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75章

我要做皇帝-第275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宁成闻言,对着远处的天子以及太子和将军们恭身一礼,然后,就翻身上马,一挥马鞭,哒哒哒!轻快的马蹄声就响了起来,这匹原本不过是普通马匹的战马,瞬间就爆发出了强劲的冲刺力,像一阵风一般,绕着场地跑了一圈,即使是在某些有着砂石和瓦砾的地方,也如草场一样,如履平地。

    这,就立刻让周亚夫等人瞪大了眼睛,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

    实在是眼前的这一切,简直是革命性的变革!

    任何一个将军都清楚,骑兵的潜力非常大。但制约骑兵的限制也非常多。

    譬如在最初,没有马镫与马鞍的时代,骑兵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那时候,车骑才是主流和王道。

    战国末年出现的马镫和马鞍,解放了骑兵的双手,使得骑兵能在马上格斗,运用弩箭互射,这才使得骑兵取代了车兵。

    但是,骑兵的限制还是非常多。

    譬如。骑兵需要一个合适它运动的战场,不然,一旦战马的马蹄受伤、感染。就等于报废了一匹价值数万钱的需要四五年才能训练和培育出来的宝贵战马。

    是以,在中原地区作战,骑兵通常都不敢大范围的机动,总是与步兵一同行动。平时。大部分骑兵都是牵马而行,像伺候大爷一样伺候着战马,生怕磕着碰着。

    只有临战时,才会策马冲刺。

    即使时在北方的长城一带,有着近乎无穷无尽战马来源的匈奴人,当他们破关以后,也基本都是下马步行,一般很少像在草原上那样机动起来。

    而现在。宁成所骑乘下的战马的四蹄上套着的铁器,只要是个军人。都知道,这将彻底改变骑兵的作战方式。

    有了此物,骑兵才算得上真正得离合之兵,可以将机动性发挥到最大!

    甚至……

    周亚夫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此物一出,恐怕以前许多被视为空想、离经叛道的想法,有了实现的空间了。

    譬如,他曾经就幻想过的,给骑兵套上一个铁壳子,使之成为披着重甲冲阵的重甲骑兵。

    这样一个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铁壳子,足以成为战场的开路先锋,碾碎一切军阵,冲散所有拦路之敌。

    他当年做出此构想时,兴致勃勃的去告诉他的父亲,结果被毫不留情批判为不切实际的空想。

    原因就在于,这个想法的实现,有两个前提。

    第一,要找一种能载得动人甲的战马。而能载得动这样重量的战马,不是没有,但每一匹都是价值千金的宝马!

    第二,即使有了能载动的战马,这样重量的负担,也会让原本就很脆弱的马蹄更加脆弱,在柔软的草地上还好,一旦到了其他地方,立马就会变成不能动的靶子。

    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发展类似的重甲步兵呢!

    虽然一样不能动弹,但起码,重甲步兵在防御的时候,能起更大的作用!

    而,眼前的一切,却让周亚夫重新拾起了那个年少轻狂时的狂想——打造出一支像铁墙一样碾压敌人的骑兵。

    而具体到目前的局势,周亚夫知道,这个小小的改变,会导致什么。

    那就是只要有足够的那种铁马套——周亚夫还不知道那个东西叫什么,暂时先这么称呼着。

    那么,他的这十万大军中的主力骑兵,就能提前一到两天到达梁国。

    在现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援军能早一天到达战场,所起的作用,自然是毋庸置疑,最起码,能大大鼓舞梁**队的士气,甚至能改变整个战场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只要有足够的那个东西,他的骑兵,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穿插作战,甚至能出现在敌人预料之外的地方。

    “果然是神器!”周亚夫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刘彻道:“家上,此物不知现在有多少?”

    刘彻呵呵的笑了两声,道:“其实在去岁八月中旬的时候,孤的大臣宁成与张汤就已经初步的弄出此物了,只是当时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是以没有大规模的生产!”

    对于马蹄铁,刘彻重生之后,就一直在关注。

    考举以后,有了足够的人手,他立刻就将这个事情立项,交给了宁成负责。

    即使是在河东的那些日子,刘彻也从未放松过对这个项目的监督。

    到八月中旬,第一副可以实战的马蹄铁被制造出来。

    只是,当时还是有些技术问题,譬如结构和设计上的缺陷,才没有大规模生产。

    直到上个月月初,刘彻抄了杜家等几个商贾家族,除了财富和土地外,刘彻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数百名工匠。

    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工匠加入以后,马蹄铁项目迅速成熟。

    到今日为止,已经铸造出了一千套马蹄铁。

    足够武装出一支能进行闪电打击的轻骑兵了!

    本来,刘彻以为吴王刘濞会跟前世一样,等到正月才会起兵,因此,也并未太过急躁的督促,甚至为了保密,连少府的工匠都没有抽调。

    可惜了!

