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为什么匈奴人每次入侵,都发现,原本某地只有千人驻军的城市,瞬间拉出来了数倍的武装力量。
越往汉地深入,这种情况就越普遍越多。
老实说,假如不是义纵严格把关。拒绝了无数自带干粮,想来投军的各路好汉。那么,他现在麾下军队的数量,恐怕要膨胀到十万这个数字……
这并不夸张……
当年,太宗孝文皇帝御驾亲征,平定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过程中,从四面八方赶去投效君王,报效国恩的各路好汉的人数,几近十余万。
而严格要求之下的兵源素质,自然是相当出色。
几乎所有投军的好汉,都是身高七尺以上,膀大腰圆,且能熟练使用各种武器的壮汉。
当这支军队走到襄平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磨合。
整支军队,以羽林卫为骨干,队率、司马一级的中层军官,基本都是羽林卫出身。
义纵通过这种方式,控制整个大军,如臂指挥。
大军入城之后,义纵就毫不客气的把襄平县的郡守衙门拿来当自己的指挥部。
辽东郡的郡守和郡尉现在全部出缺,因此,实际上负责辽东郡郡中事务的,是郡都王显。
义纵入城后,立刻就将王显叫到郡守衙门议事。
王显是积年老吏了。
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六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是辽东郡郡都。
所谓郡都,即是都吏,太宗皇帝所置,权力极大,通常代表郡守巡视地方县、乡、亭、里,劾举不法,膺惩豪强,缉捕盗匪,查处贪官污吏。
义纵在来襄平前,就已经调查过这位在辽东郡当了十几年都吏的王显。
王显之所以一直困居都吏之职,未得升迁,并非是因为他能力不足或者政绩不够。
恰恰相反,这位都吏在辽东郡为都十几年,年年上计考核都不错。
按道理来说,他早该升迁了。
但……
这位王都吏早年的时候曾经在丞相衙门当过某曹令吏,是时任丞相张苍的心腹。
张苍倒台后,他要是还能升迁,那才见鬼了!
而,这个事情,从侧面,也能证明,这位王都吏是有真才实学的。
不然,都吏一职,乃郡守心腹。
要是没点本事,王显早被人撵下去了。
能让十几年来的历任郡守都不换人,这王显的厉害与手段,可见一般!
义纵记得离京前,张汤与宁成都来找过他,向他面授了一些基层官场的常识和注意要点。
其中就有一条:要小心胥吏,尤其是刀笔吏。
张汤与宁成更是现身说法,向义纵列举好几个小吏怎么给上官挖坑,然后埋了上官的例子。
义纵此次奉命征伐朝鲜,自是希望跟地方官好好合作。
但,要是有人阳奉阴违,故意使绊子,下坑,那义纵也早已经做好了杀人的准备!
义纵虽然年轻,在旁人眼中,不过是依靠乃姐,骤至高位的幸臣。
但,他出任驸马都尉以来,执掌宫禁,组建羽林卫,负责训练,其后又多次负责长安城的各项重要治安工作,种种事情办下来,几乎滴水不漏,没让人抓到任何痛脚和毛病,岂是侥幸?
此次奉命出征,一路上更是将整个大军掌握在手,驾驭有度,行军路上,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俨然老将做派。
这样的人,岂会害怕杀人?
没多久,辽东郡郡都王显就穿戴着官服,束带进入郡守府,来到了义纵面前。
“下官辽东郡郡都显拜见都尉!”见到义纵后,王显虽然有些惊讶这位护濊都尉的年轻,但,王显不是笨蛋,从大军入城后,立即井然有序的进入城中和城外的军营驻扎,没有发生任何扰民事件,王显就看得出来,这支军队的统帅是个人物。
即使没有这些事情,单单就是这位护濊都尉的阿姐乃是当今天子宠妃,还怀上了龙钟的义夫人,就足以让任何人都迫不及待的要抱这个金大腿了。
王显当然也想抱!
如今辽东郡郡守郡尉双双出缺。
朝廷又意征讨不臣朝鲜。
只要伺候好了出征的大军,将粮草补给支应好了,大军得胜班师回朝后,军功薄上哪能少的了他?
到时候起码也能混个郡尉,甚至直接出任郡守!(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节 朝鲜之战(2)
王显的配合让义纵很满意。
有了这位辽东郡本地的地头蛇帮忙,大军的后勤补给输送应当是没问题的了。
大军在襄平休整两天以后,继续前进。
这个时候,朝鲜也终于得到了汉军来讨的消息。
朝鲜国内顿时就炸锅了。
两万汉军,哪怕只是摆在边境上,不入朝鲜国境半步,朝鲜也吃不消!
