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贼 >

第367章

明贼-第367章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官来文华殿之前便已经令人去请几位阁老了,想来在这会也该到了,下官这就去催催看……”

    那堂官出了东华门翘首以盼没见到几位阁臣,却瞧见了刚刚被委以总督山西军务重任的洪承畴,一时间便想先将此人打发了,只等几位重臣到来以后,再请他们拿个主意。却忽然有人惊叫,“快看那,不好,走水了!”

    几句话便让人心头悚然一惊,不但那堂官连洪承畴听了都扭头看过去,果见紫禁城以南的天空上腾起了一道道令人触目惊心的烟柱。洪承畴勃然色变,眼下天干物燥,城中房屋又多是木质结构,几乎见火就着,一旦弥漫开来便是大罗金仙下凡也就不过来了。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内城南正是朝中大臣们聚居之地,眼见这浓烟的架势,怕是已经将通往紫禁城的路吃的切断了,没准便有大火便是从大臣家中起来的。

    那堂官只是个堂官除了能代大人物传话,便再没有别的权力,任他再着急也只能等阁臣到了再说,但此刻宫中皇帝吐血晕厥,宫外内城居然又着起了大火,更加让人忐忑不安的是,明明早就派人去请了,却到现在也没一个人过来,很明显当是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所阻断了。

    堂官的目光再次落到洪承畴的身上,这人刚刚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少师,领着兵部尚书衔,又是另一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除了没有入阁加封殿阁大学士以外,当也勉强算是个商议大事的重臣。

    “洪督帅,眼下有件泼天的大事,请您拿个主意……”

    堂官急切之下便将宫中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知了洪承畴,结果这个消息差点将洪承畴的下巴惊掉了,本来满心欢喜的进宫陛辞,可等来的却是这般结局。只不过,惊骇之下他的内心之中还隐隐存着几分兴奋,这等参与朝廷大事决策的机会,怕是天下千万人也没几个有如此机会的……

    “圣上可曾苏醒?”

    “下官出宫之前还未苏醒!眼下几位阁臣迟迟不到,也只好先请洪督帅拿个主意!”

    “洪某人微言轻,拿主意未必能行,但总归竭尽全力尽人臣之道便是!”

    “如此还请洪督帅速与下官入宫!”

    洪承畴跟在那堂官身后,心中的念头却已经转了一个又一个,甚至连皇帝驾崩,太子继位这等最为败坏的情形都想到了……

    到了文华殿,殿外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全副武装的禁军,那堂官道明来意,有禁军入殿请示,不多时一位小宦官出了殿门,将堂官与洪承畴一并请了进去。

    洪承畴入殿之后却见皇帝半躺在龙椅之上,眼皮微睁,胸口剧烈的起伏着,显然是已经醒了。

    “臣洪承畴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是洪督帅吗?都这个时候就别拘那些礼了,万岁身子刚刚受了重创,得赶紧……”

    王承恩快步走了过来,一把拉起了洪承畴,一边往文华殿的边缘而去。

    “外面的火势必须有人居中调度指挥,眼下阁臣们迟迟未到,只好拜托洪督帅了!万岁还不知道城外起火,千万不要泄露了出来,再让万岁忧心!”

    洪承畴点头称是,王承恩可以暂时将皇帝吐血晕厥的消息封锁,但是外面的火灾他却无能为力,眼下只有洪承畴一个外臣在宫中,说不得只好赶鸭子上架,由此人来应急了。

    “洪督帅还请移步内阁大堂!”

    王承恩点头,示意那堂官赶紧领着洪承畴过去。

    既然得到了皇帝跟前最为得宠的太监的首肯,洪承畴顿时便放开了心态,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出了文华殿便带着王承恩拨付给他的禁军直往承天门方向而去。

    “洪督帅,内阁大堂不在那……您这是要去……”

    洪承畴哪还有功夫多做解释,救火如打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眼下第一要务是要了解这火灾究竟烧到了什么程度!

第四百章 镇虏城破

    洪承畴一边走一边告诉那堂官派人去通知顺天府尹,无论如何都要来到紫禁城找他报道,然后在那禁军首领的护持之下过了重重管卡宫门,便一路往承天门而去。他在成天门下踟躇了片刻,便又毅然登了上去。

    这座象征大明皇权的城楼可不是普通人能够上去的,但事急从权,也顾不得许多。等洪承畴上了城楼之后顿觉眼前前所未有的开阔,仿佛整个北京城都已经被踩在了脚下,这种感觉实在奇怪微妙极了。

    但接下来的景象,却将他震撼的半晌没回过神来。着火的不但是城南大时雍坊,放眼望去,往西小时雍坊,咸宜坊甚至更多的坊都已经被火灾波及,到处都被笼罩在浓烟之中。

    其中最危险的位置便是与大时雍坊紧紧相邻的都督府与六部院,大明帝国的中枢机构全部坐落于此,而火势借着风势正在向东蔓延。了解了火灾的大致形势之后,洪承畴急急下了承天门城楼,又由便门出去,刚到了与都督府六部院之外的西长安街上,离着老远便听马蹄声急。

    “洪督帅慢走,等一等杂家……”

    嗓音尖细而穿透力极强,不用看都知道是太监,但等他回头张望之时却呆住了,这伙人哪里是什么太监,分明是一群衣甲鲜明的禁军啊。

    “御马监腾骧卫的锐士们奉了司礼监王公的令来听洪督帅调遣,这火如何救法就请发令吧!”

