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00章

崇祯七年-第200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汉子拎着一只带血的包袱过来,在众人面前把包袱解开,露出了里面的银子和铜钱,在火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他先把几锭五两重的大银子放在秤上,那两个负责看秤的人称了称,又借着火光仔细端详了一番这银子,然后高声道:“纹银二十五两,成色,九成!”

    说罢,便是把那银子放在桌子上,让刘大库和白忠旗两人过目。

    两人都看完之后,刘大库又喊一声:“纹银二十五两,九成。入箱!”

    他和白忠旗两人便齐刷刷的在账本儿上记好,然后旁边一个汉子便把这些银子拿起来,在武库大门和桌子中间的空地上,放了足足有六七个大箱子,一个个足有柜子大小,又大又深。其中三个箱子里面装的是银子,里面已经堆满了大小不等的银锭或是碎银。三个箱子上面,分别写着:五成、七成、九成的字样,想来是按照银子的成色将其分类储存。

    而旁边的一个略小些的箱子里,则是堆满了各种首饰珠宝之类。在它旁边,一个小箱子里面,则是黄灿灿的金子。其它的,就都是铜钱儿了。

    这汉子把那几锭银子放进写着‘九成’字样的银箱里,又退到桌子旁边站着。

    此时的那些负责称量的又喊道:“纹银五十七两,七成。”

    捧了一堆碎银和小银锭子放在桌子上。

    ……

    “大钱十五吊——万历金背钱三吊,崇祯跑马钱五吊,剩余为杂钱及私铸……”

    场中负责经手这些财物,称量财物,乃至于把财物抬进库里面的人,全部都是一身短打,也就是下面只穿了一条鼻犊短裤,而上面则是穿了一件儿小衣。

    而且这些衣物上面一个口袋都没有。

    这是这一行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不成文的规定,不管是民间的库房,还是官府的库房,都是如此。

    在这里面当差的,称作库丁。来了之后,须得换上这种没口袋,又短又小的‘工作服’,这样是为了防止他们偷东西。尤其是银库,太仓,这种地方,就更是如此。

    这大冷的天儿,他们穿的这么少,一个个都冻得嘴唇发青,浑身哆嗦,董策隔着那么远都能听到他们牙齿打颤的声音。不过没有一个敢于抱怨或者是流露出不满之色,不单单是因为董策等人在这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很珍惜这份儿差事。

    这些汉子都是从百姓里面选出来的。当初选他们的时候,就一个标准——忠厚老实,不似奸邪。一共选了八个人,在武库里头当差,都是经过苏大成和刘大库过眼的。

    他们不用干大劳动量的重活,也不是每日领粮食,而是每个月领取一石粮食,足够一家四五口吃的了,还有富余。除此之外,中午还管一顿饭,顿顿都有肉由鱼,有时候中午的剩下了没吃了,两位仓大使就会让他们带回家里去。

    因此他们的差事在邻居们眼中是很体面,地位也颇高。是以每个人也都很珍惜。

    两个同样穿着短打衣服的库丁抬着一口大箱子过来,正是铁太保的那口。打开箱子,里面银光闪耀,耀花了他们的眼。箱子里头整整齐齐的码放了许多银锭,看大小都是五十两或者是更大的大锭!一层一层的,从上到下。想来这箱子是从哪个大户人家抢来的,里面的银子也是早就码放好了的。

    很可能就是苏家。这把刘大库都惊动了,他屁股离开椅子抬身瞧了一眼,瞧瞧咽了口唾沫。他瞧了对面的白忠旗一眼,赶紧把那贪婪的神色收了起来。他自然很清楚大人让白忠旗和他一起记录是为了什么,自然就是防备自己弄虚作假。白忠旗是大人的心腹,他是知道的。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二九 谷道藏银

    白忠旗冷冷的瞧着,刘大库踱步过去,拿起一锭大银仔细端详了一番,道:“是上等的金花银,十足的成色。不用放在别的箱子里面了,记录了重量之后,直接入库封存吧!”

    说罢便是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了‘十成’两个大字,吩咐库丁贴在箱子上。

    “是!”那两个库丁应了一声。

    仅仅是这一箱银子,就足足有一千三百五十两!整整二十七个五十两的大银锭。

    白忠旗和刘大库过目之后,桌子后面那两个库丁便抬着箱子进了武库大门。

    说是武库,其实现在磐石堡就这一个仓库而已,无论是粮食、兵甲、马鞍、武器、被服、衣物、布匹,等等,所有物资都储藏于此,却不仅仅是武备了。

    这武库就是一处大宅子,占地面积很广,怕不得有二三亩地方圆,前后三进的大院儿,有东跨院,西跨院,还有后宅,前庭,等等,一应俱全,当初也不知道是哪个煊赫人物的大宅。

    前院儿是办公地点。西跨院是放置银钱的,东跨院则是储存兵甲器具。中庭数量众多的厢房,以及后院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来储存粮食的。每间屋里储存的都不是特别多,这样也是为了防备火灾。

    两人很快便出来。武库的大门门槛儿修的特别高,而在门槛儿的外头,则是架了一个横杆,离地大约一尺三寸左右的高度。

    他们两个身子一蹲,绷住腿一用力,便是从那横杆儿上跳了过来,然后站在那横杆儿前头,高举双手,连着这么举了三次。然后又是高举双手,两手互相拍,拍了这么三次。而后又是张大嘴,喊道:“董大人武运昌隆,公侯万代!”