    是以,刘彻也非常惭愧,他低着头叹道:“因为时间和工匠不足,目前只制造了一千套……然,孤相信,接下来三天,少府应该能紧急生产出大概三千套,然后随辎重一同送往前线,相信,太尉到睢阳时,就能有一支可用的铁骑了!”

    “一千套?是有些少……”周亚夫遗憾了一声,但他随即道:“但却也帮了臣的大忙了,请家上立刻将那一千套送来……”

    刘彻笑道:“孤早就准备好了!”

    “此刻,运送着马蹄铁的马车,已经在军营外了!”

    “哦,此物原来是叫马蹄铁啊……”周亚夫赞道:“这名字取得好!非常贴切!”(未完待续……)

    PS:今天晚上去挂水了~打了针,药物影响脑子,很不灵活~从十点写到现在,才算写了一章,悲剧呀~

    昨天跟今天欠的,我明天后天肯定补上~

    明后两天,每天都是1w+

第三百零八节 嘱托

    将一千套马蹄铁交付给周亚夫,同时,还将几十个已经掌握了怎么钉马掌技能的工匠也移交以后。

    周亚夫忽然拜道:“家上,臣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家上答应!”

    刘彻连忙扶起周亚夫,笑道:“太尉但请直言,孤自无不许!”

    周亚夫躬身道:“臣听闻家上之臣,门大夫剧孟,为故雒阳‘有德望之豪杰’……因此,厚颜向家上借调此人!”

    刘彻闻言,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下来。

    甚至,即使周亚夫不提这个事情,刘彻也会想方设法把剧孟送到前线去。

    当然,周亚夫那个‘有德望之豪杰’的说法,倒是跟后世的‘有活力的民间组织’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亚夫闻言,心里大喜。

    有了剧孟帮忙,此去平叛,把握就又大了几分!

    原因很简单。

    无论是汉军也好,吴楚联军也罢。

    事实上,对雒阳以东都不是很了解。

    哪里有小道,哪里有河流,哪里水不深,适合泅渡,都未必清楚。

    即使到了当地,找人做向导,也未必知道所有的事情。

    也就只有那帮整天吃饱了没事干,到处溜达的游侠才清楚。

    其次,民间的游侠,向来就是秦末以来历次战争的积极参与者。

    游侠儿们可以充足斥候、细作,深入敌占区,从事侦查和破坏等许多工作。

    作为将门世家。周亚夫自然清楚,知己知彼这四个字的重要性。

    而剧孟是雒阳游侠的总头目,在雒阳那边有着崇高的声望。

    毫不夸张的说。有了剧孟,就能将几乎整个雒阳以东的游侠儿控制在手中,给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

    于是,天子刘启就任命剧孟为奉车都尉,随周亚夫出征。

    刘彻自然高兴不已!

    奉车都尉,哪怕只是个名义上的奉车都尉。都代表着,他的手第一次能光明正大的伸进军队和宫廷之中,以后就可以用剧孟的名义来培养军中的势力。甚至还可以进行一些过去他怕犯忌讳而不敢进行的研究。

    譬如,对床子弩的改进以及明光铠、鱼鳞甲一类甲胄的研究。

    因为,奉车都尉,有这样的权力!

    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武官。这个职位在汉室的皇家武力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你可以将之理解为后世天朝的8341部队的指挥官。一般是负责皇帝安保工作。

    譬如,后来霍去病死后,其独子夭折前,就是担任着奉车都尉的职位。

    借着剧孟被任命为奉车都尉,随军出征的机会,刘彻于是趁机提出,将他的太子卫队派上前线。

    理由自然是打着报国的幌子。

    但实际上,却是想要让自己的卫队去锻炼一下。见见血。

    刘彻很清楚,这次吴王叛乱。可能是最近十几年以来规模最大代表了当代最先进战争艺术的战争了。

    镇压了刘濞以后,汉室就将进入长达十几年的和平种田期。

    不趁着这个机会,让自己手下去见见世面,为将来培养新型的军官做准备。

    恐怕,以后都没有这个机会了。

    而一支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部队,再怎么吹牛逼,其实都是花架子。

    对于刘彻的这个请求,天子刘启是无所谓的。

    刘彻的太子卫队,加起来,也就三百人,就算全派到前线,也不过是如一滴水掉进大海,瞬间就会无影无踪。

    况且,根本不可能全派出去。

    最多也就是一百人左右。

    因此,这种无关大雅的小事,天子刘启稍稍点头,算是答应了。

    刘彻却是高兴坏了。

    派卫队上前线,其实,刘彻也知道,他们不可能真的上阵冲杀,肯定会被当成大熊猫给保护在中军帅帐,作为周亚夫的亲卫队。

    但,这就是等于在周亚夫身边放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