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2006 >

第881章

重生之2006-第881章

小说: 重生之2006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规模决定盈利!

    规模越大,盈利越多!

    所以他将赚来的所有钱都用作扩大规模,横跨北京、上海、广州,超过五万平米的仓储中心,就是京东的杰作,08年开始了自创快递体系,想要和仓储融合在一起,形成属于京东自己的物流体系。

    拿到陆恒、梁伯韬等人的投资后,彻底开启了自配物流体系的建设,大笔大笔的资金砸了下去。

    并且还推出了上门服务这一种探索b2c增值领域的特色活动。

    可以说,京东的发展一直没有违背他们团队的理念,始终在以扩大规模为目的进行所有的商业活动。

    这个理念很对,稍微一解释,一般人也能听懂。

    但是有一点,可能一般人搞不懂。

    那就是规模越大、盈利越多,但京东目前规模已经算国内电子商务行业中最大的,为什么还在持续亏损?

    陆恒一开始皱眉疑惑,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不过很快,他就想通了,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规模还没有达到一定地步而已!”

    陆恒心里轻声说道,甚至还不自觉的代入到了京东管理团队中去,开始揣摩京东高层的想法。

    京东要做的是扩大规模,他们现在做的也是这件事情。

    去年一整年,大仓库从最开始的北上广,已经扩散到了其他一线、二线城市。

    自建的物流体系如今已经算是有模有样,即便不依靠其他快递公司,他们也能初步完成自家的自营店配送业务。

    员工数量更是得到了成倍的增长。

    在陆恒当初投资他们的时候,京东加上下面的最低层员工,数量也不过只有三四千人,但截止去年年底,记录在册的员工数量已经高达一万二千多人。

    如此多的增长,不仅是中低层员工的增多,也有物流体系员工的增多。

    换句话说,也就是属于京东的快递员越来越多了。

    想到这一点,陆恒就不得不惊叹。

    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的确和传统企业截然不同。

    他的恒成集团从当初第一家4s店开始,发展了三年,拥有近七十多家4s店,目前员工数量才堪堪突破四千这个数字,这还是加上两个工厂一个以及柚子科技旗下遍及各地的二手车市场专员。

    按照最好的设想,恒成集团的就业员工数量要想破万,起码也要三五年时间。

    但京东,就用了一年时间,便爆涨了近万人。

    若是再给他十年,那京东将会有多少员工?

    十万?二十万?还是百万?

    陆恒无法揣测到具体的数据,因为十年后的光景,他也不曾见过。

    至于现目前京东所执行的发展模式,通过那么厚的工作概况汇报,他也整理出来了大致的脉络。

    电器买卖涉及到巨大的现金流,厂家供货给京东、买家从京东手里买电器,然后京东再把成本支付给厂家。

    这里面是有一个时间差的!

    最短的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就是所谓的先款后货,京东先交钱给厂家,厂家在发货。不过这种情况,在现目前国内,并不多。

    尤其在京东商城售卖的货物,因为不管是京东还是厂家都无法保证,你的货物很畅销,可以完全卖出去,万一滞销了?谁都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一般短的结款方式会是一个月左右。

    长一点的结款方式那就多种多样了,有两个月一结的,也有一个季度一结的。

    甚至如果有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的,延长至半年结算一次,也不是不可能的。

    那么关键点就出现了,如此长的时间,消费者在京东购买电器所付出的现金,基本就落到了京东手上。

    这也就是所谓的现金流,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属于京东的现金流!

    这个现金流的数目按照现在京东每天平均三万订单的能力来计算,一年下来,绝对高达五十亿,甚至再过几年,等规模做上去了,高达数百亿,也完全不是问题。

    一年五十亿的现金流握在手上,即便京东一年亏一亿,那他要足足亏上五十年,才有可能亏完。

    而且现金流也不可能就这么握在手上,啥也不做,更不可能存在银行里,等着赚利息,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事情。

    刘强冬那一群人是傻子吗?

    肯定不是,人家是中国人民大学出来的高材生,想的东西远比普通人来的通透。

    在还款期限内,将现金流竭尽全力的利用起来。

    招聘员工、扩建仓库、搭建物流体系、和更多电器品牌进行代理合作、宣传推广、收购能对自己公司起到促进作用的企业、拓宽业务领域等等。

    反正,一切需要钱来解决的事情,京东都会把现金流洒向那里。

    在这样一番操作后,京东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合作的对象越来越多,现金流越来越庞大,即便如陆恒说的那样,每年亏得更多,但在比他还多几十几百倍的现金流情况下,亏损毫不足虑。

    当然,在这种过程中,现金流并不是万能的。

    毕竟那是迟早要还给厂家的钱,他们只是借用,一旦资金链断裂,连锁反应甚至会导致京东破产。

    可一旦到这种地步,京东也完全有办法去应对。

    譬如:融资!

