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贼 >

第576章

明贼-第576章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信早就觉得这两个所谓的水匪一定大有蹊跷之处,便向那陈县令询问可知这两名水匪的来历。孰料那陈县令还没等李信的话音落地,便连不迭的口称不知情,不知情。

    这让李信一阵讶然,他从陈县令的面部变化中看了出来,此人一定知道这两名水匪的来历。便好言安慰道:“县尊不必担心,知道什么尽管说便是,绝不牵连你便是。”

    陈县令实在耐不住李信灼人的目光,只好叹了口气道:“唉,下官也只知道一鳞半爪,这两个人严格说来不算是水匪,他们家世居本地,是有名的大商,只是去岁不知因何勾连太湖水匪,这才被官军拿办,是后军都督府亲自办的差事。这一大一小本是走亲戚侥幸躲过一劫,谁知道,还是被人告发了,这才又受人捕拿,他们遇见了镇虏侯,不知是幸事还是不幸啊!”

    末了,陈县令这句话似乎大有深意,可任凭李信再如何问,也只能双手一摊,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没奈何之了。

    李信也不再难为陈县令,当即向他表示今后一段日子里还要多有打扰,因为三卫军按照孙鉁的规划还要驻扎在他的辖境之内。于是,他又拿出了孙鉁交给他的火漆公文,递给了陈县令。

    陈县令则是一副如丧考妣的德行,心情实在沮丧到了极点,连连在心中懊悔,今日出门没看黄历,霉星高照不说,而且还祸不单行。但此事既有孙部堂的公文,他这区区县令就算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驳回啊。再说了,他看着码头上万的森森战兵,知道就算自己抗议也没有用。只是他知道兵如匪类,大兵过境便如悍匪过境一般,遭殃的则是沿途百姓。

    几经犹豫,陈县令终于鼓起勇气,又对李信道:“镇虏侯下官还有下情……”

    李信让他直说便是。陈县令这才擦擦汗,好像下了多大的决心一般,哆哆嗦嗦道:“下官治下百姓去岁刚刚遭了水灾,还望,还望镇虏侯能关照,关照部下,体恤,体恤一下百姓们……”

    陈县令的尽管极力委婉措辞,但这番话若落在嚣张跋扈的武人耳中,已经与指着鼻子责骂无意。但他为难的是,自己毕竟身为一县父母,若是连这个底线都不坚持的话,又有何面目在龙塘为官。

    李信听罢哈哈大笑,久久不说一句话。这就让那陈县令的心里不由得打起了鼓来,心道镇虏侯你这是杀是剐给个痛快话吧,别让人悬着受罪啊。

    “县尊过滤了,三卫军别的不敢保证,只与民丝毫无犯这一条,你且江心放在肚子里,李信敢与你打包票!”

    看着和颜悦色的李信,陈县令用一种匪夷所思的神情盯着他,陡然间他又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赶忙施礼赔罪,又再次道谢,赞扬李信体恤民情,有古人之风。李信既然给了他这个保证,陈县令一颗悬着的心落地之余,便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对李信又是一番夸赞。

    可随即他又担心起来,便壮着胆子再次问道:“下官还有句不当问的话,不知镇虏侯麾下大军的粮草……从何处调拨?”陈县令的话说的极为艰难,仿佛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说出口来。

    如此啰哩啰唆,使得李信一阵失笑,心念一动,便将已经准备出口的说辞改了。

    “孙部堂言及粮食提调多有不便之处,可能会有部分粮食,还要赖贵县垫付了。”

    李信说完便看着陈县令的表情,那陈县令听说有不分粮食要龙潭县垫付,当即脸就憋的通红,嘴角抽动了两下,竟是险些哭了出来。缓了半晌之后,陈县令才似哭非哭的回道:“不是下官借口推搪,实在是蔽县没有余粮,拿不出来,还请,还请镇虏侯恕罪,恕罪!”

    说着,竟有作势要跪下来求情的架势。李信感觉自己有点恶搞的过了,便赶紧扶住那陈县令,直言他大可放心,三卫军的粮食自有渠道提调,不会用他龙潭县的一颗一粒。

    说罢,李信笑着便赶去提审那水匪兄弟,只留下了还没转过弯的陈县令,愣在原地发呆。等到他明白过来的时候,李信已经走的远了,这才又赶紧提着袍服紧着小跑跟了上去,又不放心的问道:“镇虏侯的意思是,三卫军粮食自理?不用敝县,敝县?”

    陈县令可能也觉得自己过于啰嗦,说道此处便又闭上了嘴巴。李信看这陈县令也算厚道,便不厌其烦的让他宽心。直到那陈县令终于有了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李信才不再理会此人,却也暗暗好笑,头一次见到如此婆婆妈妈的官员。

    一高一矮两个水匪见了李信之后便齐齐的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口中称颂他的救命之恩。李信却好像并不为所动,而是面色平静的说道:“你们先别急着谢我,我处置了那些兵痞是因为他们触犯了军法,并不是为了救你们,你们可明白?”

