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夫,你何必和那老匹夫死战,一箭将他射下来便是。”蓝玉愤愤不平,常遇春的射术无人能及,百米之外都能取人首级,想要对付一个朱亮祖还不是手到擒来,干嘛要这么费劲单挑。
常遇春怒道:“这是一条好汉,岂可暗箭伤人,我要和他堂堂正正地对决。”
蓝玉不再吱声,心里嘀咕:连骑马打仗都成问题了,你还想堂堂正正对决。
次日,常遇春因伤不能出战,徐达策马奔至城下劝道:“朱大帅,徐某敬佩你是一条汉子,不愿与你再起战戈,你若愿意归附国公,国公定会既往不咎,洗刷你的冤屈。”
朱亮祖须发皆张,仰天长笑,愤慨道:“徐达,朱某承认你和常十万都是好汉一条,但我们各为其主,你要战就站,毋须废话,朱某誓死守卫宁国!”
没得谈,双方只好继续交战。一连攻了数日,徐达都没攻下宁国,只好据实向朱元璋禀报。
朱元璋闻讯驻守宁国的朱亮祖竟然是自己军中叛变的将领顿时雷霆大怒,他可以接受来投降的将领,但最恨自己军营出现叛徒,当即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宁国,当面处罚这个叛徒。
常遇春收到消息,急忙手书一封拜托袁兴交给马秀英。
原来常遇春和朱亮祖几番较量下来,早已彼此惺惺相惜。奈何朱亮祖犯了朱元璋大忌背叛,又誓死不降,一旦他被擒肯定必死无疑。可是他背叛也不是没有原因,而是被小人排挤才致如此。所以常遇春恳请马秀英能说服朱元璋手下留情,饶他不死。
马秀英深知朱元璋此刻正在气头上,贸然相劝必然适得其反,她便不动声色地为朱元璋整理行李,待朱元璋要出征的时候,她才殷殷叮咛道:“国公速去速回,莫叫我和孩子们牵挂。”
朱元璋搂住娇妻爱儿,豪气万千,“放心,待我除了朱亮祖那叛徒,即刻返程,争取在你生孩子之前赶回。”
朱标懵懂地问道:“爹爹,什么是叛徒?”
朱元璋怔了怔,脸显戾气,“就是不忠不义的小人。”
朱标还要再问,马秀英弯腰指着袁兴说道:“譬如你袁兴舅舅,他好不好?”
朱标脆生生回道:“好!”袁兴每次见他都会给他带好玩的东西,还愿意给他当马骑,当然好了。
“如果有一天,你爹打了袁兴舅舅,袁兴舅舅不服气,从此不听你爹的话,也不对你好了,你爹就认为他是个叛徒,是个不忠不义的小人。”
袁兴十分委屈,指着自己的鼻子欲哭无泪,有这样拿来当示范教材的吗?
朱标急了,扯着朱元璋的衣摆,“爹爹为什么要打袁兴舅舅啊,我不要袁兴舅舅变成叛徒。”
朱元璋一个头两个大,连忙解释,“袁兴不是叛徒,我也不会打他。”
马秀英趁机说道:“你当然不会这样,可是军营中却有些将领气量狭小,排挤新来的将士,致使这些新来将士愤岔不平,最后叛出军营。你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哪怕多出一个朋友都比多出一个敌人强,何况是多出一个得力手下,所以你不要轻易被愤怒冲昏头脑,多想想每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我听说朱亮祖原本是你军中将领,可惜当时被郭天叙排挤不受重用,才愤然离营。你也曾被郭天叙排挤,尝过这种屈辱的滋味。如果当初你肯出面为他说话,善待于他,或许这员骁勇善战的老将就不是与你为敌,而是为你征战四方了,可惜啊。”
朱元璋站在风中,久久不语,过了好一会,才叹息道:“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他已经与我为敌了。”
马秀英平静地说道:“你能礼贤下士,为何不肯再给他一次机会,重新招揽他。常遇春说此人不弱于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良将,若是杀掉实在可惜。”
“这家伙,竟敢背着我找你求情。”朱元璋嘀咕道:“就算我愿意重新招揽他,他也不一定会归附。”
“非也,非也,我认为你如果愿意真心实意招揽他,他说不定会重新归附。”
第二百五十三章 朱标两岁就启蒙
朱元璋挑挑眉,等待下文。
马秀英笑道:“此人虽然性格鲁莽,但并不是个蠢人,他在军营没有发展前途便知另谋出路。同理,你率大军兵临城下,宁国定然支撑不住,他未必甘心就此败亡,你若肯留他性命还授他官职,他十有八|九会动心。”
朱元璋想了想,显然有些意动,但记起朱亮祖在城墙上的誓言,便有些踌躇,“他曾说过誓死不降。”
马秀英摇头,“他作为宁国守将自然要那么说,难道还要当着元军的面大张旗鼓地宣布愿意归降于你?换你也不可能这样做啊。等你擒下他断了他的退路再好言相劝,他除了投靠你还能怎么办呢?城墙那么高,你就顺手搭个梯子让人下嘛。”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轻笑一声,大氅一震,高声喝道:“出发!”
