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8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单于也罢,都是虚的,只有自己过的好,才是真的!”
……………………………………
然而,公孙昆邪对且渠且雕难撒谎了。
因为此刻,刘彻压根就不在甘泉宫。
他在距离甘泉宫三十里的一处皇家庄园之中。
这个庄园也属于甘泉宫宫殿群的一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孙昆邪倒不算骗了且渠且雕难。
刘彻来到这里,是要来视察在此的一座墨家的绝密工坊。
这个庄园,在去年开始,方圆十里之内的所有百姓就全部都被迁走了。
同时,在各个进出的要道上和制高点上,汉军密布哨卡。
没有特许通行证明的人,不可能进出此地。
之所以将此地的保密级别提升到这个程度。
只是因为,此地是汉室最大的皇室杜仲园林。
本来,它是隶属于太医署的药草庄园,主要栽培各种药草。
早在刘邦时期,此地就开始栽培杜仲。
时至如今,这个庄园的山陵之上,栽种了数千株杜仲,其中绝大部分杜仲树,都有着三十年以上的树龄。
杜仲是一种古老的药材。
诸夏的第一本医书《神农本草经》之中就记载了用杜仲入药的例子。
在今天,杜仲也是汉室医生最常用的补肝肾的中药之一。
然而,刘彻知道,杜仲还有着另外一种极为神奇,堪称bug的用途!
它是亚洲现在唯一一种拥有取代橡胶作用的潜力植物。
两千年后****就开发了用杜仲胶取代橡胶的技术。
在本质上来说,其实杜仲胶与橡胶的化学成分是一模一样的。
两者只是在分子式上有着截然相反的分子结构。
作为一个穿越者,刘彻在两年前来到甘泉宫度假时,偶尔发现了这个栽培了数千株杜仲树的庄园后,立即就上心了。
从去年开始,刘彻就拨下两千万资金,用于杜仲胶的提取和开发。
到今天,终于,有了回报。
刘彻看着自己面前,用两个木桶装着的杜仲胶成品,感慨万千。
这两桶杜仲胶是墨家去年用了半年时间,从一千株杜仲树自然脱落的树皮和掉落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
总共大概只有百来斤的样子。
但这无疑是个巨大的突破!
这意味着,工业革命的又一个门槛被突破了。
有了杜仲胶,什么轮胎、阀门和气塞,就全都不是问题了。
未来的蒸汽机和其他科幻产物,也具备了实现的条件。
当然了,这杜仲胶毕竟只是一个替代品,在实际使用方面,没有橡胶那么好,未来的中国,还是需要去南美引进橡胶树。
不过……
“有跟没有,那是两回事情啊……”刘彻在心里说道。
有了橡胶的替代品,墨家也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和研发了。(未完待续。)
PS:我不是化学专业,也不懂提取杜仲胶技术,但从公开的资料看,杜仲胶提取其实不是太难,用浸取法就可以了。
应该不涉及高科技~~~~
嗯,所以就大概的交代一下吧,假如有技术大牛,请勿见怪和较真!
第八百六十二节 新时代的序幕
在这个庄园中,刘彻视察了整个杜仲胶的提取工序和流程。
然后,刘彻将杨毅叫到自己身边,吩咐着:“子重啊,明年,朕要求产出一千斤杜仲胶,卿可有问题?”
当然没有问题了!
墨家现在对杜仲胶也非常好奇!
这种从杜仲树树皮和根茎以及果实、树脂中都可以提取的神奇材料,让墨家上下都为之着迷不已。
它弹性十足,可塑性非常高。
墨家现在就已经想出了许多种利用它的脑洞。
唯一的遗憾是,它的产量很少。
一千株杜仲树,年产杜仲胶,大概只有几百斤。
而且提取这些杜仲胶也很困难。
但是,天子舍得砸钱。
那这困难就不是困难了!
所以杨毅当即就拍着胸膛保证:“诺!墨家上下必不负陛下所托!”
“善!”刘彻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今年,朕再拨一千万钱,作为杜仲胶的提取经费和杜仲扩种经费!”
其实,此地还不是最佳的杜仲生产区。
在秦岭才是最适合杜仲生长的地方。
不过,秦岭现在属于禁区和天堑。
而且交通不便,很难进出。
所以,就只能选择在靠近秦岭山脉的附近进行杜仲栽培。
“诺!”杨毅闻言大喜。
对科学家来说,什么样的皇帝,他们最喜欢?
当然是不计成本,舍得砸钱给他们做实验的皇帝了!
