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贼-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宇亮又冲着李信呵呵笑道:“不知玺印可否一观?”
这种摆明了不信任,查东查西的让李信十分不爽,本想一口拒绝,但想了想又在随身的皮兜子里将那一方玺印掏了出来,递到刘宇亮面前。
这实在是一枚毫不起眼的铜印,上面刻着弯弯曲曲的满文,阴文缝隙间还粘着不少油墨。如果说人头可以弄来一个随意冒充,但这玺印却不是寻常之物,绝不是普通之人能够造假的了,更何况他还认得满文,上面刻得正是扬武大将军。
刘宇亮点点头将铜印交还给李信,随即肃容道:“如此大功,当速报皇上才是,届时李将军你便是首功,一旦昭告天下,天下勤王大军必然士气大振,赶走鞑子便指日可待了!”
李信听他说的诱惑之极,仿佛大明朝在这场鞑子入寇的防御战中即将反击得胜一样。但刘宇亮的说法却让李信怦然心动,是啊,自己来到这大明朝领兵之后,最尴尬的便是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想必凭借着斩杀岳托的功劳,在不济也能弄个守备或是千总当当吧。
但是来到这大明朝后,李信第一个便在文官手上栽了跟头,还是在他眼中一心为公的能员干隶。可到头来,牺牲掉自己就像牺牲掉一个阿猫阿狗一样的容易。所以,再与文官打交道时,尤其还是在这官场中厮杀较量直登顶官场顶峰的内阁首辅,他就更得掂量掂量,刘宇亮建议他如此做究竟打的什么算盘,他可没天真到以为这货真是存着为了自己和大明江山考虑的想法。
念头转了几转之后,他认为,刘宇亮报上这桩大功对他的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甚至对他本已岌岌可危的地位,有着不可估量的巩固作用。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何能够拉下脸来和自己软磨硬泡也要看岳托的人头和大将军印信。
于是李信拱手应道:
“李信但凭阁老吩咐!”
刘宇亮喜出望外,“此事不宜迟,老夫这就起草奏捷的军报!”
他像变戏法一般从随身的袋子里取出了笔墨纸砚,此时也顾不得有没有人给他磨墨铺纸了,全部亲手而为。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一篇墨迹淋漓的奏报就已经写就。吹干墨迹之后递给李信,“李将军看看如何?”
李信丝毫没意识到刘宇亮的这番举动的不妥之处,结果奏报大致扫了几眼,虽然是繁体字,但由于是写给皇帝的奏报,因此字迹极为工整,比那印刷出来的字迹也不遑多让。
看罢,李信将奏报还给刘宇亮,“不知阁老属意何人将奏报送与京师?”
刘宇亮略一思考答复道:“中军司马倒是个不错的人选,老夫这就去找他商议一下。”
李信目送刘宇亮回了驻地,又剩他独自一人在湖边,忽然起了北风,棉衣外的铁甲透来丝丝寒意。
且说刘宇亮找来熊开元,一五一十的将李信斩杀岳托并取其人头的事说了出来。熊开元听罢,眼睛一亮,击掌道:“阁老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啊!”
“那小贼,可同意将这人头送去京师?”
刘宇亮欣然点头,“自是同意!”他从怀中将刚刚写好的奏报掏了出来,递给熊开元。虽然两人各怀鬼胎,但此时此刻两人是绑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不可能在这时候犯糊涂,所以熊开元此时便是刘宇亮最得力的心腹。熊开元肯定不是他属意的送信人选,但找他来是为了看看还有什么缺漏。
熊开元上下看了几眼,干笑了一声。
“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宇亮自是要听他说说不同的意见。
“别卖关子了,赶紧说!”
熊开元将奏报的折子合上,“此事还能做到一箭双雕,不知阁老……”
“快说,如何一箭双雕!”
“阁老就没想过,您在内阁中的地位越来越形同虚设,这都是因何而起吗?”
熊开元这话算是抓住他的痛脚了,内阁中有杨嗣昌和薛国观拧在一起,他这个首辅说话有时候还不如薛国观这个次辅好使。但又与此事何干啊?
“阁老啊,您想,就算将这大功报上去于您也不过是点滴助力,内阁之中仍旧不能与杨薛抗衡,若是能……”
熊开元附在刘宇亮耳边嘀咕了好一阵,但见刘宇亮脸色数次变化,直到熊开元讲完,他竟是一叹。
“依玄年的意思,要将他孙稚绳拉入内阁?”
熊开元笑着点点头,刘宇亮愣怔半晌,才双掌一击。
“好一招驱虎吞狼。玄年,做这个中军司马当真是委屈你了!”
