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贼 >

第628章

明贼-第628章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以文驭武,又抹杀了多少栋梁之材为国效力!

    两个人骑马带着大批随扈赶往江滩,离着很远就能听到轰鸣怪叫之声,抬眼望去又见滚滚浓烟。其实郑三俊不止一次来这个工地了,但是由于没有巡抚衙门的准入许可竟屡次被三卫军的军卒拦阻,他提出自己是南京户部尚书一样被挡了驾。对此,他还盛赞三卫军军纪严明,不趋炎附势。其实哪里是这回事,若是本地百姓当然没人去观,若有南京的达官贵人过来,便会有专人拦堵,只为不使这些人为工程添堵增乱。由于三卫军被屡屡被地方文官掣肘整治,是以对这些人更没半分好感,执行起来也格外彻底,甚至还有矫枉勿纵的趋势。

    这一回,郑三俊终于在孙鉁的带领进入了隆隆作响提水的现场。但见数百光着膀子满身大汗的民夫在不断拉扯着风箱,还有人不时将整车黑黝黝的石炭填入炉膛中,随着高耸的烟囱不断喷吐出煤烟,旁边的穹顶装置就像怪物一般发出隆隆的声音,高大的木质摆臂在接近两人搞的石墙顶上下摆动,摆臂另一头连接的管子顶端便随着摆臂到达最高点而涌出了清冽的江水,倾洒入木槽之中。

    这时旁边有皂隶再向两位大员殷勤的介绍着情况,“本来这些炉膛是烧木柴的,不过镇虏侯听说淮南盛产石炭,便又令人去淮南采购石炭,烧石炭提水的劲头比烧木材强多了!”

    江边处处耸立着奇形怪状的装置,喷吐的浓重煤烟烟处处弥漫,蒸汽咝咝的泄压,以及金铁木石不断撞击,种种视听感觉交混在一起,孙鉁便觉得自己处身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他素知李信工于奇技,却万万料想不到竟能生生造出了如许令人惊叹的东西来。

    “这个李信真乃奇人,不知部堂可否为老夫引见一番?”

    孙鉁吃惊的瞪大了眼睛,好似有些难以置信。郑三俊虽然是南京的户部尚书,可级别与北京是一样的,身为朝廷重臣,见一个武人还需要引见吗?看着孙鉁不解的目光,郑三俊有些尴尬的解释道:“郑某几次欲见镇虏侯,都被婉拒了!”

    紧接着孙鉁也就恍然,三卫军在刚来江南的时候,郑三俊曾出尔反尔,食言借粮一事,不过李信竟然几次拒见郑三俊,做的的确是有些过分而来。他赶忙笑着替李信解释了一句。

    “镇虏侯生性直率,用章兄不要见怪,择日不如撞日,咱们现在便去龙潭军中如何?”

    “正合我意!正合我意!”郑三俊尴尬的笑着,他也明白是自己为难在先,李信有脾气不愿见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

    到此时,孙鉁又对郑三俊有了新的印象,此人肯折节去见李信,自然是出于对人才赏识的公心,这一点令人不无敬佩之意。但是,现在的李信又需要谁的赏识了?他已经贵为超品的侯爵,北京城的皇帝防着他还来不及,岂会再多授其职权?

    三日后,京师消息传来,皇帝重新启用前宣大总督卢象升为巡抚山东领兵部尚书衔,力图恢复运河交通,沟通南北。

第六百九十一章 从龙潭来

    孙鉁最近很头疼,一直在海路来往的消息时断时续,原因竟是海盗肆虐,官船数次被海盗所俘获,人口财物连船一同掳走。开始,南直隶方面还以为是海上风大lang大发生了不测,谁知后来有一名军卒侥幸逃生回来,才揭开了这个令人愤怒的秘密。

    孙鉁立即招来了李信与之商议剿匪事宜,但是海盗可不比陆上匪徒,大军开到一路碾压,无往不破。可这是在海上,就连勇猛如三卫军都只能望洋兴叹。

    “唉!也就是在南直隶留都之地,海盗还不敢肆虐过甚,眼下福建两广肆虐的海盗,已经丝毫不亚于嘉靖年的倭寇了!”

    其时倭寇也好,海盗也罢,多数都是有中国人组成,但这些顶着倭寇之名的海盗又绝大多数与日本有着扯不开的牵连。正如眼下的海盗,多数都有日本人的背景。同时又周旋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海上殖民者之间。他们既相互利用,又在利益不和之时贸然翻脸。

    对于这些海上强人,李信也是不甚了了,他最为熟知的恐怕也就是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了。除此之外便一无所知。

    忽然,李信心念一动。“何不招安海盗,以寇治寇?”

    孙鉁摇头,“对待海盗历来剿抚并用,打的他们寝食难安,招安才有意义。否则也徒然是给了他们一个官身,仍旧不听宣调!”

