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弥衡冷冷一笑道:“区区稚童,也敢言通史明身,我便与你说说,为何战国七雄,秦独能一统。”
“既是切磋文学,便不分年纪,亮虽小阁下几个寒暑,但时间都用在研读之上,不像兄台,都用在嘴皮子上!”进入比试环节,诸葛亮一改先前的卑谦,与弥衡针锋相对。
“好小子果然牙尖嘴利,我今日且让你看看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弥衡大怒,向来只有他骂别人的份,不想对上这个不及弱冠的诸葛亮,居然被他羞辱。
“我是牙尖嘴利,不像阁下嘴尖牙尖,不懂礼数,难怪你弥衡四处投奔于人,却是主人家有噬主之犬!”诸葛亮哈哈大笑。
周围众人听了也是哈哈大笑。
在外围的大小乔满脸不解,小乔疑惑道:“兄长,他们怎么都笑了啊?”
刘伯温抿嘴笑道:“牙尖嘴利是说人说话刻薄,那嘴尖牙尖说的是什么你可知道?”
“嘴尖?牙尖?”小乔指着嘴比划着,恍然大悟道:“嘴也尖,牙也尖,那不就是狗了吗?”
“弥衡尖酸刻薄,穷困潦倒四处投奔他人,没过多久别人都将他赶跑。诸葛亮说主人家有噬主之犬,是说弥衡得了别人家的恩惠,却辱骂主人,说他是噬主之犬!”刘伯温笑着解释道。
“骂得好,那弥衡好生轻慢,说他是狗在合适不过了!”小乔挥舞着粉拳也支持诸葛亮。
场内,弥衡脸色铁青,正欲出言相骂,诸葛亮冷喝道:“快快说出你的见解,这里是书院圣地,容不得疯狗乱吠!”
诸葛亮自骂的快活,周围的众人却是笑抽了,好像是你一直在骂吧,弥衡也没说什么啊?弥衡吸了口气,气极反笑道:“希望你的学识,也能如你的嘴一般厉害!秦之所以能灭六国者,在于秦之强盛,秦兵之于关西,民风彪悍,自秦孝公起,以商鞅变法图强,秦之国力与日俱增,一举超越六国,后得川蜀之地以为粮仓,武安君以屠戮百万。至始皇手,天下统一之势,以不可避免!”
弥衡将自己的见解说出,大致意思就是秦人民风彪悍,经过几代明君的励精图治,到了秦始皇手中,一统天下的大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弥衡的论点一出,周围的众人都纷纷点头,这是秦能灭六国的主要原因。许多人都看向诸葛亮,既然是比试辩论,便要说不不同的论点,见解,若是诸葛亮说的跟弥衡一样,可就输定了,然而重要的都被弥衡说完了,诸葛亮又能拿出什么独道的见解呢。
弥衡冷笑道:“小子,且将你的看法说出来啊!”
诸葛亮哈哈大笑道:“在我看来,你之言论实乃匹夫之见,也敢拿出来卖弄,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在我看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也不在于秦强,而在贿秦!”
在台上看热闹的刘辩嘴角一勾,喃喃道:“这诸葛亮真有意思,居然现学现卖!”
没错,关于六国破灭这个问题,刘辩来到武当书院之后,刘辩以学生的身份,也上过一堂谢安的课程。讲的就是秦与六国的史,结束之时,谢安问为何秦能灭六国,刘辩提出了六国论,也就是后世苏洵所作的。但只说了弊端在于贿秦就时间就结束了,没想到诸葛亮凭借着刘辩的只言片语,就悟出了六国破灭的另一个道理。
在场的许多武当书院的学子也都看着诸葛亮,自课程结束之后,他们也回去多番谈论。但贿秦而使六国破灭,这个道理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如今诸葛亮拿这个来与弥衡争斗,能赢吗?
“贿秦?真乃无稽之谈!”弥衡哈哈大笑道:“稚童便是稚童,能说出此等言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武当书院的师者能教出这样的学生,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我的言论尚未说出,你便如此讽刺,形如疯犬,也让亮大开眼界啊!”诸葛亮正色道,声音略显稚嫩,但却是满满的自信。
“来,你便说出你的言论,让我开开眼界!”
诸葛亮高声道:“六国之所以破灭,非兵马劣势,非国力不足。长平之战前,赵国国力足以与秦抗衡,赵将奢,老将廉颇,李牧皆良将也。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骑兵最早成型,士兵作战能力甚至强盛于秦。始皇帝继位,赵国虽以没落,但楚仍强,不落秦多少,秦灭五国之后,赢以信为将攻楚,起兵二十万仍败,后以王剪为将,拥兵六十万国力碾压之下灭楚。”
“你先前说秦国几代励精图治,国力强盛灭六国已为必然?试问赵,楚仍在,秦如何能以国力碾压?这是必然吗?”诸葛亮以赵国,楚国为列子,驳斥了弥衡的先前的言论。(未完待续。。)
第559章论啪啪啪的正确姿势
诸葛亮提出赵国与楚国的列子,针对弥衡言论之中的漏洞,提出了质疑。
周围的人一听,都感觉有些道理,赵国,楚国之强盛不下于秦国。秦国先后经过商鞅变法,得到川蜀之地,虽然是七国之中的最强者,但国力也没能对两国造成碾压,所以弥衡说秦国以强大而灭六国,乃大势所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周围学子的赞同声传了过来,弥衡脸色微沉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秦灭六国是因为秦国之强盛。你却说是贿秦至六国灭,此乃无稽之谈也!”
