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1011章

甲午崛起-第1011章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华皇有时候会搞不清欧洲人的思维。

    迁都拜占庭,也是罗马帝国的败笔,罗马人高傲的认为可以以拜占庭为跳板继续东进,还没有开始,后院就着火了!

    以395年为界,东西罗马帝国分治,然而分治后的罗马帝国就好像倒下的大力士,谁都可以上来踹上一脚,从此辉煌不在。

    罗马帝国的灭亡告诉我们欧洲可以没有罗马帝国,但不能没有独立之民族!

    近代,南欧同样是一块彪悍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如果没有这个倒霉国家,中国和西方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锋就不是鸦片战争了,可能会提前到来。

    因为奥斯曼帝国掌握了交通要道,切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和交流!

    后来一战的导火索在塞尔维亚被点燃,斯拉夫人的联盟分分合合,这一地区诸国主要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相继取得民族独立,奥匈帝国帝国统治下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得以摆脱奥匈。

    经济方面,从古至今,欧洲人很少在欧洲大陆划定经济版图,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欧洲诸国仅仅是政治因素下的国家主体。

    所以今天欧盟有银行,欧元,各种方便欧洲各国经济往来的办事机构。

    文化方面,欧洲人对基督教文化的传承,谈欧洲文化,避免不了宗教,基督教确实特别复杂,从耶路撒冷创教到16世纪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宗教改革,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提出了了“教随国定”的先进理念,宗教改革对欧洲独立国家的诞生意义巨大!文艺复兴,各国同时进行,这个文化界的革命促使后来的“启蒙运动”,同时启蒙运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各国民族革命指定了方向,欧洲各国的民族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同时进行。

    欧洲,陆地平坦,位置优越,但是始终没有大一统的中央政权,小国林立,如果这个现象放到中国,像什么安道尔,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卢森堡,圣马力诺,摩纳哥……早就被吞并了,欧洲前世今生,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决定。

    所以华皇从来没有想过跟欧洲人喊统一,他们甚至喜欢无政府主义!

    “陛下,昨天我看了华国的总裁1879式步枪,是真不错,性能各方面,不比德国的差。”卡罗尔一世笑道。

【1201 卡罗尔一世变脸】

    “还行吧。”华皇淡然一笑。

    “不,绝对是第一流的枪械,很佩服华国的工程师啊。”罗马尼亚王国的卡罗尔一世大公笑道,“不过,我们还是倾向于向德国购买枪械生产线。”

    华皇点点头,“这当然可以,不过,大公先生,你要知道,向他国直接购买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不见得是同样的啊。技术不是那么容易买过来的。陆军最要命的问题,在于对近代战争毫无概念!”

    其实华皇从卡罗尔一世忽然这么说,心中已经不痛快了,知道这家伙这不是在暗示压价,而是已经在变向的拒绝自己昨天提出的联盟的暗示了。

    甲午陆战,日军人均只消耗了8发子弹,即击溃了清朝陆军。

    甲午战争前,清军有大炮和机关炮1733门;日军有大炮294门。

    清军装备有洋枪23万支,旧式鸟枪等4万支,12万参战部队有85%装备了枪支;参战日军的枪械装备率则达到了100%。

    总体而言,中日陆军装备差距不大。

    若单纯就武器而言,甚至可以说,清军还略占优势。

    如藤村道生所言,“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虏伯炮,……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

    真正的差距在于武器的整齐划一。

    清朝陆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依赖向外国购买。其数量相当庞大。如:湖广总督张之洞在1894年奏报,买快枪9250支、火炮30尊、子弹700万颗、炮弹1。44万颗;两江总督刘坤一到1894年,已购枪支1。5万支,子弹280万颗。还是在这一年,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上奏,已向各国订购快枪2。8万余支、快炮56尊,以及合计1500多万颗的炮弹、子弹。此外,其他各地也都自行采购了大批枪炮。

    这些枪炮到货后,大都被清军及时装备。如甲午战争中,各地督抚从德国所购的1万余支毛瑟枪,1万余支马梯尼枪,先后装备各军。

    在1894年10月和11月,刘坤一协济各省后膛洋枪1。4万支,广东调拨各地洋枪1。8万余支,子弹360万颗。

    但由于朝廷没有统一规划,地方所买枪支、火炮,来自美、德、英等各国,型号各不相同。仅淮军就装备了美国的亨利马梯尼后门枪、德国的毛瑟枪、三十响快枪等好几种。其他清军中还有哈乞开斯、士得枪,甚至国内土产的抬枪、鸟枪、火绳枪等。清军所用的来复枪就有14种之多。

