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懒散初唐 >

第411章

懒散初唐-第411章

小说: 懒散初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就是约了李休在一艘游船上见面,当他乘着小船登上这艘游船之时,只见李世民一身便服的坐在船舱里,船头上一个乐伎怀抱琵琶,低声弹唱着什么,时不时的还向李世民抛个媚眼,估计她也看出来李世民器宇不凡,肯定不是普通人,这才频频暗示,可惜李世民见过的美女太多了,一直坐在那里独自饮酒,都没有正眼看过她。

    “姐夫你来了,快快请坐!”李世民看到李休上船,当下十分热情的开口道,而且还以“姐夫”相称,显然是不想让人知道他和李休的身份。

    对此李休也立刻会意,当下笑呵呵的走过来,然后坐在李世民的对面道:“二弟你一向事务繁忙,今天怎么有空请我来这里?”

    “上次你帮了我那么大的一个忙,对你的感谢我已经定下来了,很快就送到你家里。”李世民再次微笑着道,他口中说的那个忙,自然是指天花这件事,而他的感谢自然是指对李休的封赏,上次他已经和李休商量过了。

    李休对于赏赐之类的并不怎么在意,而且上次他也已经表过态了,这里也不是说这件事的地方,所以听后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不过这时只见李世民略一沉吟,片刻之后再次开口道:“听说……你大伯已经回来了?”

    李休就知道李世民来见自己,肯定会谈到虬髯客的事,对此他也早有准备,所以这时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道:“不错,大伯他的确已经回来了。”

    听到李休的回答,李世民脸上也露出纠结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长长的出了口气,神情也变得有些忐忑的道:“那他们……他们怎么样了?”

    “还好吧,虽然远离故土,但至少平安的到达了那里,只是一个孩子死在了海上,现在他们已经那里安定下来,这次大伯回来,还替他们带回来不少的礼物。”李休这时也神情淡漠的道,对于玄武门这件事,他虽然理解李世民,但从感情上来说,他还是有些无法接受,特别是连他最喜爱的学生也被逼着远走美洲,每当想到这一点,他就感觉心中难受。

    李世民也听出了李休话中的不满,对此他也只能苦笑一声,随后也坐在那里沉默不语,对于玄武门这件事,他心中也一直十分的矛盾,毕竟人非草木,怎么可能会没有感情,而对于他来说,亲手杀死自己的亲哥哥,而且还逼着亲弟弟与侄子们远走美洲,他心中其实也是有愧疚的,不过愧疚归愧疚,如果让他重来一次,他依然还会毫不犹豫的发动政变。

    看到李世民脸上的表情,李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当下也是一阵沉默,不过这时他却忽然想到李元吉给李渊的那封信,如果让李世民知道的话,恐怕很难送到李渊手上了。

    李休与李世民两人相对沉默了好一会儿,船上只有歌伎飘渺的歌声四处回荡,过了好长时间,只见李世民这才抬起头缓缓的道:“算了,他们既然已经平安的到达那里,与我们相隔有万里之遥,只要他们不在再回来,那么我们就再无任何的干系!”

    李世民的话即像是对别人说的,又像是对自己说的,李休觉得这两者都有可能,同时李世民也可能是想通过他警告李承道他们,以后绝对不能再回中原,否则李世民肯定不会放过他们。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虽然李世民的信用不怎么可靠,但是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现在他说的话应该是心里话,换句话说,他应该不会再去想办法对付万里之外的李承道和李元吉他们了。

    “对了,我与你大伯也有些交情,可惜现在不方便见他,所以还请你帮我代为转告一声!”李世民这时再次向李休开口道,他与虬髯客虽然只见过几面,但却已经有种惺惺相惜之感,如果不是李承道他们的事,恐怕他真的想再见一见虬髯客。

    “二弟你放心吧,大伯知道了你将他的事迹四处宣扬,心中也十分的高兴,而且这次他也给你带了些礼物,以后有机会我会带给你的!”李休听到这里也微笑的道。

    李世民之前将虬髯客从美洲带来高产作物的事大肆宣扬,虽然是为了让李靖交出兵法,但也的确让虬髯客名扬四海,现在所有人都在传唱着虬髯客的功劳,对此虬髯客在来长安的路上就已经知道了,而且还有不少地方的百姓为他立下生祠,这也让他这次回来后的心情格外的好,除了被关到长安城中出不来这件事。

    听到李休提到自己为虬髯客扬名的事,李世民也呵呵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不过这时李休却犹豫了一下开口道:“二弟,有件事情我想和你单独谈谈,不如咱们下船去外面走走如何?”

