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后途 >

第381章

后途-第381章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花轿子人人都愿意抬,胡惟庸拱手道:“多谢赵总管美言。胡某听说总管大人刚和家人团聚,还未来得及恭喜总管大人。胡某备了一点薄礼还望总管大人笑纳。”

    “胡参政客气了。”赵成的笑容更加诚挚,能与有权有势的大臣交好也是他们这些宦官渴望的。然而从古至今大臣似乎都不待见宦官体系,尤其是刘基这些文人见了他连个笑脸都没有,更别说尊敬他们了。

    胡惟庸上前一步,压低声音,“总管大人在宫内无法兼顾外面的家眷,胡某愿代大人照顾家眷一二。”

    赵成的笑容僵了僵,“咱家的家眷都是粗人,不敢劳胡参政费心。”

    “总管大人不必见外,惟庸已让人去保护你的妻儿,只要有惟庸一天,定能护你妻儿安全。”胡惟庸裂着嘴,露出满口森森白牙,像一只盯着猎物的野兽。李善长与郭惠同盟,刘基和马秀英交好,他早就想找个宫内人合作,相信赵成这个随时服侍在朱元璋身边的太监总管能给他带来更大的惊喜。

    话不用说透,赵成已经明白胡惟庸的意思,这是在变相的告诉他,他的妻儿多半被胡惟庸监视控制了。

    想到自己唯一的儿子,再想想胡惟庸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赵成心中苦涩,抬头看看附近的侍卫,确信他们听不到自己和胡惟庸的交谈,方才艰难地轻声应诺,“多谢胡参政的厚爱,奴才愿以大人马首是瞻。”从

    “哈哈,总管大人说笑了,我与你一见如故,不分彼此。他日惟庸飞黄腾达也不敢忘记总管大人今日的照拂。”“听到赵成的自称从“咱家”变成“奴才”,胡惟庸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才心满意足地踏进御书房。

    赵成握紧双拳,低下头遮住脸上的无奈和愤怒。

第四百八十五章 歇凉亭意外发现

    悄然无息中,胡惟庸和赵成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胡惟庸压根就不怕赵成变卦反悔,赵成已是太监绝了生育能力,赵小虎是他唯一的后代,他不可能让这根独苗出事。

    马秀英只当赵成贪恋权势,连妻儿都赶回老家不闻不问,其实赵成这样做对家人未尝不是一种保护。他深知朱元璋现在脾气暴躁,喜怒嗜杀,所以他才不愿让儿子留在京城以免若上祸事。如果他真不关心儿子,就不会请求朱元璋把赵小虎改为良籍,准许以后进学堂读书了。

    可惜他想让儿子避开权利斗争的漩涡,权利斗争还是找上门,对于胡惟庸的要挟他半点反抗的办法都没有,因为他不敢拿自己唯一的儿子去赌。此事禀告给朱元璋,胡惟庸最多丢官去职,但他儿子的性命就不能保证了,所以不管是为了儿子还是为了自己,他都只能答应胡惟庸的条件。

    马秀英不知她离开后还发生了这些事,她漫无目的地走在林**上。

    朱元璋嫌宫中树木不够葱郁,专门让人移植了许多几十年以上的大树种在皇宫,这些枝繁叶茂的大树已能遮挡强烈的阳光,却不能驱散酷暑的炎热,尤其是树上的蝉子驱之不尽,“知了、知了”叫得人心烦意乱。

    马秀英一掌拍在树干上,蝉子安静了片刻,很快又“知了、知了”的叫起来,仿佛在抗议刚才的遭遇,叫得愈发大声。

    马秀英揉揉发红的手掌,苦笑,自己跟这些蝉置什么气,它们鸣叫是出于本能,人力再无穷也不能灭绝动物的本能啊,就像人再厉害也不能阻挡生老病死啊。

    逊影急忙拿绢帕擦拭马秀英的手。

    福顺小心翼翼地问道:“主子现在回坤宁宫吗?”

    马秀英摇摇头,“我放心不下皇上,一会还要去御书房瞧瞧,就在这附近坐一阵。你择一处僻静的地方,不要碰见来往的官员。”

    福顺在前面引路,“奴才知道御书房后面的碧桐苑有一座云岑亭,就修在西岩山上,离御书房不远还能看见这边的动静。”

    没走几分钟就到了云岑亭,这座小巧玲珑的亭子依山而建,掩映在绿树丛中,亭台相间,清幽雅致。站在假山下只能隐隐看到亭子的翘角,站在亭子里却能望见远处波光粼粼的御湖、近处高低错落的殿宇。

    微风穿亭而过,既清爽又怡人。马秀英烦躁的心似乎也得到舒缓,倚栏而坐,安静地数着御书房上金灿灿的琉璃瓦片。

    这一坐就坐了近两个时辰,期间马秀英看见许多大臣出入御书房,有些人脚步匆匆,有些人慢慢吞吞。突然她发现一个宫女在御书房外面的树林徘徊,久久不肯离去。

    距离太远,马秀英看不清对方的模样,就吩咐福顺悄悄去查看宫女的身份。

    片刻之后,福顺回转禀告那宫女是景阳宫的女吏郭霞。

    “郭霞?她在御书房外做什么?”马秀英面色一沉,郭惠前脚离开,又把郭霞派来,真是片刻都不安宁。

    福顺道:“奴才没有惊动她,奴才瞅着她好像在等人。要不要奴才把她叫来让主子查问?”

