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62章

崇祯七年-第62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朝现在已经朽烂**成什么样子!

    四锭五十两重的大银,都是上好的雪花银,银质细腻,成色极佳。

    其它个人也都是官衣、官印,赏银一应俱全,一个个都是极为的兴奋,把这些东西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的就是看不够。

    侯家伟也不催促,在一边儿笑吟吟的瞧着。

    正事儿办完,东西拿了,又过了一会儿,董策等人便是告辞。

    侯家伟还很是客气,直送出了大门以外,还拉着董策的手说了好一会儿话,董策再三告辞之下,方才放他走。

    看着董策等人翻身上马,扬长而去,侯家伟的笑容刷的便是消失,眼中的刻毒再也遮掩不住。他招招手,家丁首领侯江赶紧快步过来,侯家伟在他耳边低声吩咐了几句,侯江心领神会,点点头,也是上了一骑快马,飞奔从西门出城而去。

    “老弟,要小心侯家伟。”几人策马缓缓行走在街面上,结伴回十里铺。

    许如桀凑到董策边儿上,压低了声音道。

    他和侯家伟本就是很过不去的,董策拒绝了侯家伟的招揽,无形中两人的关系就更是亲近了不少,许如桀现在对他,仿若真是那几十年的老兄弟一般。

    他已经是把董策看成了一个可以拉拢,且颇具影响力的中间力量。

    董策缓缓点头,长长的吁了口气,忽然道:“这位守备大人,别的不说,心机当然是极深的。”

    “多少人便死在他的这副笑脸下面!”许如桀冷哼一声,拣着侯家伟的腌臜事儿说了不少,众人一听,都是心里咂舌。着实是没有想到,这位堂堂的守备大人,背地里竟是无恶不作,简直比建奴还狠。

    许如桀低声道:“老弟,你得小心啊,这侯家伟如此睚眦必报的性子,定然不会轻易放过你去,说不得背地里有多少阴毒的法子。这些日子,若是无事,你便别出来了,就在墩堡里呆着。不过你放心,令堂和弟妹在十里铺呆着,绝对是稳如泰山,你老哥哥我的地盘儿,他还没胆子染指!”

    “有大哥这句话在,弟弟便放心了。”董策点点头,忽的爽朗一笑:“和这厮闹砸了,我最可惜那三坛上好的汾酒!这腌臜厮,一听我不当他的官儿,立马儿装作把这事儿给忘了!真他奶奶地!”

    众人听了,都是轰然而笑,因为侯家伟这事儿而变得阴霾的内心都开朗了不少。

    但是董策却是不像他表现的这般轻松,无论如何,开罪上官都是一件极为不明智的事情。侯家伟这个守备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他掌控着镇羌堡的一切,而自己只要一日在此,他对付自己便都是容易的紧,无论是明里暗里的手段,都是够自己喝一壶的!

    做了别人的下官,还想如何?

    但是董策不后悔!大丈夫行走世间,总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若不然的话,和畜生何异?

    到了城门口,董策打眼儿一瞧,还是那贺正明在值守,两人目光相对,微微点头算是致意了。

    正待打马回十里铺,忽的右手边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那边可是董策董将军?”

    董策一怔,顺着声音看去,便瞧见城门口右手边停着一辆马车,已经是很陈旧的,车辕都有些发黑。这会儿那车辕上坐着一个老头儿,大约五十来岁的年纪,穿着朴素的青布衣服,头发半黑半边了,佝偻着腰,看上去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在他旁边,还有一个高壮的汉子,看那样子是个马夫的打扮,不过头上戴着斗笠,压的低低的,看不清面目。方才那声音,就是这老头儿发出来的。

    董策策马向前,笑道:“老人家,在下便是董策,不过可不敢称将军二字。”

    那老头儿抬起眼来看了董策一眼,一双浑浊的老眼中却是瞬间精光四射,让董策心里头不由得一突。不过那光芒接着就黯淡下来,以至于让董策都怀疑自己刚才是不是错觉了。老头儿咧嘴一笑,露出一口保养得很不错的白牙:“是你没错儿了,请跟老朽走一趟吧!我家老爷要见你。”

    董策心里一颤,小心翼翼道:“请问令主上是?”

    老头儿腰板儿瞬间挺直了,整个人的气势顿时是为之一变,变得很有威势:“冀北兵备道,刘大人。”

七十章 凛然

    苍茫的晋北大地上,天高云淡,一望无垠。

    镇羌堡通往镇河堡的官道还是万历朝修的,几十年未曾整修,早就已经残破了,上面坑坑洼洼的,很是难走。因为缺水,两边种植的大树都是半死不活的,蔫儿蔫儿的。

    官道上,五六名骑士披着铠甲,骑着高头骏马,簇拥着一辆看上去颇为老旧的马车正在缓缓前行。马蹄践踏,车轮碾压,在地上曝起一阵阵的烟尘。

    这正是董策一行人。

    那老头儿说完话之后,便是在那破旧的马车前头挂起了两盏同样陈旧的官灯,一盏上面写着‘崇祯元年进士一甲第二名’,一盏上面则是写着‘山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佥事分巡冀北兵备’,这两盏官灯一打出来,董策就知道,这老者,绝非是假冒的。

