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督记录,谁人杀伤之头颅,谁人当先冲杀功劳为第一等,若与都头之分有差错,则须得上官目之,严格处置。”
“临阵第二禁约,今后临阵,遇有财帛,每都止留都中一人收拾看守,待贼平,照队收拾之,多寡各给本队兵均分,都头加一倍。必不许他官克留及后进次到队伍仍留人浑赖。此正是贼当穷败之际,各兵照常奋勇前进,务要加力百倍,庶贼可灭。如违令图财,致兵陷没,或贼冲突得脱。抢财物之兵不分首从,俱以军法斩之。”
“临阵第三禁约,曰不可退缩!凡临阵退缩者,许都头割兵耳。回兵,查无耳者,斩。若各故纵,明视退缩,不肯割耳者,罪坐不肯割耳之人,退缩之犯不究。”
“临阵第四禁约,凡设伏于路边,须得屏气凝神,不可出声惊扰敌人。而一旦鸣金,须得人人奋勇,不可躲藏不前。遇贼不起者及起早者,通斩,都头及其它各兵扣工食给恤,通通捆打三十。如正兵见奇兵、伏兵已起,不即回应者,同例。”
“临阵第五禁约,凡每都头,一人当先,十五人不救,致令阵亡者,十五人俱斩。阵亡一人,即斩获贼人头颅三级,则十五人免罪;亡一得六,则十五人通赏。”
“凡当先者,一都被围,二都不救;致令陷失者,俱军法斩其都头。”
“凡阵亡一人,本都斩获贼人首级少于三级者,各扣饷银一月,给亡者之家优恤,若斩得三级,则亡兵亡官,官给银优恤,为半年之饷银。”
“凡一人对敌先退,斩其都头,若都头不退而兵退,阵亡,都头从厚优恤,馀兵斩首。”
“凡若大阵败走、被贼杀死之官兵,若伤在背后者,还以败事论,并不优恤,招此人进军中之人,须得追究责任。”
“临阵第六禁约,曰不可失其器械。凡把军中长矛刀械借给别人、或是因懒惰致其钝、私擅更易军装器械、入场忘带一件以上者,军法捆打,照临阵事例,都头连坐。凡行列不齐,行走错乱,擅离队伍,点鼓不行,闻金不止,按旗不伏,举旗不兴,开旗不接,得令不传,传令不明,道路挤塞,言语喧哗者,俱治军法。”
“临阵第七禁约,曰塘报斥候。凡担当探贼塘报及官兵有闻贼中消息,不拘这消息要紧不要紧,不许官兵於中途邀截问答。你只须径自闭口,速赴本官或军中主将处陈说之后,许你将这消息宣於众者,方可与下面将官等说。若未见主将之钱,敢於中途因人问起,即便说出,但有一人先知在主将之前,定以泄漏军机,问者、答者皆坐军法。就是本管的亲近亲厚之人问,也不许对他说。又或有已经禀知主将之后,已然嘱咐你不许四处传说者,绝对不许再泄露。若有人敢强行要来问你,逼你说出,你可向本官秉来,一体治罪。”
“临阵第八禁约,凡遇贼,各都严备听令,候探知贼人多寡,以凭发兵,不许违令争先,恐陷不测。”
“临阵第九禁约,凡临阵抛弃军器者,及不冲锋官兵临战易换军士精利器械马匹者,各以军法从事。凡临阵诈称疾病、畏避艰险者,及借故将军器毁折、以图躲避者,斩。”
董策几乎是一句一个军法,一条条的结尾都离不开一个斩字!
这九条临阵禁约,可谓是杀气淋漓,凶残异常。
所有人都在静静的听着,没有一个人有任何的异议,甚至在他们心里都没有任何的不满。
董策给他们吃,给他们穿,给他们安定的生活,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给他们以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董策也用最严格的纪律要求他们,用皮鞭,用棍棒,用无情的惩罚来约束他们。恩威并施之下,他们对董策已经只剩下了本能的敬畏和服从,不会有任何异样的想法。唯有俯首听令,严格执行而已。虽然‘斩’很多,‘军法从事’也很多,但是已经是比明朝的军法要轻不少了。洪武大帝真真是个霸道无比的人物,用军户制度把开国之初的二百八十万大军给变成了几百万奴隶,而且还制定了极为严苛,动辄杀头的律法来约束,到了后期,更是在这前两者的基础上加上了一条——不发军饷。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零六 战前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大明朝的军户们还能挣扎着生存下来,真真是生命力顽强无比了…若是换成两宋那些兵,你们文官瞧不起俺是吧?没事儿,只要给的铜够就行!腰间有铜,管你看得起看不起俺!
但若是敢短了俺一个元丰通宝,俺定得闹将起来,让你朝廷也没脸!
