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贼 >

第841章

明贼-第841章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罪!”

    “殿下,此时当即刻召太子侍候左右。”

    一言惊醒梦中人,周皇后心忧丈夫安危早就乱了方寸,听到周延儒的建议后,也陡然醒转。皇帝此时生死不知,太子随时都有可能承继大统,此时自然要唤过来的。

    皇太子朱慈烺早在崇祯十年就已经出阁讲读,现在居住在端静殿。周皇后转身招来自己的亲信宦官,交代了几句:“去端静殿把太子领来!”

    直到此时,周皇后散乱的眸子里似乎才有了一丝底气,丈夫轰然倒下,他还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儿子。

    “我是个妇道人家,从来也不过问国事,懂得不多,不知朝廷可有成例?”

    “成例?”周延儒被问得一愣,这和他预想中有些不太一样。

    “天子病危,太子是否可以代为监国?”

    周延儒颔首道:“理当如此,太子当仁不让。”

    他忽然有种感觉,这个皇后也远不如她表现出来的那么柔弱,自己隐隐寄希望的企图,似乎并不那么容易达成。

    “太子年幼,尚未加冠,一应国事只能倚重周阁老了!”紧接着,周皇后又补充了一句。

    “天子对老臣有知遇之恩,当此之时,老臣定当竭心尽力,鞠躬尽瘁!”周延儒赶紧跪了下来,口中一连声的说着。

    不一会的功夫,便听到一个公鸭嗓的声音在文华殿中响起。

    “父皇,父皇,父皇怎么了?”

    却见个半大男孩一溜烟的奔了过来,正是朱由检的嫡长子当朝皇太子朱慈烺。朱慈烺正处于变声期,说起话来一副十足的公鸭嗓。他摇着朱由检的手晃了半天,也不见昔日威严慈祥的父皇有半分反应,便又望向身边的周皇后,“母后,父皇他,父皇他怎么会不醒过来?”

    “太子不要打搅父皇休息,父皇病了,需要休息。”

    “母后!”

    太子平素里最听周皇后的话,但这时也不管不顾了,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周皇后却目光一寒,对左右的内侍道:“太子伤心过度……皇上需要静养,受不得吵闹,还不快将太子掺过来?”

    两个宦官便半是用强的将哭泣不止的太子拉了开来。

    好半晌之后,周皇后疲惫的声音才再度响起:“周阁老,当此之时,是否应将阁臣们召入宫中?”

    周延儒咽了口唾液,答道:“皇后圣明,正该如此!”

    “听说镇虏侯也来京了?皇上这几日天天念叨……”

第九百二十九章 嫁衣裳

    听到皇后如此说,周延儒的心里哆嗦了一下,心道要坏,这口风怎么有点要召见入宫的苗头?但是,李信已经被抓起来了,一旦放出牢笼,此人还不得疯狂的报复自己?

    “请恕臣直言,天子重病不能理事,殿下在这种时候实在不宜召见领兵在外的边将,否则将不知生出多少麻烦和事端来!”

    到了这等时候,周延儒也豁的出来,无论如何都要阻止皇后召见李信,否则他们在背后使的手段就都得露馅,万一皇后再是个耳朵根子软的主,情形就大大不妙。

    如果能安然度过这次危机,皇帝的中风对满朝的大臣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大明天子朱由检刚刚继位之时,的确有些中兴之主的气象,铲除魏忠贤一党,勤政简朴,与自己的父祖相比,怎么看都是个合格的好皇帝。然而世事真是无常,大明江山却偏偏在他手中日渐一日的败坏了。天子的脾气也一日坏过一日,尤其是崇祯十年以后,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经天子处死的封疆重臣已经连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了,执政短短十数载,换过的首辅居然要用两双手才能数过来。如今在京的官员每当上朝都会与家人作别,也不知这一去是否便会成为永诀。

    现在好了,天子中风不省人事,太子尚未加冠,掌权的便一定是皇后。而皇后又是个仁厚的人,肯定要比她的丈夫强多了。

    非但如此,压在周延儒头上的巨石,也终于卸下去了一半,至少皇后想要顺利掌握朝政,只怕离不开他这个有拥立之功的内阁首辅。

    果然,皇后声音低回难过的答道:“既然周卿说不宜见,不见便是!”

    谁知一直在旁边默默流泪的太子却突然插了一嘴:“常听父皇说起,普天之下能与东虏一战的非镇虏侯一人莫属,儿臣真想见见我大明第一猛将!”

