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遂决定发动攻击一探虚实。”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吕明星不屑地撇撇嘴;“不论韦云起突然发动攻击的目的是什么;某都不会与之交战。某没有实力;没办法打;只有退;他进我退;他退我进。他想玩;某就陪他玩;任他使出浑身解数;也休想打探出某的虚实。”
夏侯哲点点头;“阿兄既然有了决断;那就遵从阿兄之令。”
吕明星果断下令;“速告第一军各部;切勿与敌交战;若敌渡河而来;则全线后撤。命令第二军;马上拔营起寨;做好撤离准备。”
“急报明公与大总管府;敌突然渡河攻击;战局突变;某将撤离;继续以牵制为目的与敌周旋。若敌倾力南下;某将会合孟总管;退守仓垣、小黄一线;与明公前后夹击敌军;若敌攻之即退;意在打探虚实;则某将依照预定之计;向敌展开反攻;以达牵制之目的。”
“再告孟总管前线战况;若我军不得不撤回仓垣;请其相机策应;以确保我军安全后撤。”
官军的攻击雷声大雨点小;虽然声势很足;但将士们的士气并不旺盛;斗争也不高昂;之所以不得不渡河作战;纯粹是迫于韦云起的威压。韦云起是御史台的副长官;是绣衣直指;握有杀生予夺之大权;违抗他的命令;纯粹是找死。
一百多艘满载士兵的船只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中;驶离岸堤;向对岸前进。
联盟第一军的统军夏侯哲就站在北岸大堤上;看到官军开始渡河;遂下令撤离;三府十五个团后撤五里待命;前线只留一府五个团相机行事。
官军顺利渡河;一箭未射;一卒未损;开张大吉;士气顿时高涨;有狂妄自负、不知死活的团主当即叫嚣着要奋起直追。指挥渡河攻击的杨潜毫不犹豫;下令攻击前进;以攻代守;给后续军队渡河赢得足够时间。
官军推进三里。
义军再撤。夏侯哲带着五个团一千将士与官军保持五里距离;而其余三千将士则退到十里之外与联盟第二军会合;在吕明星的统一指挥下缓缓后撤。
杨潜不敢再进;担心孤军深入;陷入对手的包围。斥候陆续回报;贼军全线撤离;不慌不忙;井然有序。杨潜确定对手有了万全准备;前方肯定有陷阱;遂急报韦云起。
韦云起接到消息;倍感棘手。
昨夜北岸贼军调动频繁;怀疑有大量贼军进入北岸阵地;白发贼渡河在即;于是韦云起愈发坚定了渡河攻击的决心。
这一仗是要败;但打败仗的目的不仅仅要“以己为饵”;让河南贼势猖獗;让通济渠陷入断绝危机;让东都某些政治势力意图摧毁东征的诸多真相大白于天下;更要乘此机会重创河南地方势力;给荥阳郑氏以致命打击;给山东人以迎头一棒。
然而;出乎他的预料;北岸贼军竟不战而退;让他借白发贼之手杀戮河南人的设想落空了。韦云起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帐下出了内奸。如果荥阳郑氏通过秘密渠道;与白发贼建立了“默契”;那么他的帐下肯定有内奸;河南人决不会任由韦云起借刀杀人;把他们屠戮一尽。由此便引出另一个问题;这一仗肯定要败;韦云起是故意求败;而河南人是有心置韦云起于死地;那么这支河南军队又如何在败中求生?
韦云起顿时有了一种猜测。翟让和瓦岗贼军是河南地方势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这股力量运用得好;不但能让荥阳郑氏如臂指使地操控河南乃至通济渠一线局势;还能让荥阳郑氏巧妙地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如果中土局势突变;天地颠覆;那么这股力量还能确保荥阳郑氏这艘古老的大船在惊涛骇浪中平稳行驶。
翟让和瓦岗贼军既然对荥阳郑氏和河南贵族集团如此重要;那么必然会得到大力扶植。翟让刚刚造反;瓦岗贼实力不济;急需发展壮大;而济水河边的这支河南军队要人有人;要武器有武器;岂不正好满足了瓦岗贼的发展所需?由此推测;白发贼是“虚”;瓦岗贼是“实”;这支河南军队则是瓦岗贼的“内应”;只待时机成熟;河南人里应外合;这一仗就结束了;而自己的头颅也就成了瓦岗贼的战利品。
韦云起反复推演;对自己的猜测越来越有信心。为做验证;他命令杨潜;继续攻击前进。
杨潜对战局的变化同样有了推演;白发贼的不战而退;暴露出了很多隐藏的秘密;而这些秘密与东都各政治势力在河南地区的激烈博弈有直接关系;而韦云起所下的继续攻击的命令实际上等于证实了杨潜对当前战局的某些解读。
官军继续推进;直至义军大营驻扎地才停了下来。义军大营撤离;所有辎重统统搬走;这足以说明白发贼“不战”的决心了。白发贼既然无心渡河攻击;那他在济水北岸“虚张声势”的目的是什么?杨潜浮想联翩;而最为可信的猜测便是;白发贼“虚张声势”不过是为了配合河南人拿下韦云起的头颅而已
韦云起决意不让河南人的阴谋得逞;当日下午他下达命令;全军渡河南下攻击;衔尾追杀叛军。
李风云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准备从济阳方向渡河北上;而战局的突变让他措手不及。
