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贼 >

第6章

明贼-第6章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没有那良家的压寨夫人,说几段……”

    众人一阵哄笑,纷纷叫好。周瑾实在听不下去,狠咳嗽了几声,但都被哄笑声压了下去,根本没人听见。李信一脑门黑线,本来临时准备了几段激情洋溢的就职演说,眼前情况算是用不上了,民壮们显然不买他的帐,看来还得想想办法才成。不管怎样,这些都是敢于站出来抵抗鞑子包围家园的壮士,不能折辱了他们。于是提高了音量喊道:“都听好了,即刻起训练令行禁止,所有人站定原地,没有命令不得擅离!”

    他生怕这群桀骜不驯的汉子听不清,又喊了几次便头也不回的走了。看李信走远,民壮安静了下来,一个个站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这时刚才带头奚落李信的汉子人壮着胆子问还在廊下看书的周瑾:

    “周大人,教习都走了,俺们是不是也该散了,各回各家?”

    “张石头,你要走便走,正好让俺叔家的顶了你,免那两年徭役。”

    周瑾头也不抬回了句:“教习不是有言要令行禁止吗,没有命令,谁敢回家?”

    民壮们一阵气短,又纷纷发起牢骚,却没人敢于离开。周瑾摇摇头,他清楚鲁之藩是用什么法子募集的这些人,在场这些人被准许以壮代徭,也就是说只要来参加民壮便可免去当户二年的徭役,这么做虽然不合乎朝廷体制,但非常时期也是不得已的法子,只是事后追究起来,轻则丢官去职……至于这些民壮们,为了那两年徭役又有谁舍得离开?

    李信离开县库直出了北门,先到工地上看了一圈,民夫们干活很顺手,才几天功夫木头架子就已经搭出了雏形。走了一圈之后,他发现制工精细程度远超乎他想象,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当真不可小看。只可惜千把人明显不够用,照这速度,别说一个月,就是再来一个月也未必能如期完工。必须追加民夫,可不知何故孙承宗现在对他避而不见,雷县令也指望不上。

    乱想一阵,李信还是决定先将眼下这些桀骜不驯的民壮收拾服帖了再说。于是返回县库,见那些民壮都里倒歪斜的散坐了满地,似乎没几个人散去,心头一阵讶异,也不理会他们径自回了屋子,铺开笔墨纸砚,拿起毛笔歪歪扭扭的写起了字。勾勾抹抹足足半个时辰,才满意的将几张写满了简体字的纸笺叠在一起,出门去寻周瑾。

    身为教谕的周瑾连办公场所都搬倒了县库,县里的皂隶将门房僻出一块地方摆放了一桌一椅。李信来寻周瑾时,他正捧着书,埋头做着笔记。

    “教谕大人,有事劳烦您!”

    周瑾哦了一声算是回应。见对方还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李信厚着脸皮将他半个时辰勾勾抹抹的成果放在桌上。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我制定的纪律要则,李信不便越俎代庖,请大人晓谕军营民壮们知晓。”

    周瑾只是不屑与李信为伍,不代表他会推诿公事,于是停下笔拿起桌上的纸笺,看了半晌眉头拧成一个重重的川字。李信一拍脑门,想起自己写的是简体字,又用不惯毛笔,大小不一跟鬼画符似的,这哭丧脸肯定是看不懂。于是主动上前,逐条解释一番。周瑾也不含糊,李信每解释一条,便在纸笺上誊抄一条,全部誊抄完竟有四十一条之多。

    要则所包含的范围很宽泛,从衣食住行到军事训练无一不有,甚至还有如厕都要到指定地点进行,而且处罚方式也很独特,不同于通常军营中的打军棍,而是绕着县库大院跑圈,以十圈为基本单位,逐条叠加。对此,周瑾觉得很新鲜,这是任何兵书战策上都没有的,不知这粗汉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如果不是这一手不堪入目的字,他还真要刮目相看了呢!

    看着周教谕那一手的蝇头小楷,李信灵光一现,“还请大人将要则誊抄成一份告示,我张贴出去。”

    李信看着墙上贴好的纪律要则,周瑾的字写的极具美感,不禁又是啧啧赞叹,不愧是搞文化工作的。一旁看库的老皂隶瞅着稀奇问道:“这告示上写的啥?”

    李信一指远处聚成堆的民壮道:“约束他们的东西。”

    老皂隶一脸的不以为然,使劲咳了声,又吐出一口大浓痰。

    “一张纸几个字能约束了什么?还不是典史免了他们每户两年的徭役管用!”

    李信莫名其妙,“什么,你说什么?”

