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将-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的战场,距离百济的首都只有四十余里,再加上战败的百济军队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逃走的,所以行军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地面积雪的影响。
午时过后,大军来到百济都城泗沘城下。此时的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早已经带领着太子扶余隆,以及一众朝廷大臣逃离了百济都城,前往北方的熊津城避难。如今的城内只剩下已经自立为百济王的二王子扶余泰,以及此前一日败退进城的九万部队。
昨日一战,大唐的军队阵亡约两万人,另有一万多人受伤不能再战,还能参战的士卒只有五万余人,但是相对于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百济部队,大唐的部队可谓是士气正高。刚刚在城下摆开阵势,便发出响彻云霄的呐喊声。
城头之上,刚刚亲眼见识过一场修罗场般,血腥场面的战争的百济士卒们,见到大唐的士卒们又一次发出即将进攻的呐喊,无不脸色变得惨白、浑身上下瑟瑟发抖。更有一些胆小的士卒,转身准备逃离城墙,被守卫在城墙之上的将官,连续砍掉了几十人的脑袋,才算把溃逃之势给彻底的遏制住。
这时,大唐的军队之中一名传令兵来到城下,停在城墙之上的守城器械的射程之外,大声的喊道:“奉大唐皇帝陛下谕,限在一个时辰之内打开城门,并且百济王必须亲帅朝中百官,在城门之外跪拜迎接陛下入城。如果到了时间还不出来迎驾,将视为无视天子威严。届时将王炮齐鸣,将泗沘城轰为齑粉,胆敢抵抗者定斩不饶!”说完之后,传令兵便调转马头回到本方阵营之内。
一个时辰很快便过去,泗沘城内始终没有任何反应。李世民下令二百门大炮对准泗沘城城墙,同时进行炮击。顷刻间在神威大炮的轰击之下,泗沘城城墙之上到处都是飞溅的城砖,以及士卒的残肢碎肉。在这种密集的炮轰面前,根本就没有可以躲藏的安全地点。作为重点炮轰的南门城楼,更是在第一时间便轰然倒塌。
三轮炮击过后,城墙之上便再也看不到一名百济的士卒。于是炮击的目标开始逐渐的向东西两侧的城墙蔓延。泗沘城的城墙周长也不过二十里左右,大唐的神威大炮根本不用移动位置,便可以在距离南城门三里的地方,将整个泗沘城笼罩在攻击范围之内。
半个时辰之后,散布于各个城门之外的大唐斥候送来急报,泗沘城的北门已经打开,正有大批的百济士卒试图通过北门逃出城外。
接到报告以后,李世民立即下令将神威大炮的炮口调到北门方向,进行最大距离的炮击。泗沘城的南北长度约五里,再加上神威大炮的位置在城南门外三里,用最大距离射击,正好可以将北城门以及城外两里的距离,进行覆盖式的炮击。除了最初逃出城的一部分人之外,其他的人根本就休想能够顺利逃脱。
半个小时以后,斥候再度传来消息:北门城楼倒塌,将北门彻底堵死,那里已经不可能再有人能出城。
李世民刚要下令全军对泗沘城进行攻城,泗沘城的南门这个时候突然间打开,从城内走出一行人来。只不过南城门的城楼之前已经被神威大炮炸毁,所以升起来的吊桥也就无法再放下来。一行人只好站在吊桥前,对着大唐军队的方向大声的疾呼。
由于距离较远,听不清楚他们喊的是什么,李世民派出一人前往探查。很快的那名士卒便回来报告:吊桥下为首的人是百济太子的儿子扶余文思,他率领城中留守的官员准备献城归顺,只是吊桥已经无法放下,他们无法出城。
李世民下令派出一队人马,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的同时,将吊桥想办法放下来。时间不长,扶余文思率领着二十几位品序并不高的官员来到李世民的面前,跪倒在地并且将泗沘城的花名册以及城内的物资清单,高高的举过头顶递到李世民的马前。
李世民身旁的亲卫将花名册以及清单接过,送到李世民的面前。李世民随意的看了几眼以后,问道:“扶余义慈为何不来见朕,百济的朝中大臣们为何不曾前来?”
“启禀大唐皇帝陛下,此前朝政早已经被臣的二叔扶余泰所把持,引兵抗拒上朝天兵也是他一意孤行。臣的祖父以及父亲虽然不想与大唐为敌,但是手中没有兵权,根本就无力阻止。日前趁臣的二叔带兵与上朝天兵交战的机会,臣的祖父和父亲这才有机会,率领朝中忠于祖父的大臣以及城内物资离开都城。如今臣的祖父、父亲正率领朝中百官,在熊津城恭迎皇帝陛下。失礼之处还望皇帝陛下原宥。”
“哦?如此说来,义慈王还是忠于我大唐的了?”
“自然是忠于大唐。只不过这些年来祖父年老体弱,父亲又有些懦弱,才使得臣的二叔趁机把持了军政。祖父和父亲大人是心里有苦却无处去说,这才导致现在的局面。”
“如今扶余泰尚在城内,你又是如何能出城来向我大唐献城的,莫非此中还有诈不成么?!”
