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将-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十章 太子之位 上
第三十章太子之位上
吩咐亲卫们将禄东赞送来的财物带上,李恪起身前往皇宫。
进入甘露殿的时候,李世民正脸色铁青的站在龙椅前。二三十位文武大臣鸦雀无声的立于殿内。向负责引路的内侍投去询问的眼神,内侍有些慌张的躲避开他的眼神。李恪顿时明白了,一定是李佑到京了,而且太子的事情也已经东窗事发,否则的话李世民也不会生如此大的气。
殿中的大臣见到立刻走了进来,纷纷的给他让出一条路,让他直接走到了李世民的身边。从袖中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有十粒丹药,放在李世民的面前,说道:“父皇因为何事生如此大的气?这盒中的药丸是孙神医亲手所制的益气养肝丹,先吃上一粒吧。不管出了什么事,您的身体都是最重要的。”
这个养肝益气丹,是李恪出征前特意叮嘱孙思邈制作的。出征时已经是贞观十六年年底,按照史书上记载,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被关了禁闭。李世民因为这件事,心情非常不好,并且因此而病了一场。李恪这是预作准备,原本想打下高句丽之后,便将药交给李世民,没想到李世民居然让他随同自己一同返回长安。他仔细一想,觉得李世民没事的时候,自己送给他药显得有些不合适,所以就没有着急交给李世民。
看到李恪双眼中充满了关怀之色,李世民的心中一暖,脸色也变得好了一些。对着殿中的文武大臣挥挥手说道:“朕今日心情不好,无意处理朝政,你们先退下,有什么事明日再来奏报吧。”
李恪和众文武大臣一同向李世民施礼后,转身往殿外走。刚刚走了几步,便被李世民给叫住了。李恪闻声停下脚步,转过身问道:“父皇,不知您叫住儿臣,还有什么吩咐吗?”
“没什么事,只是想让你陪着……为父聊聊天。”
“父皇,今早禄东赞来到儿臣府中,送来了一万两黄金、两枚猫儿眼宝石以及十块翡翠,如今正放在殿外。除此之外,还送给儿臣一样重宝。不过并非儿臣贪心,但是儿臣觉得此物并不适合在我朝出现,所以并不想将它交与父皇,还请父皇原宥。”
“哦?能被三郎称之为重宝之物,想来绝非普通宝物。你若是不想让为父知道,完全可以不说的。莫非其中还有什么含义?”
李恪伸手从袖内拿出禄东赞送与他的锦盒,打开以后说道:“父皇请看,此物七彩舍利子,乃佛教释迦牟尼佛佛脑所化。此物对于佛教徒来讲绝对是无上宝物,一旦被信奉佛教的信徒得知,必定会引发他们的狂热之情,短期内我大唐将会有大批的百姓,因此而信奉佛教。这对于我大唐来讲,并非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听后有些奇怪,问道:“信奉佛教可以令百姓一心向善,对于国家的安定大有好处,三郎为何说并非是一件好事呢?”
“父皇可曾想过,我大唐创下如此基业,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因为我大唐以武立国,将领们多谋、士卒们武勇,才打下这几万里的江山。但是佛教的教义却与我大唐的立国恰好相反,诚然可以由此推动国家的安定,但是同时也使得我大唐的百姓丧失了血性!如果今后有番邦来袭扰我大唐边境,我大唐的士卒则由于信奉佛教而丧失了杀戮之心,届时我大唐又要拿什么去抵御强敌?”
“三郎,此事真的会有如此严重吗?……莫非……”
李恪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自我大唐以后的千余年间,疆土不但没有开拓出一尺,反倒被周边的国家大肆的分割,只相当于现在的一半有余……”
“都是……都是因为这佛教之故?”
“也不尽是如此。后世最为推崇的那是儒家思想,但是对其中含义多加曲解,推崇更改了原意的中庸之道。讲究的是平衡和无所作为,对于开拓与创新采取抵制和不支持的态度。再加上民间大多信奉与世无争的佛教思想,使得百姓变得懦弱没有血性……”
李世民听后,半天没有言语。过了许久,这才低声说道:“老五昨天下午已经被押解进京……”
见到李世民还是把话题扯到了这上面,李恪不禁叹了口气:唉,始终还是无法回避这件事啊!想了想后说道:“是不是父皇已经知道了太子的事情,刚才便是在为这件事生气?”
“这个忤逆子……唉!如果他们能有你一半让为父省心……你是不是早就已经知晓,只是不肯告诉我?”
“父皇,请恕儿臣不孝。有些事儿臣一直在努力的争取能够改变,但是……儿臣毕竟只是个凡人,无法做到逆天行事……”
李世民略作思考点了点头,说道:“……你能否告诉我,为父该如何做出选择?为父的要求是不是太过分了?”
