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第7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实也不揭穿他,只是叹了口气道:“你和黄琬黄参将不和,整个冀北道人尽皆知,而且黄大人还有数次算计你,不过都没有成功。说实话,这次黄大人本是不想派人随着刘兵备道出行,不过给逼得没办法了,才让我带人过来。他在来之前,也是嘱咐我,这一路上一定不能让你好过。但是董大人,你看的也是清楚明白,我田实这一路上,可也没怎么跟您作对吧?”
董策笑了笑,而后脸色变得冷淡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淡淡道:“你这个家丁首领当得可是不怎么称职啊!”
田实道:“因为我比黄琬黄大人更了解你,越是跟你同行的时间久,越是对你了解的深,便越是明白一个道理:最好不要和你作对。”
他叹了口气:“黄琬黄大人,却是想岔了。”
董策盯着他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田实深深吸了一口气,瞧着董策的眼睛,沉声道:“我只希望,如果有朝一日黄琬黄大人让您打的永世不能翻身了,再也不可能对您造成威胁了,您能够看在咱们两个过去这些时日并肩作战的份儿上,饶过他一命。”
董策微微有些诧异,挑了挑眉头道:“你倒是挺忠心的嘛!”
田实沉声道:“若是没有黄大人,便也没有今日的我。早在十几年之前,我便饿死在路边了,是黄大人救了我,提携我,我此生必须要报答的。”
董策摇了摇头,不置可否道:“这事儿我还真不能答应你,再看吧!万一黄琬就像条死缠上人的毒蛇,非要咬我一口,那我也只能痛下杀手了。”
他看了田实一眼:“你倒是个不错的人才。”
他这么一说,田实不由的错愕,等他回过神儿来,董策已经转身回来大帐了。
中午一番宴饮,其实开始的颇早,结束的时候也不过是午时三刻而已。
董策并没喝多少酒,而他手下的家丁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等到宴席一结束,董策便告辞了刘若宰,带着手下家丁离开察哈尔部汗帐所在第,向着东南方向缓缓而去。
由此,正式踏上了归家之途。
往东南方向走了数十里之后,大致已经离开了汗帐所在范围,一眼望去,很大范围内都没有牧民们的蒙古包。
苏泰太后早就得到了董策的通报,已经带着人在这里等候了。两支队伍汇聚在一起,董策和苏泰太后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便即带人离开。反正又不是再难相见,察哈尔路要迁居的下水海,就在宣大的边墙之外一二百里而已,离着董策的磐石堡并不远,真要是想去的话,快马顶多一日便也就到了。
董策带着众人离开,当日傍晚时分便抵达嘉峪关。
他手上有着刘若宰、白贻清和王武略开具的通关文书,那通关文书是甘肃巡抚出具的,在整个甘肃镇都是通行无阻,嘉峪关上的守军自然放行。只不过董策等人进入嘉峪关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点儿麻烦,惹出了一些事端来。
因为董策手下那三百名察哈尔部精锐在进入嘉峪关的时候,被嘉峪关上的守将一眼就认出来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蒙古族百姓和汉族百姓,在衣着打扮、行为举止等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些久在边陲镇守的军将和察哈尔部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自然是一眼就能瞧出来。
当时守御嘉峪关城楼的那把总一声令下,顿时上百张强弓便是瞄准了董策等人,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上百支利箭,便能把董策的人给射成筛子。
第894章 九一二 衣甲兵器
董策带着的队伍中顿时一阵哗然,那些察哈尔部的精锐一个个瞧着董策都是惊疑不定,有的甚至在怀疑这是不是陷阱。而董策手下的那些家丁,则都是手摁在了刀柄上。他们可不是那种会老老实实的被人用箭指着的人,这会儿只要董策一声令下,他们就能杀上城楼去。
哪怕自己损失惨重。
董策正在队伍的最前方,而此时,他也是被最多的羽箭给指着,面对那阳光下闪烁着森然光芒的箭簇,他只觉得好似一盆冰水直接?*间
第895章 九一三 抵达宁州
那些察哈尔部精锐都是围了过来,看到这一幕,有的心思灵活的便猜到了什么,不由的激动得浑身发抖。
董策面朝众人轻轻咳嗽了一声。
这一路过来,他在这些察哈尔部精锐中已经有了极高的威望,大伙儿也都很服他。他这一咳嗽,本来有些聒噪的队伍立刻安静下来。董策没有说废话只是指着那堆积如山的兵甲,高声道:“这便是本官之前给你们的承诺之一!这里面,有铠甲有兵器,每人一副战甲,一把弓,二百支箭,一把腰刀,一杆长矛!谁都不会少!”
“来吧,都过来领吧!”