    冀北兵备道刘大人,可是这方圆百里之中的最高主宰,便是那侯家伟,在他面前也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便是大气也不敢喘一口,而对于董策这些军户来说,那更是如同在云端一般遥不可及。

    虽然不知道这位兵备道大人找自己有什么事儿,但是董策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推辞,立刻便答应下来。

    对于董策这等际遇,许如桀也是惊诧莫名,心里同时也是极为的艳羡,好生叮嘱了董策一番之后方才离开。不过他对刘若宰也是知之不多,因此这帮助也是有限。

    怀着一颗忐忑之心,董策踏上了前往镇河堡的道路。

    一路上都很安静,那老者上了马车便躲在车厢里再没露过脸,那车夫更是木讷沉凝的像块石头,别说是说话了,脸上的表情都没有什么变化。他们不说话,董策既然自然也是不敢说话,一个个心里都是揣了一肚子的心事。

    董策却是看出些门道来。

    这车夫是个中年汉子,满脸大胡子,端端正正的坐着,无论马车怎么样晃动,他的身体都是纹丝不动。一双眼睛半眯着,偶尔一睁,就是一道精光闪光,两边的太阳穴高高鼓起,一手握着马鞭的大手上面筋骨毕露。显然,这个看上去平凡的车夫,是一个极厉害的高手。

    大约刚到申时,也就是下午三点出头儿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瞧见镇河堡了。

    冀北兵备道的驻跸之处,本来是得胜堡。得胜堡是整个冀北分巡道地理位置最为要害的一座城池,堡周三里四分,高三丈八尺。北东路参将便是驻扎于此,麾下有官兵两千九百六十员名,马骡一千一百九十一匹头。得胜堡兵力雄厚,地势也是极为的险要,外接镇羌,内联弘赐,击柝相闻,烽火一传,两堡依附,矢镞可及,历史上曾经多次被围攻,也是安然无恙。

    可惜就是这‘历史上多次被围困’使得它失去了驻跸之所的位置——得胜堡东至边墙三里,北至边墙三里,距离边墙实在是太近了些,而文官老爷们可不比你这们这些大头兵,金贵的身子,深入敌境这般,万一出了差池怎么办?

    于是就被冀北分巡道的驻跸之所迁到了镇河堡——这儿倒是够安全的,东至镇鲁二十里,北至拒墙四十里,南至云冈四十里,西至破鲁二十里。连一里地的边墙都没有,只管着八个内陆的火路墩。

    不过这镇河堡倒也算是一座雄城,镇河堡修建在一座丘陵上,高屋建瓴,地势相当有利。最主要的是这里的城墙格外的高峻,虽说城池小了些,只有二里八分的周长,但是城墙却足足有四丈多高,两丈多的厚度。

    这在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中,也是不多见的,要知道,大同镇的城墙也才不过是四丈二尺高而已。

    丘陵不高,坡度很平缓,城池的根部距离地面大约有五六米的样子。南门外,一条深沟环绕,大约有两丈宽,里面没水,想来是当初建城的时候取土留下的。

    这里没有多少住户,外面的良田也早就抛荒,一副荒凉的景象,便是路上,也没几个行人。放眼望去,只看到了镇守的兵丁,这比起镇羌堡的繁华可就要差着太多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镇河堡乃是一个纯粹的军堡,里面驻扎了不多的兵丁,只有三百五十八员,除了这三百多兵丁的家眷之外,并无几个民户。

    镇河堡并不分边,这三百多兵丁的职责,只有一个——镇守城池,护卫驻跸于此的兵备道大人。文官儿的性命,可比这些被人轻贱的厮杀汉要珍贵得多。

    在那道土沟后面就已经有士卒驻守,两个小小的堡寨建在那里——说是堡寨,也不过就是木栅栏圈起来十几米方圆的一圈儿,里面建了几座土坯房而已。两座堡寨中间是通向镇河堡的官道,土沟上面还有一座吊桥,不过这会儿铁链已经绷紧吊了起来。十几个大明军兵站在土沟对面守卫着。

    看到这远来的一行人马,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人人披甲,战马精良,武器锐利。这年头儿地方不靖,立刻便是引起了他们的敌意戒心。一个带队的甲长正欲喝骂,抬眼便看到了那辆老旧的马车和马车上头摇摇晃晃的两盏官灯。他不认字儿,便是认字儿隔得这么远也看不真切,但是这马车的样子却是极为熟悉的,立刻便是把口中的话咽了回去,跳着脚大叫道:“放吊桥,放吊桥。”

    吊桥轰然落下,溅起了一地的烟尘,马车停也不停,径直的过去。

    董策等人自然紧随其后。

    那马车过了吊桥,守卫的那二十余军兵便是齐齐跪倒尘埃,也顾不得漫天的烟尘贴在出了汗的身上就是一脸一身的泥灰,一个个脑袋紧紧地贴在地面上,不敢抬头,更不敢发出一丝的声音。

    而那辆马车,就这么大摇大摆的从他们中间行过去,停都没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