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毓秀 >

第42章

毓秀-第42章

小说: 毓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的考核,红尘自己唱独角戏。

    任务目标定得很高,不说得头名,可一定要分数高到能要奖励。

    虽然严格来说,只有满分考生能提条件,可一般情况下,你要考出个亮眼夺目的成绩来,提出个把不怎么过分的要求,山长都会答应。

    她只是想让罗娘她们参加考试,又没说一定让她们通过,对阑珊书院来说。多出些人应试,根本不算什么。

    不知门外风波。闭关苦读,一连半月。天气都显得有些闷热,终于到了考核之日。

    参加最终考核的人数不多,寥寥二十来人,包括红尘在内,只有三名女子,不过想必个顶个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如果对自己没有几分信心,估计大家也不会参加,每个书院的最终考核都属于压轴戏文,考过了不用从低等开始读。一入书院便是高等班,等于是山长入室弟子的待遇,也因此备受关注,好些人等着围观,你要是考试时丢乖露丑,估计没几日就能传得人尽皆知,让别人念叨个一年半载都是往少了说,指不定十几年后,还有人拿你当反面教材教训家里的孩子。

    家里所有人都挺紧张。

    薛公公还特意去拉关系套近乎。弄到一份报名资料,只是后来没给红尘,说是担心她提前知道,压力大。影响温习,到最后才稍微做了下介绍。

    值得注意的考生有两个。

    一个是女子,江南来的。十五岁,叫方晓英。家里经商,听说哪怕在文风鼎盛的江南也颇有才名。只是未婚夫攀高枝,中了进士就悔婚另娶,她家里人担心她,打算送她到外地读两年书,回去后差不多大家也忘了这事儿,比较好说亲。

    另一个是男子,从京城来,十七岁,叫洪文宾,家里书香门第,不过已经落魄,京城书院束脩太高,他想读都读不起,干脆一咬牙来阑珊书院,看重的是学费低,生活费也低。

    “这两个别的不说,字很好,瞧着也气度不凡,务必小心。”

    红尘鼓了鼓脸,呃,洪文宾她有印象,不就是挑唆皇帝废后,让厉王一脚给踹吐血的那个礼部郎中?似乎有几年文名远扬。

    方晓英这名字也熟悉,当年京城以一罪妇的身份,嫁给朝廷一品大员,礼部尚书的那位最成功的女人就叫方晓英。

    只是不知道是重名的还是同一个人。

    红尘没多想,想也没用,她这辈子就是全新的人生,一切重新开始。

    谢过薛公公,带着整理好的文房四宝和各种杂物就出门上车,慢慢腾腾地去赴考。

    她本来想骑马去,问题是带的东西太多,篮子特别大,也很重,只好坐车,慢一点儿就慢一点儿,没办法的事情。

    送她去阑珊书院的不是家里人,家里人都没动,而是那个号称天下第一大帮的擎天帮十三堂堂主付子文,和他那三个手下帮众。

    这几位意图绑架,犯了大罪,可衙门那边是真不敢招惹这等江湖人,当时县令知道这四个人身份后,简直恨不得扑过去问问王元道,你们为毛不直接弄死算了,还抓来给我们,我们县衙大牢脆弱的很,没能耐和这些江湖人玩。

    红尘以为县衙要直接把人送州府去,让上面人处置,后来却不知怎么一折腾二折腾的,薛公公出面说和,允许他们自赎,花了一笔银子了事。

    付子文这四个是让人家当枪使,拿钱办事,没弄清楚事情始末,甚至不知道雇主是谁,薛公公找过来求情,红尘也就顺口答应,没太在意。

    事实上,她人单力薄的,也不打算真和擎天帮那种江湖帮派作对,就是不怕吧,要是天天让这等江湖人盯着,肯定要难受。

    再说,上次敌人放火,可是连付子文一块儿烧的,这四个可满肚子怒气,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了,完全可以改造成盟友,她自然是更乐意给个方便。

    付子文名字很秀气,人也不完全就是个粗人,这次也是他主动请缨,说是要护送她过去,没准儿还能逮住那个过河拆桥的混蛋。

    红尘也乐得捡几个便宜护卫,多有面子!

    反正她提前有防备的话,也不怕付子文脑子抽筋反水。

    马车速度很快,也没遇上想象中的阻拦,一转眼的工夫,就看见阑珊书院前面颇为阔朗的青石路。

    今日正是考核之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道边叫卖的小贩也成群结队。

    红尘没耽误时间,径直拎着篮子就进了考场,临走之前塞给付子文几两银子。

    “随意找个地方吃点儿东西。”

    付子文:……

    他堂堂天下第一大帮的堂主啊。难道还缺钱?摇了摇头,他就大马金刀地戳在门口。

    红尘是潇潇洒洒进去了。后面好些考生,进入考场之前。却先看到满脸横肉,一身江湖习气的四个大汉!

    监考的先生们都早在里头,自然看不见外面的情况,却忽然发现这次的考生们好些扶着墙进门,登时皱眉——胆子真小,这还没开考就紧张!

