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初唐第一猛将 >

第230章

初唐第一猛将-第230章

小说: 初唐第一猛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这才转而向南前进,这样的话即便是对方在海岸沿线布下重兵把守,他们也可以轻易地绕过去,然后从对方防御力量薄弱的后方发起进攻。

    虽说肥前国的高来郡与肥后国的宇土郡隔海相望,中间宽度只有二十余里,大唐的数百艘战船从这里经过的时候,不可能瞒得过对方的眼线,不过这并不要紧,即便是被对方发现了又能怎么样,在实力占据绝对上风的时候,阳谋就变得非常的可怕。

    李恪就是要告诉对方,我懒得在你设下重兵把守的海岸线与你进行正面交锋,所以我决定绕道你们的身后来打你们。怎么样,你们到底是接不接招吧,不接招我就从你们的后面防守薄弱的地方突破,然后再将你们的地盘一点点的蚕食掉。如果接招的话,你们就必须都给我从老鼠洞里钻出来。到时候没有了老鼠洞做你们的掩护,在大唐无比强大的实力面前,你们同样没有任何的机会。

    李恪在大军登陆之后,并没有着急向前推进,而是以每天二十里的速度缓缓地向前推进,一是为了给对方制造压力,二是把对方的防守力量全部都调动起来,使得他们在压力面前不得不做出对大唐军队有利的选择。实际上他此番在三池郡登陆的部队只有五万人,另外的四万余人则藏匿在早已经被房遗爱清理过的长岛附近的海域。

    李恪在率领着数百艘战船,穿过高来郡和宇土郡之间的海峡的时候,特意的使了一个障眼法,就是将平时挂在禺京舰两旁的靖海舰全部的放了下来,并且穿梭于禺京舰之间,这样一来就显得舰队的数量极其的庞大。不管是舰队在海上行驶,亦或者登陆以后的行军速度,都是非常的缓慢,如果分布于肥后国海岸沿线的守卫力量,想要前往大唐军队登陆地点驰援的话,时间上是完全来得及的。

    李恪事先制定的战略就是,自舰队在长岛附近海域分兵之后十日,留在长岛附近的舰队便从肥后国南部的芦北郡登陆,然后沿着平原地带一路向北推进。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不管他们是否被李恪的战术所迷惑,最终都无法逃脱战败的厄运。

    与李恪这边的层层推进不同,姜文晖和李忠那边则做好了严防死守的准备。他们二人手中只有七万兵马,如果放在平时的话,和大食或者突厥任何一方开战都足够了,即便是与双方的联军交手,也未免没有一战之力,再说双方之前也并非没有交战过。但是此次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没有分出胜负,那是因为双方还没有到必须分出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严重地步,其中一方眼见着没有希望获胜,也就主动的退却了。

    但是这一次闹出的麻烦太大了,不但令突厥可汗痛失爱子,更令大食国王的爱女未及出阁便成了寡妇,而且还是在他们的领土之上干出来的,虽说并非出自有意,却等于是重重的扇了对方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他们在不做出相应的回应,就是在有些说不过去,届时不用别人去说什么,他们自己就该主动地找一块豆腐撞死了。

    姜文晖和李忠两个人说是做好了防御准备,实际上就是回到两个人各自的城池进行防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让两座城相邻的比较近,只有一百二十里的距离呢,不管是突厥人的骑兵,还是大食人的骆驼兵,都可以在一日间从一座城抵达另一座城,不管放弃那一座城池,他二人都不舍得。而对方此番前来的目的就是进行报复,如果他们选择放弃一座城池,对方肯定会进行屠城的。

    这两座城池的规模都不算大,也就相当于大唐的中等县城规模,即便是他们想将其中的一座城池内的百姓,临时迁移到另外一座城池内,等到对方离开后再迁移回去都不可能。所以他们要想不损失掉城内的百姓,就必须分头把守两座城池。

    当初他们刚到西域的时候,就与突厥和大食国的联军有过一场大战,虽然那场大战最终以他们将对方击退而告终,但是所有的火器却在那一战当中消耗殆尽。虽说后来由长安给他们送来一批补给,其中就有数十门火炮,但是在其后的战斗中,尤其是在占领了三座城池以后的战斗中,他们就再也没有使用过火炮,而是将这些个火炮留在了城内当作守城的利器。

    之所以弃用火炮,原因有两个,其一就是火炮太过于笨重,在行军过程中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尤其是在突厥这种数百里难见一个人影的地方,带着火炮追击敌人,累死也休想有任何的斩获。其二就是弹药的补充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便是从长安往这里运送弹药,也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远隔万里不说,还要经过茫茫的大沙漠,更要翻越数道海拔超过三千米山脉,运送一次弹药所消耗的时间往往要超过一年,而运送过来的弹药总量,充其量也就能够支持两次大型的战斗。