“父皇,此事儿臣只能给您一个建议,不要过于着急做出选择,同时给所有人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单独的以父亲的身份去和他们沟通。相信很快您就能得到您所想要的结果。儿臣也只能说这么多了,毕竟儿臣也是您的儿子,如果说得过多会影响您做出正确的判断。”
听完李恪的话,李世民陷入到沉思当中,过了许久,才低声问道:“三郎,为父作为一个父亲,是不是非常的失败?”
“父皇,这不是您的错。要知道每个人都是有**的,尤其是作为帝皇的儿子,更是一出生便注定了要牵扯到权利纷争的漩涡当中,毕竟这个位置距离权利的顶峰只有一步之遥。而且有很多时候,并非是王子们可以要这么做,而是周围的人在促使他们这么做。因为那些人要想获得更高的权利,就必须要让他们所辅佐的王子登上这个位置。这就是人心,没有什么对与错。这种事前朝会发生,今后也一样会发生,根本无可避免,所以这与您的教导没有任何的关系。”
李世民还想说些什么,但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有气无力的瘫倒在龙椅之上。有些颓然的说道:“三郎,为父累了,你先下去吧。”
“是,父皇。不过儿臣还有个不情之请,想去看望一番太子和五弟,还望父皇能够应允。”
李世民只是挥了挥手便算作是对他的答复。
第三十一章 太子之位 下
第三十一章太子之位下
宗正寺内,太子李承乾和齐王李佑被分别关在两个院落之中。李恪走进太子所在的院落之内的时候,太子正坐在院中的石桌旁,对着院中的一棵老槐树发呆,神情显得异常的疲惫和落寞,嘴里正在嘟嘟囔囔的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李恪站在门口静静地观看了一会儿,这才走到太子的身边,向他施礼问候。
太子显然想不到这个时候还会有人来看望自己,当见到李恪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的时候,足足的愣了半天,这才说道:“三弟,你怎么来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还是你我成年之后,你第一次主动地来看望我吧!却想不到会是在这种情形之下……”
李恪淡淡的笑了笑说道:“按说你是兄长,臣弟应当时常前来拜见兄长才是,只不过兄长身份特殊,按律臣弟不得无故前去探望。”
李承乾苦苦的笑了笑说道:“现在我已经不再是太子,所以你才能来看我是吗?我也是到现在才发现,我们兄弟中你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表面上看起来你和谁都没有矛盾与冲突,实际上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枉费我和老四争了这么多年,到头来我们两个人谁都争不过你!我现在是不是应该称你为太子殿下?”
“兄长,你错了。臣弟从没有过争太子之位的野心,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争位之心。兄长可是忘记了,臣弟的母亲是何人了么?你认为大唐的官员们会允许前朝公主的儿子,成为我大唐的皇帝吗?臣弟之所以前往东北,就是要避开京城长安中的是是非非。”
“那你此番前来是何用意?是嘲笑我这个被废掉的太子,还是前来宣读皇帝对我的判决?”
“兄长,都不是。臣弟此番前来,就只是来看看兄长,同时也是为了来陪着兄长聊聊天。”
就像不认识李恪一般,李承乾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打量了李恪一番,这才说道:“我如今已经是待罪之身,随时都有可能丧命,以你的聪明不应该这个时候来看我才对。”
在李承乾的对面坐了下来,拿起摆在桌上的茶壶给李承乾倒了一杯茶水,说道:“臣弟也是人,也是有感情的人,至今还记得我们兄弟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事情。时间过得多快啊,一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如今我们四个同年所生的兄弟中,二哥已经早早的离开了我们,大哥和四弟更是视同水火。这一切的根源,全都是因为这个太子之位,大哥你觉得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到底值不值得?”
“哈哈……哈哈哈哈……”李承乾仰天长笑,但是笑得比哭还要难听。“四弟,你以为我愿意吗?自从我五岁搬进太子宫开始,一切就都发生了转变,我的身边不再有朋友和玩伴,有的就只剩下喋喋不休的呱噪。我当时只是个五岁的孩童,需要的不是如何治理天下和高高在上,需要的只不过是个能陪着我玩的伙伴而已。可是即使是这么微不足道的要求,我都无法得到满足。也正是从那时起,兄弟们看我的眼神都变了,我不再是你们的大哥和玩伴,而是你们要打倒和踩在脚下的目标。那个时候怎么就没有人来和我说这些?你知道我这么多年来,活得有多么的累和战战兢兢吗?就连睡觉多的时候,我都在防备着别人会借机抢夺走我的位置。就连一只狗都知道要保护自己的食物,而我身为大唐的太子,未来的帝皇,我要保护住自己的位子又有什么错?你来告诉我,我到底错在了哪里?”
李恪苦苦的一笑,说道:“大哥没有做错什么。自古以来登上皇帝之位的道路都是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