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初唐第一猛将 >

第203章

初唐第一猛将-第203章

小说: 初唐第一猛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泉州水师统领宣威将军陈华,其祖上几代都是水师将领,他本人也是一名航海经验极其丰富的将领,由他出任此番出海探险的任务,应该可以达成目的。”

    说到这里,李恪停顿了一下,说道:“父皇,儿臣还想向你推荐一人,此人原名昆山奉,现在叫李忠。原本是回纥的一名将领,是儿臣在与回纥作战之时收下的。此人十分擅长草原作战,这两年多一直在跟随在李靖的身边,学习如何统兵作战,现在应该已经学有所成。所以儿臣以为,应该将之交给朝廷,用于征战西北战场。我大唐目前虽然在西域地区拥有都护府,但是力量还是有些偏弱,如今的西突厥已经大不如前,正是一举将之彻底的铲除的时候了。如果能够将西突厥的控制区域,并入到我大唐的版图之内,我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势必将大大的获得提升。西域一日不能彻底的平定,我大唐势必要被分散很大的精力去处理。与其没完没了的被动防御,不如一劳永逸的将这个问题根除掉。”

    李世民面露难色,说道:“西域地区用兵必须慎之又慎啊!那里距离中原路途遥远,一场战争所消耗的粮草,还不及运送途中消耗的一半。想要对西突厥发动大范围的作战,只怕是光是粮草的调拨,就要准备几个月的时间。即便是今夏粮食丰收,恐怕都不足以支持到战争的最后。还有就是除了南方各道的府兵外,其他各道的府兵都刚刚经历了几场大规模的战争,正需要休养生息,故而想要对西突厥作战,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夏收过后才有可能。”

    “父皇只管放心,此番出征不需要朝廷出动一兵一卒,就连粮草也不用朝廷负责,只要朝廷出具一纸行文便可。有了朝廷的公文,儿臣便可以调动至少七万大军,前往天山内外去平定西突厥。”

    “七万人马?那你的营州兵岂不是只剩下一万余人了?!这要是有什么变故,东北地区岂不是变得不稳,此事万万不可。”

    “父皇只管放心,儿臣出动的七万人马,这其中有回纥兵三万、靺鞨兵三万以及一万契丹兵,却不包含营州兵一兵一卒。这些民族民风彪悍,如果长时间不让他们去作战的话,没准就能闹出点什么事情来。如今将他们远远地发配到西北去作战,既能除去西域的隐患,又方便儿臣趁机整合东北各族,从而使他们彻底的融入进我大唐中来,可谓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所以恳请父皇应允。”

    李世民叹了口气:这个老三居然把数十万的各族人都迁入到东北地区,以至于当地的外族人口数量已经远超过大唐的人口,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相互之间居然能够非常和睦的相处,从未听说过那里出过什么乱子,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现在看来情况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安稳,暗地里也是暗潮汹涌啊!不然他也不会想出这么个办法来整合整个东北地区的局势。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不过具体要怎么做,需要朝廷怎样配合你出兵,你要尽快拿出个章程来。还有就是,为父也知道你在京城呆着,浑身都不自在,所以过些日子你便回返沈阳吧。”

    “是。父皇,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儿臣便告退了。”

    “你先等等。”李世民阻止了李恪离开,面容一整看向对李治。李治见状赶紧乖乖的站好,等候李世民的教诲。李世民在两人间来回看了几眼后,说道:“为善,今日当着你三哥的面,为父要郑重的告诉你一件事。首先,为父要告诉你的就是,如果你三哥不是再三的拒绝了为父的话,只怕是几年以前他就是太子了。所以你不要看他现在手握重兵,就以为他将来有一天会威胁到你的太子之位。”

    说到这里看到李治想说话,用眼神制止了以后,继续说道:“你三哥文有治国安邦之才、武有开疆拓土之能,但是他无意做朕这个位置。有他在一旁辅佐与你,今后你的帝位才能确保安然无虞。所以,朕要你在这里当着朕的面做出保证,将来即便是你做了皇帝,也不得有加害他的任何心思。”

    “父皇,三哥。治之所以能有今天,与三哥这些年来的教诲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苍天可鉴,如果有朝一日治要是做出对三哥不利的事情来,神鬼共弃!”

第四十一章 辽东制造局

    第四十一章辽东制造局

    “父皇,您这是何意?好端端的为何要让他发誓?”

