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贼-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大臣们既然提了出来,朱由检自然就不能再装做不知情,于是问道:“众卿可有对策?”
薛国观立即上前道:“沈王大军之所以能于川陕间长驱直入,将流贼张逆打的屁滚尿流,所依仗的唯有一人,只需将此人调离川陕军中,沈王自然败矣!”
“哦?”朱由检听说能兵不血刃就解决他的心腹之患,立即便来了兴趣,追问道:“何人竟有如此能耐?朕可知道此人?”
薛国观道:“圣上自然听过,前河南总兵左良玉!”
原来是他?此人据说在平阳一战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杨嗣昌曾上表参了此人,但是正逢黄河被李自成决口,京师又有流贼作乱,此事便被搁置,不想此人竟然投于沈王麾下,硬是又打出了一片天地来。看来此人当还是个将才,朱由检突然起了爱才之念,亦不打算治此人之罪。
“既然如此,调左良玉为蓟州总兵,跟随杨嗣昌北上,剿贼诸事由熊文灿一体署理!”
朱由检此言一出,重臣们立即异口同声,“万岁圣明!”
这的确是最好的结局,朝中的几位重臣,不用以身犯险,又将杨嗣昌调离了大功之地,将来回朝之后,必然会因为没有竟全功而失色几分。至于蓟辽之地,可就不是流贼所能比的了,自天启年以后,历任寂寥总督没几个有好下场的,杨嗣昌难道就能逃脱过这种命运了?反正朝中的几位重臣是不信。
……
下水海营地的探马回来了,更带来了朝廷派出的传旨钦差,司礼监随堂太监高铿。李信在得知三卫遭清军围困以后如梦方醒,此前一直笼罩在心头的不详预感成为现实,这也解释了为何派往镇虏卫打探情报的探马因何没一个能够回来。
“李将军不是咱家张他认为,灭咱自家的士气,这一回鞑子算是下了血本,你是没看到啊,镇虏卫外面的鞑子凶猛的很啊,连洪部堂这等人物都没占了便宜去,只怕,只怕他那万把人不够鞑子塞牙缝的,不要犹豫了,咱们撤吧,撤回去解救三卫于水火之中!”
这个消息对于三卫军和蒙古部落联军绝对是重磅炸弹,一旦公布必然犹如雪上加霜,甚至能够使得整个联军瓦解,所以李信对此事严格保密,只在三卫军几个高层之间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会议。
陆九第一个站出来赞同高铿的意见。
“镇虏卫是咱三卫的根基,断然不容有失,说不得只好放弃这些蒙古鞑子了。大将军咱们连夜就撤吧!”
其他几个营官也纷纷表态,李信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他突然注意到了旁听列席的两个陌生面孔,这不是那个战地服务队的米琰吗?此人怎么也来了?哦,对了,是跟着高铿一起来的,他这才想起来,高铿的确曾说过一嘴,带了米琰和另一个叫赵白生的占地服务队队员过来,想来另一个便是那赵白生了。
“你,对,就是你,你来说说对此事的看法!”
李信没有理会众人的恳请,而是手指米琰,让他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米琰万没想到,李信能注意到自己,并且点名让自己表达看法,当即也不矫情,而是一吐为快,将所有内心想法一一说了出来。
“既然大将军瞧得起在下,在下就一吐为快了!”
米琰其人三卫军的营官们都认得,对此人印象也不好,自然换来了他们的一阵嘘声。但是,米琰也不在意,而是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在下不认为三卫军目下最后的选择是离开此地南下……”
此言一出立即招致一名营官的反对,“米琰小子,不要乱说话,否则……”不过在那名营官注意到李信不悦的神情之后,后半截话又让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你继续说!”
得到了李信的鼓励,米琰接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下虽然才到达此处不过几个时辰,不过对大将军的战略意图也算稍有了解,以鞑虏治鞑虏这一则实在是神来之笔,而且的确已经成功了一半,这个蒙古大部落也是前所未有之举。但是,一旦咱们现在放弃了,放弃了这个部落联盟,就等于失信于人,这对大将军的长远战略意图造成的后果将是致命的,说严重一点,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莫要危言耸听,如何不可挽回,说出个子丑寅来!”
陆九在一旁冷冷的插道。
米琰看了路就一眼,拱手道:“陆将军莫急,在下正要说这关键处,大将军一旦放弃蒙古部落联盟就等于失信于漠南草原蒙古各部。而这失去的信任和信誉想再找回来,恐怕便难于登天,将来再想一统草原,就只有武力流血一途。不但鞑子们流血丧命,我华夏男儿也同样要流血丧命。更何况在辽东还有虎视眈眈的满清东虏,此等行为何异于将漠南蒙古各部再一次推向他们?如若不然,这漠南蒙古各部便会成为我大明一道屏蔽满清东虏的天然屏障,试问他们还如何能如此前一般,恣意的毁关入寇?”
