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将-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如此他还是咬紧牙关说道:“辽王殿下,我想这其中很有可能有误会。我们遣唐使的所有人员,都已经在大唐登记在册,其中并没有这几个人。如果您还不相信,我可以马上把所有的人都召集起来,让您一个个的查对。”
“我早就说过了,用这招来搪塞我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可是……可是这些人确实不是我使团中人啊!殿下,这会不会是别的国家故意在陷害我们?要知道……”
“就不要找借口了,本王没有兴趣去听!本王来这里不是为了听你和本王说这些废话的!本王来此就是要通知你们,你们此次的作为,令我大唐非常的不满,所以你们这一行人被我大唐是为不受欢迎的人,从即日起一个月内必须离开我大唐境内。还有就是你们在年前先是率军攻打我大唐属国,接着又主动攻击我大唐水师的帐,我大唐还没有来得及和你们算,现在做出此等鸡鸣狗盗之事,实在是无视我大唐天威。故此,我大唐将择日向你们倭国正式宣战,你回去通知你们的国王做好战争的准备吧!”
“啊!……”高向玄理的额头上立即便冒出了汗水,一条条的顺着两腮流了下来。“辽王殿下,这件事其中肯定有误会,大大的误会!还望殿下不要如此如此果断的作出决定,我们……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
“哦?我倒要听你说说看,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弥补我大唐损失?要知道你们两次三番的做出挑衅行为,不但使得我大唐在颜面上大受折损,同时还给我大唐造成众多士卒损失以及大量军事物资的消耗,这恐怕不是几句无关痛痒的话便可以解决的!”
“我们……我们……”高向玄理这才明白,对方所说的正式宣战以及什么颜面和损失都不过是借口,目的就是要向自己的国家施压,以此来达到所有钱财的目的。但是,即便是知道了对方的想法又能怎么样?之前的两国水军的那场交战,甚至连靠近大唐的战船的机会都没有,自己国家的水军便被全歼。这就是差距!在如此大的差距面前,自己的国家只能听从对方的摆布!想到这里,咬咬牙说道:“我国愿意就此事给予大唐钱财上的赔偿!”
“好。既然你这么说,那么本王也就不能做的太不近情理。回去告诉你们的国王,年底之前将黄金两万两、白银五万两、铜钱十万贯送到长安。如果腊月初还不能在我大唐登陆,本王将率领水师以及十万营州将士,亲自前往你们的国都去取!”说完后,李恪站起身。在离开之前再一次说道:“记住了,一个月之内所有的倭国人都必须离开大唐国境,否则的话休怪本王无情!”
离开遣唐使所在的驻地,李恪直接骑马返回了辽王府。回到府中之后,吩咐府中侍卫关闭府门,从即日起闭门谢客,任何人前来都不予接见。
第三十三章 入主东宫
第三十三章入主东宫
连续两天,李世民都没有见到李恪。一开始他还在为将太子之位交给谁而发愁,也就没有注意到李恪缺席朝会。到了第三天早朝时,倭国遣唐使递上奏折,说他们将在两日内离开京城。李世民这才想起,之前交代给李恪去敲诈的事情,只有倭国还没有任何消息。但是作为帝王的他,又不能直接过问此事,于是便派人前往辽王府询问此事。谁知道派去的人回来奏报他,李恪生病了目前正卧床静养,不过倭国的事情已经处理过了,等到他病好以后再前来汇报。
李世民一听说李恪病了,马上便要安排御医前往辽王府给他医治,但是转念一想马上就明白了,他这那是在生病啊,分明是在避嫌。如果换做是其他的王子,还有避嫌的必要,可是你有这个必要吗?李世民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于是下旨:李恪速速进宫,就算是要死,也给朕坚持到宫中再咽最后一口气。
早朝过后,李世民返回甘露宫。殿外李泰正坐着小與准备离开甘露宫,见到李世民后赶紧下车向他请安,请安时神情有些紧张。对此,李世民并没有在意,随口和他聊了几句便回到甘露宫。
甘露宫内,李治正在看书,甚至都没有注意到李世民进来。对此李世民非常的高兴,随着年龄的一点点长大,李治的变化还是非常的大。小的时候唯唯诺诺的,显得一点主见都没有。但是自从跟着老三去了一趟江南回来后,整个人都开始有了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了主见,不再是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这个老三,教导人还是很有一套的,只可惜啊……
来到李治的身边,却发现他的注意力并不在书上,两眼虽然盯在书上,但是目光涣散,没有一点的精神,神情也显得有些……紧张与焦急,短短的数息时间里居然接连的深出了几口气。李世民不禁有些纳闷,是什么事使得他如此的焦虑不安呢?
李世民的一声轻咳,将正在神游天外的李治唤回到现实中。见到李世民回来了,他赶紧站起身,脸上勉强的挤出一丝笑意,说道:“父皇回来啦,今日散朝怎么这么早?用不用儿臣给您倒杯茶水?”
