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阴雄-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世矩的临时大营设在了长沙城外,他没有把军营建在城中,而是在城外的岳麓上建了营地,一边在湘州招募愿意前往岭南的士卒,一边对新招到的士卒加以训练,王华强来这里时,他已经训练了一个多月的新兵了,只是不少人听说要去的地方是岭南,闻之色变,看了招兵告示后掉头就走,一个多月下来,裴世矩用了高过普通士兵津贴三倍的军饷,也只招到了三千多人。
王华强今天先去的长沙城,听说裴世矩在岳麓山练兵后,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径自带了那两百多军官来到了营地里,这会儿正是午后,太阳火辣辣的,整个营地也是一片静悄悄,连守寨门的士兵也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直到王华强出示了调令后,那两个看门的小兵才懒散地走了进去,过了好一会儿,裴世矩才匆匆而出。
裴世矩这次被加了一个正五品给事郎的官职,又被杨坚授了巡抚岭南大使的头衔,如果在朝堂之上,可以穿一身浅红的官袍了,但这会儿的裴世矩,却是换了一身军装打扮,就跟王华强第一次在建康看到他时一样,人也英武了许多,只是白面长须的书生范儿依然十足。(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在19点。
第二百二十六章 转战湘州(四更)
裴世矩一看到王华强,便精神大震,一下子上来拉住了王华强的手,笑道:“华强,等了这么久,总算把你给盼到了。真不容易啊。”
王华强没有笑,淡淡地回道:“弘大(裴世矩的字),辛苦了,走,我们先进去说。”
裴世矩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他看了一眼跟在王华强身后的那二百多名穿着便服的赳赳武夫,有些意外,抽出了手,问道:“华强,这些壮士是你引来一起投军的吗?”
王华强回头看了一眼麦铁杖等人,微微一笑,对裴世矩说道:“不,他们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我大隋军的军官和老兵,华强料想弘大招的新兵缺乏训练和军官,就带了这些有经验的军官来帮你训练,好让这支部队早点能出发去岭南。”
裴世矩一下子来了劲,惊喜地说道:“太好了,华强,你这回可是帮了为兄的大忙,来,我们进去后再说。”
王华强和裴世矩一起进了营地里的中军帐,而麦铁杖等人则被几个将官接到了一边的兵营里安置了下来。
裴世矩走进帐内,把头盔向着帅案上一扔,一屁股就坐在帅案后的地上,一边解着领口的扣子,一边拿起一把蒲扇使劲地摇着:“这鬼天气,热也热死了。不来南方不知道这里的夏天多难受,要再向岭南去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王华强也早已经汗湿了衣服,脸上的汗水象小溪一样不停地向下趟,他接过一把帐内卫兵递过来的胡床。坐了上去。平静地说道:“弘大。心静自然凉,虽然天气炎热,但兄弟我觉得你这里不太象个军营,门口没有岗哨,卫兵都在打盹,营中也没有操练,靠这支部队能马上到战场上作战吗?”
裴世矩面有惭色,叹了口气:“华强。为兄真的不是掌兵之人,尤其是面对这些新兵,一个个都是老油条,每天除了早晚出操外,就是喊天太热,全都躲到营帐里趴着不肯出来,现在为兄出了三倍于我大隋普通军士的出征饷银,都没招到五千人,也就是这三千多人在这里耗着,不能得罪了这帮爷啊。要不都没人去打仗了。”
王华强冷冷地说道:“要是军营里大将的军令管不了这些小兵,那军纪还要做什么的?弘大。这事你不用操心,交给我,明天开始,我来治治这帮兵油子。”
裴世矩笑道:“华强自然有的是手段,只是到时候别弄出人命,激起哗变就行,毕竟打仗还要靠他们呢。”
王华强点了点头:“这个我自有分寸,放心吧,给我一个月,保管还你三千虎狼,过了岭南一定势如破竹,对了,现在岭南的情况究竟如何了?杨大帅的塘报上语焉不详,而且离高仆射发塘报时又过了一个多月,那里现在情况有没有什么变化?番禺城现在情况如何?”
裴世矩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华强,这次岭南的事情,起始于八个月前的一场瘟疫,这要从我军灭陈后说起了。
当时岭南的俚族首领冼太夫人不知道陈朝已亡,只是听说我大隋大举灭陈,还招募了几万蛮夷士兵去建康勤王,结果在五岭一带撞上了襄阳郡公韦洸率领的两万讨伐军,韦洸在出征时受了皇上和高仆射的密令,让他按兵不动,等待江南的战况,再招降冼太夫人。
结果韦将军一直等到建康攻取,使者送来陈叔宝的停战诏书和当年冼太夫人进贡给陈霸先的贡物后,才派人把这些给了冼太夫人,冼太夫人率全军痛哭三天后投降我大隋,解散部属,韦将军率部进驻番禺,这些事情都是你知道的。”
王华强点了点头:“不错,冼太夫人是岭南罗州和高州一带的俚人首领,威望极高,她既然降了我大隋,番禺城又有两万大军驻守,这里怎么可能乱起来了呢?”