    “为德,为父这么做是不愿意再出现兄弟相残的事情。为父虽然知道你们两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关系却非常的亲近,但是为父也终于明白了,一旦牵扯到权利斗争,一切的亲情都将不复存在。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唉……为父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李恪听后默然无语。过了许久这才抬起头说道:“儿臣会在三日内离开京城,有生之年将不再踏足关内。朝廷如果有什么需求,可以随时通知儿臣,只要能够办得到的莫有不从。”

    李治听完李恪的话后,不由的神情大变,刚要开口说话却被李恪的目光所止。李世民这时则说道:“为德,真是苦了你了。不如这样吧,今后你遇到皇帝手书令你回京之时你再回来吧。”

    李恪微微一笑,说道:“儿臣已经成年,原本就应该常驻封地。”说到这里给李治使了个眼色,让他先出去以后,才说道:“父皇,儿臣此番离京不知何时才能回返,所以有两件事需说与父皇知晓。其一,太子已经到了大婚年龄,父皇勿要选王姓女子做太子妃,此女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会对我大唐造成不好的影响。另外还请父皇不要重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二人,天地可鉴儿臣绝非是对他们有私愤,实在是这二人……史书记载,我李氏宗族被杀近千人,便起源于他二人。至于更多的细节,还请父皇见谅,儿臣不能再多说什么了。”

    第二天早朝,李恪正式上书请求辞去大唐军校的教导主任一职,此职位随后由太子李治接任。早朝过后,李恪又前往工部制造局,了解了一番汽车的研究进展以后,拿出圣旨将其中两名全程参加研发,但是又并非是绝对核心的工匠带走。

    第三日一早,在亲卫的护送下,李恪一家老小离开京城,返回沈阳的辽王府。两个月后李恪一行近五百人,终于在漫天大雪中进入到营州城内。

    可以说营州城是现在的李恪真正起家的地方,虽说现在他的大本营已经迁移到了沈阳城,但是营州城内依然保留着大都督府,而且府内有专人负责打扫,尽管他已经不怎么来这里了,可以说这里是李恪的别院。李恪名下的酿酒厂还设在这里,毕竟这里要靠近关内,生产出来的白酒大部分还是要销往关内的富庶地方,如果迁往沈阳城的话,在路途上就要远处数百里路。

    另外就是,李恪麾下的机械制造局,也是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之一便设在营州城内,主要负责的是机械方面的研究与制造,这里的负责人是当初最早一批的工部的工匠张大山,他率领着一半的学生在这里研制蒸汽发动机;而沈阳城内负责研发的负责人则是张老道,他所负责的项目则更加的侧重于军工产业,比如火炮的改造之类的都由他来负责。两个制造局的研发侧重点不同,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很有可能双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李恪这才决定将他们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分别研发。他麾下的制造局的保安措施,要远远的高于京城的工部制造局,在这里负责保卫工作的侍卫,一水的黑人侍卫,由于和周围的人没有任何的交集,所以没有正当的手续闲杂人等根本就难以靠近这里。

    来到营州李恪才知道,这里的蒸汽发动机的研发进度,丝毫不亚于京城的工部制造局,甚至在很多地方已经领先于京城。陪同李恪一起来的那两个工部制造局的老工匠,在看到了这里的研究成果后不禁大为惊叹。原本还以为自己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内行,所以在来的时候抱着指点江山的万丈豪情,谁知道到了这里才知道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去知道对方,甚至有些地方还要他们去虚心的请教才行,于是以善于思考并且对于机械制造有着狂热兴趣的两个人,立即便放下了所谓的架子,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实际上,李恪在京城的那一次实验,已经无限的接近于成功,只要添加上制动装置便可以算作是成功了。不过这个时代所有的零部件都要依靠纯手工制造,而且结构也非常的复杂,这才使得第二次的正式测试迟迟没有进行。

    然而营州这里,几乎是在京城进行正式测试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只不过这里的测试和京城不同,这里的测试并不是以整车的形式进行测试的,而是把各个系统进行了单独的测试,这其中就包含有刹车制动方面的测试,据说效果还不错。

    主持汽车方面研发的是一名叫做王海川的学生,今年还不足十九岁,当初高句丽趁李恪不在辽东之际,出动二十万大军对辽东发动进攻的时候,李恪便认识了他,等到战事结束以后,便把王海川送到了这里,让他组织人手进行汽车的研制。之后由于李恪过于忙碌,便再也没有过问这边的事情。

    当初进行一些列的测试的时候,就有人提议进行整车的测试,但是被王海川以辽王殿下不在辽东,整车试验这种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必须有殿下在场才能进行试验为由给否决了。这才使得整车的实验一直就这么拖了下来。不过经过近半年的不停实验,倒是有很多最初实验的时候没有被发现的问题,逐一的被发现或者找了出来,并且加以改进,相信进行整车试验的时候,效果肯定会好于京城那一次。

    这一次李恪来到这里,正好可以见证一下他们这些年来的实验成果。于是李恪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在这里多停留几天,等到他们将整车组装完毕以后,见识一下整体的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