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救赎-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沛微笑静观了半天,听见女儿求援,笑道:“侦查工作由方向领导,陶慧协助,秦楚楚同学当兵听指挥。所以我这个编外人员只能提供专业知识的咨询,不能参与案件的具体细节讨论。呵呵,傻女儿,你没瞧见你陶姐已经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了吗?你不去求教孔明,跑来找我这个臭皮匠干啥!”
秦楚楚又拿期待的目光盯着陶慧,见她一如平常般的脸带笃定温婉的微笑,果然很有大家风范,央求道:“好哇!陶姐,你早就有了答案吧?快说出来,你今天要不说出来,晚上我一定连觉都睡不着了!”
方向对陶慧的逻辑推理能力早已心生敬服,不过却又不愿处处都要依靠别人的智慧来分析案情,毕竟他才是侦查此案的牵头人,于是抢着答道:“我先来个抛砖引玉,把突然想到的一个不成熟的设想说出来探讨探讨。楚楚提出的‘骑人’设想,我深受启发,觉得可以往这个推理方向继续讨论下去……”
“怎么继续?你刚才不是还讽刺我吗?哼!”
“呵呵!楚楚,你听我把话说完。你看啊,咱们破案,天马行空地设想、推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活跃自己的逻辑思维,但侦查最终的立足点,还得回到现场证据这个最根本的基础上来考虑。所以现场出现的甲留在乙现场的脚印、乙留在丙现场的脚印以及丙留在甲现场的脚印,既然做痕迹鉴定的同事都没说那是伪造的,咱们就必须从这个基础上出发,去考虑自己的设想是否有合理性,甚至可以质疑这些鉴定结论是否存在误差和错漏……”
“我说方大队长,这里可没有领导在场,你不用像做报告似的铺垫一大堆套话吧?”秦楚楚急切想听他对“骑人”的推理,哪能忍受对方如此嗦,干脆打断了他的话。
方向哈哈一笑,说:“秦楚楚同学批评得对,是我嗦了。其实我的想法是,为什么背着凶手的人,从进入现场,再到离开现场,都必须是同一个人呢?”
秦楚楚“哦”的一声,跳了起来,抢着道:“我好像想通了!听我说。”
第三章 凶手给出的考题 二、
武秀波被害的现场,在一大片斜坡梯田的边缘上。两棵未被砍伐掉的大树,交缠着长成了一扇巨大、神奇的门似的,让人浮想联翩。
陶慧从两只大桶里不断勺出水浇在两尺见方的地面上,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重力实验并记录下数据。虽然这样耗时漫长的枯燥工作令人厌烦,但她却做得非常专注。呼啸的冷风把她的脸庞冻得通红,就像在一朵水墨的牡丹上突然泼上了鲜艳的油画颜料。
方向很久没有这样留意观察过别人了,但面前这个女人似乎明显有别于世界上的其他个体,自然吸引着他的目光。他突然惊觉,就在刚才,自己深藏内心的痛苦,仿佛消失了一小段时间。他强迫自己转开头,看见昨晚把案件推理得“体无完肤”的秦楚楚,正无聊地爬到了一处高坡上,不知在打量什么风景。
陶慧向他招手,看来实验已经做完了。
“陶慧,有结果了?”
陶慧看起来很兴奋,显然实验结果印证了她提出的观点。
“你看,每隔1个小时,我对水浸泡着的地面做的重力实验表明,随着泥土被水浸泡,同样重力的压力痕越深。”
秦楚楚大叫着“等等我”,也不顾弄脏衣裳,就像坐滑板似的,直接从斜坡上连梭带爬奔了下来,“陶姐,看你这高兴劲,这下能破案了吧?”
陶慧被她这一打岔,恢复了一贯的从容和平静,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吧?来,楚楚,你再踩一脚。”
秦楚楚走到一开始踩过的地面旁的湿泥上再次踩了一脚,印痕明显比先前的脚印深。
陶慧仔细测量了一番,站起身笑道:“如果用现在这个脚印的重力数据,来对比你在4个小时前的脚印,根据足迹判断体重的计算公式,你的体重就轻了5公斤左右。”
“什么?这不成了特效减肥药吗!”秦楚楚觉得还挺好玩儿的,看来在雨天、泥地的条件下,只要是用不同时间点的足迹对比,真的可以误导体重信息。
方向却一脸不可思议的问道:“勘验人员到达武秀波的死亡现场时,离他的死亡时间已经过去40个小时左右,这期间一直有雨水断续降下,如果才4个小时就可导致体重推论偏差达到5公斤,那么40个小时后岂不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陶慧笑道:“不能这样简单计算,因为时间越久,水向地下渗透的速度会越慢,泥土向下湿软的过程也会越来越慢。凭现在的技术手段,是很难做出这方面的精确计算的。不过,这件案子里,咱们已经明白凶手一定是利用了作案时的地面条件,不比勘验人员到场时那么湿软,由此伪造了其中某个被害者的脚印,成功的把我们引入了去探讨不能解开的那道逻辑考题。”
秦楚楚皱着眉头道:“这样,算不算勘验足迹的同事犯了大错了?”
