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贼 >

第727章

明贼-第727章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场上军卒的欢呼声则越来越盛,直至充斥满了牛金松的双耳,再也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

    “甚?三卫军斩贪污犯示众?”

    姜曰广难以置信的看着手中的《公报》,万想不到李信竟然说到做到,并且甚至还拉了七个军将为他陪斩。待将整篇公告上上下下从头到尾看完,他的心底里不由得腾起了阵阵寒意。李信这厮好狠毒的心与手段,这些人好歹也曾跟随他出生入死,不但不与后代甚至还夺其性命以达自身目的。他开始有些后悔之前给史可法写了那封回信,如果回信的内容泄露出去,自己可真就将镇虏侯彻底得罪死了。

    而以镇虏侯的狠辣手段,自己是否有心理准备承受他的狠辣报复吗?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他虽然想坚持原则,可也还有家人妻子,若自己因此而获罪又连累了他们,又如何能瞑目于九泉之下?

    他越想越乱,越想越是心惊,一时间也没了准主意,不知该如何应对接下来有可能到来的劫难。这时,姜曰广又响起了郑三俊与高宏图的闭门不见,摆明了不愿插一脚进来,又由衷的对这两人的先见之明而佩服之至。

    思来想去半日,姜曰广反而释然了,是福是祸早已注定,就算忐忑不安又对形势有什么帮助呢?不如泰然处之算了!

    不过,紧接着郑三俊的老仆持名帖请他上门一晤,这让姜曰广倍感奇怪,问那老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姜曰广收拾停当之后,便去见这位老奸巨猾的南京户部尚书。

    郑三俊也没有像以往那样云山雾罩的绕圈子,而是与姜曰广刚一见面就开门见山道:“今日劳动居之兄前来,实在是有一桩棘手之事。”

    姜曰广不明白郑三俊的真实意图,自然不敢贸然表态,而是含混的表示:“自当竭力而为,竭力而为!”

    说到底,姜曰广不相信郑三俊会以私事相求,两人既没有私交,又是他派人延请自己而来,所以棘手之事断然不会是私事,那么剩下的可能只剩下了公事,因此才含混说竭力而为。

    表面上听起来,这句竭力而为让人倍觉其橙汁,实际上这是一句最不靠谱的应付之语。因为人有所长所短,一件事能做成什么样子,一句竭力就避免了将话说死的尴尬,将来追究责任时也有开脱的借口。

    这种谨小慎微的习惯,历经上千年发展,到了明朝末年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郑三俊却直直凝视着姜曰广,肃容道:“这桩棘手事居之兄一定做得到,也只有居之能做得到!”

    这更让姜曰广糊涂了,心道郑三俊今日这关子卖的让人揪心,究竟是什么棘手之事非要自己不可呢?他有种预感,这一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郑三俊开口之后,果然证实了姜曰广的猜想,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当然了,也不是什么坏事。

    “居之兄想必也听说了熊明遇在杭州的遭遇。”

    说起熊明遇在浙江的遭遇,姜曰广也约略听说了,这简直是骇人听闻,堂堂尚书居然在巡视市舶司乘船之际被海贼掠走,这在大明立国以来可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之事。如果朝廷就此事不发一言,不做猛烈打击报复,煌煌大明国威何在?

    而且据说不但熊明遇被掳走,就连护卫熊某人的李信心腹陆九也身负重创,更是偷偷潜逃回来。以此推断,定然是浙江方面的有司官员勾结了外贼参与其间。

    “不知用章兄意欲在下何为?”

    郑三俊当即回答道:“居之兄在南京士林威望甚广,如能振臂一呼,必然从者如流。敦促镇虏侯,三卫军尽快决断此案!”

    听了郑三俊的说法后,姜曰广有些疑惑,这事还用的着有人请愿吗?李信的心腹不也身负重创吗?他若不报仇才奇怪呢!但紧接着念头一转,他又忽然想到了一点。

    郑三俊所言,这是要让他们这些人为三卫军造势啊,以达到出师有名之目的。这让姜曰广陡生警觉,难道熊明遇于浙江遇难,朝廷大将身负重伤这两条还不够吗?除非,除非他们还另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想到此处,姜曰广便道:“对这等为祸行径,口诛笔伐,在下责无旁贷,即便用章兄不说,这也要写几篇文章挞伐一番的。”

    郑三俊见姜曰广并不接茬,便主动解释了一句:“仅仅挞伐还不够,居之兄想想,浙江乃我朝财赋重地,而今竟与贼人勾结,谋害朝廷重臣,若放任不管,后果不堪设想!”

    “用章兄是否危言耸听了?”

    尽管姜曰广对郑三俊的话深感赞同,但他嘴上还是左右而言他,并不按照郑三俊的话头去说。

    郑三俊对姜曰广的态度有些恼怒有些恼怒,其实他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自以为做的隐秘,实际上镇虏侯早就一一侦知,只是不愿牵连过甚而已,如果不趁机多做些赎罪之事,将来能有你的好果子吃?不过这些事郑三俊不愿明言,毕竟这些事无论如何不该出自自己之口,将来或许镇虏侯可以让他知道,或许他就这么一直浑浑噩噩下去。

    岂料,就在郑三俊在绞尽脑汁思考该如何劝服姜曰广时,这位看似倔强的老头子居然开口问道:“以用章兄之见,你我身为朝廷重臣,该当如何应对?”