    “不必了,你派个人去树林监视她,且看看她在等谁,都说了什么。”马秀英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远处的郭霞。

    夕阳一点一点西垂,天色渐渐昏暗,御湖成了一面灰蒙蒙的镜子,琉璃瓦也不再反射太阳的金光,终于看见大臣们陆陆续续离开御书房,马秀英注视到郭霞走出树林快步迎上一个官员,交谈了几句就分道扬镳。

    前后不差十分钟,福顺也收到消息,“启禀主子,跟郭霞交谈的大臣是韩国公,她好像还给了韩国公一样东西。两人接触的时间太短,我们的人未能听见他们说话的内容,是否把东西截下来?”

    “没有证据只怕李善长不会承认。”马秀英摇摇头,出了云岑亭向御书房走去。一路上她面容平静,举止从容,唯有紧抿的嘴唇和淡漠的目光昭示她在强忍怒气。

    郭惠和李善长果然早有勾结!

    郭霞来见李善长必然是受了郭惠的指使,瞧着他们娴熟的态度怕不是第一次接触了,难怪郭惠没有娘家人撑腰依然在宫中气焰高涨,原来是李善长在背后偷偷扶持。按说两人非亲非故,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牵扯到一起,除非两人有相同的目的。

    马秀英下意识地就想到两人同盟是为了对付自己,否则李善长怎么会冒着风险和一个深居后宫的妃子私下勾结,正是因为自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啊。

    再联想到后宫的动静和朝堂的风云变幻,马秀英愈发肯定他们联手欲将自己除之而后快。纵使她知道历史上记载马皇后从未被废过,此刻也不禁心生寒意。

    回望历史的人可以笑言前事,处在历史中的人谁又能真正做到事不关己?

    她暗叹了一声侥幸,今日意外的发现令她愈发提高警惕,她觉得自己若是再像以前放任事态发展,迟早有一天会被两人赶下后位。她对权势并不在意,可是失去她庇护的孩子们怎么办?不行!一定要在两人发难之前先把他们收拾了!

    收敛心神,马秀英走进御书房,室内灯火通明,碎瓷烂纸不见踪影,多宝阁上的物品焕然一新。赵成轻手轻脚地收拾奏折,朱元璋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马秀英低声问赵成,“太子呢?”

    朱元璋听见声音,睁开眼,“朕让他回去休息了。”

    “皇上现在用膳吗?”马秀英瞧了瞧朱元璋,他虽然已经恢复了气色,脸上还是流露出疲惫。

    “不必了,朕现在没有胃口。”

    “多少吃一点垫垫肚子,皇上不为自己也要为妾身和孩子以及天下百姓保重龙体。”马秀英径直吩咐赵成传膳,又劝朱元璋,“皇上用过膳请去休息,今晚不要熬夜批阅奏折了。若是鄂国公泉下有知,也不愿见皇上为他忧虑心悸。”

    朱元璋无奈,只得起身和马秀英来到隔壁的膳室。两人都有心事,面对美味佳肴如同嚼蜡。

第四百八十六章 常府吊唁开平王

    心不在焉地尝了一点食物,朱元璋搁下筷子,不住叹气。

    马秀英刚要劝他,就听他说起常遇春的丧事礼仪,“朕已下令出按宋太宗为韩王赵普的治丧礼仪来为常遇春治丧。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着宫廷画师为他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配享太庙。”

    马秀英说道:“鄂国公获此殊荣,九泉下也能瞑目了。皇上毋要再忧思。”

    “他一生为将未曾败北,当得起此殊荣。”朱元璋倦怠的声音里充满了无限痛惜。

    马秀英见朱元璋只谈常遇春,没有提及其家人,忍不住说道:“请皇上恩准妾身去探望鄂国公家人。妾身已让逊影和太医在鄂国公府照顾太子妃及其家人。”

    常美荣虽然还没嫁给朱标,但两人婚期已定,算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妃了,马秀英派宫人去照顾她并无半分不妥。

    朱元璋点点头,“你让赵成陪你去,把朕的旨意也带去。赐封蓝氏为开平王妃,长子常茂为郑国公,食禄二千石,予世券。”

    马秀英犹豫了一下,问道:“太子妃和太子的婚期是否延后?”

    从古至今,家中有直系亲人去世,家人都要为其守孝,尤其是在守孝期间子女讲究披麻戴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常美荣到时总不能穿着白色的孝服出嫁吧。

    “婚期若要更改就得延至三年后,太子妃位不能空悬那么久。九月十一亦在百日之内,一切还是按原来的计划筹办吧,这期间就让太子以女婿身份为常遇春守孝几月。”说完这些话,朱元璋的脸色更加阴沉。朱标第一次成亲就遇上丧事,太不吉利了。这一刻,他竟然有些埋怨常遇春死的不是时候。

    丧事期间,用喜事来冲丧事的习俗也有,常美荣在百日内出嫁倒也说的过去,只是马秀英担心在这种悲痛的情况下常美荣还有心情嫁给朱标吗?但愿这件事不要影响到小两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