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后途 >

第303章

后途-第303章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两人相顾无言,都清楚朱元璋最恨手下背叛,谢再兴的事实在是不好说啊。

    却说谢再兴叛降张士诚本是一时冲动,听说昔日顶头上司李文忠要来征讨他顿时心虚胆怯。而他手下的士兵原本和李文忠的士兵同出一军,打起仗来更是没有底气。

    他刻意避开李文忠,率领张士诚的军队进攻战略要地东阳,结果被追到义乌的李文忠与胡深打得狼狈不堪,仅以单骑走脱。后来他又随同李伯升进攻诸全新城,又再一次遭遇兵败。一败再败,毫无招架之力的谢再兴只好和弟弟谢三、谢五死守余杭不出。

    李文忠兵临城下,好言劝道:“老将军机智多谋、英勇顽强,一直忠于职守,卓有战功。如今且莫为了一些小事犯下后悔终生的错误。”

    谢再兴站在城墙上愤然道:“若不是朱元璋一而再再而三的欺人太甚,若不是朱文正的目中无人,若不是栾凤、李梦庚几次三番的嘲笑讽刺、节制我部下,我怎会如此?”

    李文忠说道:“你误会王爷了,诸全乃是兵家要地,他委你身负重任镇守诸全是对你信任有加。他常说你是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你贪墨受贿一事他没有计较,你私下交易军中违禁物品他也没惩罚你。他把你大女儿许给都督朱文正,二女儿许给相国徐达都是出于一番好意,一个是他的亲侄子,一个是他的股肱重臣,不算委屈令爱吧?当日徐相国可是风风光光地把你二女儿娶进了门,提起这两门亲事不知艳煞了应天府多少百姓。至于文正那小子,王爷已经把他狠狠训斥了一番,说他不敬长辈,罚他面壁思过。”

    到底是有文化的武将,李文忠此话一出,莫说余杭的将士闻之变色,就连谢再兴的弟弟谢三、谢五都用奇怪的表情注视着谢再兴,仿佛在责怪他误会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引导大家走上了歧途。

    谢再兴有苦难言,惨笑连连,“错也罢,对也罢,如今你我已成敌对之势,多说无益。”

    李文忠继续劝道:“我已查明原因,你因一些误会投靠张士诚并非故意反叛,再说你又是我的旧部下又是我的亲戚,我实在不忍看你就此死去。若是你肯归降,我可保你不死。”

    谢再兴大声问道:“此言当真?”

    李文忠指天发誓,“我当着所有将士面前发誓,不会杀你和你的亲人。”

    谢三、谢五等人顿时激动起来,他们已经走投无路,如果朱元璋肯重新接纳他们,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好好,有你这句话我也算瞑目了。只求你信守诺言,不会杀我亲人。”谢再兴说完看了看兄弟几人,毫不犹豫翻身跃下城墙。他很清楚就算李文忠不会杀他,朱元璋也不会放过他,不如死得干脆利落,给家人留一线生机。

    “大哥!”

    “谢将军!”

    众人惊慌呼喊,却止不住谢再兴的下坠之势。只听“嘭”的一声,刚才还在城墙上声如洪钟的谢再兴已经变成一具脑浆迸裂的尸体,鲜血无声地涌出来,渗入大地。

    这样的结局谁也没料到,所有将士沉默无语,谢三、谢五掩面泣之。

    李文忠黯然神伤,哑声说道:“将谢将军的尸身带回去,仍依我军将领厚葬。”

    谢三、谢五在城墙上跪拜叩谢,随即领着子侄五人打开城门投降。一场反叛闹剧便以这样悲情的方式收场。

第三百六十四章 对将士要有诚信

    然而让李文忠想不到的是,当他押解谢再兴的兄弟和家人回应天府叙职时,朱元璋竟然下令要将谢再兴的族人全部处死。

    李文忠劝阻道:“我已答应谢将军,饶他全家不死,舅舅若是这样做恐怕会失信于人,今后再无肯降者了。”

    朱元璋固持己见,“谢再兴是我的亲家,他都敢反叛我投靠张士诚,叫天下人如何看我。你不要再劝,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李文忠没有办法,只得去求马秀英。

    马秀英虽然说不再管朱元璋的政事,但听闻这事牵涉到李文忠的名声就急忙求见朱元璋,“我早就给你说过,越俎代庖乱许配那些女孩早晚会出事情。哪有做父母的连自己女儿出嫁之事都不清楚的,又不是货物的供给分配,这次可惹出事端了吧。”

    朱元璋不服气,“是谢再兴自己不识我的好意,与我何干?”

    马秀英气结,“是,是,怪他不识你的好意自取灭亡。但是文忠在他临死前已经答应不会杀他家人,你又何必让文忠失信于人?”

    朱元璋嗤之以鼻,“对一个叛将有何诚信而言?”

