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长姐难为-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紫玉“噗嗤”笑了起来:“两位小哥哥,米香不香得做熟了才知道香不香吧?”
“这小姑娘一听就不知道里面的道道,我告诉你,买米得首先看色,有亮光那就是好米,没有那就是陈米。还有还有。。。。。。”
“小哥哥,给我称五十斤高粱米。”
“好嘞,一会就得。”
五十斤高粱米八文一斤花了整整四百文。把个小文心疼的直咂嘴。
李紫玉把高粱米放进了她背的竹筐里,在两个小二殷勤的招呼声中,转身向城外走去。
回去的路上,因雪停了,已经踩出了一条道,稀稀拉拉的也有几个行人。姐弟俩匆匆往家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小山是因为买了煎饼,可以吃煎饼而兴奋。李紫玉是因为买了菜籽有可能种出青菜而高兴。等他们到家时,已经接近巳时中了,小山已经煮好了高粱糊糊。
李紫玉把东西从竹筐里拿出来,菜籽、窗户纸都放到了箱子里,蜡烛放到了箱子上面。小文笑眯眯的看着姐姐的怀里,神秘地看着大家。大家看他神色怪异,不知是咋回事,还以为进城看见了啥稀罕事。李紫玉忍不住笑着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了还热乎着的煎饼,放到了炕上。立时,煎饼的香味四散开来,钻进了大家的鼻子。小武首先大叫了起来:
“哇,好香啊!”
坐在炕上的小虎和小兰直奔煎饼包,小武也从地上爬到了炕上。小山看着打开的油纸包,也有些激动:“大姐,你买了煎饼?”李紫玉嗯了声:“大家吃吧,一人一张,就这糊糊,快吃吧,再不吃就凉了。”小山想说什么,终是什么也没说,拿起一块煎饼咬了一口。现在手里有了几两银子,已经不是像过去吃不饱肚子了。李紫玉每顿饭都放足量的面或者米,她绝不再让弟妹们饿肚子了,就算是米面差点也得填饱肚子。这顿饭大家吃得饱饱的,小虎撑的直打嗝。
吃完饭,李紫玉刷了盆碗。就从箱子里拿出了装钱的荷包,哗啦一下,把荷包里的钱倒在了炕上。“哇,这么多钱啊。”大家欢喜的围了上去。
李紫玉知道两个大的识字还识数字,包括自己都是识字的。只是现在家里条件不允许买笔墨纸砚,这也是压在她心底的痛。她的弟弟妹妹都是好的,都有着聪明的头脑,她早晚一定要让他们上学,她不能把他们耽误了。
今天,她准备算算账,点点钱,看看还有多少家底。让几个小的认认银钱,也顺便让大的帮着数数银钱,带带几个小的。今天卖野鸡、野兔卖了六百八十八文,高粱米、蜡烛、菜籽、窗户纸花了总共五百四十八文,剩下一百四十文。上次卖狍子肉剩下五两七百文,还有家里压箱子底的五十三文,总共现在家里还有银钱五两八百九十三文。
数完钱,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好一会儿,才欢呼一声:“耶,发财啦!再也不用饿肚子啦!”
李紫玉心里此刻异常的温暖,她把装银钱的荷包放到箱子里锁好,转身去了西屋。明天就要修屋子了,西屋还没收拾,她得赶紧收拾出来。小山和小文也帮着她收拾,竹筐、麻绳、镰刀、锄头、铁镐等都暂时搁到东屋里。正收拾着,李紫玉在一个破竹筐里看见了袍子皮,惊奇地说:“哎?我怎么把它忘啦?谁搁在这儿的?”小山看了一眼说道:“我搁的,我看你卖狍子肉没带它,以为不值钱,就顺手放那了。”李紫玉哈哈笑着:“好东西,等我鞣好了,给你们做袍子。”说着,赶紧拎到了东屋里,挨着箱子放好。
一通收拾,虽然房顶漏着风,几个人却是笑容满面的。收拾完西屋,李紫玉从箱子里拿出做好的鞋底、鞋面和针线笸箩,决定用下午多半天时间,将两双鞋缝上。于是,李紫玉闷头做着针线,孩子们团团围坐在四周,静静地看着,谁也不说话。头上房顶依然漏着风,窗户纸也呼呼的响着,屋子里却静极了,一片温馨。
第二天,李紫玉早早地熬了糙米粥,让大家吃了饭。又用高粱面掺白面烙了几块杂面饼,杂面饼放到盆子里,用湿布巾遮上放到炕头上,这样晚饭就不用做了。随后,锅里添了多半锅水,烧开了。拿出新买的粗瓷小碗一一洗干净,摆放到东屋的桌子上。
辰时中,老村长赵清带着村里十几个壮汉来到李紫玉家,何世贵赶着牛车装着满车的木料,和长子何大山、次子何大海跟在后面。
李紫玉早就解开院门上的布条,把老村长他们迎进了院子里,和小山、小文站在院里,甜甜地一一叫着:“村长爷爷!赵大叔!赵二叔!周伯伯!杨伯伯!王伯伯!何伯伯。。。。。。”叫着叫着,李紫玉心里说,人咋多了呢?