裴世矩叹了口气:“原因挺多,首先是我军虽平定岭南,但是这里地广人稀,州郡众多,两万大军无法全部分散出去,只能分布在几个大城市。这就给了南陈的余党和当地心怀不轨的蛮夷首领们起事的机会。
这帮人一边挑起我驻军和当地人的矛盾,一边到处散布流言,说冼太夫人收了隋军的好处,已经成了岭南人的叛徒,而她的儿孙都姓冯,是汉人的种,跟岭南的俚人侗人不是一条心,由于以前冼太夫人多次在南朝的内乱中坚定站在朝廷一方,在岭南的地位有很大程度也是借了南朝的势力,所以陈朝一亡,她以岭南的影响力也远不如以前,无法压制那些野心勃勃的人。
陈朝已亡,以俚人首领王仲宣为首的一帮人就趁机拉拢了许多俚人和南陈余党,一下子纠集了四五万叛贼作乱,本来以番禺的两万大军,镇压这些反贼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这两万大军进了岭南后就水土不服,虽然经过了几次轮换,但是每次新来的部队刚来岭南就会大规模地得病,可战之兵不足五千。
这些蛮夷叛贼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在新一批轮换部队刚来半个月,正大规模发病的时候挑起叛乱,事发突然,广州总管韦洸将军带了一千多还算健康的士兵平叛,却在战斗中意外中流矢而亡,这一战的失利让岭南各处的叛贼都看到了希望,纷纷起兵,整村整峒地响应王仲宣的叛军,一个月下来,叛军就达十余万了。”
王华强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有料到情况会糟糕成这样,即使是江南的叛军几十万之众,也不至于把身为最高长官的于仲文或者是皇甫绩给打死,他的脸色微微一变,说道:“弘大,那现在番禺城情况如何,冼太夫人就这么坐视叛军壮大,不管不问吗?”
裴世矩的面色凝重,沉声道:“番禺城的守军现在能战斗的不足五千,被十万多叛军围得水泄不通,守将慕容三藏乃是北齐名将慕容绍宗之子,现在任检校(代理)广州行军总管,代理韦洸主持整个岭南的军政之事,但他能管得到的,也就是一个番禺城了。所幸岭南的蛮夷装备落后,尤其不擅攻城作战,番禺城毕竟是岭南治所,城高池深,粮食也还算充足,再撑上半年左右问题不大。
叛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现在一方面派周师举所部两万多人占据岭南的要隘始兴,堵住我军南下的通道,另一方面也加紧游说冼太夫人,企图让她也加入到这场叛乱当中。
冼太夫人在叛乱之初就派自己的长孙冯暄,率领了一万多军队去平叛,但这冯暄和叛军的大将陈佛智关系非常好,以前曾结为兄弟,所以王仲宣就派了陈佛智率偏师抵挡冯暄的部队,两军就在番禺城西两百多里的地方扎营对峙,没有一点打仗的意思,这也直接导致了韦洸将军孤立无援,在与王仲宣主力的作战中阵亡的结果。”
王华强恨恨地一拍大腿:“这个冯暄,当真该死。弘大,你看冯暄此举,是他个人的意思呢,还是冼太夫人有意为之?毕竟她不是我们大隋的正式官员,原来忠的也只是南陈朝廷,严格讲来跟我们还有灭国之恨,会不会暗通叛贼,助其一臂之力呢?”
裴世矩仔细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我看不会,当年我身为高仆射身边的幕僚时,曾多次整理过冼太夫人的材料,对她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也正因此,这次高仆射才会派我来湘州募兵平叛。华强,你且听我说说这冼太夫人的经历。”(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在明天早晨八点。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国冼夫人(一)(一更)
裴世矩喝了一口水,然后将一段南国的传奇娓娓道来:
说到冼太夫人,不能不先提及她的夫家冯氏。
冯家的祖先最早是两百年前五胡十六国时期北燕的皇帝冯弘,当年后燕被拓跋鲜卑所灭,燕国王子慕容熙北逃到辽东龙城,后被汉人冯跋篡权,建立了北燕。冯跋死后,其弟冯弘抵挡不住北魏的强大攻势,逃到高句丽,北燕由此而灭亡。
在冯弘还没有逃到高句丽之前,曾派了宗室冯业带了三百人从大海航行达到南朝的刘宋通好,很快北燕灭亡,冯业回不去了,便留在了南朝。远远地被派到了当时还未开化的岭南当罗州刺史(今广东茂名南部)。
冯业和他的族人们被扔在了蛮荒之地,没人愿意去的罗州,即使在当时已经算是荒凉的岭南地区,仍然是最南边的地段,居民多为未开化的俚人。
除了冯家这种漂海而来的外来户要官不要命外,没有人愿意来这鬼地方,于是这刺史之职成了冯家的家产,冯业死后,这罗州刺史传到了他的弟弟手上,后来又传到了他的侄子冯融手上。
这时候南朝已经从宋朝经过了南齐,到了南梁了,冯融由于一直是外来户,手上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