    李信也就是闪念之间一说,话一出口他就已经意识到这个办法的可笑之处。听了孙鉁的一番剖析更是暗暗称是。

    两个人商议了半天也没个确实的办法,最后孙鉁游戏意兴阑珊的交代了几句,“这件事也只好先如此,你也多斟酌着办法,我这里的精力大部分都扑在了西边的战事上。明日还要乘船去太平府与魏国公一晤……”

    三卫军中不少人对朝廷的这次人事任免感到不满,但是态度上又都比较乐观。当下三卫军中与朝廷的离心力已经十分明显,朝廷的猜忌与暗算让军中绝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对朝廷的最后一分感念。不过在他们看来,自家大将军似乎对朝廷还抱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卢象升?不就是前年打了打了败仗,全军覆没,多亏咱们大将军救下的那个人吗?”

    “听说跟随卢象升一起复出的还有那个断了一臂的虎大威,这两位都是咱们大将军救下的”

    在这些三卫军的普通士卒眼中,卢象升与虎大威都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皇帝派了他们去山东也未必就能打通山东的大运河通道。很多人都认为,朝廷永远打不通这通道才好呢!南京山高皇帝远,正利于大将军在此处发展。

    但是事情好像总不会轻易的就如人所愿,关于河南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南京。李自成在沈王大军与杨嗣昌的夹击下不得不窜入湖广北部的大山中。似乎中原流贼的肃清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了。可以想见,皇帝一定会下令杨嗣昌东进,与卢象升一道肃清山东的流贼,恢复南北通道。

    与人们有些焦虑的情形不同,米琰则另有看法。

    “杨嗣昌谎报军情也不是头一次了,小胜报成大胜,小败报成小胜,甚至对惨败都多有遮掩,这次李自成南走说不定只是一次即有的策略转移!”

    一侧的李达与米琰的看法一致,对这种说法出声附和。但是也还有人质疑米琰,陆九撇着嘴道:“沈王与左良玉的实力不可低估,既然是与他们合击,当不至于谎报军情吧?”

    “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什么谎报军情,李自成南下湖广,可与江西淮王黄梅贼成掎角之势,只怕魏国公的用兵要受挫了!”

    张石头的声音很凝重,在他看来流贼南下长江流域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样岂非更好?魏国公吃了败仗才能有咱们三卫军的用武之地!”

    在这些三卫军元老中一向插不进话的牛金松也适时的说了一句。

    “依我看镇虏侯在江南有比打仗更重要的事,如果不是朝廷下旨让三卫军平乱,大将军未必……”

    突然有人低低的疾呼噤声,紧接着李信便快步踏入了中军帐内,齐聚帐中等待军事会议进行的众将们都闭上了嘴巴。

    “下面进行第一期工程进度总结!”

    众将们都面露古怪之色,刚刚还激烈的讨论着如何开战,而今李信一进来直接就将话题扯到了修渠上来。说起来也真是让人尴尬,在座的诸位哪个不是四品以上的将军?如今倒好,都成了修渠的监工,他们各自麾下的军卒们也都成了民夫。征发的人数也从最初的五千人上涨到了八千人,而战兵的总人数也才不过一万两千上下,整个龙潭军营可以说是空巢而出了,而且看大将军的意思,似乎还有再增调人手的意思。

    不过因为征调三卫军战兵修渠使用的是轮换制度,所以在座的军将们全部都已经参与过修渠的工程。今次之所以诸将齐聚军中,还是占了总结会议的光。

    李信首先对修渠工程中有明显消极怠工表现的陆九与牛金松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和警告,并予以公告其责的处分,同时扣除两个月的应得饷银。然后又对工作态度极为认真负责的程铭九做了表彰,加饷的同时张榜公布于军中。

    牛金松红着脸对李信的处置表示不满:“大将军真是冤枉俺了,俺在镇江修渠一刻都不敢放松,凭什么说俺消极怠工,还把俺示众了?”

    扣两个月的饷银对他而言并不在乎,但将他公告全军示众可是最丢人的,牛金松现在好歹也是个将军,丢了这个脸还怎么在人前抬头!

    不过牛金松的不满抱怨很快招致了一位营官的嗤笑。

    “牛将军到了工地整天除了睡觉就是吃肉,简直快成了圈里的猪了……”

    此言一出顿时便在帐中引来一片哄笑,也就是说三卫军中不许饮酒,否则他只怕整日里都要醉醺醺的。

    这些都是大实话,牛金松尴尬的笑笑,也并未因此而发怒,只作势厉声骂道:“你个狗日的,自己整日里在营中吃肉睡觉,有甚资格说俺?”

    这一番对话中就又将那营官消极怠工的事揭露了出来,那营官嘲笑牛金松最后竟也落得个罚饷公告的下场,又成了他人口中笑料。牛金松看到那营官也受了罚,心中舒坦不少,只嘿嘿取笑。

    李信双手举起虚压,示意大家安静。

    “今日召集诸位所为两件事。其一,最近听说军中时有溺亡事件发生。所以,轮换休息的诸营,训练游泳要提到日程上来。其二,由于江南水道纵横,水匪甚多,所以即日起要成立水军。好了,诸位议一议,各抒己见吧。”

    要成立水军一事,米琰和李达是最先知晓,但还是没想到李信的动作如此之快。在他们看来,三卫军此时建立水军的各种时机都不成熟,一则三卫军中将是均为北人,不善水性,这就是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