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战隋 >

第357章

战隋-第357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都兵变已不可阻止;而兵变爆发后;中土局势和东都政局的走向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控;结果面对呼啸而来的南北战争;中土人当然无力应对。

    所以李风云需要什么;答案很简单;他需要把兵变对中土所造成的伤害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样兵变结束后;中土局势和东都政局尚可控制;等到南北战争爆发;中土人尚可应对;即便赢不了战争;也要把北虏入侵的步伐坚决阻挡住;不让五胡乱华的悲剧在中土大地上重演。

    但这个条件太大;崔氏做不到;以崔氏之力根本就满足不了李风云的需求

    “这不现实。”崔孝仁摇头说道;“这一切都是基于你对未来的分析和推演;而未来未必有你想像的那般悲观。”

    李风云笑了;“那我们就来谈谈现实。”

    现实是兵变肯定要爆发;兵变不论成功与否都将对中土造成伤害;而为了把伤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这场兵变;想方设法控制这场兵变;为此;李风云决定参加这场兵变;但以他的实力;根本控制不了这场兵变;所以;必须在兵变中加入另外一股力量;一股既不愿与兵变者合作;却又能威胁到圣主的第三方力量。如此一来;关键时刻;这股第三方力量的倒向;必将决定这场兵变的胜负;也就是说;只要控制了这股第三方力量;也就等于控制了这场兵变;控制了这场兵变对中土的伤害程度。

    崔孝仁豁然顿悟;“齐王?你是说齐王要在东都战场上做第三方力量;他要乘火打劫;要从中牟利?”

    “我们都是乘火打劫者。”李风云笑道;“某参加兵变;你戡乱平叛;齐王坐山观虎斗;虽然大家乘火打劫的方式不一样;但最终目的却是一样。”

    “齐王不会参加兵变?你是否有确切证据?”崔孝仁很冷静;如此大事;必须有确切证据;仅凭李风云一个人空口说白话毫无意义。

    “你需要怎样的证据?”李风云反问道。

    “你必须给崔氏一个信得过的证据。”崔孝仁实话实说;“否则某无法给你所需要的承诺。”

    李风云想了片刻;转目望向了李百药;“你既然来了;是否就顺道去一趟历城?”

    “去历城?”李百药犹豫不决;虽然他知道李风云与齐王之间肯定有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如果仅仅是李风云的个人要求;他去一趟也无所谓;但现在此事不但关系到了崔氏;还关系到了一系列与兵变有关的政治运作;牵扯到了几大势力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他就不得不慎重了。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历城

    李风云不再隐瞒;把自己与齐王之间的秘密关系、秘密谋划做了一番详细的述说。

    在未来几个月的谋划当中;河北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不论是齐王还是李风云;从这场兵变中牟利之后都要渡河北上;都要进入河北;虽然最终的目标是太行山以北的边疆地区;是代恒燕;但若没有河北的强有力支撑;没有河北这个坚固的大后方;就很难在北疆发展;将来若要称霸天下;河北就是逐鹿中原的前线;而能否赢得河北人的支持同样至关重要;所以;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齐王和李风云都迫切需要把河北人拉进来;拉到同一条船上;以便同舟共济;如果两大势力继续“闭门造车”;把河北人扔到一边;那就纯粹是异想天开了。

    这是一个庞大的谋划;这个谋划的目标是拯救中土;是建立在对中土未来十分悲观的预测上;而利用即将爆发的东都兵变牟取利益;不过是这个谋划中的“一小环”而已。

    李百药父子、崔孝仁和崔九;还有徐世鼽;再一次被震撼了。

    这个谋划绝对不会出自李风云;李风云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庞大的政治势力;正是这个政治势力对中土的未来有了悲观的预测;于是便拟制了这样一个庞大的拯救中土之策;而李风云不过是这个策略的执行者之一。

    现在回头看看;李风云突然出现在白马;突然在芒砀山举旗;突然杀进中原;正好可以解释为拯救齐王;而等到齐王“逃”出东都后;这个谋划便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接下来齐王就要利用东都兵变;与圣主在政治上达成一些妥协;为自己北上边疆抗击北虏做好前期准备。等到南北战争爆发了;齐王恰好就在边疆;正好可以建功立业;正好可以为自己镇戍北疆打下基础。之后齐王才算有了自保的实力;有了与圣主和东都抗衡的本钱;到那时假若中土局势持续恶化;不可阻止地走向了分裂和战乱;齐王便可以挥师南下;挽狂澜于即倒;反之;若中土局势渐趋稳定;齐王亦可割据一方;据北疆而自守;即便做不了皇帝;亦可做一个土霸王。

    从这个谋划出发;齐王和李风云现在都迫切需要河北人的加入;需要与河北人建立一个三方合作盟约;而河北人的代表无疑就是豪门世家;就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和赵郡李氏。考虑到将来齐王和李风云都将在北疆发展;那么距离北疆最近;就在太行山下的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无疑便是最佳的合作对象