陶慧摇头道:“千万不能这样说。足迹鉴定的标准作业流程,就是在现场做重力试验,然后根据重力试验的数据,去和足迹压痕来比较,最终推导出足迹人的大概体重。当时的自然条件就是那样,加上凶手令被害者背着他增加了重力,这一减一增,导致通过足迹计算出来的体重值的误差基本在正常的估算范围之内,因此没有引起勘验人员的怀疑,这不奇怪。我反而奇怪,凶手究竟是什么人,竟能估算到这一步?”
方向沉重的点了点头,又问:“就算凶手真的伪造了三个现场中、某部分被害人的足迹,那么关于负重导致的步态变化,为什么勘验的同事也没有提及?”
陶慧道:“首先,当然是因为对于体重的判断没有超出一个人正常的体重范围;其次则是因为勘验人员到达现场时,地面已经非常湿滑,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就会上身略前倾来保持平衡,这样和背着重物行走的姿势极其类似。这两个条件一结合,很难发现里面隐藏的真相。
我记得三个死者里面,只有最先死亡的曹小荣脚上穿的是一双崭新的鞋,对吗?和他体重相差不大、脚掌尺码只相差一码的刘金山是最后一个死亡的,从顺序上推理,凶手极有可能就是利用刘金山,在武秀波死亡的这个现场伪造了曹小荣的脚印。”
秦楚楚又把笔记本翻了出来,边龙飞凤舞地记录着,边头也不抬地说:“我来把整个过程梳理一下,你们听听有没有逻辑错误。
2月1日晚8点左右,凶手令曹小荣背着他进入曹死亡的现场,然后利用脚下垫着物品的方式,站在原地勒死了曹,再令一同在场的刘金山把他背离现场范围。接着在晚10点左右,进入武秀波死亡现场之前,凶手令刘金山换上一双与曹小荣脚上所穿新鞋子一样的鞋,把他背进现场,以杀害曹的方式杀害了武秀波。可是武秀波还在最后死亡的刘金山的死亡现场留下了足迹啊?难道这个足迹也是伪造的?”
方向想了想,道:“也许凶手不止一个人,而是两人以上伙同作案。如果是这样,在杀害曹小荣的同时,另一名凶手就已经押着武秀波提前在刘金山的死亡现场留下脚印了,然后押着武秀波来到这里。”
“如果还有另一个凶手,为什么没在刘金山的现场留下脚印?难道也是被背着去现场晃悠?”秦楚楚觉得方向的说法不太能让人信服。
陶慧道:“不排除这个可能。从三个被害人都存在两处不同地点脚印、且两处脚印没有明显差异来分析,凶手令进入曹小荣现场时,本来不需要背他的刘金山,也背负了相当的重物进入现场。这样才能尽量消除足迹之间的差异,也才让我们没能第一时间发现这里面可能存在的疑点,走上了去求解无解难题的弯路。”
方向突然说道:“等一等,如果死在前面的曹小荣和武秀波的两处案发现场,凶手可以令被害人背着他来去,从而不留下自己的痕迹,但是在最后一个被害人刘金山的案发现场呢?凶手杀害了刘金山,又是如何不留痕迹地离开现场的?”
第三章 凶手给出的考题 三、
陶慧柔和地语气流露出她特有的自信:“昨晚和你们讨论完,我一夜都没合上眼,就在考虑,如果我的推论成立,那么最后这一环,凶手是怎么离开现场的?后来干脆爬起来打开电视打发时间,恰好体育台正在播放滑翔伞……”
方向恍然大悟,抢过话:“刘金山的死亡现场是处高崖,拴着他尸体的那棵树,就长在悬崖边上,凶手可以利用拴他尸体的绳子爬上树,从树上纵身一跃……当然,是穿戴着降落伞之类的降落装置,跳下去逃离现场。勘验现场时,因为高崖壁边没有人爬上爬下的痕迹,所以就被我们忽略了这条只能去、不能来的路线。陶慧,你真是了不起!”
“哼!任他凶手如何聪明,最终还不都被咱姐昨晚坐那闲聊了一会儿,就识破了?陶姐,你现在就是我的偶像啦!”
陶慧却坚定地摇着头说:“凶手如果真是为了不被识破,就没必要设置这样一个操作难度异乎寻常的三处现场,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简单有效的犯罪方式杀害三名被害人。
而且,我推测,凶手在1月29号绑架了三名被害人,也是精心计划的一部分。他是冲着天气预报1月31日就将开始下雨在作着准备,很可能强迫曹小荣和刘金山进行了数十个小时的、行走姿势趋同性的训练,为的就是尽量做到伪造足迹能够成功。
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周密计划,得具备多么广博且精深的知识?又得耗费多大的精力?不知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似乎凶手在故弄玄虚之余,又担心侦查人员发现不了这些谜题般的线索,真是很奇怪的感觉!我总觉得,在这个三角形地域范围内,也许还有凶手故意留给我们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