而且,坏消息是一个接一个。
先是,朝鲜的斥候发现,真番、马韩等从来都是被自己吊打的小国,异动频频。
甚至,这些小国还联合起来,组织出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虎视眈眈,枕戈待发,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家伙就等着汉朝爸爸动手,他们就要进来捡便宜了。
尤其是马韩人,要是让这些疯子杀进朝鲜国内,所过之处,绝对是要寸草不生的!
马韩王可就是当年萁子朝鲜的后裔。
马韩人与卫氏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然后,北方的濊人也出现了大规模的调动。
仅仅只是目测,卫氏就发现,至少有一万名拿着木棒、长弓,穿着鱼皮衣的濊人,正准备随时配合汉朝爸爸的进攻。
当这些消息传回王险城。
卫准立刻就知道,什么叫做‘大难临头各自飞’。
一夜之间,偌大的王险城就几乎成了一个空壳。
除了忠于卫氏的军队外,其他贵族,尤其是部族首领。哗啦一下就跑了个精光……
许多人甚至连招呼都没打。
大家都不是傻子。
你卫家得罪了长安天子,惹得龙颜大怒。发天兵诛灭。
正如汉朝天子所说: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朝鲜国小地狭。连汉朝天子一根指头都对抗不了,拿什么去抵抗强大的汉军?
更重要的是,濊人给朝鲜国内其他部族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濊君南闾信前脚归顺,后脚,汉天子就加封沧海君,不单单赏赐巨厚,还特许沧海君依旧管控濊人部族,照样当土皇帝。
其他人一看:哦,濊人降了。居然待遇这么好!
那我们还等什么?
赶紧回去准备箪食浆壶以迎王师吧!
于是,大家伙连夜就跑出了王险城,有些人走得太匆忙,甚至连小妾和财产什么的,都留在了城中。
朝鲜的局势,此刻就如同一幅多米洛骨牌一样,瞬间崩塌。
失去了部族力量的支持后,卫准现在实质上能依靠的,就只有那些当年跟着他的父亲。一同从汉朝判离,跑到这夷狄之地,被发左袵,抛弃祖宗和国家的罪犯、兵痞、流氓、无赖的后代。
部族武装可以投降汉朝。但这些人却没有退路。
他们的父祖辈背叛的可是汉朝的太祖高皇帝,一旦汉军打到王险城。
这些背叛太祖高皇帝,还恬不知耻的被发左袵。抛弃祖宗,甘当夷狄的贼子后代。会是个什么下场,几乎都不用猜测!
而且。卫家一直也在给这些灌输,长安天子绝对不会饶恕他们这个概念。
五十多年下来,这些人就算有疑惑,但在汉军杀气腾腾,兵临城下的今天,没有人敢赌长安天子的宽宏。
只能是拼死跟着卫家一战,希冀能出现个奇迹——但,有信心的却没几个。
当年燕国,以一国之力,向东扩张,打的萁子朝鲜丢盔弃甲,一溃三千里的故事可才过去不到百年。
如今的卫氏朝鲜,比之当年的萁子朝鲜,更加虚弱,而且腹背受敌。
别说下面的人,就是卫准自己心里也发慌,完全没底啊!
“可惜,孤派往长安谢罪的使者,还没走到襄平就被杀了……”卫准也不由得哀叹了一声。
其实,杀朝鲜使者这个事情是辽东郡东部都尉干的。
这个事情,卫准现在心里清清楚楚。
以前以为北部都尉成望是朝鲜之敌。
现在,卫准算是看明白了,东部都尉彭吴才是真正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
杀掉他派去求和的使者的,就是这位东部都尉干的好事!
卫准哀叹了一声,使团半道被截杀,等于断送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幻想。
被逼到了墙脚的卫准,此刻没有办法,只能是集中所有能集中的力量,去死守呗水一线了。
卫准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呗水防线失守,他就立刻投降。
当然……在那之前……
卫准的视线扫过他面前的那些将领和贵族以及儿子们。
他先得保证自己不被这些家伙砍了脑袋,送去长安求和……
这么一想,卫准就不由得紧了紧脖子。
以己度人,卫准觉得,假如自己是殿中的某人,恐怕也会起一个杀王求和的念头。
但卫准永远想不到,此刻的渤海上,一支庞大的舰队,正破浪而来。
这支舰队,计有楼船七十余艘,运输船数百艘,搭载了两万一千三百名战士。
松滋候徐悍站在旗舰的甲板上,看着这一望无垠的大海,心中即充满了畏惧,又有着豪情万丈。
此次,徐悍奉命出征,自长安出发,抵达齐鲁地区,征调了齐、胶西、胶东、淄川等国所有能航海的船只,编组成了他现在脚下这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远征舰队。
一路上,舰队沿着胶东半岛的海岸线前进,跨过辽东半岛,进入渤海海域。
“我军还有几日可以抵达朝鲜?”徐悍问着身边的将官。
在大海上航行,枯燥无比,还要忍受海浪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