庙黄金三千两,白银两万两,绢布三千匹,茶叶一万斤!”
“谢陛下!”马恒带文庙的人行礼感谢。
很快,有人把赏赐的东西抬到了祭坛之前,赏赐都是现给的,没有拖拖拉拉的,马恒甚至还会亲自上去检验皇帝的赏赐。
在场的人都是羡慕不已,写一篇祭文就能得到这么多赏赐,他们自问也没这能力。
纪宁却心想:“花了六千两银子买了我的祭文,光是那三千两黄金,就接近十万两白银的赏赐,再加上别的,价值基本在十五万两左右,这还只是一次封禅大典给文庙的赏赐,也难怪文庙的人不想自己耗费心神去写祭文了。”
随着文庙的人下去,随即是皇帝带领朝中文武百官祭天。
进士中有人感慨道:“文庙用了大篆的祭文,还是接近于红色文气的祭文,料想朝廷应该是拿出红色以上文气的祭文了!”
“你们想多了,这几年都极少出现红色的祭文,更别是红色以上的祭文了!”旁边有人反驳道,“能拿出青红色的祭文,已经不错了,这样的祭文极少出现,即便是大学士来写,都未必能写的出来!”
就在此时,礼部尚书走上前,他要代表皇帝来宣读祭文,而他手上所拿的祭文,正是这次封禅大典朝廷所要用的祭文。
“奉召曰,天地以为灵气……”
这篇祭文从一宣读,纪宁心中释然了。
之前他还在奇怪为什么自己两篇祭文,被文庙选用了一篇不太好的祭文,在想另一篇祭文的下落,现在他有了答案,原来另一篇关于国家祭祀的祭文,被用在这了。
当纪宁自己的两篇祭文分别被文庙和朝廷所用,他自己心中没有太多的荣幸,反而是感觉很别扭。
他心想:“朝廷和文庙这是怎么了?难道连写大篆祭文的人都没有了吗?需要从黑市上去订制祭文,还要用这种方式来买卖?如果我不写这两篇祭文,那朝廷和文庙还没得用了?”
纪宁正想着事情,台子上的祭文也终于宣读完毕,这次轮到皇帝上去致辞,封禅大典也迎来了最庄严的时刻。
第670章 册封仪式
纪宁写祭文的事情,只有他身边人知晓,但就算是林义和雨灵等人,也不知道他写的祭文究竟是什么。
现在他即便出去,这些祭文是他写的,也没人会相信,而且他也拿到了劳动报酬,这会他也不会觉得有多可惜,只是他在奇怪,为什么朝廷现在要用他所写的祭文。
封禅大典仍旧在继续中,皇帝祭祀结束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都需要行礼,在场的人很多,过程也很繁琐,纪宁作为其中一名参与者,只是在人群中跟着众人来行礼或者是等候,一直等到下午过了午时,祭天一些最基本的仪式才算结束。
之后,是皇帝封赏的阶段。
所有的官员,无论在地方任职,还是在京城任职,只要满了三年,就可以获得一次晋升的机会,之前吏部会将所有要升迁官员的名单陈列好,再把名单交给尚书台来审阅,尚书台那边没问题,会呈递给赵康政审阅,最后确定之后,所有官员的升迁、降职和调动都会在这次的封禅大典上来委任。
至于王侯将相府中在这三年中正好成年的,或者有死丧生需要世子继位的,也要到封禅大典来进行公布。
就好像怀珠郡主赵元轩,她因为在上一个三年周期中刚年满十五岁,及笄礼节完成,她已经成年,在这次的封禅大典上,也会有对她的册封,她马上就会知道自己被封为什么爵位,并且能知道自己的封地和食邑有多少。
纪宁等新科进士,因为还没完成最后的翰林院考试,因而不会在这次的封禅大典上得到自己的职位,纪宁等人只是作为旁观和见证之人。
在场之人,都需要跟皇帝一样,站在那听候太监龙城的宣读诏书。
先从帝王家,那些姓赵的人开始,大永朝最具有权力的家族,也就是宋家人,这会他们正等待自己最新的册封。
虽然赵康政的兄弟姐妹不多,他的直系亲属也不是很多,但赵氏的旁支皇族非常多,这些皇族中很多人都是王爵,但大永朝也有“推恩令”的存在,使得这些旁支皇族的封地会越来越少,到皇族第三四代,基本也就只剩下一个空壳。
赵氏皇族有数千人之多,当日来参加封禅大典的也有几百人。
但这些人,大多数是无法得到新爵位的,很多王爵已经被传承到很低的等级,甚至食邑连个将军都比不上,但这些人还是挤破头来要京城听封。
至于崇王和惠王那边,因为二人跟赵康政的关系相对较近,而且这二人属于新贵,他们的爵位会很稳固,但这两家人中,也只有赵元容和惠王的一个庶子需要出来受封,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即便惠王现在得势,他的庶子也很难受封为郡王。
怀珠郡主赵元轩,也是在场所有人最关注的一个赵氏皇族成员的册封,等轮到赵元轩出场,很多人还是为赵元轩的风采所迷。
但听龙城宣读道:“怀珠郡主……父,亲王崇王;母,金陵辛氏;嫡传郡主,册封为一等安郡主,食邑五百户,年俸稻米一百二十石,另赐车马各三,仆婢二十人。钦此!”
赵元轩是赵康政的亲侄女,因为赵康政跟崇王的关系一向不错,二人也是一母所出,这也让赵元轩在受册封时,得到了不少恩惠。
一个一等郡主,是可以单独开府的,虽然府宅仍旧在金陵城周围,但也有自己的食邑,而不用分享崇王府的食邑。
本身崇王的食邑也不过才三千户,赵元轩的食邑虽然名义上是五百户,但实封大概也就二三百户,这个还要看最后的具体册封情况,年俸和所赐的车马、仆婢等,这个是没有水分的,是多少就是多少。
赵元轩在谢恩之后,在场之人,尤其是那些新科进士都在盯着赵元容,但在场真正有资格能觊觎这位一等郡主的人实在不多,毕竟在大永朝,普遍中进士的年岁是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二十岁之前的很少,这时代的人普遍成婚比较早,到二十岁左右还没成婚的人少之又少。
要想娶郡主,自己已经成婚了基本是没什么可能的,就算把自己的妻给休了,那边的怀珠郡主和崇王也看不上。
而纪宁这个状元,也已经算是这时代的“钻石王老五”,随着纪宁获得了进士的名位,之后必然会有无数的大家族会提出跟他联姻,要把自家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