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将-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玻晃兜淖非笕叩芯颐钦庖淮嗡渌荡蠡袢ぃ侵黄就罗锉拇蟛糠执游颐堑难燮さ紫绿幼撸慌率且惨姑沽耍
刘兰身边的众人听后一阵默然。
李恪方面。经过将近五十里的追杀,相当一部分吐蕃的士卒,由于耗尽体力,实在没有力气在逃命,最终选择了高举双手,跪倒在路旁投降。
对于已经投降的吐蕃士卒,李恪严禁手下滥杀无辜。每隔一里左右,就会留下十名士卒看管这些已经投降的吐蕃士卒。为了避免有的投降士卒会在缓过一口气以后再次逃跑,又下令所有投降的吐蕃士卒,都必须解下裤带一头拴住自己的右手,另外一头则与别的吐蕃士卒的裤带栓在一起,然后在留下的大唐士卒的看押下,缓慢的向松州方面前进,直到跟在后面的大唐主力接收他们为止。
再往前进,可以看到的依然在前面拼死逃命的吐蕃士卒,已经越来越少,少到即便是大唐的士卒们见到之后都不忍心挥刀砍杀。而那些坚持到了这里的吐蕃士卒们,有的人在又累又惊的情况下,居然口吐绿水,就此倒地身亡。剩下的也基本上没有力气再跑,有人索性也就不再抵抗和逃命,站在原地紧闭双目等待死亡的到来。大部分人则在逃跑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
再往前行十里基本上已经见不到吐蕃士卒的踪影。经过七十里的追赶,李恪等人也已经有些疲惫,再加上前面基本上不再有吐蕃溃逃的士卒,便停下来休息。
对于那些个普通的士卒来讲,胜利就意味着有奖励,是一件足以令他们高兴万分的事情。轻而易举的便获得了一场胜利,在没有付出任何伤亡,就可以击溃吐蕃的二十万大军,在今天之前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当听到停下来休息的命令后,这些个士卒三五成堆的凑到一起,兴高采烈的议论着各自的收获。
李恪不知道在哪里变出来一套茶具,拉着柴绍和秦琼坐了下来。在一个小巧精致的炉子里,添了几块木炭并且点燃后不久,座在炉子上的水壶便开始“咕嘟咕嘟”的发出气泡迸裂的声音。一名亲卫待水烧开后,极其熟练的开始炮制茶水。
柴绍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说道:“为德,以前听人说起你指挥作战别具一格、独出心裁,我还有些不信。通过此次作战,我是真的感觉到自己老了,已经赶不上你们年青一代人的思路了。”
秦琼也是大有同感,说道:“是啊。殿下往往能够料敌于先,并且提前做出相应安排,使得敌方处处受制,着实令秦琼佩服!”说到这里,秦琼突然间仰天长啸了一声,然后大声的说道:“想不到我秦琼在重隔十余年后,还有机会冲上战场,而且可以赢得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仗,苍天对我不薄,秦琼心愿已了,不负此生了!”说完之后,一阵剧烈的狂咳,脸上呈现出一片不正常的潮红。
李恪见状,知道他此刻已经完成了夙愿,求生的**已经大减,如果此刻不采取措施的话,只怕命难长久。连忙大喝一声,说道:“你真的活够了吗?要知道辽东有高句丽占据我大好河山几百年,东北有靺鞨诸部至今不肯归服我大唐,北方的回纥朝秦暮楚,迟早会生成大患,西北的突厥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而西南的吐蕃虽说刚刚战败,却势必不会甘心。我大唐如今外患重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你却在这个时候说什么心愿已了!你刚满四十,正值壮年之时,不思为国效力,却想着一死了之。你知道你这个行为算什么吗?懦夫!”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七章 重振雄风
第七章 重振雄风
李恪的一番话不愔于一番惊雷,对秦琼造成了极大的震动:是啊。我刚年满四十,正值壮年,难道我真的就心满意足了吗?自己就真的舍得离开这令自己热血沸腾战场吗?自己就真的如同李恪所说,是一个逃避战争的懦夫吗?想到这里,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再一次仰天长啸道:“不!我不是懦夫!管他是谁敢来侵犯我大唐,只要我秦琼一息尚存,便要他来得回不得!”吼完之后,只觉得浑身一阵轻松,浑身上下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一般。
“说得好!”李恪击掌而起,大声说道:“果然还是那个豪情万丈,在万千敌人重围之中尤自岿然不动的秦大将军!”
“哈哈哈……为德形容的真是贴切!”柴绍豪迈的大笑着说道:“为德,都说你文采天下无双,可否赋诗一首形容一下秦将军啊?”
“姑父有命,李恪敢不从命。”李恪站起身原地转了一圈,脱口说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秦大将军!”
“谁敢立马横刀?唯我秦大将军!哈哈……好霸气!”