    不过这几年当中,他们每年不管是前往长安的商队,还是前往沈阳的商队,回来的时候都会只携带一两门火炮以及大量的弹药,虽说这样一来会令他们的收入减少很多,却令他们积攒下了大量的火炮和弹药。如今的两座城池内,各有八十门火炮分布于四面的城墙之上,非但如此他们还分别组建了一支一千人的步枪兵,在他们看来只要是他们的主子李恪研制的武器,就一定是好东西,之所以不能够代替连弩的作用,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彻底的发掘出步枪的优点来。

    按说凭借他们手中掌握的这些个火炮,便足以令他们高枕无忧,不过他们仍旧是有些放心不下,究其根本就是城墙的问题。两座城池的城墙在他们刚刚占据这里的时候,都只有一丈来高。虽然他们在占领这里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高加厚城墙,但是限于城内百姓的数量,至今虽然已经达到了两丈高,但是坚固度却是和大唐的城池无法比的,如果对方有大量的投石车的话,很容易就能够将城墙摧毁。

    不过事到如今再想加固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从别的方面着手,弥补一番城墙坚固度不足的缺点。就比如说一名渔夫就提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主意,用粗麻绳编织成渔网状的大网,然后挂在城墙前一丈左右的地方用原木立起的高杆上,高度略微的高于城墙的高度,从而形成一道防护网。这样一来既不影响城墙之上的守军作战,又能在很大限度上使得城墙免遭投石车的攻击,正可谓是一举两得。于是姜文晖和李忠两个人分别发动各自城池内的百姓,全力的编织这种大网,并且成功的在对方到来之前,在城墙外竖起了一道防护网。

    事发后的第三十七天,由七万突厥人以及九万大食人所组成的十六万联军,气势汹汹、铺天盖地的直奔地理位置稍稍靠前的李忠的城池而来,并且发誓要将这两座大唐的城池踏为平地。

第七十三章 平倭 八

    第七十三章平倭八

    李忠的城主府所在的城池原名叫做鲁古斯卡城,被他占领以后觉得这个城池的名字不好听,因为鲁古斯卡城紧邻着沙漠边缘的丘陵地带,于是改成了现在的“陵州”。陵州城位于药杀河中段,原本是昭武九国中石国的城池,是附近数百里内土地最为肥沃的地方。

    只因为在李忠和姜文晖与突厥和大食国交战的时候,暗中给突厥和大食国的军队提供粮草,被李忠和姜文晖二人在一气之下给打了下来,由于这里以西是绵延数百里的沙漠地区,往北数百里则是荒漠地区,补给非常困难,所以两个人在攻下这里以后,便将这里占据并作为他们休整补给的后勤基地。

    后来,康国联合了昭武九国中的其他八个国家,共出兵三万多人欲将这里夺回,但是在两人雄厚的兵力面前,不但没有将这里夺回,反倒被二人将昭武九国的联军击溃后,又顺势夺下了陵州南面一百二十里外位于那密水畔的萨摩对那城,并将这个城池改名为夷州,作为姜文晖的将军府驻地。

    昭武九国见到不能以武力将丢失的城池夺回,便派出使者到长安告御状。谁知结果却是李世民派来使者将康国的国君斥责了一顿,说他不该纵容属国去帮助他国与大唐军队做对,紧接着又前往李忠和姜文晖那里将他二人也训斥了一顿,让他们不要再侵占大唐的属国的城池,然后这件事便告一段落。

    后来李忠和姜文晖二人在与大食国交战的时候,先后在乌浒河流域占领了两座城池,不过由于距离他二人占据的城主府过远不利于控制,便和康国进行商议用这两座城池换取一座康国东部的小城。康国国君贪图这两座城池内拥有近十万居民,便答应了二人的条件,将这座只有两万人的小城交换给了他们。这座小城靠近大唐的领地,虽说人口并不多,但是地理位置比较好,土地也比较肥沃,非常的适合做他二人的后勤补给基地。

    那两座城池虽然归了康国所有,但是却是从大食国虎口拔牙夺过来的,而且还是乌浒河中下游一带最为肥沃的土地,大食国自然不肯罢休,于是数度派出大军欲收复那里。

    康国好歹也是昭武九国中的宗主国,拥有着十余座城池以及近七万大军,自然不肯将到嘴的肥肉让出,于是便派出国内过半的兵力镇守那里。这两座城池都位于沙漠地带,大食国要想攻占这里,首先就要穿越数百里的沙漠地带才能到达城下,所以等到到达这里的时候,士卒们早已经疲惫不堪,所以经过数次作战始终无法将这里收复后,也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

    康国虽然最终还是拥有了这两座城池,却要时刻警惕着大食国的进犯,所以不得不在这里常年驻扎有四万精兵,从而使得康国的过半兵力被牢牢地栓死在这里。再加上在大食国发动进攻的时候,李、姜二人还曾经出兵帮助过康国,所以康国虽然知道上了他二人的当,不过他们也并不算吃亏,这件事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了。再后来,李、姜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