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做就做,朱元璋四处征求贤才,派人寻找高人,连为元人效力的官员他都不嫌弃,愿用高官厚禄招揽。有些前朝官员怦然心动,但也有些官员无动于衷。
元朝的行省参政蔡子英,自从元朝灭亡后,就跟着扩廓铁木儿逃到定西。扩廓铁木儿兵败逃跑后,蔡子英四处流亡。朱元璋听说他的大名,命人将他的相貌画下来,在各地寻找。
汤和找到后将他送到京城,朱元璋亲自为他解开枷锁,以礼相待,后来又给他封官。
他却始终不肯接受。一天晚上,他忽然悲痛欲绝,大哭不止。
下人禀告给朱元璋,朱元璋就问他哭的原因。
蔡子英直言不讳地说想起了旧主。
朱元璋知道他很难回心转意,就命人将他送出塞外,让他继续跟随元主。
除蔡子英外,元朝的行省都事伯颜子中也是一位宁死不从的旧臣。伯颜子中曾经守卫赣州,陈友谅攻破赣州后,伯颜子中逃到福建。朱元璋一再招揽,他都不肯前来。后来,布政使沈立本找到他,派人以重金相聘。他不愿为朱元璋效力居然饮鸩而死。
朱元璋为了展现自己的开阔胸襟,依然让人把他好生安葬。
尽管招纳贤士的过程并不尽人意,朱元璋连元朝旧臣都能容纳,以及善待众臣的举动还是让无数文人感动,一时各地文士纷纷前来投靠效力。
第四百二十三章 汤和醉酒后失言
朱元璋考核录用了大批文人,这么多文人一时无处安置,他竟派到各部军中做监军。
但是这些文人平时埋头苦读,根本不通战事,却又自以为是,喜欢指手画脚,军中将领对此极大不满,苦于有拱卫司的监察,众人敢怒不敢言,文武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
马秀英自从和影卫断绝了联系,对外面的事一无所知,偏生有人不愿让她清闲,想要借此事把她引出来。
李善长对胡惟庸说道:“皇上重文轻武,已经引起武将的惶恐。马氏素来和这些武将交好,定然不会冷眼旁观。”
胡惟庸疑惑道:“皇上重文轻武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老师为何要惊动马氏,让她去保这些武将?以后有这些武将的扶持,我们更不好动她啊。”
李善长捋须笑道:“皇上孤行己见,消弱兵权势在必行,岂是马氏能阻拦的。引她出来无非是要让她多多露出破绽,她管的事越多,皇上就会越加厌弃。否则她一直缩在后宫,想抓她的把柄可不容易。”
“学生明白了。”胡惟庸恍然大悟,立刻着手去安排事宜。
徐达嫡妻张氏之死就成了导火索。
胡惟庸知道汤和跟徐达关系很铁,也是在钟离结拜的兄弟,而且跟马秀英关系好像也不错,就让人去挑唆汤和。
钱柏是汤和部队的监军,这次汤和护送蔡子英回京顺便向朱元璋禀告战事,他也回来了,相约汤和喝酒,在宴席上装着酒意上头,大放厥词,“张氏固然言语不敬,但是皇上的处置有失偏颇,皇上怎能因一愚昧妇人的话就对你们这些曾经的生死兄弟产生猜忌呢?张氏好歹是魏国公明媒正娶的妻子,皇上就算要处置她,悄悄寻个由头就是了,如此大张旗鼓地下旨赐死,让魏国公脸面往哪搁啊?下官实在担心,他今天杀了张氏,明天是不是就要对魏国公提刀,后天就要对您动手……”
汤和一杯接一杯,越喝越苦闷,要说众人中与朱元璋相处时日最长的非他莫属,当初还是他把朱元璋叫到郭子兴军中。亲眼见证朱元璋一步步从小卒成为九五之尊,也亲眼看着昔日的好兄弟越来越冷酷,越来越无情。
妻子是什么?是与丈夫地位平等,在服制,车制等礼仪制度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正式配偶啊。朱元璋随随便便就把徐达的妻子杀了,是不是意味着也可以随随便便杀死徐达?杀死他们这些曾经的兄弟和伙伴?
抛开昔日的情分,汤和只看到君臣之间冷漠的从属关系,呵呵,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似乎就决定了他们今后的命运。
钱柏继续不遗余力地挑拨道:“皇上如今重文轻武,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一旦天下太平,武将无用,就会被皇上弃之如鄙履。好一点或许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坏一点没准就是越王勾践之兔死狗烹啊……”
汤和愤懑于胸,用头重重磕桌子,悲呼道:“皇上不公,皇上您为何要做那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我该何去何从?”
这本是一段酒喝多了无意发泄的牢骚,汤和酒后自己都不太清楚说过的话,然而他的抱怨却被钱柏告知胡惟庸,最后一五一十传进了朱元璋的耳朵。
朱元璋为此勃然大怒,又是一个对他分封不满的人,同样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他封他们做国公还不满足吗?难道要封他们做异姓王,或者把皇位让出去,这些人才满意?