    而后两人这才大步走下来,重新站在桌子后面。

    董策不由得瞧着一怔,笑问左右:“这是闹什么玄虚呢?”

    王通几个都是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道啊,王羽心思转得快,飞快的跑到刘大库那边,低声问他。

    对于这么一个能在大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刘大库自然不会放过,赶紧哈着腰一路小跑过来,在董策面前磕了个头。董策见他脸上惶恐,便知道他对那日的事情心有余悸,便也笑着安慰几句:“起来吧,跟本官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儿?”

    刘大库赶紧应了一声,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是防备这些库丁们自误的。”

    防备他们自误的,说白了,就是防备他们偷东西,不过偷了东西若是被抓到,那不但是饭碗不保,而且也要祸及家人,的的确确是自误了。所以这么说,倒也不算错。

    俗话说财帛动人心,黑眼珠子见不得白花花的银子。按照千百年来‘库房管理业’的传承,一般来说,像是官库之中,都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拿太仓银来说吧,明朝储藏太仓银的仓库,是户部直接下属的,通常由一位员外郎或者是郎中来管着,而下面具体负责办事儿的,又有书办,行走等不少人。再往下,则是库丁了。

    按照规矩,库丁可以进入仓库,而书办什么的不行。为什么不让他们进?是因为他们是读书人!读书人就进不得?因为明朝的读书人地位太高,脾气太坏,太能折腾。而进出库房有些必须要遵守的规矩,会被这些清高的读书人视为折辱,所以干脆就别让他们进去算了。

    库丁们待遇不高,干活儿挺多,每日手中金山银海似的银子经手出去,能不心动么?

    为了防止他们偷,只让他们换上那种连裤腰带都没有的短衣‘工作服’是不够的,按照规矩,他们从库房里头出来的时候,须得跨板凳儿,或者是跳横杆儿,然后举手、拍手、高喊,以此来表明自己体内,腋下,手中,嘴里,都没有夹带银子。

    你让那些读书人做这个,他们哪里肯?

    刘大库管库房这许多年了,见多了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经验非常丰富,也听人说了不少,是以便制定出这许多的法子来。说起来,也是够损的。

    “哦,原来如此。”

    听了刘大库的话,董策这才恍然,他也想起了一些挺有趣儿的秘辛。

    董策笑问道:“你有了这许多防范的法子,那谷道藏银和茶壶藏银呢?又是如何处置?”

    刘大库脸色一边,露出了震撼惊讶的表情,又是拜倒在地,高声道:“大人真真是学究天人,饱读诗书,竟是连这等生僻的事儿都知道?”

    董策淡淡一笑,不理会他的马屁,瞧了一眼四周的人,见他们多是一辆茫然,便道:“刘大库,能给大伙儿说说吧!”

    “诶。”刘大库应了一声,道:“这茶壶藏银,不消说,各位大人都是知道的。至于谷道么……”

    他的脸上露出一抹猥琐的笑意,指了指一个库丁的屁股,道:“那在床底之间,爱走后门的大人定然是知道的,便是人拉屎的那处所在了。”

    周仲一怔,叫道:“那处怎么能藏银子?”

    王通嘿嘿一笑:“便是能藏银子,又怎地能带出来?”

    耶律斡里和看了看自己的腹下三寸,哈哈大笑:“那得看多大的银子了,被俺开过后门儿的娘们儿,藏住一锭百两的大银不在话下。”

    这一番荤话惹得众人都是一阵笑。

    这会儿的情况,董策不大了解,不过想来是大同小异的。那‘茶壶藏银’和谷道藏银,可是晚清时候库丁们盗窃库银的两大绝招儿。

    其一,是谷道藏银。所谓谷道藏银,就是把银子塞进俗称肛门,雅称菊花,又称后门儿的那里,然后带出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功夫,就跟练武艺一样,是一点儿一点儿的练出来,打熬出来的。

    据说练的时候,是先小后大,先用煮熟了的小鹌鹑蛋里头塞,等适应了之后,再换成鸡蛋,然后升级为鸭蛋,最后升级为鹅蛋。塞进去之后,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而是要讲究一个‘憋’字,得一憋一天,不能漏出来,这才算是合格了。所以连这玩意儿,是得有几分毅力才行的。

    不过有付出就有收获,练出来之后,一次最多,可以把一锭八十两重的大银塞进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