    李百药没有选择;赵郡李氏正在衰落当中;而若想重振赵郡李氏;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说过去他对李风云可能没有信心;但听到李风云的这个庞大谋划之后;他可以确定李风云的背后有一股庞大的政治势力;而赵郡李氏若能与这股政治势力结盟合作;对赵郡李氏的未来必定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这个谋划若是成功了;齐王最终问鼎了;那么赵郡李氏的辅佐之功;足以帮助赵郡李氏重振辉煌。

    而李风云在李百药出现后;的确有了把他安置在齐王身边的私心。这首先可以解决李百药的个人问题;历史上李百药在东都兵变后就被调任江南会稽郡;名义上是因为江南叛乱太多;需要充实江南诸鹰扬;实际上就是把李百药这个前太子党“流放”了。这场兵变中诸如李密等一大帮前太子党都是兵变的主要甚至是核心成员;圣主一怒之下;就把尚存的前太子党余孽统统“流放”了;李百药当然不能幸免。李百药到了江南后;在动乱中几次易主;最终把杜伏威和辅公怙送上了“断头台”;让李唐捡了一个大便宜;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江南。现在李风云有心改变历史;理所当然不会让李百药再去江南;但如何说服他;如何安置他;始终是一个难题;而机会在不经意中出现了。

    把李百药安置在齐王身边;可以有效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增加双方之间的信任;尤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局势特别复杂、环境特别恶劣的时候;李百药不但可以做为李风云的特使;帮助李风云行使盟约之权;积极参与齐王的决策;竭尽所能让局势的发展始终不偏离预定轨道;还可以做为河北人的代表;关键时刻在确保河北人利益的情况下;给予齐王以支持;并积极联合河北势力;帮助齐王在进行政治妥协时;从圣主那边赢得更多利益。总之;因为李百药身份特殊;留在齐王身边可以起到居中协调三方势力的作用;所以这一安排对三方势力而言均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百药权衡再三后;心思动了;有了搏一把的念头。从天命而言;齐王杨喃是名正言顺合情合法的皇统继承人;虽然现在他命运乖蹇;岌岌可危;但支持他的势力依旧很多;甚至还为他量身打造了拯救中土之策;而实际上也就是拯救齐王之谋划;可见天命所归;远非人力可以抵抗;这天下该是齐王的;其他人想夺也夺不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只要选择对了;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崔孝仁却无法选择;他做不了主。这件事过于重大;本来齐王是崔氏的政敌;是对头;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敌人;现在突然倒过来了;齐王不但不是政敌;反而是合作对象;是政治盟友;这个转变太大了;颠覆性的;直接与崔氏的政治决策产生了正面冲突;对崔氏的利益更是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崔孝仁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某现在没办法拿出证据;齐王是否参加兵变;还需要你们自己去求证。”李风云很体谅崔孝仁;知道他的难处;所以主动开口说道;“某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些秘密;只是让你们有个选择。至于你们如何选择;需要考虑多长时间;那是你们的事;而某马上就要西进中原了;某要做的事太多;但某的时间已不足两个月;不可能在此长期滞留。”

    “某去历城。”李百药断然决策。

    崔孝仁心领神会。李风云走了;李百药去了历城;那么接下来崔氏就要与李百药保持密切联系;假如崔氏决意与齐王合作;代表崔氏出面的依旧是李百药;崔氏为防备万一;即便脚踩两条船;左右逢源;也会做得非常隐蔽;以免授人以柄落人口实。

    离开联盟总营前;李百药和崔孝仁悄悄拜会了河北大儒刘炫;虽然两人仅仅是礼节性的拜访;但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联袂出现在联盟总营里;这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接着崔孝仁、崔九在徐世鼽的陪同下;乘舟离开了联盟总营。

    李风云与李百药父子又单独密谈了很长时间;而李风云所做的更深层次和更详尽的分析;尤其李风云对东都兵变整个过程的推演;让李百药对李风云的具体谋划和各阶段的目标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更为深刻的认知;让他对建立三方盟约以及达成三方之间的具体合作有了极大的信心。

    当夜李风云送走了李百药父子;而与此同时;在大河水道上;在崔钰的大船上;崔家三位重要人物之间的争论也有了结果。

    崔钰相信李风云的话;而在崔孝仁和崔九看来;崔钰的信任很盲目;谁也无法保证这不是李风云和齐王联手设下的陷阱。崔钰很恼火;质问道;崔氏有什么值得齐王和李风云联手设下陷阱?兵变爆发后;东都失陷;越王杨侗也就完了;损失最大的是崔氏;而不是齐王和李风云。

    崔孝仁同样有质疑;李风云或许值得信任;但齐王肯定不能信任;因为齐王的背后是以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而关陇人是山东人的死敌;是与生俱来的敌人。

    崔钰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