“兕子呢?她怎么没在宫里?你怎么心不在焉的?”
“刚才四哥来了,说……”李治偷偷地看了一眼李世民后,继续说道:“说……大哥想她了,她便……哭着去了……”
“哦?那你怎么不去?难道你不想去见见你大哥吗?”
“四哥不让我去,他……让我陪他聊聊天……”
看到李治说话吞吞吐吐的,再想起刚才老四见到自己时有些慌张的情形,李世民似乎抓住点什么,但是又不是很清晰。猛然间想起老三曾经提醒过自己静观其变的言语,李世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问道:“老四刚才都和你说什么了?”
“没说什么,只是闲聊了几句……”
“嗯?……”李世民加重了语气。
“父皇……”李治的眼泪突然间流了下来。“刚才四哥问儿臣,尔善元昌;得无及乎(意思是说汉王李元昌参与李承乾造反案马上就要被砍头;你和我斗;不怕也掉脑袋瓜子吗)?”
虽说之前都是自己的判断,但是真的得到证实以后,李世民的心里还是一阵刀搅似的痛。先让李治退下,然后命人将废太子李承乾带到甘露宫,他要亲自问询。
过了一会儿,李承乾被带到了他的面前。望着神情落寞的大儿子,李世民的心里也是十分的不舒服。暗自叹了口气后问道:“你已经贵为太子,这天下迟早都是你的,又何苦做出此等事来?”
李承乾苦苦的一笑说道:“父皇,如您所言,儿臣贵为太子,还有何求?但是这些还不都是让老四给逼的!这些年来儿臣身为太子,可谓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可是老四呢?他都做了些什么?充其量不过是编纂了一部《括地志》!但是那真的是他的功劳吗?还不是父皇派给他的那些个属下编纂的,到最后把他的名字往上面一写,就全都是他的功劳了!就因为如此,父皇给予他的赏赐却远远地高于任何人,这公平吗?若真的按照这个去赏赐的话,老三的赏赐岂不是足以令父皇将大半个江山都赏赐于他?
儿臣承认,儿臣不及老四那般会在父皇面前讨好,但是儿臣可不曾在暗地里,使出见不得人的手段去诋毁他人。父皇可曾想过如果儿臣再不反击,儿臣的太子之位还能再坐几天?您认为一旦老四做了新太子,儿臣甚至是儿臣的那些个兄弟们还有几人能够活命?儿臣承认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实属大逆不道,可是父皇认为儿臣还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吗?”
面对李承乾的责问,李世民无言以对。如果不是自己这几年来对老四宠爱有加,他也不会变得如此的肆无忌惮。尤其是刚才,居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威胁起老九来,真是太过嚣张!如果真的让他成为了太子的话,只怕是真的像老大说的那样,会将所有的兄弟杀得一干二净!
长叹了一口气,说道:“都是朕的过错啊!要不是朕对老四多加袒护,也不至于出这种事!朕绝对不允许你们兄弟相残这种事发生的,所以老四是不可能成为太子的。……你先下去吧,朕累了。”
李承乾前脚离开,李恪后脚便走了进来。看到他面面红光,哪里像是生病之人,李世民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你是不是嫌朕还不够累,也要跳出来捣捣乱。”
李恪笑着说道:“父皇这回可真是冤枉儿臣了。儿臣要不闭门谢客,恐怕就要被人踏破门槛了。为了不给那些善于钻营之辈可乘之机,儿臣这才不得已为之,还望父皇见谅。”
李世民意味深长的盯了李恪许久,这才说道:“朕决定立老九为太子,你有什么意见吗?”
“儿臣没有意见。”
“真的没有?”
“没有!儿臣只关心对外作战之事,朝堂之上的事情,儿臣不想干预,更加不愿意干预。”
第三十四章 六试婚使 上
第三十四章六试婚使上
经过近十天的折腾,新太子李治终于在无数人的期待中闪亮登场。就任太子的当天,李治的表现算得上是可圈可点,在朝堂之上令所有的大臣的眼睛都为之一亮。
先前的太子李承乾由于意图谋反,被剥夺了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徙往黔州。参与太子谋反案的李元昌、侯君集、李安偐、杜荷、赵节等人被斩首。魏王李泰由于涉嫌与太子争位,被改封顺阳王,迁徙到均州郧乡县,不得再参与政事。至此,太子谋逆案就此结案。
新太子继位,这件事也算告一段落。公主出嫁的事情被重新提上日程。之前被李恪狠狠地敲诈了一番,那些个求婚使节团,整日里就在下榻的馆驿中晃悠,比待字闺中的大姑娘还要老实许多。
李世民在皇室宗族中选取了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封为文成公主作为此番出嫁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