    李休想和李世民聊的自然是和亲的事,只是这游船上有歌伎也有船夫,李世民又不想暴露身份,所以他们说起话来也有很多的顾忌,所以李休才提议下船。

    李世民也没想到李休竟然有事情要和自己谈,不过还是很爽快的答应下来,然后两人让游船靠岸,这才在歌伎幽怨的目光中下了船,等到两人来到一处僻静之处后,李世民这才开口询问道:“李休,什么事非要避着人来谈?”(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 曲江池畔(下)

    “陛下,臣想给你请个故事!”李休并没有直接说和亲的事,而是微笑着向李世民开口道。

    “故事?什么故事?”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一愣,他也没想到李休把他叫出来,竟然是为了给他讲个故事?

    “启禀陛下,臣讲的这个故事有些特殊,话说不知何年何地,有一个乞丐出身的义军首领,终于打败了占领他故国的蛮族,建立起一个叫做大明的帝国,这个帝国的疆域比之我大唐还要辽阔一些,而这个乞丐正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哈哈~,古往今来,能够成为开国之君的人,大都是出身不凡,也就只有汉朝的刘邦出身低一些,不过出身再低也是亭长,比之乞丐的身份可要高多了,至于乞丐也能成为一个大帝国的开国之君,朕可从来没听说过!”没等李休把故事讲完,就被李世民打断道。

    “一个故事而已,陛下不必太过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李休笑呵呵的开口道,他并没有解释大明这个王朝建立的经过,也没有辩解这个王朝曾经真实存在过,只不过是在大唐之后,当然这件事也没办法解释。

    只见李休顿了一下后,接着继续讲道:“这个乞丐皇帝赶走了占据故国的蛮族,建立大明这么一个辽阔的国家,而且对于逃到草原上的蛮族也并没有放过,一连数次北伐,将蛮族打得几近灭亡,而且这个乞丐皇帝也十分的有骨气,他在死前为自己的后世子孙立下一条遗训,陛下可想知道这条遗训是什么?”

    李世民刚开始并没有在意,不过当听到李休讲到乞丐皇帝竟然主动北伐,将逃跑的蛮族杀的几近灭亡之时,也不由得对乞丐皇帝的功绩大为震惊,身为一个皇帝,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深入草原远征的困难了。

    “他留下的遗训是什么?”只见李世民沉思了片刻,最后终于开口询问道。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李休神情凝重的开口道,先不论朱元璋的功过是非,但他这留下的这条遗训却让感到热血沸腾,这也许才是一个民族的嵴梁与骨气。

    “哼!说的轻巧,一个国家总会有些起伏,而当遇到强敌之时,做出一些权宜之计,这才是明哲保身之道!”李世民听到这里却是冷哼一声,因为李休说出的这条遗训他也做不到,别的不说,之前突厥大军压境之时,他就赔了不少的钱财才让突厥人退走,甚至他父亲李渊刚起兵时,还向突厥称臣,以此来换取突厥人的支持。

    “陛下,这位大明的开国之君可不是说说而已,而且他的子孙也一直遵循这条遗训,在他驾崩之后,他的儿子就把京城迁到了北方边境,再次开始对草原蛮族的清剿,而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大明王朝几经起伏,有个大明的皇帝不慎被蛮族俘虏,但他却宁死不降,大明也另立了一个皇帝继续与蛮族交战,直到蛮族把这个皇帝放了回来。”

    “另外大明后来还出现一位昏君,竟然不顾朝政外出游玩,有大臣劝阻,竟然被这个昏君杖毙,但大明的臣子却没有退缩,一连十几位大臣接连死谏,最后逼得这个昏君不得不妥协,而大明立国数百年,也从来没有向任何外敌屈服,没有割过一寸地,没有赔过一分款,更没有用女人来换取过和平!”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钦佩的神色,大明恐怕是中原史上最硬气的一个王朝了。

    “那又如何,你说这个大明立国数百年,那么最后肯定还是灭亡了吧?”李世民并没有被李休的话打动,反而再次有些不屑的开口道,只不过在说这些话时,他的眼睛却没有直视李休,这可不像李世民平时的表现。

    “是啊,陛下说的不错,大明最后还是亡了,而且还是亡于蛮族之手,不过那只是外因,真正的内因却是亡于党争、亡于内乱、亡于天灾**,而且在敌军攻入京城之时,大明最后一位皇帝也没有逃跑,而是吊死在城外的山上,之后几位流亡皇帝也自杀殉国,大明遗族也一直抵抗了将近四十年之久,这就是大明的骨气!”李休再次面色凝重的开口道。

    听完李休最后的这段话,李世民也终于沉默下来,也许刚才他还可以嘴硬,但是当听到之后的大明王朝中,哪怕是皇帝被俘、京城攻破的情况下,大明代皇帝也丝毫没有退缩,真正的做到了那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至少他和他父亲李渊,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李休,故事讲完了,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只见李世民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的抬头盯着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