    两个人听了李信的话身子不由得一颤,但随即又赶紧磕头表示自己听明白了、李信实在不适应有两个人在自己面前不停的磕头,便让亲兵将这两个人扶了起来。只见这两个人站起来之后却又拘谨的要命,两条腿似乎站到何处都难受的紧,两支胳膊也好像不知该放到哪里一样。

    “陈县尊所言,你家世代大商,居于此地?”

    一高一矮两个人胡望了一眼,又赶紧连不迭的点头。

    “你家人勾结水匪预谋不轨,此事可是有的?”李信其实自有他自己的判断,近距离看这两个人分明还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将就算勾结水匪也只能是他们的父辈人物,又能与他们有多大的干系呢?因此,他已经打算就算真有勾结水匪的罪名,也要将这两个无辜的半大孩子护下来。岂料,李信这话刚一问出口,两个人竟又齐齐的跪了下来。

    “镇虏侯明鉴,小人家里世代经商不假,小有薄财也是不假,可若说家父勾结太湖水匪,真真是天大的冤枉!求镇虏侯为含冤而死的家父主持公道……”说话的是个子稍矮的那个人,高个子却只是随声附和,然后就伏地痛哭。

    这一幕将陆九等人看的也甚至不忍,陆九心直口快便道:“你们有甚冤情只管道来便是,若真有贪官恶霸攀污你家,镇虏侯定要追查个水落石出,为你家申冤不可!”

    两人闻言之后又蓦的抬起头面露惊喜之色,继而又有一丝狐疑显现在目光之中,望向了李信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

    既然陆九已经替他拉了满弓,李信便只好点头道:“若尔等所言不虚,一定会还一个公道给这朗朗乾坤!”

    得了李信的承诺,两个人忍不住又哭了起来。陆九一阵不耐烦骂道:“哭,哭个球了?哭能把冤屈哭干净了?又甚事,赶紧说与镇虏侯听,一会有没有时间听你们聒噪那就不一定了。”

    两个人这才收住了哭声,那矮个之人抽泣着说道:“此事说来小人兄弟也知之甚少,只知道事发前几日父亲莫名唉声叹气,又让小人兄弟去走亲戚,岂知这一早家父便被人诬告以通匪的罪名,不但家父在狱中庾死,还有数代积攒下的家资也悉数被抄没殆尽。本来,本来小人兄弟打算等风声过了再为家父告状喊冤,谁知,谁知竟又被人告发,这才不得已一路奔逃,今日若非遇到镇虏侯,小人兄弟二人只怕也是凶多吉少了!”

    李信听此人说的有些混乱,想是惊慌激动所致,但也明白了此事的前因后果。看来这两兄弟似乎对内情也不甚了了,至于内情如何只能找查办此案的后军都督府了解了。

第六百三十三章 参劾谋逆

    李信翻来覆去的询问兄弟二人,两人断断续续夹着回忆和猜测,又将自己这月余以来的惨景描述了一番,听得在场众人无不咂舌叹息。原来这一高一矮兄弟二人,高的叫陈正是兄长,矮的叫陈贞是弟弟,其父陈乃金是这应天府远近闻名的布商,毫不夸张的说,浙直两省的棉布有半数尽从其手发卖,所得其利当可见一斑,说他家富可敌国恐怕也不是危言耸听。

    李信暗想,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这等私有财产得不到保障的帝制时代,富可敌国与家破人亡往往也只是一线之隔吧!

    这兄弟二人,兄长身材长大,却不善言辞。弟弟陈贞略微矮小却颇善言辞,与李信所言之话里十有七八都是出自他口。再说这龙潭陈家,尽管世代行商,可真正的发迹也是在这兄弟二人祖父,也就是陈乃金之父开始,到现在也不过十三四年而已。崇祯八年兄弟二人祖父病逝,其父陈乃金这才接管了家族的全盘生意。岂料好景不长,不过四五年的功夫,又遭了这等无妄之灾,几至家破人亡,天幸还留下了这一双子嗣血脉。

    陆九从旁听的急躁,这兄弟二人弄了半天还是没说清楚究竟谁是始作俑者,使他家破人亡,此刻就算想找认算账也无从算起,便追问起来。

    “好好想想,乃父生前都得罪过哪些人,哪些人有可能坐下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来?否则镇虏侯如何帮你主持公道?”

    兄长陈正只是抽噎,弟弟陈贞则回答道:“家父在世时对小人兄弟管束甚严,常言行商坐贾处处矮人一头,所以,所以只让小人兄弟读圣贤书,考取功名,从此不必养人鼻息……也因了这个缘故,家父便从不让小人兄弟与闻族中买卖事宜,不想今日却……”说到此处,陈贞的声音竟也有了几分哽咽,而说不下去。

    陆九被这兄弟二人动辄就是一通哭鼻子,闹的心里阵阵腻歪,又问道:“总有蛛丝马迹可循吧?”

    一直抽噎不语的陈正却忽然激动的说道:“后军都督府的兵痞们抓了家父,抄了我家,找他们算账总是没错的!”说罢又恨恨的咒骂了几句,只是用的本地吴语,李信却是一个字都没听懂。

    陆九嘿嘿笑了,又不满的看了一眼陈贞,“还是你这兄长说话利落,后军都督府而已,有什么不敢说的,难道怕俺们兄弟胆怯了不成?真是……”

    李信暗想,陆九说的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