米琰顿了一下,扫视一眼军帐中众人,又坦然道:“所以,三卫军一旦撤退,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是不可估量的。目下局势表面上困难重重,却未必没有解决之法。”说到此处,米琰又冲李信深施一礼,“想必大将军早就已经成竹在胸了吧!”
军帐之中突然陷入了一种空前的寂静当中,所有人都在回味着米琰所说的话,这其中大有耐人寻味之处,这部落联盟若果真有他所言之利,还真就不能轻易放弃,而更重要的是这小子居然干断言李信已经成竹在胸了。
陆九难以置信又有几分担忧的望向李信,米琰这厮莫不是在给十三哥设套挖坑让他往里面钻跳吧!
李信却面无表情,只是淡淡的点头,随后又问了一句众人。
“诸位都如何看?”
其实他的心中却颇感惊讶,此前一直小看了这年轻人,一直以为这货和那些眼高于顶只知道纸上谈兵的当代读书人一般,是个小愤青,却没想到肚子里还有几分墨水。更为难得的一点是,此人居然来到大营不过几个时辰的时间,通过所了解的只言片语便领会了他的整个战略意图,是个人才!
“本帅有个艰巨的任务打算交与你去执行,可有胆量?”
李信忽然心中一动,决定对他施加考校一番。
米琰双目激动拱手施礼道:“大将军有用得到米琰的地方,尽管吩咐,米琰必将竭尽所能……”
这是米琰的真心话,建功立业的心思在他的胸中被压抑的太久了,其烈度比吕惠中分毫不差,但他却深以为,大丈夫在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帅准备与清军主帅谈判,你可有胆量去一趟清营,做一回使者?”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有人只觉得不可思议,如何大将军竟然要谈判了?还有人幸灾乐祸的瞧着米琰,这小子说话时一副大义凛然的德行,恐怕这回要现原形了,大将军端的好计策。
岂料米琰竟然一口应下,“大将军有命,米琰誓不辱命!”
这,这是答应了吗?去清营可不是郊游,说去就去的,闹不好有去无回要掉脑袋的,帐中诸位不由得收起了对米琰的轻视之心。
当天夜里,米琰出了绵延数里的军营,直奔清军营地而去。
镶黄旗固山额真拜因图忧心战事一直未睡,在床榻上翻来覆去,忽然有奴才来报:“明军派了个人来求见固山额真,说是要与固山额真谈判!”
闻听此言,他一骨碌爬了起来……
第三百八十五章 和平会谈
军帐之中点了一盏昏黄如豆的油灯,米琰一个人端坐其中,怀中如揣了十头小鹿东奔西撞却不敢表现出来,生怕有人于暗中窥伺泄了自己的底气。鞑子既不杀他,也不和他商议谈判之事,对方究竟是如何想的?
种种纠结想法就像一条毒蛇在冲他吐着鲜红的信子,却不张口下嘴,他不知道毒蛇何时要咬他,也不知道毒蛇何时才离去。致命的危险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都可能落下,这种高度紧张的刺激,竟使得疲惫已极的米琰双眼圆睁,毫无困意。
直到天色转亮,东方泛起了鱼肚白,米琰坐的腰杆都僵硬生疼了,终于有人来传话,说有人肯见他了。对方显然是个汉人,汉话说的很地道,甚至有些山东口音,米琰跟着此人在清军营地中拐了一阵,来到一处并不甚宽敞的蒙古里,只见一名全身棉甲的魁梧大汉端坐正中。
“大明朝使者米琰,见过将军!”
对方既不自报身份,也不开口询问,米琰为了避免尴尬之后先行开口行礼,这总不会错的。果然,对方干笑了两声,用生硬的汉话问道:“你在明朝军中是个什么官?”
米琰感受到了对方言语中的戏弄,愤然道:“在下何职何官与将军何干?在下代表的是大明朝征西前将军山西镇总兵官,我家将军欲与贵军谈判,还请贵军主将拨冗一见!”
言下之意竟是我代表的乃是大明朝的征西前将军,只能说与你家主将,多余的就别问那么多了!
棉甲汉子勃然大怒,伸出巴掌大的手掌一把就拍在面前的桌案上,顿时便是一声爆响。
“大胆南蛮,信不信我宰了你?”
米琰此时反倒不怕了,挺直了胸脯,冷然道:“都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是在下lang言,恐怕将军没这个权力吧?”
这话将那棉甲汉子噎得说不出话来,额头青筋暴起,猛然间唰的一声抽出腰间钢刀,便要上前。突然帐后有人呵斥,“鄂尔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鄂尔泰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立时蔫了下来。随着声音还未落地,帐后的帘子被挑开,一名长眉细目的高大汉子走了进来,径自就坐于帐中。先前还嚣张无比的鄂尔泰则像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小心翼翼的侍立一旁。
“使者请就坐!”
米琰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