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以嫡为贵 >

第440章

以嫡为贵-第440章

小说: 以嫡为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王妃恼火,“我说了,让你不要听太后的!”

    崇州封地是晋王府的,她身为晋王妃,崇州的账册一本没见过,崇州这么多年的盈利,她一两银子也没见着。

    太后和勇国公府在崇州搞什么鬼,谁知道?!

    但太后和勇国公这么不愿意把崇州交出去,一定有鬼!

    她不想唯一的女儿被人当枪使唤!

    这皇位谁继承,也轮不到长平郡主和她的儿子!

    她这辈子别无所求,只想女儿开开心心过一辈子,他要凑到太后跟前做什么?!

    长平郡主出嫁后,还是第一次回京,以前打算回来,结果怀了身孕,不宜远行,一次次耽搁,就到了今天。

    看到晋王妃对她的丈夫发脾气,怀里还抱着她的儿子,长平郡主有些不相信,眼前近乎咆哮的贵夫人是她的母妃,她唤道,“母妃?你这是怎么了?”

    晋王妃回过身来,眼眶一红,眼泪就掉了下来,正好掉在林小少爷的脸上,晋王妃赶紧帮忙抹去。

    长平郡主心疼了,原本晋王妃就孤寂,晋王妃寡居,门庭冷落,她的朋友也少,她一出嫁,晋王府就更清冷了。

    见惯了林家的热闹,就更觉得晋王府清冷萧瑟。

    长平郡主挨着晋王妃坐下,晋王妃抹掉眼泪道,“朝堂上的事,你们管不到,母妃不想你们掺和其中,等成儿正式过继后,母妃就向皇上请旨,随你们去洪州常住,这京都,离的越远越好。”

    长平郡主见晋王妃哭的伤心,她道,“母妃,你说的话,太后压根就不信,您何必坚持?”

    晋王妃苦笑,心底酸涩。

    这么多年,她到底在坚持什么?

    满京都,有谁有她这般命苦,怀着身孕,被污蔑善妒,从太子妃贬为侧妃,就为了给人腾位置。

    那么薄情寡义的人,她还想让他九泉之下瞑目。

    林大少爷站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太后不信什么?”

    长平郡主朝他摇头,不许他多问。

    等晋王妃疲惫之后,长平郡主抱过儿子,林大少爷搂着她,再问道,“我是你夫婿,有什么不能告诉我的?”

    长平郡主摇头,“有些事,你还是不知道为好,其实母妃说的话,我也不信。”

    说着,她叹息一声,“没想到我离京不过三年,这京都就变成这样了,母妃说的对,京都不是久留之地,还是尽早回洪州吧。”

第六百八十三章 安分

    晋王府过继一事,除了在议政殿上惹出点不快来,倒没再出其他的事。

    因为林郡马向着太后,惹恼了皇上,晋王妃亲自抱着林小少爷和长平郡主,亲自进宫给皇上赔不是,而且没叫上林郡马。

    晋王妃直接向皇上言明林郡马在朝堂上说的话是太后嘱咐的,她知情,但她的话不及太后管用,这世上,没有人比她更想和女儿,也就是长平郡主一家团圆的了。

    她向皇上恳请,等过继之后,她就随长平郡主一家去洪州常住,林郡马不擅长管理,请皇上派人管理洪州事物。

    晋王妃不介意活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只要她不做违反朝堂的事,又有何惧之?

    晋王妃诚恳的态度,皇上也体谅她的难处,这么多年,晋王妃深入简出,因为当年生下的只是个女儿,太后怪她不争气,对她并不好,可以说,这么多年,她就是被禁足在晋王府,打着孀居的旗号,还没人能替她说情。

    难得进宫一趟,林郡马的不识趣,皇上也就既往不咎了。

    皇上给林小少爷赐名萧安。

    平安的安,亦是安分的安。

    礼部尚书依照过继的规矩,晋王府正儿八经的过继外孙当亲孙,记载皇家玉蝶上。

    良辰吉日那天,皇上亲自给小晋王挂上一长命锁,皇室宗亲也纷纷送上贺礼。

    林大少爷和长平郡主住在晋王府,林大少爷爱热闹,要摆筵席,晋王妃高兴,也就由着她了。

    好好热闹一番,将来去了封地洪州,不出意外,应该到死才回京,和先太子合葬。

    晋王府管送请帖,离王府也不例外,但是邀请的是三老爷和三太太,没有明澜和楚离什么事。

    可怜明澜活了两世,第一次郁闷,还从来没有因为没有请帖这么不痛快过。

    但明澜想做的事,那是豁出脸也要做的,她找楚三少爷帮忙,帮他弄一份晋王府请帖。

    上午找他帮的忙,下午请帖就到她手里了,鎏金的请帖,一看被邀请人就身份不凡。

    明澜左右看看,道,“是真的吧?”