    后来这批考生,好几个都因为面试时考官格外严厉,几乎吓得留下了心理阴影,一路哭回家去的。从此视阑珊书院如虎。

    红尘可不知道后面那些风波。

    阑珊书院寻常的考核,考生们聚在一个大屋子里考试,像她这般参加最终考核的,却是独立的隔间,和科举取士时差不多,但环境要更恶劣些,木板间隔出来,连个顶儿都没有。

    此时正是正午。

    阳光一晒,又热又刺目。

    院子里几棵杨树。树枝舞动,沙沙作响,若是有人仔细注意,一准儿能看见这些树枝活动了一下。

    红尘头上就出现一小片阴影。不至于完全遮住阳光,却是恰到好处,让她得到一个最为舒适的环境。

    别人不是举着胳膊挡住眼睛。就是被晒得满头大汗,稍不注意汗水便把纸张打湿。她却清清爽爽,悠闲自在。幸好考生们的注意力都搁在考题上面,才没招来众怒。

    第一场就是策论。

    试卷发下,红尘打开看了看,登时扬眉,考题挺务实,直接就问大周该如何处理与其它三国的关系。

    这可是个既容易写,又很难写好的题目。

    如今四国并立,朝中上下恐怕不知道多少有识之士都关注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可国家关系这种大命题,那是朝中人也要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不敢多说的,说错一句就了不得,外事哪来的小事儿!

    他们一帮子正读书的毛孩子,除了些人尽皆知的东西,还能说出什么新鲜花样!

    而且,答这个题,得了解山长的心思,才能答得好。

    红尘却并不怵头,郭山长平日里的言语,那些爱八卦的花草树木时常提,那位一直觉得大周将来必要一统四国,才能还天下太平,别看他整日读书做学问,却算是极为有进取心的人。

    论到揣摩考官的心思,她绝对占据优势,而且对于这个题目,她也曾经很好奇,以前读书时,就拿出来和玉珏空间里的大能们讨论过,被灌输了一脑袋新鲜知识,都是以前想也没想过,细细思索,却极为有道理的东西。

    昨天还刚读完一本某位大能虚构出来的书,讲的也是诸国混战,大体情况和大周面临的差不多,书中诸国,都有智谋超绝之人,详详细细,从各个侧面来分析。

    想了想,打了个腹稿,在脑子里组织好文章,红尘就开始挥毫泼墨。

    他们这个考场规模小,人数也少,却是最引人瞩目的,好几位考官,连那位山长都到这边溜溜达达。

    好多考生还凝眉思索,红尘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始写,自然引人注目,山长也被吸引过来,走到附近扫了一眼,这一看,却站住不动,好半晌才抹了把额头,眼睛大亮。

    “……若战,不如远交而近攻……说的好啊!”

    “咳咳!”

    旁边好几个监考官都使劲咳嗽。

    差不多行了,不要太过分,弄得他们都跟着好奇,很想过去看,一大群监考官围过去,肯定影响到人家考生,没看见这会儿就有几个心思不定的,开始神思不属!

    山长也不敢惹众怒,很遗憾地踱步离去。

    红尘也松了口气,有这么一位主儿戳那儿,说实话,她也不自在的很。

    山长一走,写起来就更顺了,没到中午草稿就完成,红尘仔细检查了一遍,修改了一些字眼,检查没白字,就把卷子卷起收好,打算下午再来慢慢誊抄。

    第一轮策论考试考一天,考生们就在考场吃饭。

    这边这二十多考生一到中午,别管答完没答完的。都收了卷子吃东西,比隔壁那边的考生可显得从容不迫得多。毕竟全是好学生,就是有紧张的。架子也端得十足。

    别的考生们有的带些点心,也有的带了饼,好一点儿的,拿来的饭菜稍有余温,红尘直接先翻出小铜炉,竹筒装的高汤倒在罐子里头,又从篮子里翻出折叠的板子,拿细棉布包裹好的面团和作料,大片大片的酱肉。

    然后她就炖上锅。慢慢煮汤。

    一股子鲜香的滋味随风飘散。

    一丝丝钻入周围所有考生的鼻子里。

    红尘抓住面条开始玩抻面,简直是玩出花活儿来了,面条和长在她手指间似的,没一会儿就变得细长劲道。

    很快一锅肉酱面出锅,色香味俱全,香气能飞出三里地去。

    她就端了一碗,小口小口地品尝,眯着眼睛,一脸的享受。吃几口,再喝一口汤。

    隔壁的考生们还好,最多闻一闻味儿,对面的考生却是恨不得捂住眼睛。又忍不住想偷开,那滋味别提了。

    吃了面,她还拿了只苹果。又用小刀削皮,切开。削完切完了再雕出好几朵花来,摆在小盘子上当下午的点心。看样子是要留着慢慢吃。

    附近几个考生都看得目光发直。

    监考官们面面相觑,也觉得肚子里空荡荡的,吃了两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