    老皂隶便将他听来的缘故一一学了出来,李信这才恍然,哪里是这些人敢于站出来抵抗鞑子,保卫家园啊,闹了半天是鲁典史许了足够的好处。

    李信陷入了沉思,对于民壮给予政策上的照顾是必须的,但绝不能成为他们加入民壮队伍的主要因素,一支为了钱而打仗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更何况还是敌众我寡,敌人又是空前强大的满清鞑子。

    中午鲁之藩送来了军帐和充作军粮的谷子,只见一群人聚在一堆,既没有想象中的操演武技,也没有进行火铳的训练,觉得有些纳闷,想找李信问个究竟,寻了一圈却没寻到。最后在看库的老皂隶口中才得知,看到他心事重重的出了北门。

    这位鲁典史也是急脾气,正打算出北门去寻他,李信便领着一群破衣褴褛的人赶了回来于是,劈头便问:“这是何故?”

    李信则道:“大人稍后便知!”然后便拉着鲁之藩直奔民壮队伍而去。

    民壮们见教习领回来一群破衣褴褛的人分明便是城外过境的难民,心里都打起了鼓,难道是要用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来取代他们吗?很快李信的举动就解释了他们心里的疑惑。

    “父老兄弟们,你们知道他们是哪里人吗?”

    “还不是北边逃难过来的。”

    “躲鞑子过来的……”

    李信点点头伸手让过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大声问道:“老丈,从哪理来啊?”

    “从良乡过来。”

    “家里都谁跟着过来的?”

    听到李信如此问,老者的眼圈红了,声音开始变得哽咽。

    “只有这个六岁的小孙子,婆娘儿子都没了……都,都让鞑子……”

    老者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李信就势又拉过来一个半大男孩,看起来有十三四岁的样子,蓬头垢面,眼睛里充满了不安。

    “小兄弟你从哪里来啊?”

    “从涿州过来的,就剩俺自个了……”

    原本还有些躁动的现场顿时鸦雀无声,仿佛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压的大伙喘不动气,李信沉默了片刻,又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民壮,才开口道:“据我所知,诸位同样都遭过鞑子的祸害。如今,这帮杀千刀的又来了,不但围了涿州,还要大举南下,来抢夺你们的家人和财产……”李信顿了一下,突然指着早上揶揄他的壮汉道:“这位兄弟,对,就是你,你来说说,鞑子都干过什么天理难容的恶事!”

    张石头愣住了,脸瞬间憋的通红,牙冠咬的咯咯直响。有好事的替他说:“石头惨那,前年鞑子把他刚过门没几天的媳妇掳走了,老娘也……”

    “胡二狗,别说了!此仇不报,俺张石头誓不为人!”

第七章 练兵初成

    杀母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李信没想到这个看似粗豪的汉子竟有如此痛苦的经历,民壮们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被渐渐拉回到两年前那场痛苦的回忆里。

    “父老兄弟们,我李信不是故意揭你们的疮疤往上面撒盐,而是在提醒大家,鞑子已经在两百里外的涿州,这回他们会变本加厉,不但扫荡乡里,还要攻城拔寨。一旦涿州陷落,保定府将直面鞑子兵锋。”

    他们不是不知道鞑子又来了,或许是潜意识里都存了侥幸与逃避,李信的话如大鼓重锤一般,惊的民壮们说不出话来,激动嘈杂的空气好像瞬间又凝固了。

    “这,就是你们今天站在此间的理由!不是为了那两年徭役,也不是为了什么朝廷,就是为了你们自己,为了你们的家人,给死去的灵魂报仇,让他们瞑目,保护活着的人,绝不能让他们重蹈两年前的惨剧!”

    空气在继续凝固,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县教谕周瑾皱着眉头惊讶的看着李信,上下扫视着,好像第一次见到他似的。鲁之藩则暗赞一声,好手段,看不出来此人还是块带兵的好材料,只可惜没有出身。

    “教习,俺给你赔不是了,中午是俺不对,现在教俺们操练吧,练好了去杀鞑子……”

    张石头竟普通一声双膝跪地,昂着头近似于呐喊。李信赶忙上前双手用力扶起张石头,“石头兄弟折煞李信了,我和大家都是一个心思,那就是杀鞑子!”

    “杀鞑子!”

    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很快所有人都跟着喊了起来,片刻间呐喊声充斥了整个北门里县库的上空。仿佛这已经不是一支几百人的民壮队伍,而是一支身经百战气势如虹的精兵。

    鲁之藩看着激动的人群,眼睛也有些湿润了,喃喃道:“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

    ……

    从次日开始一连几天,县库外的空地上从早到晚都回荡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六百口同声,声势震天,连城中孙家老宅里都听的一清二楚。

    孙承宗唤来了孙鉁问道:“二郎,外面是什么声音?”

    “回父亲话,是李信在练兵!”

    “练兵?”

    孙鉁便将鲁之藩如何招募民壮,李信又是如何激励士气,一五一十的讲给了孙承宗听。孙承宗听罢叹道:“此子真乃带兵奇才,老夫之前有意压制他究竟是对是错?”

    老人拄着拐杖颤微微的来到大厅门口,挺直了脊背,试图向北望去,奈何只能听到透天口号声。孙鉁则紧赶一步将一件大氅披在了老人身上,又伸出右手扶住了老人的胳膊。

    “孩儿只知道,李信如果真能训练出可以和鞑子一战的锐士,对高阳对百姓是一件好事!”

    老人的脊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