朱标望着远去的背影,问道:“爹是去打叛徒吗?”
马秀英为他系好风雪帽,牵着他的手走到花园,敦敦教诲,“你爹不是去打叛徒,是去收服人才。这世上有一种人,你要用客观地眼光看待,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就去判断对方的过错。有时候我们做事,换一种方式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在还有挽回余地的时候,不要逼人太甚,否则可能伤人伤己啊。”
朱标懵懂地说道:“这是不是先生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算是吧。”马秀英瞪大眼,朱标竟然已经开始学《论语》,并且会融会贯通了,他才两岁多一点啊。
朱元璋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比别人的聪慧,在朱标能记住《三十六计》的故事内容后就给他请了一个夫子授学。马秀英曾经很怀疑这么点大的孩子能学到什么,现在看来古人早慧不是没有道理,他们从生下来就开始接触经学,启蒙得早,学识自然丰富。
平心而论,马秀英不希望朱标过早的学习,孩子嘛就应该有个天真的童年,但是他的身体注定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进行剧烈运动,所以安静地学习反而成了这孩子平日的消遣。
每每想到朱标的隐疾,马秀英就惭愧自责,好在朱生下来毫无问题,白白胖胖十分健康,此时正留在屋子里由李桂花照看着。
李桂花的父亲李杰已经官至校尉,他的军饷足以养活儿女了,但他只把儿子接走,也不知是他的意思还是李桂花的意思,总之李桂花还自愿留在国公府照顾马秀英的孩子。
马秀英也习惯了李桂花的存在,她年纪不大,但对孩子特别有耐心,孩子们也喜欢和她亲近。马秀英寻思先让她在府里帮忙照顾几个孩子,等她愿意离开的时候就帮她找一户好人家。
想到至今还单身的袁兴,马秀英就气不打一处来,李桂花除了皮肤黑一点,其他什么都好,偏偏袁兴看不上,每次马秀英要跟他说亲事,他就借故推诿。最近战事频繁,他老是随侍朱元璋身边,以至于马秀英想揪着他说话的机会都不多。
还有一个更让马秀英头疼的家伙就是逊影,马秀英提了好几次她已经到了适婚年纪不要再耽搁,也别让某个人久等。谁知逊影居然扬言逼急了,她宁愿削发做姑子。有这样威胁主子的吗?马秀英真恨不得把她吊起来抽一顿。
说曹操,曹操就到,逊影兴高采烈地来禀告,“杨姐姐回来了。”
“在哪儿?”马秀英很高兴。
相亲大会后,她让费聚和杨云花回杨家商量婚事,慎重叮咛他们一定要请杨家人来应天府做客。结果三个月的期限满,费聚一个人回来复命,说是杨家人不愿来应天,还要把杨云花留上一段日子。马秀英没有办法,她邀请杨家人来应天府做客其实是想借机劝说杨家人重回沙场,谁知人家早就洞悉了她的想法,连来都不愿来,劝说更无从谈起,她只好怏怏不乐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此时听闻杨云花归来,她平息的心思又起,迫不及待想要询问杨家的情况。
逊影笑道:“在花厅等着呢,还给主子和两位公子带了不少礼物。”
“这妮子,我前脚回府,她后脚进门,早来一步没准还能在门口撞见。”马秀英笑了笑,问朱标,“你要去找弟弟玩,还是跟我去见杨姑姑?”
朱标想了想,“弟一个人很孤单,我还是去陪他,娘代我向杨姑姑问好,谢谢她的礼物。”
马秀英恨不得抱着他亲一口,可惜这时代的人讲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一次她就忍不住亲了朱标一下,当时把逊影和一群丫鬟吓得花容失色,直嚷嚷不合符礼教,从此她再也不当着外人的面跟儿子亲昵了,省的她们大惊小怪。
她在朱标爽滑的脸颊上捏了捏,遗憾地收回手,让逊影带他回房休息,自个先去了花厅。
“夫人。”杨云花扭捏地站起来施礼。以往她总是喜欢穿着盔甲到处跑,再不就是一身男装打扮,今儿竟穿了一条鹅黄色的百褶裙,把水嫩嫩的脸蛋衬托得像朵芙蓉花。
“哟,这是换了个人还是咋的,我们的杨将军居然转性子开始收拾打扮了。”马秀英忍不住戏谑道。哪次杨云花来府里不是风风火火,自由散漫,像这样正儿八经施礼还是头一遭呢,嫁了人果然不一样啊。
“夫人,刚见面你就取笑我,早知道我不来了。”杨云花满脸通红,习惯性地撅起嘴。
马秀英可不敢真把杨云花气跑了,她还想通过杨云花获悉杨家人的情况呢。立刻转移话题,“你家人身体可好?近况如何?可有需要国公帮助的地方?若是待的地方不安全就搬到应天来,有国公在,没人敢欺负你杨家。”
杨云花答道:“我家人都平安无事,他们十分感谢夫人和国公对我这些年的照顾,特意让我从家中带了些礼物聊表心意。不过我家老祖宗说既然杨家已经退隐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