    陆恒莫名发笑,原来自己当初投资京东的时候,担任的角色竟然是这样。

    以前读大学的时候,学习到相关金融投资理论的时候,还有些不解。

    此时,他才豁然开朗。

    果然,理论还是得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

    不过,如果在没有相当扎实的理论支撑下,怕是谁也不敢进行这种大胆无比的操作吧!

    所以总结下来,陆恒还是得赞叹一声。

    “读书,真好!”

    “呃,老板,有事吗?”

    白依静眨着大眼睛,疑惑的看向陆恒,张惟也紧张的站起来。

    陆恒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对白依静招手。

    “把饼干给我拿一盒过来,看这些东西,费脑子。”

    白依静看着只剩下半盒的饼干,撇了撇嘴,满脸不高兴的给陆恒端了过去。

    ps:已经更新两章六千六百字了,拆分两千字一章,也算三更爆发了。

    所以,悄悄地问一句,那个,就是那个,你们手上还有月票吗?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切(第三更!万更!)

    吃了点饼干、又喝了两杯茶,陆恒自觉精神了许多,便打起精神继续看向那一堆剩下的各种文件。

    明明已经看完了三家企业的资料,然而剩下还有一大堆,陆恒下意识抚额。

    一年时间没怎么梳理,到底还是堆积了这么多工作啊!

    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时间到底是有多么紧张。

    既要上学、还有同时处理好几个公司的事情,时不时还得出差去和其他所投资的企业开会,如此匆忙的安排下,创世纪这一块儿就下意识被他忽略了。

    但到了年底,这些工作,始终避免不了。

    想到这儿,陆恒不由叹了口气,早知道在最悠闲的十月、十一月的时候,就应该叫白依静把一些文件寄到崇大,自己在那里先行处理一部分。

    不过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卖,至于重生这种奇遇,且不说有没有第二次,但是为这种小事情再来一次,也太小题大做了。

    振奋起精神,陆恒投入到了海量的工作中。

    yy语音这边资料非常多,毕竟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他的枝枝叶叶肯定会长得又快又多,其中还涉及到另外运营上线的yy直播。

    不过陆恒前段时间才从广州回来,还跟李学零有过一次长达七八个小时小聚。

    在那时,陆恒就听李学零讲了个大概。

    所以今天浏览起来,他并没有费多少力气,花了四十多分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放下yy的,陆恒在稍事休息后,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其他投资企业里面。

    何氏集团的盈利一如既往的多,毕竟对于一个运作成熟,没有其他想法,而且做的还是传统修车行业的公司,他的资料基本没什么令人意外的地方。

    要说唯一一个大点的事情,也就是元旦时何亚军主动辞职,何新上位这件事。

    不过这件事,陆恒就是见证者,而且也是有力推手,他压根不需要通过文件来了解。

    剑川房产那边没有任何动作,陆剑川的工作重心、包括人,全都在北京这边。

    二环那个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文件上无非是写了一点工程进度而已。

    然而十一月份才举行奠基仪式,现在才过去两三个月,就是请鲁班来,也不可能给你凭空冒一座摩天大楼来。

    宅急达方面也没有太多的事情。

    其实也不是说没有,相反,琐碎的事情还是很多,譬如他们团队的组建,工作的开展,软件的开发,初营业的收益亏损等。

    然而在来北京前,陆恒是先把崇庆那边要处理的事情,处理了一个遍才来的。

    这里面自然包括宅急达。

    陆恒甚至还和叶北那伙人见了一面,在冬天的大晚上,一起凑着吃了顿热气腾腾的火锅。

    那么剩下的,也就只剩汽车之家和穷游网这两个公司了。

    说实话,一直以来,对于汽车之家,陆恒都不怎么关注,即便李响在汽车之家。

    其中因由,并不复杂。

    他才在汽车之家有几个点股份啊?

    压根没什么赚头,而且还是前世接触最多的网站,他要能提起兴趣去了解才怪。

    因此看了看那封蓝皮文件,陆恒直接就略过了。

    “反正就一份,而且那么薄,留到最后,最轻松啦!”

    陆恒心中暗想,看了一眼窗外,早就已经泛黑了。

    他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在这里坐了足足一个下午,不知不觉已经七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