两人正商议的火热,熊开元一眼瞥见王朴正缓步走来,于是低声对刘宇亮道:“阁老,王朴此来必是求助……”
果如熊开元所料,王朴来见刘宇亮正是请他在皇上面前为其求情。刘宇亮假意推辞难做,指他全军尽没是为丧师之罪,最轻也要削职为民,如果皇帝心情不好,下狱问斩也不是不可能。
王朴正是知道自己前途未卜才来寻求刘宇亮的帮助,但他也知道现在的自己几乎有一点利用价值,刘宇亮未必肯帮他,所以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而来。听到刘宇亮一口回绝,立时便死了心。谁知,刘宇亮竟又口风一转。
“王总兵目下困境虽是死局,却也不全然是无法可解。”
王朴本已失落之极,这句话又让他陡然一喜,冲着刘宇亮就是一揖到地。
“还请阁老指条明路!”
身家性命都操于别人之手,王朴也豁出去了。刘宇亮赶紧将他扶起,“王总兵这是干什么,不都是为朝廷出力尽忠吗?老夫这有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需要王总兵去办,送一样东西去京师!”
还当是什么刀山火海,不就是去京师么,此处距离京师不过二三百里,快马加鞭也不过一两日的功夫。
“王朴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阁老尽管吩咐。”
他此前一直对李信礼敬有嘉,也是存了收编李信的心思,为他所用,再立新功,好折去旧罪。岂料这李信似乎并未将他这一镇总兵放在眼里,虽然对他客客气气,却是疏远的紧。
如今刘宇亮给了他机会自是绝不能错过,也许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刘王两人对话间,熊开元执笔写就了一份奏报,墨迹还未干便交与刘宇亮。刘宇亮仔细看了一遍,甚觉满意,便将奏报又交与王朴。
“先看看吧,记下了到时该如何与万岁说!”
王朴接过奏报,才看了一眼便心头一跳,抬起头来看着刘宇亮,迟疑道:“阁老这……”
熊开元看王朴犹豫,便单刀直入:“阁老这是送你一桩大功劳,别人想要还得不到,你犹豫个甚?只要将这奏报送到御前,圣上不但会免了你丧师之罪,定然还会委以重任……”
突的,只听王朴哈哈大笑。
“俺王朴岂是婆妈之徒,何时动身但凭阁老吩咐!”
“如此,王朴先告退,也好稍作准备!”
看着王朴他不离开的背影,熊开元有些担心。
“他会不会将此事告知那小贼?”
刘宇亮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你说呢?”
两人相视一笑。
刘宇亮叹息一声,“别小瞧那领兵的教习,连老夫都瞧不清此人的路数。”
一个小小的无品民壮教习在他这个内阁首辅当朝一品大员的面前收放自如,没有半点拘谨,恐怕普天下除了紫禁城中那位爷,再也找不出第三个人了。
第六十六章 将计就计
撇开刘宇亮不说,李信一想起孙承宗即将被起复,内心便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恨不得马上杀到高阳城中,将孙承宗请出来,好主持这黄河以北的大局。
多尔衮在高阳城周围陈兵数万,恐怕早就将这方圆十数里的地方控制的密不透风,想钻空子过去谈何容易?突然脑中灵光一现,被他活捉了许久的豪格一直都没派上用场,何不将他抬了出来,诳一诳多尔衮。
……
高阳城外俨然已经成了大练兵场,满八旗、汉军旗每日便在城下操练一番,然后徐徐攻城,又徐徐撤退。多少个日夜以来这高阳城就像钉子一般顽强的钉在这保定府的版图上。
多尔衮每每都想弃之不理,但又咽不下这口气,在得知岳托进展顺利的情况之下,便令左翼军在直隶西部一直到临近山西的广大区域劫掠,他则率领主力由保定府移驻高阳城外,何时将此城拿下,何时罢休。
大清军围了高阳城,但多没有尽全力攻城,多尔衮判断如果全力攻城,几日之内拿下高阳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此一来损失至少要上万人,对于这种弹丸小城来说,要承担如此大的损失,绝对是得不偿失。所以,多尔衮打算将高阳困死,直到他们挺不住或出城投降,或者被活活饿死。
可还没等到这一天,就出了大事。河间府传来消息,岳托竟然被明朝的一股残军给活活割了脑袋,如若这个消息传出去,对右翼军乃至左翼军士气的打击都太大了,同时对多尔衮既定的策略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他就想不通,岳托为何会从前线回到河间,期间虽然两人有过几次通信,但都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如今出了问题,他真不知道该惩罚谁,多尔衮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封锁,岳托之死对外只称是病故,同时传令远在武邑的杜度,令其暂代岳托之职,勿须担心后轮,全力绞杀卢象升孤军。
几天前,明军的高启潜率关宁军夺回了高阳南部的蠡县,正对多尔衮虎视眈眈,多尔衮便将计就计打算来个以逸待劳,等他来高阳再收拾他。
谁知高启潜几次佯动之后就缩在离县城中,在没有了动作。原本这都不算什么,高启潜既然愿意缩着,就让他缩着。可岳托之死,使多尔衮下定决心,不论代价如何,高阳城必须尽速拿下。但是在全力进攻高阳之前,必须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