第十二章 修房啦(二)
是的,今天来的人超乎了李紫玉的预料。
老村长家除了老村长赵清,他的大儿子赵振友、二儿子赵振民也都来了。何世贵家,他的大儿子何大山、二儿子何大海,何世祥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何大森、何大树也都来了。王瑞庆带着大儿子王春秋、小儿子王春刚也拿着瓦刀、铁锹来了。傅大夫没来,他的儿子傅云山拿着铁锹也站在人群里。就是平时不怎么打交道的周博海的两个儿子大壮、小壮,魏启斌带着他的大儿子魏忠原也都来了。还有几个不太认识的小伙子。。。。。。
李紫玉头疼了,自家啥会儿这么有人缘了?
其实,不是李紫玉家人缘好,只是现在正是冬闲,除了几个在城里打短工的,好劳力都赋闲在家。再说,大雪泡天的短工也不好找。李紫玉家虽说不管饭,但工钱多啊,所以得到信儿的都腆着脸来了。就是何世贵他们冬天也没活计,谁家大冬天建房啊。李紫玉心里虽说心疼钱,嘴上还得不停地感谢,一张干瘦的小脸都笑僵了。
赵清看着李紫玉说:“丫头,都是你的伯伯叔叔哥哥们,别太客气了。我知道,今儿人多了点儿。但今天来的都是好劳力,肯定能提前完工的。还有哇,搭炕的土坯砖我挨家挨户的都给你找好啦,指定够。”
李紫玉心里暗暗惭愧,心说,姜还是老的辣,她以为自己的小心思掩藏的够好的,还是被看出来了。再看老村长这么大岁数为她家修房四处奔波,忙露出了比刚才真诚着多的笑脸:“爷爷,您看出来啦?嘿嘿,这不是怕钱不够嘛。爷爷,谢谢您!要不是有您替我们四处张罗,我。。。。。。”
“行了,再说就和爷爷远了。”赵清打断了李紫玉的话。
“对了,我二伯伯咋也回来啦?他们不是在城里吗?”李紫玉转了话题。有些事不用嘴上说,心里记得就行了。
“这不下雪了吗,你二伯伯不放心家里,回家看看。正赶上你家修房,你爹活着时哥俩最投脾气,他还不应该帮个工?”
李紫玉又看着院里不认识的几个小伙子,小声的和赵清确认着。
正说着,那边看完了修房子需要多少的木料、茅草、泥土、草屑等的何世贵、王瑞庆过来了。
何世贵向赵清点点头,望着李紫玉说:“侄女啦,我跟你说说这房子咋个修法。”
李紫玉忙道:“伯伯您说。”
“你这房子三间都得修,有一间住着人先修西屋和堂屋对吧?”
“是,伯伯。”
“我是这么打算的,你家的条件在这摆着,太好的也修不起,就给你修个泥草房吧。”
“泥草房和我们家的房子不一样吗?”李紫玉真心不懂这些,只好不耻下问。
“侄女儿啊,你家的房子是稻草房啊,当时还是我从邻村找的稻草就那么铺上了。不是我自夸,以前要是有现在的手艺,你家的房子哪至于塌呀。。。。。。”别看何世贵是木匠,这几年走南闯北,见得多识得也就广,在建房这一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何世贵的讲解,李紫玉明白泥草房比过去稻草房结实得多,使用时间也就长。
于是,李紫玉同意了何世贵提出的建议,院子里马上分头行动起来。
王春秋带着大壮、小壮和一个小伙子挑着竹筐去河边挑土。王春秋常年和他爹在外干瓦匠活,村里盖房也都是找他们,所以知道哪块儿泥土粘性大。
何大海带着魏启斌父子去河边割茅草。
何大山把木料卸下,招呼傅云山去挨家挨户的拉土坯砖。
何大森拿着铁锹在一边清理积雪。
几个小伙子相约着去各家拿高粱杆,待会儿得用。本来主人家这东西是不应该缺的,赵清也把这忘了,以为李紫玉家肯定有。没想到李紫玉家的高粱杆都已经烧了。
何大树搬着梯子上了房,上到房顶后,冲下面喊道:“小玉,堂屋的锅台水缸罩上吧,要不就没法用啦。”
“哎!我这就去找东西罩上。”李紫玉答应着跑进了堂屋,小山和小文紧随着也跑了进去。姐几个急忙把锅台上的抹布、洗脸盆、盆架等统统归置到东屋。水缸仍然用菜板盖着,等修完房再刷就是。李紫玉把炕上的新棉被叠好放进了木箱里,油布卷好抱到堂屋铺在了锅台上。堂屋里的柴火堆姐几个分几趟鼓捣到院子里,一会儿熬米汤用。两只水桶和扁担也拎到了院里。
李紫玉回到东屋,抬头看了看屋顶,才发现这屋的房梁比那两屋的都粗,怪道没塌。嘱咐三个小的和小文留在屋里,关紧门,就和小山走到了院外。小山必须跟着。他是长子,过了年就十岁了,不小了。盖房是大事,他必须全程参与。
李紫玉回到院里,抬头冲何大树喊道:“大树哥,收拾好啦,你们拆吧。”
“好,知道啦!”何大树答应着的时候,又有几个小伙子上了房顶。立即,稀里哗啦的声音传来,烟尘四散,呛人鼻子。
“小玉,这修房咋不给我个信儿?住得近的还比谁都晚知道。”
这时,一个女人的声音响了起来。李紫玉不用看就知道是杨婶,急忙转头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