当时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实行分封制,不同的是汉高祖是封异姓王,朱元璋采取的是封同姓王的做法。朱元璋怕异姓王威胁到他的统治,封功臣的时候,异姓最高爵位为“国公”,有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信国公汤和,共七个公爵,这些人死后才被封王。
接二连三有人抱怨封赏不公令朱元璋十分生气,越是出自信任的臣子,越是让他感到害怕和愤怒。他敢杀张氏,难道就不敢杀你汤和?他派人将酩酊大醉的汤和打入死牢,着令等汤和酒醒告知其罪行再处死,让汤和死得明明白白。
汤和出事,信国公府一下乱了套,汤和妻子郭芸素来没有主见,只会在府中哭泣悲伤。这时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去宫中求惠妃和皇后。
郭芸醍醐灌顶,郭惠是她的亲姐姐,不会见死不救,马秀英向来尊敬汤和,想必也不会坐视不理。她立刻换上诰服,慌慌张张赶到皇宫,先以探望亲人的理由见到郭惠。
一见郭惠,她就痛哭流涕地求道:“姐姐,求你这次一定要帮帮我家国公……”
郭惠其实已经从李善长派来送消息的人口中知道了事情始末,却还是装作大惊失色地样子喊道:“哎呀,妹妹快和我去求见皇后,只有皇后才能说服皇上改变心意啊。”
两人不敢耽搁,匆匆到坤宁宫觐见马秀英。
马秀英对郭氏姐妹的联袂拜见好生奇怪,还是让人请她们进来。
郭芸不等马秀英发问,就跪下乞求道:“求皇后娘娘救救臣妇一家,我家国公酒后失言触怒了皇上,已被打入死牢,等他酒醒,皇上就要杀了他!”
马秀英震惊,汤和可是朱元璋素来尊敬的老大哥,朱元璋竟要杀他?她问清缘由后连忙对郭芸说道:“你别慌,既然皇上要等信国公酒醒才处置,我们还有时间。信国公醉得一塌糊涂,才会说些无德的话,估计一时半会还不会醒来,本宫会趁这段时间尽力劝说皇上。”
郭芸急得六神无主,万一汤和醒来的时候马秀英还没说服朱元璋,汤和岂不是要人头落地。
逊影把她拉到一边悄悄叮嘱,“皇后的意思是让信国公暂时不要醒来,一直醉着……”
郭芸恍然大悟,连忙谢过马秀英和郭惠,又心急火燎地出宫去找人疏通死牢的狱卒。
马秀英知道汤和生死就在转瞬之间,不敢耽误,立刻换了正服去见朱元璋。
郭惠目送马秀英离开,心中冷笑,后宫不得干政,马秀英这是自己往枪口撞啊!
第四百二十四章 以美食相劝皇上
马秀英匆匆往交泰殿赶去,她知道朱元璋非常勤政,这个时间估计还在交泰殿批阅奏章,到了殿外,看到全副武装的侍卫林立,便知朱元璋果然还在里面忙碌。
侍卫队长见马秀英一身皇后冠服,非常正式的仪容,微微吃惊,上前觐礼后说道:“皇后娘娘稍等,属下这就让人禀示皇上。”
“不用,本宫就在殿外静候。”马秀英拦住侍卫,示意他不要惊动朱元璋。来的时候她心急如焚,一心想尽快见到朱元璋为汤和求情,然而看到战战兢兢的宫人和戒备森严的侍卫,她突然警醒,这个时间朱元璋的心情一定很糟糕,如果贸贸然地闯进去惹恼朱元璋,恐怕适得其反,必须想个万全之策先打消朱元璋对汤和的猜忌,然后才能求他释放汤和啊。
如此一想,她反倒不急着进去了。宫人连忙给她端来椅子,她静静地坐在上面如同磐石,心里却汹涌澎湃,掀起巨浪。一句酒后失言的话就能让朱元璋不惜对自己最信任的臣子下手,先有徐达之妻张氏,再有汤和,难道他真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残忍暴戾,要大肆杀戮功臣了?
不行!她不能让朱元璋做这种卸磨杀驴的事,史书如何评价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不能忘本,杀掉曾经为自己出过力的伙伴,这是人性灭绝的表现,不能也不该出现在朱元璋身上……
尽管马秀英已经命令侍卫队长不要惊动朱元璋,但朱元璋怎么可能真的不知外面的情况,哪怕是只苍蝇在门口飞过都有人禀告他呢。
此时赵成就向他禀告皇后在殿外静候,包括一刻钟前信国公的妻子曾经入宫求见惠妃和皇后的事。
他听了赵成的话,没有出声,若无其事地继续批阅奏章。马秀英定是为了汤和而来,他现在不想听任何人为汤和求情,索性晾一晾马秀英,让她知难而退。
斗转星移,当朱元璋看完最后一本奏章才发觉太阳早就沉入地平线,月亮都升起来了,他揉揉酸涩的眼睛,问道:“皇后可回去了?”
赵成毕恭毕敬地回道:“皇后一直在殿外等候,不曾离开。”
朱元璋一惊,从马秀英来到现在,起码有两三个时辰了,她就一直在殿外?不由怒道:“你们都是死人吗?皇后等了那么久,也没人上前给朕说一声?”
早就给你说了,是你自己不当回事啊。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