“回禀皇帝陛下,臣的二叔昨晚便已经率领三万精锐士卒离开都城。之前留在城内负隅顽抗的将领,是臣的二叔的心腹将领。刚才上朝天军在攻城之时,那名将领已经被飞溅的城砖砸死。守城的士卒没有了将领的统帅,臣这才有机会重新收回了军权,然后便率领留守的官员出来献城。刚才没有下令让士卒出城,是害怕引起皇帝陛下的误会。现在臣便下令让城内的守卒放下武器出城,接受陛下的检阅。”
第十四章 灭百济 九
第十四章灭百济九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将近五万名百济的士卒,赤手空拳的排着队走出了城池。跟在他们后面的数十辆牛车,牛车上面装满了各式的武器。牛车一直走到大唐军队的前方一百多步的地方,这才停了下来,而赶牛车的人在到了大唐军队的面前以后,也离开了牛车拱手站在牛车的跟前,等待大唐士卒前来接收。
直到这时,扶余文思这才继续说道:“皇帝陛下,泗沘城内所有的士卒与武器尽数再次,请您检阅。”
将百济的所有士卒,都集中到城内的两座军营之中看管起来,并且接替了百济士卒把守城池的任务以后,李世民这才率领着麾下的部队进入城中。
前往百济王宫的路上,李世民看到街道两旁的店户,全部都已经关张。不过却可以发现,许多人正通过门缝向外偷偷的张望。想必这些来不及离开泗沘城的百姓们,正在惴惴不安的猜测,即将到来的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命运。
也不等来到王宫,便吩咐扶余文思派人去张贴安民告示。安民告示的内容很简单:只要不聚众闹事、不与大唐的士卒发生冲突,大唐就会像对待自己的子民一样,对待泗沘城内的百姓。同时还强调,城内的商户尽管放心的正常营业,百姓也可以随意的走出家门,大唐不会干涉他们的正常活动的。
来到王宫以后,李世民又让扶余文思给他的祖父扶余义慈以及他的父亲扶余隆送信,在最短的时间内来这里向自己请罪,如果三日内不到的话,他将视他们为叛逆,将会统帅大军前往讨伐。
扶余义慈以及手下文武百官所在的熊津城,距离都城泗沘城只有百里左右的距离,即便是走路,三天也足以令他们来到这里。扶余文思不敢怠慢,赶紧吩咐手下人立即启程赶往熊津城报信,唯恐会出现什么意外,从而导致大唐皇帝借题发挥。
就在李世民进入泗沘城的之前,先期在新罗登陆的刘仁轨部,便在新罗军队的配合下,尽数收复新罗被占的领土。并且先李世民一步,在朝鲜半岛的南部新罗与百济交接的地方,发起一连串的攻势。
进攻之初,由于李世民所率领的大军尚未登录,百济方面尚有反击之力。新罗的一支两万人的部队在与百济作战之时,被百济的部队击溃,一口气向后溃退一百余里后,才在刘仁轨麾下的一部协助下,止住了溃势。这一战两万新罗人马,居然被一万多百济士卒,从正面杀得丢盔卸甲,其实力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
刘仁轨的本部相对之下,行动则要谨慎得多,虽然有当地向导的带领,但是却没有着急冒进,而是采取步步为营、逐步蚕食的策略,缓慢的向前推进。刚刚占据了四座百济的城池,便遇到李世民派往南部的舰队,有了舰队的协助,刘仁轨的行进速度立即大幅的获得提升。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便一口气从新罗与百济的交界处,一口气杀到百济的西海岸,期间共攻下百济大小城池二十余座。
这些城池之前都曾经被大唐的舰队攻击过,城墙早已经破烂不堪,城内的居民也大都早已离开,只留下一些不方便行动的老弱。而且城内的财物也早已经被尽数带走,根本就没有值得搜刮的物品。对于这样的城池,刘仁轨甚至连留下士卒看守的兴趣都没有。在到达西海岸以后,转而向北推进。
刘仁轨的大军在推进到发罗郡的时候,终于遇到了像样的抵抗。发罗郡中有约五千左右的驻军,而且整个百济南部的百姓以及富商,大多都逃进了这里以及东北部的武珍郡。在城内的军民看来,他们没有退路可言,左右也逃不过一个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战死在这里。所以,当刘仁轨的两万多大军开到这里的时候,遭受到了守城官民的殊死抵抗。即便是在遭遇大唐猛烈地炮火袭击之后,城内的军民仍旧坚守在城墙之上。
连日来都没有遭遇到百济方面的像样抵抗,刘仁轨和他麾下的部队都难免有些松懈,以为这里也会像之前遇到的城池那样,只要经过一番炮击,城内的百姓便会四散而逃。于是,在进行完例行的炮击之后,便率领着队伍向城池靠近。结果在进入到守城器械的射程之后,突然间遭受到了百济方面强有力的反击。猝不及防之下,大唐的士卒在顷刻之间便损失了近千人。这还是刘仁轨自新罗登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