过去四年,汉家天子前前后后在墨家身上砸了几万万钱。
其中,一半的研究项目。至今还卡壳。
譬如琉璃的进一步纯化,各种化学反应的实验,以及硫酸的提取。
这些研发项目,目前全部陷入瓶颈,每一点的进度,都需要用数年为单位。
但天子依然乐此不彼。而且,绝不吝啬的砸钱。
砸的墨家上下真是既幸福又痛苦。
现在墨家上上下下,每一位墨者身上都肩负着好几个项目。
整天忙得跟狗一样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
就连日常的去民间的贫困地区‘扶贫’的时间都很少了。
好在最近,墨家勉强听从了天子的意见,引进了数百位门徒。
这些门徒都是列侯外戚的子侄或者地方豪强的子弟。
每一个都是狗大户和土豪。
在这些门徒的资源和他们家族的帮扶下,墨家总算能喘上一口气了。
不过,有得到,就有付出。
墨家在得到了列侯贵族和豪强的帮扶之后,自然也要对列侯贵族和豪强们做出一些让步和妥协。
还好。墨家的历史上有过类似的经验。
他们知道怎么协调和处理这样的问题。
小道小节,无关原则的问题上,墨家能让步。比如为了迎合贵族和地主,所以墨家就会在某些理论上做出调整。
像是兼爱非攻,改一下定义和适用范围,明确说明只对诸夏兼爱非攻,而对夷狄和蛮子?他们不算人,只是两条腿走路的牲畜。自然没有人权。
又譬如节用,从铁律变成了提倡。
墨家不再要求墨者和门徒必须赤脚蓑衣。但提倡大家依然保持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作风。
当然了,墨家的高层,依然严格要求,必须恪守戒律,不得奢侈享受,而且不许拥有私财。一切财产全部归公。
这是墨家的自我防卫机制在发生作用。
又如节葬,墨家虽然依旧提倡和要求门徒们节葬,不许厚葬,但不再要求门徒的家属也要如此。
毕竟,这在野跟秉政。对诸子百家来说,是两个模式。
在野之时,譬如儒法,会高叫‘上农除末’的口号,对商贾喊打喊杀。
但等他们上台后,你就会发现,不管儒法,其实对商贾是又爱又恨,特别纠结的矛盾体。
也像黄老,在野之时,人家一口一个清静无为,一副世外高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然而秉政之后,却是很食人间烟火的!
经过类似诸如此类的妥协和调整。
墨家在列侯贵族和地主们面前,于是就不再那么可恨和恐怖了。
甚至,墨家的三表法(新旧两种)以及尚同、尚贤、明鬼、天志,都获得了许多贵族和地主的青睐。
事实证明,每一个从春秋战国,一直活到现在的学派,都必然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只要统治者不拉偏架,一棍子敲死,还要赶尽杀绝。
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根据实际需要演化出相应的发展方向和理论。
这就好比后世那个自称代表了工农的boss,最终却跟资本家眉来眼去,恋奸情热,甚至隐隐成为了资本主义最后的大本营。
这就很好的证明了,没有不变的思想和理论,只有在不断变化的人民群众和社会现实。
死抱着老规矩,不肯撒手的,像是名家啊杨朱学派啊,早就被淘汰,灭绝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能活到现在的,哪一个不是人精?
喊着‘兼爱非攻’的墨家,曾经是秦帝国战争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边喷着‘苛政猛于虎’,一边又情不自禁的往函谷关跑的儒生加起来,能绕地球一圈——哪怕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秦二世身边的儒生也依然车载斗量。
只能说大千世界,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而刘彻也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如今的墨家,已经渐渐进入了百五十年前,他们的前辈曾经进入过的那个状态。
说到底,一个学派,一个思想系统,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壮大。想要有所作为。
就不能教条,也不能固守成规。
面对现实妥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团体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从来没有理想主义者和极端主义的生存土壤。
这个国家,从开始一直到永恒的无限未来,都必然只能是世俗国家。
世俗国家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管什么事情。包括宗教信仰和思想理论,统统都要面对世俗服务。
如今的社会现实是,这是一个封建王朝,而且是军国主义当道,极富进取心的封建王朝。
哪怕是墨家,也需要面对这个现实,进行妥协。
刘彻看着杨毅,拍拍后者的肩膀,勉励道:“奋发吧。子重!朕很看好卿与卿的学派!”
杨毅立刻就感动的满脸通红,兴奋的拜道:“陛下勉励,墨家上下感激不尽,愿为陛下效死!”
…………………………
离开庄园,刘彻乘上撵车,前往甘泉宫。
“陛下,这是刚刚接到的奏疏……”王道递上一堆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