    领头的太监瞅着也就三十上下,说话甚是痛快,火势蔓延的很快,根本就没时间让洪承畴与之寒暄,也就不客气的直接将那首领太监领到了街角处,指着都督府东墙与东墙外的一圈民宅。

    “都督府东墙外的民宅全都拆了,至少要留出十步以上的距离,如此才能阻止火势的继续蔓延!”

    那腾骧卫首领太监听说要将都督府东墙外的民宅拆掉眼现异色,却又问道:“大火离着都督府还远着呢,现在就拆了,怕是……”

    洪承畴陡然加重了语气,“火势蔓延不比寻常,怕是没等拆完就已经烧过来了……”

    在洪承畴的一再坚持下,腾骧卫的首领太监也不再啰嗦,领着人便去拆墙拆屋了。大火主要集中在内城东南,而紫禁城东侧有太液池相隔,火势蔓延不过去。所以主要保护的就是这都督府与六部院,他焦急的望向长街两侧,此时已经有很多人都自家中涌了出来,街上的人越来越多,这其中有家中被大火烧了的,也有纯粹出来看热闹的。

    这么多人乱哄哄一片,聚在一起,可不是个好事,万一别有用心之人挑唆,皇城之下没准会出什么乱子。洪承畴刚想命身边的禁军去将这些聚集在长街上的百姓驱散,却又心头一动,有了主意。

    ……

    图尔格所部在大同府内如入无人之境,这一路上烧杀好不痛快。

    “鲁先生之言果真不虚,难怪贝勒如此看重此人,若是早听了他意见,现在没准都已经兵临明朝京师城下了!”

    自言自语间,前面就是镇虏卫城,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子,终于又回到了起点,而那一路围追的洪承畴部却不知跑到了何处,弄得他一路上没有半点压力,所到之处只是不断的重复着破城,烧杀这两个让他都有些厌倦的步骤和过程。除了在浑源州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抵抗以外,可以说明朝军队的表现实在是太差劲了。

    在一面嘲讽明朝皇帝昏聩无能,只知道任用一些蠢货在这些紧关节要的位置上,另一面又派人去与鲁先生联络,当下是直接拿下镇虏卫,还是继续做那诱敌的拖延之计。

    图尔格摊开军卒传回的字条,鲁之藩的回应也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围城打援”!他的汉语并不是很好,找了几个汉话好的人为他翻译了一番,才总算理解了其中之意。

    但紧接着疑问也来了,打援究竟打的是谁?他最讨厌汉人说话藏头露尾的这个调调,其实不言自明,眼下唯一一支能与大清军一较短长的只有那李信的三卫军了。

    “好,就给那南蛮李信来个围城打援,也让他常常我大清军火枪的厉害!”

    攻打浑源州时,图尔格有个意外的收获,便是捣毁了在此处建立了铁厂的,同时又缴获了大量的火枪和弹药,火枪的威力他是见识过的,和以往的明朝边军不同,只要使用得法就可以连续不断的射击,而不会像此前的明朝边军一样,在战阵之上,做了一次齐射之后,手中的火枪也就彻底的成了烧火棍。

    大批的火枪被分发到汉军旗的步军之中,并严令他们以火枪对明军进行持续不断的远程打击。这一回随图尔格西征的人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汉军旗,而是蒙古八旗,算是满清朝廷的二线部队,比之拜音图所领的漠北蒙古联军又大为不同,无论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要比之更胜一筹。

    图尔格准备北上去狙击李信,却被鲁之藩拦住了。

    为此鲁之藩怕图尔格想不通,还亲自来做他的工作。

    “鲁某与那李信共事多日,了解其人的脾气秉性。而那李信又诡计多端,没有人比鲁某更合适率部前往了……”

    经过大同府的一通烧杀之后,他对鲁之藩其人的计谋方略已经大觉认同。所以,鲁之藩很容易就把图尔格说服了。

    “固山额真连日劳顿也可以放松一下,不过切记,攻城之时一定要见好就收,否则不小心将城堡攻陷,那李信失去了牵挂,反而会从容应对!”

    “嗯,鲁先生说的在理,多亏之前没将这镇虏卫一鼓作气的拿下,否则今日还少了钳制那南蛮的筹码呢!”

    就在鲁之藩率军度过镇虏卫城北的雁河,一路北上,在边墙内崇山峻岭中设下埋伏的同时。位于镇虏卫城中的一干守军几乎已经彻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钱泰口唇干裂,躺倒在城墙上,无力的喘息着。城中可以作战的男丁全部都在城墙上了,每次鞑子发起攻击他都以为将是最后一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