总体来说,董策制定的这被他称为《战阵军法九章》的九条禁约,是以戚继光的军法为基础,又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变通和理解。比如说戚继光的军法之中,连坐制度,能够从甲长一直连坐到队长、乃至于哨官,而董策军中现在还没有这么多的人,这么复杂的编制,是以连坐到都头这一级别,也就差不多了。
这军法九章肯定还不是最完善的,其中定然还有许多未曾顾虑到的地方,但是这是作为一个基础存在的。
大的方面基本上都顾虑到了,以后所要做的,无非就是修修补补而已。
当然,这只是在战阵方面的,以后随着队伍的扩张,人数的增多,乃至于作战环境的变化,还需要制定一些针对其他方面的军法制度。比如说《野外扎营军法九章》、《训练军法九章》之类的这种东西。
董策这样做,就相当于是把明朝笼统的军法给细分成了几个类别,更加的详细,解释的也更加的透彻,规定的也更加的具体。
比起明军那笼统的军法来,不消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然后董策向旁边示意了一下,站在他身后的张寒出来,给士卒们又用大白话解释了一遍。方才说的那些,是要录在纸上,存档保留,乃至于以后刊印下发的,半文半白,其实正是这个年代许多书的风格。诸如金瓶梅,如意君传这种,其实也是用的这种文风。
张寒仔细解释了一边,士卒们便是基本上都弄得很清楚了。
白忠旗站在一边,手里捧着的正是早前董策就已籍中,都提到过——晋北多林。相对于由于人烟极度繁茂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来说,山西是江北诸省中在森林保持方面唯一能和西南各省相媲美的。
这里是两座丘陵夹出来的一条谷道,两边是平缓的山坡,上面生满了白桦树,从地上厚几乎达到一尺的落叶就知道这里已经多久未曾有人来过了。
安乡墩以及周围几个边墩的墩军都会来这里收拾落叶枯柴回去当做柴火使用,但是外围的那些就足够他们用不知道多少年的了,里面几乎是没人来,尤其是盛传这里头其实也有一些猛兽潜伏之后。
而这会儿,两个人正行走其间,脚踩在落叶上,嘎吱嘎吱的作响。
这两个人都是很高大的身材,长相也颇为相似,都是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只不过一个身子削瘦挺拔,另外一个则是有些发胖。
正是董毅英董毅华兄弟。
董毅华嘟嘟囔囔道:“咱上这儿来喝风啊?让我说,回去大被一卷,好生睡一觉才是真的。”“就你话多!”董毅英回头瞪了他一眼。看得出来,对这个哥子,董毅华还是很有几分畏惧的,脑袋一缩,不再说话了。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零七 幽会
走到谷道的尽头,往右手边一拐,却是一个小坳地,四面都是丘陵,里面生满了密密的大松树,把一切都遮挡的严严实实,根本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况…
“这才带你过来,不是让你喝风的,是让你望风的。”董毅英面色严肃的叮嘱自己的弟弟:“你就在此把风,寻个隐蔽的地方躲着,看到别人来,都要拦住,若是拦不住,也要发出声音示警,知道么?”
“哥,你这弄啥么?”董毅华很是不解的看着他。
“你就别管了,回头再跟你说,记得,一定要记得啊!”
董毅华怏怏的点头,挥挥手:“快去吧,快去吧!俺知道了,就你能折腾。”
说着便是躲到一株足有两人怀抱粗细的大杨树后面藏了起来。
董毅英向他点点头,迈步进了那小坳地。
这里面的大松树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一个个都有两三人合抱粗细,上面的密密的松针簇集成了一个数丈高的巨大的伞盖。
地面上都是堆积的松针,踩在上面绵绵软软的。
董毅英走到松林深处,寻到了一个磨盘大小的青石,轻轻的吁了口气:“是了,就是这里了。”
他走到青石旁边坐了下来,心里忽然翻江倒海起来。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知道这件事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若是被别人知道了自己竟然行这种事,怕是董老爷第一个就要杀了自己,至于什么前途富贵,更是一切休提。
但是董毅英终究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只有当身处于此地的时候,他才恍然若梦中惊醒一般——原来我竟然真的如此胆大妄为!
只是到了此刻,心里的惶恐,畏惧,羞耻,全都消失不见了。
他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声音低沉而坚定:“人这辈子,总得率性而为一次,总得疯狂一次,妄为一次!若真是有什么事儿,我便一肩扛下了,绝对不会牵连到她。”
他似乎是在喃喃自语,又似乎像是向这天地,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身后忽然传来了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董毅英霍的站起身来,满脸都是掩不住的激动,他深深的吸了口气,回过身来,似乎想要平复一下内心的激荡,但声音还是不自禁的颤抖起来:“是,是你来了么?”
回首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