    这让郑三俊心中暗骂,有话不一气说完,非得让自己一惊一乍吗?

    其实只不过是些纸上谈兵的事情而已,对姜曰广而言绝对够不上艰难,从某些方面来说甚至易如反掌。

    “浙江的政事军务不能在任由他们放纵不管了,当有南京镇守统一摄行,如此一来即便此前浙江地方与海寇贼子多有勾结,便也不至于闹出什么风lang!”

    姜曰广陷入沉思,郑三俊所言的确不难,但此事自己若依言所为,将来终究还是要担些责任的。郑三俊见姜曰广似乎在左右犹豫便又加了砝码。

    “听说令郎一直侯缺在家,若浙江事成,必然缺乏料理民政官吏,届时定然还要多多劳烦……”

    郑三俊的这句话终于让姜曰广失去了所有抵御之心,当即就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并保证竭力而为,一定会为此番出兵营造一个空前绝后的氛围。以让三卫军以堂堂王师之势横扫浙江官场上下勾结匪类的宵小们!

第八百零一章 河畔行刑

    当时间进入九月中旬,笼罩了江南大地近一载的大旱就像泼了童子尿的旱魃,终于被霏霏淫。雨所取代,所幸的是秋收已经结束,并没有对今年本就比往年欠收的收成有多少影响。

    这一日,南京城南秦淮河河滩上人声鼎沸,乌乌泱泱里外竟围聚了数不清的百姓,距离河滩不远处的官道上也有推车挑担的小贩趁机支起了摊子,希冀于在这万人聚集的机会里多赚上几文糊口钱。

    若有外乡人到此,定然会以为这秦淮河边在闹庙会一类的喜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今日这秦淮河滩已经被辟做刑场,所要处斩的乃是南京城内上百贪墨文武。而这其中尤其让人瞩目关注的则是属于三卫军的几名军官,其中以李双财为首,据说此人是镇虏侯心腹,曾长管上元门外码头物资进出。这虽然不是什么体面的大官,但每日里过手的财赋数以万计,是个不折不扣的肥缺。而且,布告公示中更声明了李双财正是月前码头大火的主要责任者。

    原本所有人都不认为镇虏侯会斩了自己的亲信心腹,而今动静闹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满城的官员百姓们,谁都知道这已经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铁打一般的现实。

    忽而人群中一阵轰然,“快看,镇虏侯来了!”

    围聚在河滩外的百姓们立时都伸长了脖子,要看看那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镇虏侯究竟长成什么模样。

    但见众将簇拥中,一名身着大红笔挺军装的黝黑汉子立于青马之上,他们很快来到河滩刑场,维持治安的宪兵们最终拦住了百姓们一路尾随的目光。李信滚鞍下马,将马鞭交给身边的亲兵,然后将头顶的军帽摘下捧在当胸,肃容来到一干已经引颈就死的死囚面前。

    死囚们显然也发现了以东,抬起头来发现竟是大将军李信,顿时便有人失声痛哭。

    “大将军……”

    奈何一声呼唤后,却早就泣不成声。李信扫视了一样身加重锁,跪在地上一字排开的昔日部属们,视线也不由得模糊了起来。倏忽之后,李信将目光从死囚们手脚上的百斤重锁上收回,转而问身边陪同的朱运才:

    “能否将这些人身上的锁具解开?”

    朱运才眉头微皱,面显难色,委婉道:“这等重锁都是烧热后用巨锤砸在一起的,仓促之间只怕难以解开……再说,再说他们虽然曾是三卫军功勋之将,但镇虏侯若要杀一儆百震慑不法,便切不可厚此薄彼。否则让外人看在眼里,他们与那些文官贪污之吏待遇不同,定会漫天非议,镇虏侯一片苦心也将就此付之东流,这些功勋之将岂非也白白死了?”

    其实,李信的内心一直都在纠结之中,他也曾犹豫过,动摇过,不过最终还是狠下心来要做出一个清晰明了的表态来。对此,也不是没有人质疑反对过,米琰便是其中最为激烈的反对者。

    声言太祖最恶官员贪污,贪墨十两银子便剥皮实草挂于衙署之外,震慑不法。如此重刑酷法,犹不能杜绝贪污,杀几个自己人就能澄清这污水粪坑一般的大明的官场吗?

    不能,肯定不能!李信如此清晰直白的回答米琰,然后又在米琰疑惑的目光中继而无奈补充,我只要五十年的清明时间,只要完成心之所愿,哪还管的了身后的滔天洪水!

    闻此言之后,米琰不忧反喜,躬身称一切但从大将军所命。

    死囚们的哭声将短暂失神的李信拉回了现实,他透过一层迷蒙看到了兀自向前匍匐的李双财,有那么一瞬他觉得自己是卑鄙的冷血的,为了达到目的连手足袍泽都要无情杀死。在李信的内心其实本就不崇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