    马秀英叹气劝道:“王爷,你现在的杀戮之心越来越重了,昔日朱亮祖反复叛变,你仍然宽宏大量地原谅他,让他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如今因为你的错误致使谢再兴无奈叛变,你却不肯原谅他还要将他全家斩尽杀绝,你这样做不仅使自己失去了一员大将,也会令其他将士寒心啊。”

    朱元璋仍然听不进去,说道:“变的不是我,而是邵荣、赵继祖、谢再兴这样的将士。秦淮河上的霓虹灯火迷乱了他们的眼睛,纸醉金迷的生活蒙蔽了他们的内心。他们都忘了当初跟我起兵的初衷,只顾当下安逸的生活了,稍有不顺便起反叛之意,这样的人决不能姑息养奸。我今日心软,留下他的家人,他日必然再生祸端。”

    “可是谢再兴已经畏罪身亡,你何必把对他的怒气撒在他的家人身上?”

    “他的兄弟、儿子都跟着反叛,自然应当受到刑罚处置。”

    马秀英十分生气,怒道:“那他还有两个女儿是不是也应该被株连?朱文正、徐达都是他的女婿,是不是也该杀头?还有我和你跟他是亲家,是不是也应受到刑罚处置?”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胡闹!女子嫁人,理当从夫,即是夫家的人自然跟娘家没有关系了。”

    “那以后咱们王府的女儿嫁出去是不是就跟咱们没关系了?”

    “本王的女儿怎能和别家的女儿一样?”

    “你总是说你的儿女不能和别人家的儿女一样,可是你别忘了,天下父母的心情是一样的。谢再兴若不是因为女儿被你乱许配怎么会起反叛之意?若不是为了给他孩子留条生路,他又为何甘愿自戕?”马秀英越说越气愤,数落道:“何况文忠当着无数士兵答应过他,不会杀他家人,如今你一意孤行不仅让文忠失信一个死人,更让文忠以后如何面对那些归降的将士?别忘了文忠也是咱们一手扶养大的孩子,你不心疼他,我心疼他!我可不希望他被别人暗地戳脊梁骨,骂他言而无信。”

    朱元璋被马秀英数落地越来越没气势,最后只好妥协,并对外宣布道:“谢再兴曾经立下许多功劳,叛非其志,死前已有悔意,故本王宽宏大量,既往不咎,饶恕其家人罪行。今后还望各位将相励精图治,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但是朱元璋还是憋了一口恶气无处可泄,便将朱文正召来痛斥一番,“同样都是我的侄儿,你看文忠多懂事,屡建奇功,你却好逸恶劳,只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我时常听将士说你骄侈觖望,即使对长辈也目中无人,这次更是激得谢再兴叛变,你给我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朱元璋亲生儿子多了后,就不在乎义子了。他让李文忠认祖归宗,也让朱文正重新归到大哥名下,这样大哥就有后代延续血脉。朱沐英是个孤儿,不知父母姓氏,所以仍然跟他姓朱,当着养子。

    朱文正还以为朱元璋召他来是要奖励他,没想到是被朱元璋骂得狗血淋头,又羞又气,连马秀英的面都没见,就愤愤不平地离开应天府。

    待马秀英听得消息,朱文正早已返回洪都。

    马秀英一边写信宽慰他,一边指责朱元璋,“你为什么要听信外人的话,文正是我们养大的孩子,他的脾性你还不了解吗?江西之平,他功劳最大,若不是他率部死守洪都拖住了陈友谅八十多天,立下了决定性的大功,你能那么轻易打败陈友谅吗?建立吴国分封功臣的时候,你要封他官爵,这孩子多懂事,让你把最好的奖励和官位留给外姓功臣。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位将士时,文正没有得到任何封赏依然毫无怨言地镇守着洪都。他哪一点不如其他将领?他和文忠、沐英都是咱们朱家的好儿郎!明明是你自己的过错你却要推到文正身上,你才是应该好好反省的那个人!”

    朱元璋被斥得恼羞成怒,忍不住说出自己的私心,“我才刚刚建立一个小小的吴国,元廷并没真正推翻,此时正是需要收买人心的非常时刻,我把最好的空缺优先分配给了外姓属下,他们才会死心塌地为我所用。文正是我自家人,等我一统天下、成就大业,他这个亲侄儿还怕没有富贵吗?”

    还有一个原因朱元璋没有说出来,世子朱标这时已经有十岁了,朱元璋害怕如果再封赏朱文正,会让朱文正功高盖过幼主,权重难制。他虽然口口声声说把朱文正、李文忠、朱沐英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但是当他的亲生儿子朱标等孩子出世后,他的心境已经慢慢发生了变化,侄儿再亲也不如自己的血脉亲啊。他决不允许他的侄儿、养子将来会凌驾于他的亲生儿子之上!

    马秀英没有朱元璋想的那么复杂,她听到朱元璋并没忘记朱文正的功劳,答应统一天下后再给予奖赏,不由嗔道:“那你赶紧写信给文正说一声,免得这孩子误解了你的意思。”

    朱元璋点头答应,但是繁重的军务和一件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情,以至于最后又酿出不幸的悲剧。

第三百六十五章 赌气犯下大错误

    让朱元璋转移注意力的消息便是张士诚又称王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张士诚也听信了“富汉莫起楼,贫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的童谣,他才不管朱元璋已经建立吴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