    虽然豁出去了,但万一被抓包,上赶着去参加筵席,多丢人啊。

    楚三少爷笑道,“我办事,大嫂还不放心,我只是好奇大嫂为什么要去晋王府,那可是太后的地盘。”

    在楚三少爷看来,那就是送羊入虎口,不过明澜这只羊有点特别,她百毒不侵,一般的后宅手段要不了她的命。

    明澜也知道晋王府的大门不好迈,但是这一趟,她非去不可,她还有去晋王府的可能,晋王妃来离王府,那是一点希望都没有,山不就我,我就山,没准儿晋王妃是赵皇后当年给未婚夫戴绿帽子的人证,而且因为是受害者,所以有可能站出来指证。

    她必须要去争取一下。

    不过筵席在三天后,她还有三天的时间犹豫斟酌。

    见楚三少爷好奇,明澜笑道,“我也不是一定就会去,只是有可能。”

    楚三少爷则道,“记得多带些人在暗处护着,别给人算计了。”

    要是出了什么万一,他这个帮忙弄到请帖的,还不得被剥掉几层皮啊,头一个就是他亲爹,大哥或许还不忍心下手,但也只是或许。

    办完了差事,楚三少爷就去书房找楚离,明澜看着请帖走神。

    晋王府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筵席,前去晋王府道贺的人也络绎不绝,这晋王府人来人往中,前去靖州查案的刑部尚书回京了。

    这一趟花的时间不多,一般的大臣查案,少说也要一两个月,一路上欣赏美景,再品味下佳肴,再在当地的美人窟里晃荡几天,时间就过去了。

    刑部尚书为人正直,是王爷提拔和信得过的,这案子又是老王爷弹劾的,刑部尚书敢不尽心尽力么?

    一行人快马加鞭回了京,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宫面圣,将罪证和靖州与案子有关之人的口供呈报皇上。

    这些证词,皇上早看过,没什么吃惊的,但是他很愤怒,因为刑部尚书禀告,“臣等去晚了一步,莫家在靖州的现银大部分被转移了。”

    他们查抄莫家,只找到搬不走的大件和金锭、银锭,银票只有几张小额的百两银票,其他的一张没瞧见。

    别说莫家的老巢在靖州,就是寻常官家,也不至于没几张千两万两的银票,这明显有问题。

    刑部尚书知道老王妃进宫找过太后,并把莫家典当房契地契的银票给了太后的事。

    刑部尚书怀疑转移莫家财产的就是太后的人,但这样没有凭据的事,不能从他一个负责查案的人嘴里说出来,更不能说与皇上听。

    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他刑部尚书的话也不是废话。

    虽然不说,但大家心照不宣。

    罪证确凿,容不得莫家狡辩,接下来就是定案了。

    然后……

    老王妃拖着憔悴无力的身子又进宫了。

    偏巧,太后因为长乐郡主的死备受打击,也同样的憔悴无力。

    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啊。

    太后办事不利,刑部尚书安然无恙的回来,还带回了莫家的铁证,是不是该给她一个交代?

    之前事情没办法,老王妃可以不追究,现在莫家罪行还没有昭告天下,刑部也没有呈报皇上给莫家定惩罚,就还有转机。

    她不就莫家脱罪,这也不可能,除非换个皇帝,但只要王爷和刑部尚书不死,谁做皇帝,莫家都在劫难逃。

    老王妃想尽全力替莫家留下一点血脉。

    六十万两,六条人命,不过分。

    但太后没有把握,她也没有那份精力,要不是钱全落到了皇上手里,最后给了楚大将军,太后真恨不得还给老王妃,这事她不干了。

    然后,两个身份尊贵了几十年的人,在永宁宫关于钱和人命展开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双方各让一步,六十万两,换莫家四条人命。

    老王妃离开之后,徐嬷嬷扶着太后去了御书房,替莫家求情。

    这是长乐郡主死后,太后第一次出永宁宫,皇上猜到她为何而来,但还是选择了见她。

第六百八十四章 求情

    太后到御书房是为了给莫家求情,但她开口说的却不是求情的事,而是谈钱。

    那六十万两虽然是老王妃给太后的,但在她手里转了一圈,就到了皇上手里,她其实没占到什么好处,反倒赔了不少钱,颜面尽失。

    只是这些话,她不便对老王妃说,毕竟让太后拿来填御膳房窟窿的不是老王妃。

    如果不是董记当铺在银票上做手脚,那笔钱就顶了大用处,解了太后之忧,太后和勇国公要责怪只能怪董记当铺,怪不到老王妃身上。

    再说了,太后也怕老王妃知道什么秘密,投鼠忌器,不敢撕破脸皮。

    直接谈钱,虽然俗了点,但是管用啊。

    皇上也没想到太后会这么说,他眉头拧着,太后道,“方才离老王妃进宫找哀家的事,想必皇上也听说了,之前莫家变卖房契地契,托离老王妃来找哀家帮忙,哀家和她相识多年,一时不忍答应了,现在莫家罪证确凿,哀家也知道皇上灭莫家的心,不敢替老王妃求情,那六十万两,还请皇上还给哀家,哀家还给离老王妃。”

    皇上眉头拧的没边了,道,“那笔钱,朕已经给楚大将军用来发放军饷了。”

    太后就道,“这才几天,我想楚大将军应该还没有用掉,皇上给哀家,哀家交给了离老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