董策高声喊道。
话音落下,面前便是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欢呼声。欢呼声持续了许久,方才渐渐低落下来,董策高声道:“好啦,别鬼叫了!都赶紧过来领吧!这点儿东西有算得了什么?跟着本官,以后你们前途无量!身上的铠甲换成金甲银甲,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按照董策的吩咐,三百名察哈尔路精锐排成整齐的队伍,依次前来领取。
这一路上,董策也时常操练他们,虽然短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有太大的成效,但至少他们的纪律性已经比之前强了太多。若是刚归到董策麾下的时候有这种事儿,那肯定就是一窝蜂的乱哄哄涌上前来抢了。
一个时辰之后,每一名察哈尔部的精锐都领到了自己的战甲兵器。
他们几乎是急不可耐的穿上了铠甲,腰间挂上了腰刀,手中持着长矛,另外一边腰侧则是挂着双叉。
他们看着自己身上这些东西,一个个欢喜得不得了,伸手轻轻抚摸着战甲,宛如抚摸着最珍贵的珠宝。
这些战甲都是大明朝制式的棉甲,二十斤上下的重量,长矛则是长约一丈四五尺,步战骑战都可。腰刀也是大明制式的,当然,这腰刀还是远远比不上董策麾下磐石堡打造的哥萨克骑兵刀精良。弓乃是步弓,要比这些察哈尔部牧民之前用的角弓,长很多大很多,弓的力道自然也要大的多,当然射程也更远,威力也更大。
对于这些察哈尔族的精锐来说,现在简直就跟做梦一样。他们这辈子别说见过摸过了,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有如此精良的铠甲,如此锋锐的兵器。之前他们在族中贵人那儿看到的,那些贵人们珍而重之收藏的铠甲武器,也不如现在握在自己手里的这些。
没办法,因为这个时代察哈尔部的冶炼技术实在是太过于落后,本来还有一些冶炼的基础,但被黄台吉给撵到大草滩之后,原先的那些技术,工匠,工具等等,都丢得差不多。现在大曹摊上的察哈尔部,自己几乎没法子生产兵甲,寥寥无几的金属兵甲武器要么是从大明通过某些渠道买过来的,要么就是在战场上缴获的。
在董策眼中,这些棉甲并不算得上多么好,他手中比这棉甲好的铠甲还有不少。比如说那按照后世的标准重量在三十斤上下的青布铁甲,以及重量达到六十多斤的全身重甲。这腰刀也算不得多好,比哥萨克骑兵刀差远了,这弓倒是还差不多。但是在他眼中只是一般般的这些兵甲,在这些察哈尔部精锐的眼中,已经是极了不得的东西,珍贵稀罕到了极点。
董策遵守之前的承诺,给他们配备齐全了兵甲,也更加深了这些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其实给这三百名察哈尔部精锐换装,是董策早在大草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的事情。毕竟,带着三百个一看就知道是蒙古精壮汉子的人走在路上,未免也太扎眼了,指不定会惹出什么麻烦来。而且现在陕西地面儿上兵荒马乱的,给这三百人穿上铠甲,配上兵器,再稍作训练,便是一支相当强悍的骑兵队伍,万一碰上什么战事,也能发挥一些作用。
在肃州卫城外住了一宿之后,第二日,董策便是带着他们出发。此时,已经全部换装的三百名察哈尔部精锐行在路上,让人一眼看去,便知道这是大明的冠军,根本不会怀疑他们的身份。
崇祯八年八月十七,董策等人抵达庆阳府宁州。
离开大草滩已经一个半月左右,他率领的这支队伍前进了足足三四千里第,抵达此处。算起来,从大草滩到大同镇的路程已经走了一半儿多一点了,照这个样子下去,在十月,应该可以回到冀北道。
在宁州城西北的官道上,董策等人被堵住了,因为前面的官道上黑压压的一大片,不知道多少流民堵在那里。
不但官道上都是,官道两边的田野里,也都是流民,一眼望去,只怕数量至少要以数千计。
此时董策等人距离宁州不过是三五里远而已,而就在这三五里的距离内,拥堵着成千上万的流民。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神色麻木,有的聚集在离宁州城城墙不远的地方,似乎准备在这里歇息或是落脚。而有的,则是携家带口的,手里拄着一根树枝,继续朝着西北方向而去。
董策瞧着,这些流民,似乎是从宁州东南方向过来的。
董策身边的白忠旗瞧着这一幕紧紧地拧起了眉头,轻声嘟囔了一句:“流寇祸害天下,当真不浅。”
董策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叹了口气道:“可惜受苦的都是这些无辜百姓。”
这一路过来他们也遇到了不少流民,基本上都是从东南方向过来的,多半都逃往西北方向。
这些时日,董策也打探到了不少消息。
原来,本来只是盘踞在关中区域的那些流寇,其中一部竟然流传到了宁州附近,官军在宁州周围和流寇大战数场,只可惜结果却是颇不如意。
孤山副总兵艾万年,及副将刘成功、柳国镇,游击王锡等人合兵三千,在宁州襄乐镇被起义军伏击,数千人战死,副总兵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