    日本在发展军事工业之初,因大量依赖进口,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但是随着日本军事工业的发展,很快就发明了明治十三年式、十八年式步枪和野炮、山炮、大口径臼炮等,并批量生产、装备全军,实现了武器的统一化。武器的统一化,使日军在部队的统一训练、弹药补给的统一制造调配等诸多方面,远胜于清军。

    但甲午之役乃日本陆军近代化改革后首次出海作战,在卫生预防等方面,自身缺陷亦不少。

    其最终能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清朝陆军,关键因素并不在武器的统一化,而在于其部队的作战理念与训练模式均已实现近代化。

    略而言之:首先,清军将领还墨守镇压太平军时的“经验”,对近代战争毫无概念。譬如,清军部队大多不知如何部署步兵与炮兵,往往将炮兵阵地安排在“第一线步兵阵地内或其间隙”,使“火炮成为显著的目标,在战斗的初期阶段,屡次被日本炮兵破坏。”

    而参加甲午战争的18位日军旅团级以上军官中,有一半曾到欧美留学或考察,深知如何利用火炮以给清军致命打击。

    其次,清军士兵普遍训练不足,大多数时候,只要求“演走各样阵法,步伐既甚整齐,释放连环枪炮,声响亦均连贯”即可。

    战争爆发后临时招募的新兵,更几乎没有训练,只是学习“一齐将矛举起向前一冲,口中就喊一声‘杀’。”

    反观日军,不仅步兵训练有素,且已有了独立的工兵与辎重兵。

    而清军尚不知后者为何物。

    如此,从国外购置的武器虽然先进,但在清军官兵手中,却难以发挥应有效力。譬如:清军进攻时,“没有整然的秩序”,“经常用的队形是在散开的一队中挥舞大旗开火,开火为随意射击”。清军射击的子弹“多从(日军)头上通过,达到很远的距离。他们不考虑利用地形地物,从不用跪射、卧射,一律站着射击”。

    清军士兵开炮前,先要摇动大旗,恰好成为日军射击的靶子。

    此外,清军不懂得如何保养武器,也是很要命的问题。刘坤一驻扎山海关时,发现“自天津运往山海关机器炮四十尊,有弹十万枚,由火车运送到关,堆积沙土中,阅数十日,无人收管。经德国某教习前往查看,谓子药全行潮湿,不堪应用”。

    缘此,平壤战役中,清军在与日军人数基本持平(1。2万),而弹药补给远胜于日军(清军步兵每人平均消耗了三四百发子弹)的情况下,自损2000余人,仅击毙日军180人,也就不足为奇了。简言之,甲午中日陆战,乃是近代化之日军与中世纪之清军间的对垒,其胜负不问可知。

    华皇忽然觉得跟这个卡罗尔一世很难沟通了。

    之前卡罗尔一世对于华皇的来访,表现出热情,这还让华皇抱有幻想呢,现在来看,这种幻想似乎也不切实际。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向伊丽莎白夫人看了一眼,伊丽莎白夫人脸也红了,伊丽莎白也知道丈夫这次态度不行。

    华皇觉得,世上最难的工作就是推销员,要跟别人说华国以后会强大,赶紧来跟我们做朋友,这很难让人信服。

    “我们有自己的难处,主要还是因为德国离得近,即便是双方的枪械质量相差无几,我们还是更加倾向于向德国购买。”卡罗尔一世笑道。

    “离得近不近,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我也没有说要卖军火给罗马尼亚王国啊。”萌总裁不冷不热的道。

    “我开门见山的说别,陛下想跟我罗马尼亚王国结盟,这一点,我仔细的考虑过了,最多只能是通商,可以签订一个通商的条文,其他的,就没有办法了,毕竟,如果和华国走的太近,我们罗马尼亚王国旁边的沙俄帝国和奥匈帝国,还有不远的德意志帝国,都会不高兴的,请陛下要体谅我们小国的难处,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呀。”卡罗尔一世一副苦瓜脸。

    这一下,让华皇对这个人的印象又差了很多,一个没有什么远见的人,他估计,不单单是自己来罗马尼亚王国,可能不管谁来罗马尼亚王国访问,这个家伙都会做到热情周到的,是自己之前想多了。

    “没有关系,不过,如果说没有办法的话,我可以给你想办法。”华皇笑道。

    “哦?陛下是天才,这我早就知道,快说出来听一听,让我也增长见识。”卡罗尔一世附身前探,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和卡罗尔一世大公的夫人伊丽莎白也很好奇,不知道华皇会说什么?

    “我先说一说华国的想法吧,给大公先生做一个参考。”华皇淡然一笑,并没有将卡罗尔一世的态度放在心上,本来罗马尼亚王国对于华国来说,就是一个小国,既然对方的态度冷淡了下来,多说无益,反而自降身价。

    “陛下请说。”卡罗尔一世道。

【1202 不行就算了】

    “华国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绝对发展得比谁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