“是不是无稽之谈,你且先等我说完!”诸葛亮冷冷看了一眼弥衡向众人说道:“战国七雄,关东诸国,齐国近海工商鱼盐发达,赵国靠抢劫盗墓,卖艺王侯。鲁宋梁陈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穑桑麻为业,其民又深好儒学,故节俭好蓄藏,楚越南方气候宜佳,资源丰富,无冻饿之患。秦国重农,好斗无由!不需多说。”
众人皆是点了点头,秦国之所以一直发动战争,是因为其他六国有多种发展渠道,唯独秦国,居关西,资源匮乏,只有农业一条路。并且实行军功封爵制度,百姓想要土地,想要富裕只有不断的发动战争,这也是秦国为何无休止发动战争的原因。
“秦居于乏匮之地,本该最弱,连年征战之下却愈来愈强,但这却不是秦能灭六国的原因。秦能灭六国,在六国不自醒,不断贿秦妄想平息干戈,然秦征欲不止,次年又来,却以何挡之?”诸葛亮反问道。
是啊,暴秦的贪欲没有休止,六国企图割地满足秦国的贪欲,但秦国次年又来。秦国得到了土地变得强盛,然而本国却因割地实力变弱,你又拿什么来抵抗,拿什么来满足暴秦呢?
“秦楚丹阳之战,秦败楚而得汉中,楚割地求和,后再败而失都。韩割上党,魏让西河。秦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战胜之所得土地,割地占百倍。诸侯战败所失,较割地,其实少百倍。诸侯以地事秦,其实是抱薪救火,未曾保国,反而促使秦之强盛。说到底秦能灭六国,乃是六国给养起来的。”
“可笑,燕,齐未曾贿秦,为何亡之?”弥衡讥讽道。
诸葛亮一脸鄙夷的看着弥衡道:“燕齐本就弱小,远离秦国,若接壤,未尝不贿?君不见秦兵临城下,燕以督亢乞和?至于齐,秦临齐之时已然庞然大物,远不是齐国所能抵抗的了。”
“六国贿秦致秦强自弱,秦灭六国也是六国咎由自取,至于秦之强盛而灭六国,在我看来纯属无稽之谈,楚国一度强于秦,为何没能一统天下?”
“读史乃明悟道理,借古明今,然而兄台读史,只看到秦国强盛这个表面,而忽视了其原因。兄台虚度十数年光景,反而瞧不起年幼的在下,还真是……”
弥衡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其实秦能灭六国,又何尝只有这区区两个原因呢?秦国之强为一方面,六国贿秦也是一方面,但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原因,根本就是说不清的。
苏洵所作的六国论,也是因为当时南宋朝廷像六国一样,南宋向金割地求和。六国论其实是苏洵用来讽刺当时朝廷的懦弱的。
弥衡截取秦强盛之因,诸葛亮截取六国贿秦之说。这两个也只是秦灭六国之中的原因之一,说也说不清楚对错,但显然诸葛亮拿贿秦之说,将弥衡的秦强之说给破了。
这是辩论策论,双方都要以自己的观点为主,弥衡想要破诸葛亮的说法,用其他的原因便可,但这样一来,弥衡自己的说法便站不住脚,可以说是变相的驳回了强秦之说。因此弥衡败了,一个出名的大喷子,败在了年仅十六岁的诸葛亮手上。
诸葛亮最后那几句讽刺,说他把书白读了,周围看不惯弥衡的人对他指指点点。刺耳的声音传来,弥衡把心一横骂道:“好个小子强词夺理,六国灭乃因贿秦?倘若六国不贿秦,以秦之强徐徐积累实力,若干年后统一大势也不可避免。”
周围众人又发出嗤笑之声,弥衡的这般言论,已经没有任何依据,全凭自己猜测了,若是诸侯不贿秦而拼死抵抗,史走向,犹未可知。
诸葛亮毫不示弱道:“若六国拼死抵抗,秦能灭六国尤未可知。但我却知秦残暴不堪,一统天下之后各地诸侯揭竿而起,若六国抵抗,高祖,张良,韩信,项羽,此等人杰必助自国发愤图强。”
“亮不敢枉测史,但亮明白,唯有仁者方能成就万事基业!”诸葛亮说着,向着刘辩鞠了一躬,意思是战国不管如何发展,到最后还是会出现大汉这种以仁治国的国家,来平定天下乱世,造福天下贫苦的百姓。
诸葛亮鞠躬过后,冷眼看着弥衡冷喝道:“秦之残暴世所皆知,百姓深受其害,你一在强调秦能一统天下,如此暴虐的国家,岂能长久?你究竟是何居心?”
不知不觉,从原本的策略辩论,弥衡就被诸葛亮打上了暴秦的烙印。暴虐可是谁都不喜欢的,像袁术,那还是昏庸,算不上残暴,史上哪个暴君不是人人喊打?夏桀,商纣,后人称秦也是叫暴秦。
广场之上的众人看着弥衡的眼神都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