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 >

第3章

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第3章

小说: 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沈云芳这个傻姑娘虽然心里不咋乐意,但是又怕得罪婆家那些人,只得把自己刚刚分到手的一百多斤大米给了大伯哥,让他拿回去孝敬未来婆婆了。

    然后是舅妈偷摸的来家里哭穷,拉着她的手说当初是如何如何帮着她娘俩了,暗示她不能忘恩负义。

    这个傻妮子不知道是咋想的,为了有个好名声,居然就给那个舅妈拿了一百斤苞米。

    所以最后她自己就剩下几十斤苞米了。

    可能沈云芳这傻丫头还是有些指望才能这么干的,沈飞扬回忆了一下,这孩子不管是分粮前还是分粮后,都很少在自己家开火,差不多每天都厚着脸皮去村里的几个伯伯姑姑家,这家蹭一顿,那家混一顿的。

    当然谁看她这样的也不带给她好脸色的,但是她为了省粮食,就愣是当没看到,还是见天的一到饭点就凑到人家饭桌上去。

    这才是真的不咬人膈应人呢。

    就这样的,还想要好名声,估计在盖家屯,她的名声都臭到家了。

    沈飞扬就是想想都替沈云芳这丫头觉得羞愧,也替她的智商感到着急。这都是什么神一样的逻辑啊。

    把自己赖以生存的粮食都白送给外人了,就为了图个好名声,然后就在自己家跟前祸祸。难道盖家屯的人都是死人吗,在这的名声就不是名声了吗。

    沈飞扬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真是愁人啊,人家惹了祸拍拍屁股走人了,苦了她这个接班人还得在这受别人的白眼过日子啊。

    不到十分钟,粥就煮好了,她赶忙把灶膛里的柴火都撤了出来,拿着家里唯二的两个二大碗,一个盛粥,一个放剥了皮的鸡蛋。

    她又在灶台上翻了翻,没找到糖,只有一个绿色的酒瓶子里装了点酱色的液体,她拿到鼻子前闻了闻,确定这瓶是酱油。还有就是旁边要倒不倒放着的小半袋的大粒盐。

    家里咸菜大酱啥的到是有,只是都被藏到了地窖里,想到还要爬上爬下的,沈飞扬放弃了。她拿起酱油瓶子,小心的往鸡蛋上倒了点,然后用筷子把鸡蛋一点点夹碎,让每一个鸡蛋碎块都沾上点酱油。

    然后她就这么一口粥,一口酱油鸡蛋的吃了起来,不大一会儿两碗半粥,两个鸡蛋就让她唏哩呼噜的都吃完了。

    沈飞扬摸了摸肚子,感觉要是再有一碗她也能吃进去。哎,还是没吃饱啊。

    她从小凳上起身,肚子里随着她的动作响起了水声,这是不是就是水饱啊。

    没有在自哀自怨下去,沈飞扬手脚利索的把大锅和两个碗刷了,然后看了看天,也不知道是早上几点了。她还是决定先把自己家的几只鸡喂饱了,然后在出去上工。

第四章 家

    沈云芳家是个典型的东北农村屋子,一共就三间屋,一进屋就是堂屋,也是厨房,左右两面都有一个屋。

    沈飞扬昨天就是住在东面的屋子里,里面除了一个大炕及两个红木箱子,再就是一张四角桌和两个腿不太齐整的凳子。

    桌子上还有个煤油灯。是的,这个时候盖家屯还没有通电,家家晚上都靠着煤油灯照明。而沈云芳家的煤油灯早就没有煤油烧了,所以好长一阵子,她晚上都是摸黑的。

    她推开对面西屋的门,往里看了看,和她住的那屋没什么太大区别,只是这个屋子更暗。沈飞扬看了看窗户,比东屋的还小,而且窗户上都用报纸给贴上了。

    窗户下面就是一个大炕,炕上光溜溜的,连个炕席都没有,整个屋里就地上摞着放着几个柳条编的筐,最上面是个空簸箕。旁边杵着一把锄头和一把铁锨。地上还放着一个一看就用了很多年的菜墩。

    沈飞扬走过去,没嫌弃灰尘大,在筐里翻了翻,好东西肯定是没有,框里放了一卷塑料布,几根稍微粗点的铁丝,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还有一双棉手套,几块破布。

    转悠一圈,确定屋里都查看一遍了,最后把地上的那个菜墩拎起来,晃晃悠悠的走了出来。

    盖家屯地处山区,算是在山脚下。

    沈飞扬从屋里出来,就看自家院子挺大的,但是到处是鸡屎,正有四只老母鸡昂头挺胸的在院子里乱转呢。它们看到屋里出来人了,都热情的凑了过来,咕咕咕的叫了起来。

    估计是一天多没有人喂它们了,它们饿啊。

    沈飞扬看到它们后脑袋里第一个想法就是自家居然养了四只鸡,难道现在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吗?