李风云的第一个念头与韦云起一样;怀疑内部出了奸细;否则韦云起绝无可能倾力渡河攻击。在义军主力云集济水北岸的情况下;韦云起的渡河强攻等同于送死;但义军主力走了;情况就不一样了;韦云起完全可以打义军偏师一个措手不及。
“有内奸?”萧逸也是同样的反应。
“不可能。”李密摇摇手“昨夜我们的动静虽然非常大;但知道机密的人寥寥无几;除了我们这几个人外;其他将帅都不知道临时换防的真正目的;直到天亮之后才知道我们要往济阳;所以决无泄密之可能。以某的判断;应该是吕总管的大踏步后撤;让韦云起对济水战场做出了新的推演;继而对河南局势也做出了新的推断;结果导致他迅速改变了攻击计策。”
李风云凝神思索了片刻;对袁安说道;“急告瓦岗兄弟;战局突变;请他们迅速推进到济水南岸;择地渡河;果断南下。”
“传令各军;调头西进;火速赶赴仓垣;从官军的背后发动攻击。”
。。。
第两百二十四章 杨潜的无奈
官军连夜渡河;声势很大;但骂声也是此起彼伏。
之前韦云起尚未见到叛军的影子就仓皇后撤;现在兵多了;武器充足了;胆子也大了;不但主动渡河攻击;还要衔尾穷追;根本无视官军有陷入叛军包围之危险。乡兵们对战局是一无所知;但团主们看得很清楚;再加上心里本有算计;于是便阳奉阴违;消极怠战;推进速度非常缓慢。
杨潜虽然不敢违背韦云起的命令;但对南下追杀的决策却颇有质疑。
战局的变化实际上并不复杂;白发贼既然敢北上迎战;既然敢陈兵济水北岸与官军对垒;可见其自有倚仗之处。现在白发贼一箭未发;调头逃窜;但逃得不徐不疾;井然有序;明显就有诱敌之嫌;而官军在没有查出叛军虚实的情况下便不管不顾的倾力追击;如果中计怎么办?韦云起手上就这么点人马;一旦全军覆没;短期内休想卷土重来;不论是荥阳郑氏还是郇王杨庆;都不会无限制给予支持;而东都也会陷入更大被动;齐王杨喃迫不得已只有提前出京戡乱;这显然不符合齐王的利益。
齐王出京戡乱的最佳时机是七月;这是东都上上下下的共识。东都几大豪门之所以妥协结盟;韦云起之所以巡查通济渠;都是为了这一目标;而韦云起此刻的决策;却有置官军于死地的危险;明显就背离了其出京目标;这让杨潜不得不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韦云起。
韦云起目的何在?为何其一改初衷?这与中原政局的微妙变化是否有关系
河南灾情日益严重;源自关陇人和山东人的激烈斗争;而河南灾民顺利进入豫州并得到颖汝贵族的赈济;如果从政治层面分析;不难看到以弘农杨氏为首的河洛贵族集团;与以荥阳郑氏为首的河南贵族集团;有携手结盟之可能。
河洛、河南在地域上同属中原地区;而中原处在关陇和山东之间。中土三分时期;中原是三国交战之地;但其大部分领土属于关陇;所以河洛贵族集团划归为关陇政治版图。中土统一后;无论从历史文化渊源还是从地域利益诉求来说;中原都更倾向山东;中原地区的贵族集团与山东地区的贵族集团在利益上也有更多的一致性。
颖汝贵族集团出手拯救河南灾民;目的何在?是落井下石;乘机打击和削弱河南贵族集团;还是以此为要挟;胁迫河南贵族集团在政治上做出妥协和让步?从中原地域的整体利益来说;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假若河洛贵族集团与河南贵族集团政治结盟;假若白发贼和他的迅速发展壮大的叛乱武装在中原地区掀起惊天狂澜;那么这三股力量一旦形成合力;必将给东都政局乃至中土局势带来重大变化。
从齐王杨喃和关中韦氏的立场来说;若想达成他们的目的;若想让齐王杨喃登上储君之位;就必须赢得皇帝和以改革派为主的中枢的支持;这一点至关重要;为此;他们必须做些什么;而把可能存在的中原政局的变化演变成现实;让皇帝和中枢发现隐藏在他们身边的“敌人”;则是最为简捷有效的手段。
杨潜不得不承认;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政治博弈也越来越激烈;而改革事实上已经成为两大政治集团血腥厮杀的工具。关系到中土命运的改革;一旦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失败是必然;而改革的失败必将重创中土;中土的命运由此变得十分悲观。
杨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十万火急密报郇王杨庆和远在东都的父亲杨恭仁;把韦云起做出“自杀”式决策的深层次原因做了详尽分析。韦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但要置荥阳郑氏于死地;还要把弘农杨氏拖下水;而荥阳郑氏与弘农杨氏一旦联手操纵中原局势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则必然要背上以中断通济渠来摧毁东征的罪名;如此则政治风暴再起;内战难以避免。皇帝和中枢败于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