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盛世-第5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见徐光启说的动情,扶住了老师的胳膊,搀扶着老头,亲自将他送出自己的书房,“老师,你一点要爱惜自己的身子,朕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为老师分忧,朕只盼着老师能够永远年轻,能够永远健康。”
徐光启忍不住咳嗽了一下子,强忍着痛楚,微微的一笑。“皇上。您就放心吧。老臣只要每日忙着,就不会病,不会累。”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叹口气,知道不管怎么样劝说,都是没有用的,如果大明有一百个徐光启,他估计自己不用一年的时间,至少可以让大明的科技水平达到二十世纪初期的水平。只可惜,大明便只有一个徐光启而已啊!
等徐光启被皇上亲自送出了承乾宫的宫门,皇帝才被徐光启要求着返回,徐光启用手帕捂着嘴,看着皇上的背影,为了皇上对自己如此的礼遇而感动,但是看着自己手帕上面的鲜红的一团血液,又有些担心。
人如果可以不用死,却又多好呢?但是历史的魅力,就在于不管你是多么有雄心壮志的人。多么有本事的人,老天留给你的时间。就总是有限的!徐光启将手帕放入兜内,老眼仍然炯炯有神,因为他每天的工作是满满的,他还要回大明军械制造局去完成他今日的任务。
崇祯皇帝朱由检懂得徐光启的心事,知道劝说无益,老头该怎么样还是会怎么样的,对于老头的爱国热情,和老头对科研工作的热情,都深深的感动着,同时也激励着他自己,不让自己停歇,不让自己懈怠!这么多的忠勇老臣,都在古稀之年为大明操劳,为自己鞠躬尽瘁,自己有什么脸面好自怨自艾?自己现在也只不过是一个二十二岁的人,这样的年纪,就应该提前老龄化了吗?
崇祯皇帝朱由检当日召集了王承恩和曹化淳,和自己的最核心的两个太监一起整理总结着大明的京畿地区和整个大明形势和取得的成绩!当然,一切都只能够是以京畿地区为主,大明的京畿地区以外的地区,除了扬州,史可法也只能算是在扬州扎住了脚跟,只能是作为一个连接南北经济的切入点,皇帝的行政权力和军事力量没有到江南,纸上谈兵的事情,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不相信的,所以也没有对徐光启抱有太多的期待,只希望史可法能够让江南的经济稍微的平稳一些,能够让大明盐烟茶马制度在整个大明渐渐的形成一种习惯便可以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之所以在自己重生之初,大力的推行各种新政,疯狂的剿除旧有的封建官僚制度所养成的一些习惯,也并没有理想化到,想要一步到位的全面现代化,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他处于太平盛世,即便是他的统治力在全国都无可取代,即便是没有关外的建奴威胁,大明长期以来都是风调雨顺,想要一步到位的全面现代化,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最难改变的还不是观念,而是习惯!
这一个晚上,崇祯皇帝朱由检带着王承恩和曹化淳,一并召见了周延儒,温体仁,侯侚和范景文,几个比较接近新派思想的老臣了,范景文主要是作为旁听,范景文主要负责整个京畿地区的治安,还有基本的备用武装的发展工作!位高且权重!
周延儒和温体仁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政治改革和律法改革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侯侚主掌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经济改革,主掌大明中央银行,并主掌新纸币的推行和控制!至于老派大臣孙慎行和王永光,崇祯皇帝朱由检干脆连旁听都懒得叫上他们。
崇祯皇帝朱由检目前在京畿地区的统治力是百分之百的,之所以仍然保留孙慎行和王永光的阁臣地位,主要的考虑点是保持政体的平稳过度,不想过分的伤了一帮仍然在办事,仍然不能一脚踢开的老臣们的心,不想让大明京畿地区以外的其他大明地方势力官员完全看不到希望!
“一百万纸币完全进入市面流通,请求增发一百万两面额的纸币。”侯侚跟崇祯皇帝朱由检请示道,其实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新政开展之后,朝会的作用,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大事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平常就决策了的,朝会的更大作用,是向大臣们展示皇权,展示谁才是大明的老大,也给各个职能部门有一个集体接触的机会,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非常大的事情,再放在朝会中集体讨论的情况!