    她愣在当地努力的想了想,嗯,好像这个偏远的小山村被这个****的年代影响不是很大,除了六几年那时候来过几次红卫兵,这些年基本就没有人来她们这里了。就是知青什么的,他们屯子也没来一个。

    所以就算在抓的最严的那两年,盖家屯里的村民还是该干啥干啥,该养鸡还是养鸡,没有太大影响。

    前年突然上面又下来了新命令,说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家各户都要大力发展养猪,支持国家建设,鸡鸭不管养多少均可,没有要求,但是猪必须要养,每家每户每年必须要向国家交售一头合格的肥猪,合格标准是达到一百三十五斤以上,交售到公社肉食站。

    当然要是养多了也是不准许随便买卖的,只能卖给国家。

    不过虽然家家都养鸡养猪,但是却家家都困难,因为沈飞扬想起来了,从沈云芳懂事起,盖家屯生产队到年底分的钱都很少,勤快点的人家,一家子一年下来能分到一百三四十块就不错了,要是懒的,一家人一年三五十块也是有的,而这些钱,要从年头花到年尾,油盐酱醋衣服鞋袜啥的啥啥都要钱,这些钱能将将巴巴够一年花用就不错了。

    至于想要多挣点钱,那就只能靠着家里养的老母鸡和大肥猪了。基本上每家都是把攒着的鸡蛋拿到供销社直接卖给国家,或者在供销社直接换东西用。

    这个年代鸡蛋是硬通货。拿着鸡蛋就可以直接当钱花。

    那有人就会想,既然这样,那在家多养几只鸡不就完了吗,再不行等年底把肥猪卖了不就有钱了吗。但是吧,这个年代人都吃不饱,养鸡养猪都不是容易事。

    要想鸡下蛋、勤下蛋也是要喂粮食的,要不光吃菜叶子,鸡也受不了啊。养猪那就更是了,它比人吃的都多,一般人家哪有那么多粮食喂啊,所以一年下来猪也是瘦巴巴的,国家的收购价格也低,所以算起来养猪并不能赚多少钱。

    但是这对于上辈子搞过养殖的沈飞扬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她有些眼光发绿的看着脚边几只老母鸡,感觉好像生活有了盼头。

    为了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这几只鸡是一定要养好的。沈飞扬振作精神,拿起门后面的大扫帚就开始划拉院子。

    沈家分前院后院,前院主要就是养鸡,后院是自留地,种点平时吃的菜什么的。

    前院大约有个四五十平,左面堆了点柴火,都是些树枝子,沈飞扬知道,这是沈云芳平时去山上放羊的时候顺手捡回来的,留着平时做饭烧火用,院门外还有一个大的柴火垛子,家家都这么放,堆得老高,留着冬天烧火用的。右边是半人高的鸡窝,旁边还用树枝子扎了个小院,这是平时四只老母鸡活动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现在那几只鸡却能在院子里散步。院墙是石头墙,这是当年沈云芳的老爹还在的时候,和沈家兄弟几个一起上山弄的石头,所以沈家几兄弟的围墙都是石头墙。

    沈飞扬对这个一米多高的围墙还是很满意的,第一就是安全,以后就她一个女孩子在这住了,有这么个结实高大的围墙在,从心里上就有一种安全感。再有就是可以隔绝一些人的视线,以后自己在家里搞点什么东西,也不能让人一眼就看透不是。

    现在石头墙的一周,都被种上了窝瓜秧子,这个月份了,叶子都已经脱落,就剩下几颗绿皮大窝瓜窝在地上。

    她把院里的鸡粪扫到一起,然后在门后又找了个破簸箕,把鸡粪都搓到里面,然后端着就去了后院。

    沈云芳家算是真真正正的坐落在山脚下,整个村子,她家在村里的最北头,紧靠着大山,顺着她家后院的小路,走不到十分钟就能进山。

    当然她家门前也有条通往山里的路,只是从那条路上去,先到的是一个小山坡,那里是她经常去放羊的地方。

    因为在后面就是山了,没有人家了,所以沈云芳家的后院比一般人家都大。

    后院整个就是一大片菜地,顺着房子的方向,纵横有两条小土路。

    沈飞扬端着手里的簸箕,顺着一条小土路往后院里面走去。

    现在是十月中下旬了,地里已经罢园了,就几个留种的蔬菜还在枝头挂着。

    沈飞扬径直往里走,尽头就是茅房,和农村所有茅房一样,三面板子一面帘子,四面透风。

    她把簸箕里的鸡粪都到了茅房旁边的一个粪坑里,这里是沤肥用的。沈云芳家没有猪圈,因为她家人口单薄,没有劳动力养猪。

第五章 大爷

    沈云芳一手掐着腰,一手拿着簸箕,仰头看着自己家后面的这座大山。

    这应该是长白山脉的一处分支,当地人叫这座大山为帽盖山,因为从远处看这座山就像有个帽子扣在那一样,由此得名。

    因为季节的关系,现在看来山已经不是郁郁葱葱的绿色了,很多树的叶子已经变黄脱落,在沈飞扬眼里是一样的美。

    只有在旅游的时候才爬过山的沈飞扬对大山有着一定程度的向往,那种看到大山后心里开阔的那种感觉是无法表达的。

    静静的站了一会儿,沈飞扬这才想起那几只还饿的咕咕叫的老母鸡呢,赶紧的回身往前院走,顺便在地里种着的大白菜上批了最外面的几个叶子,回到前院后,在菜墩上当当当几下就剁碎,然后心疼的从面袋子里抓了把玉米面一起豁上,算是把鸡食弄好了。

    沈云芳知道她这么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