    太子朱慈烺的话又让周延儒的心肝尖尖突突乱跳,刚刚按下葫芦 ,怎么又起来瓢了?未成年的太子对李信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和这么好的印象,可不是个好兆头。

    如果那帮人将李信杀了,将来太子登基以后,只怕这谋害忠良的罪名,要扣在自家身上了。

    好在皇后轻声斥了一句,太子便再不做声,周延儒暗暗擦了一把额头冷汗。

    皇帝中风毕竟是大事,皇后命人分别去请内阁中的几位辅臣,但她却只说出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被排挤多年的刘宇亮,另一个却是以脾气臭闻名的范复粹。李侍问与洪承畴,竟只字未提。

    周延儒提醒了一句,皇后却轻描淡写的搪塞过去,“此二人,一个老迈,一个资望甚浅……”

    两位重臣不到半个时辰便匆匆进了紫禁城,皇后、太子、三位辅臣在皇帝身边一守便是一夜,几位太医轮流诊治之后都是一脸的如丧考妣,就算他们不肯说出病情有多严重,但任谁都都看出来,皇帝的病情怕是恶化了。

    偏偏漏屋又逢连夜雨,天刚蒙蒙亮,便内阁堂官送来了加急军报,杨嗣昌已经下令驻屯在商丘的山西新军渡江南下,以追击李刘叛逆余党的名义进攻湖广。

    看到这份奏报以后,周延儒手抖了好一阵,这厮何时胆子这般大了?敢不经圣命便擅自动兵?继而又心中一动,难不成杨嗣昌早就得了皇帝的授意?

    看了一眼病榻上面色惨白的皇帝,周延儒暗暗叹息,现在这些都将随着皇帝的中风而再难知晓了。他不敢擅专,便将杨嗣昌动兵的消息告知了皇后与诸位辅臣们。

    第一个反应大为激动的是范复粹,“这,这不是要天下大乱吗?”继而又对皇后道:“殿下,须得立即制止杨嗣昌渡江南下的行动!”

    与范复粹并肩的刘宇亮则只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周皇后听说刀兵再起,而且其中言辞闪烁,似乎涉及到镇虏侯,便一转脸看向周延儒:“以周卿之见呢?”

    周延儒肯定不想杨嗣昌再立新功,否则他以数次大胜之威势还朝之后,自己这首辅的位置只怕也做不长了,早晚的拱手让贤。

    这时周延儒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不假思索的赞同了范复粹的提议,必须停止对江南动兵,同时,将杨嗣昌由开封调回北京。

    问道刘宇亮时,刘宇亮却只淡淡的答道:“一切全凭殿下做主,老臣无异议!”

    周延儒也赶紧补充道:“圣上不能视事,太子尚年幼,臣等请殿下听证!”

    周皇后在得到几位重臣的意见后,便道:“我是个妇道人家,外廷一切都要靠几位卿家相助,现在天子病重,不宜再起刀兵,可以下旨杨嗣昌令他立即收兵,至于回朝一事,还要视情形而定,毕竟河南、陕西的流寇还并未彻底肃清……”尽管她口口声声说自己一介女流,但一条条分析下来,连周延儒都忍不住暗暗叫好,周皇后之见识不输他丈夫多矣。

    谁知周皇后竟又话锋一转,提起了李信,“既然军报之事涉及江南军务,镇虏侯又有镇守南京之责,当立即召入宫中问对!”

    闻听此言,周延儒再次叫苦不迭,这次他没有借口和理由阻止皇后召见李信了,但是李信尚在诏狱之中,又该如何向周皇后解释呢?

    侍立在侧的内侍宦官竟突然开口道:“殿下,昨儿晚上万岁爷曾亲口下旨捉了镇虏侯,此刻,此刻怕是人已经在诏狱中了!”

    周皇后的确不知自己的丈夫曾下旨捉拿李信,小嘴都惊讶的张圆了,迟疑了半晌后才缓缓道:

    “你说,这是不是皇帝病兆之后的乱命?”

    被如此一问,那宦官慌了神,赶忙跪了下来,回忆了一下才道:“奴婢实在不知是不是乱命,但奴婢知道,这是万岁爷摔了跟头以后下的旨意!”

    周延儒万想不到,周皇后竟然连乱命之言都敢说出来,可这宦官的回答显然为乱命的说法夯实了基础。他心中懊悔连连,难道自己辛辛苦苦的连横捭阖,竟然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吗?

第九百三十章 马贼宰辅

    周皇后突如其来的表现让措手不及,在他看来皇后不过一介妇人,常年居于深宫之中,离开了强势的皇帝还不是任他左右摆布?可仅仅一次交锋过后,他就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个女人的能力,她表面上口口声声倚重阁老重臣,却似乎没有一丝信任的迹象。

    皇帝的病情在三日后公布于朝野,一时间天下官民尽皆哗然,只有在京的官员因为早就得到了消息反而平静的很,他们只在静静等着,等着权力角逐后朝廷上的新格局。

    果不其然,在宣布皇帝病情的同时,太子以储君身份监国。这也在理所当然之中,不过接下来的动作之大则让所有人有种难以置信,匪夷所思的感觉。

    太子以监国名义晋镇虏侯李信,礼部尚书蒋德璟,户部右侍郎魏藻徳三人入阁为大学士,也就是一日之间内阁中又多了三名阁臣辅弼。

    三个人选中,礼部尚书蒋德璟乃三朝老臣无论资历人望都足以入阁为相,最令人意外的,李信乃一介马贼以战功封侯,执掌重兵,让这种粗鄙少文之人入阁为相,岂非沐猴而冠?还有魏藻徳,此人不过是崇祯十三的状元,到现在也不过为官三年,这种彻头彻尾的官场新进之辈,居然也能越过无数人望资历在他前面的官员,一跃而忝居宰辅之位。

    百官们心中忿忿然,却罕有的没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