崇祯皇帝朱由检凡事亲力亲为,皇帝喜欢直接参与到政务中,就会让许多事情变得非常的简单!这毕竟是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但是这样高度集中的君主专权制度,也会给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就是一旦动起来,速度不是很好把握,开车的人都知道,一旦开的过快,刹不住车,也会出大事!
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很冷静的,纸币只要做到了高防伪,取代铜钱银钱,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对三年内,大明纸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非常的有信心,“暂时不要发行新纸币,过完年再看一看。要让大家对大明纸币更加的有信心!经济增长,货币发行都要把握好尺度,快慢都不是最重要的,稳定才是最为关键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对侯侚的经济工作在肯定了一番的同时,同时给出了重要的指示,和决策性的建议!
侯侚虽然觉得皇上有些保守的过头了,大明的银储备完全不止一百万两,再发行五百万两面额的纸币都没有问题啊,但是皇帝既然这么说也就只得答应下来。
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对于货币改革,是有一套完整的认识的,而他生活的跨度之长,见识过的货币进化时间之久,也为他提供了某种信心,他的经济知识并不是很丰富,却不影响他从整体上面对大明的经济步伐进行掌控!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虽然他并不是什么经济学家。
这个家,那个家,在很多实际作业过程当中,并没有多少用处,尤其是对于全国经济局势,这么大的,而且抽象的概念。(未完待续。。)
第0803章 远见卓识
“还有,今后朝廷将从银本位向金本位过度!这不容易!但是这个方向,不能变!”崇祯皇帝朱由检进一步明确的给出了自己的经济建设的思路,此时不是后世,大明帝国作为这个星球最为强大的一个经济体,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经济体制!
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但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世纪20年代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到了19世纪末,随着白银采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白银价值不断降低,金银之间的比价大幅度波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
银两本位是以白银重量“两”为价格标准,实行银块流通。
银币本位则是国家规定白银为货币金属,并要求铸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银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成和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白银;银币和白银可自由输出或输入,以保证外汇市场的稳定。
在我国货币史上,白银自汉代已逐渐成为货币金属,到明代白银已货币化,中国真正成为用银之国。但实行的是银两制,以金属的重量计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没有踏进货币制度阶段。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颁行《币制条例》,正式采用银本位,以“元”为货币单位。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是90%。名为大清银币。但市面上银元和银两仍然并用。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公布《国币条例》,正式规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89%的银元为我国的货币单位。“袁大头”银元就是这样铸造成的。但银元和银两仍然并用。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总重26。6971克,银八八、铜一二,即含纯银23。493448克。银本位币每元重量及成色。与法定重量、成色相比之下公差不得超过0。3%,并规定一切公私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其用数每次均无限制。同年4月,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发行全国统一的银币——“孙中山头像”银元。1935年国民政府又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
十九世纪后期,世界白银产量猛增,是白银市面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呈长期下跌趋势。白银价格的起伏不稳,加之体重价低不适合巨额支付。因而不同国家先后放弃银本位制。
自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遣使臣托梅。皮雷斯(tome pires)抵达广州以后,欧洲商人相继扬帆东来。欧洲、美洲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中国对外贸易由于获得广阔的新市场而急剧扩张,其内容也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巨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转向货币经济的步伐,对中国银本位和货币财政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中国与美洲间的贸易航线起点是福建月港(今龙海海澄)、厦门和广州等地,以马尼拉为中转口岸,终点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acapulco);澳门则扮演了中欧贸易枢纽的角色。
1565年,西班牙海军将领米盖尔。洛佩斯德利雅实比(miguel lopezlegaspi )率舰队自墨西哥出征菲律宾;1571年在马尼拉建立殖民首府;1585年设都护府,归新西班牙总督区(今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地区)遥领。当时菲律宾群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本地物产甚至难以维持殖民当局开支,利雅实比给新西班牙总督的报告就称殖民当局能从当地所得的“唯有肉桂而已”。而中国所产手工业品价廉物美,在欧、美及南洋各国素负盛誉。菲律宾殖民当局欲获资本原始积累之利,唯有从事对华转口贸易一途,甚至日用消费品也不得不就近仰仗中国供给。在菲律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