秦琼听后连忙起身对着李恪施礼说道:“秦琼不敢得殿下如此谬赞。适才如若不是殿下将秦琼喝醒,只怕……嘿!请恕秦琼嘴拙,不善表达。今后只要是上阵杀敌,秦琼绝不会落于人后!”
受到三个人聊天的感染,军校的学员中有人开始大声的背诵起校歌《男儿行》来,很快的边有人跟着一起大声的背诵,当最终所有的学员以及李恪的亲卫们一同高声朗诵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中似乎都受到感染,弥漫着一股冲天的豪气。忽然间,李恪似乎若有所感。只见他手一伸,便如同变魔术一般,一张古朴的古筝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盘腿坐在地上,把古筝放在了两腿之上,闭上双眼平静了一下思绪后,开始拨动琴弦。
柴绍看到他凭空变出一张古筝,不由得大感好奇,围着他转了两圈,仔细的观察了半天也没有找出,他身上可以藏匿下如此巨大的古筝的地方。摇了摇头后,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的坐了下来。
一开始,李恪只是偶尔的不动几下琴弦,而且都是一段一段的,根本就不能连贯成完整的曲调。但是对于精通音律的柴绍来说,他明白李恪这是在谱曲,着急不得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仍旧还算是在战场之上,即便是有这份闲情雅致,时间地点也都不对啊!再说了,这谱曲也不是短时间内便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总不能让这两万多人马都在这里等到他谱曲完毕在出发吧。
想到这里,柴绍轻咳了一声,准备提醒他一下。可是就在这时,李恪的琴声变得连贯起来,很显然他的思路已经理清,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整理阶段。就在他还在犹豫是否该就此打断他的时候,李恪突然间和着琴声大声的唱了起来,歌声非常的豪迈,让人听后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了起来,大有挥舞手中兵刃大杀四方的冲动。虽说柴绍并没有完全记住这首颇长的诗词,但是当李恪唱到“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时,他还是知道的,这正是这首诗词或者说军校校歌的最后一句。就当他以为李恪会就此停住的时候,李恪居然再一次从头弹起,而且这一次比上一次熟练,也更加的令人热血沸腾。周围的军校学员以及亲卫们已经开始情不自禁的跟随着李恪的琴声,大声的唱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嘹亮,直冲云霄。
一连弹奏了三遍,李恪这才停下,站起身对着周围的亲卫们和学员们高声的问道:“你们都学会了吗?”
“学会了!”
“那好,记住了以后你们军队当中以后,一定要教给身边的所有人,我大唐军人就要有这种血性才能战无不胜!你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所有人都急声高呼。
“好了。休息了半天了,我们也该继续出发了。前方还有一万多兄弟在山中埋伏了几天,准备给吐蕃的溃军造成致命一击。现在我们就去接这些个兄弟们回去请功,好不好?”
“好!”
接近午夜, 守候在山下山道旁的范柱子正在老地方闭目养神。他的工作并不累,就是耗时间,需要有很好的耐性,急脾气的人是不适合做斥候的,尤其是这种枯燥的守候。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有十几个斥候,上面却要派他来这里从事这种活计原因。
大半夜的一个人无所事事的值夜班,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聊的事情,同时也非常的容易犯困。感觉到自己的睡意越来越浓,范柱子爬了起来,走到泉眼边趴在地上喝了几口泉水,又把整个脸都沁入泉水中,通过冰凉的泉水帮助自己赶走浓重的睡意。站起身活动了一番手脚后,回到了老地方准备继续闭目养神。
手刚刚触地,屁股还没有接触到地面,就感觉到一阵微微的震动传入了手掌心。赶紧跳了起来,来到山路至上趴在地上仔细的聆听。很快的便脸色一变,纵身跃起向着山上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注意!注意!十里外至少两万骑兵正往这里赶来!”
寂静的夜晚,范柱子的叫喊声显得格外的响亮。原本已经熟睡的士卒们,纷纷从睡梦中被他的叫喊声惊醒。也不见有任何人有怨言,低头整理好随身的装备后,所有人进入各自的位置准备迎接将要到来的战斗。
刘兰此刻心情非常的不爽。等了半夜,吐蕃的步卒没有到来,却把他们的第二波骑兵给等来了,这叫什么事儿啊。上一次只留下了对方两成的人马,如果这一次还是这么点人的话,只怕是自己的军旅生涯也就到了头了。真不知道这些吐蕃军是怎么回事,明明都是骑兵,怎么会前后相差这么长时间呢?莫非是松州方向发生了大规模的交战?也不可能啊!那先前那近三万人马又是怎么回事呢?
想不明白的就不去想了。不过这一次刘兰不准备在听从,李恪之前给他传达的不得与吐蕃军肉搏的命令了。直接安排五千名士卒把守在山路的顶点处,不论是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一定要把这一次的两万骑兵给拦截下来。
按说对方的骑兵,完全可以在刘兰派遣的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