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家养小首辅 >

第109章

家养小首辅-第109章

小说: 家养小首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武县就是这次推行的地方,县令孙海英为官清廉,受百姓爱戴。在接到上峰命令后,就将自己的亲信派往各乡各村广而告之,晓谕百姓。

    虽这些事当地里正便可以做,可各地里正便是乡绅之一,若是他们故意曲解朝廷政令,引起百姓的恐慌,是时闹出大乱,新政无疑会腹死胎中。

    即是如此,还是碰到了许多阻力,县衙之人前脚离开,后脚就有当地乡绅妖言惑众,说这次清丈土地乃是朝廷要加赋税。

    农人的赋税本就沉重,除了每家每户的人头税、田税,还有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

    尤其早些年朝廷颁布政令,体恤百姓,银粮皆收,有地方官为了牟利,只准百姓缴银为税,并不收粮。

    百姓为了缴税无法,只能在收到粮食的时候,将粮食卖掉换银。可每年收成之时,历来是全年之中粮价最低的时候,又有粮商勾通当地官吏刻意压低粮价,百姓平白要被剥削几层。

    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收来的粮食还不够缴税。很多百姓都弃掉农田,落为流民,抑或是拿着自家田地投献,寄身在乡绅之下,沦为佃户,才能苟且偷生。

    虽是近两年因为换了县令,情况已经好了许多,可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各地受了灾,朝廷都是要免税几年,供以百姓休养生息。而如今不但不免税,反倒要加税,甚至把各家开垦出的荒地都要计算上。

    要知道乡下几乎没有人家不垦上几亩荒地,供以补贴家里日常所需。这些田大多不是什么好田,产出也极少,可即使如此,也能让农人得以有个喘息之地。

    这种每家几亩不用缴税的荒地,是乡下一种心照不宣的老惯例,如今突然说这种地也要缴税,也容不得下面人不慌。

    阳武县大溪村,村头的麦场上集合了许多村民。

    一个庄稼汉打扮模样的人站在最前面,满是义愤填膺地道:“这日子没法过了!去年闹旱灾,各地死了多少人,后来才听人家说,不是朝廷不赈灾,是朝廷赈灾的粮食都被那些贪官污吏一层层扒皮了,等落到了我们百姓手中,一天三顿稀都不够。如今灾年刚过,家家户户刚有了收成,朝廷就弄了这么一出,这是想要我们老百姓都去死啊!”

    “谁知道是不是朝廷的政令,说不定是那些贪官污吏们搞出来的,就是为了剥削咱们的粮食。”

    “这马上就快到了秋收,这时候清丈土地,明摆着是冲着秋粮来的。我们不能让这些贪官污吏抢了咱们的粮食,我们不能让一家妻儿老小都饿死!”

    “咱们去县衙找他们要个说法去,若是没有说法,咱们就去府衙闹。”

第257章 第257章

    ==第两百五十七章==

    此事很快就被报去县衙; 孙海英知道后大惊失色; 同时也恨得咬牙切齿。

    在肃清县衙中被收买的衙役后,亲自出面拿了赵大户。

    事情被开封府所知,知府张盛亲自下了命令。

    赵大户挑唆百姓; 意图激起民变; 乃是十恶不赦之大罪。朝廷颁有明令,有恶意阻挠朝廷推行新政者; 情况严重可抄没家产; 判处斩首之刑。

    府衙亲自来了人,当众斩了赵大户,并抄没了对方家产; 其田地也被均分给附近百姓。

    有了赵大户的例子在,阳武县的其他大户们即使有什么幺蛾子; 也不敢随意乱使了。县中清丈土地进行的很顺利; 赶在秋粮下来之前,清丈土地的事宜已全部完成,县衙下了告示说; 今年秋粮的赋税就按新法收。

    不光免除了人头税; 还将一切苛捐杂税全部免除,并入田地税中,并承诺永不加税。

    一时间; 百姓人人拍手称快; 都唱着新法好。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此事自然被附近几个县里的百姓所知; 得知阳武县的百姓今年要比自己少缴许多赋税,其他县的百姓们都坐不住了。

    不时有人风闻消息,亲自赶来阳武县观望,见当地百姓个个喜笑颜开,再听他们细细述说,那心啊就像猫爪了似的。私下里议论纷纷不说,还有人耐不住问上所属县衙。

    一问才知,新法确实正筹备中,不日就会施行。

    可这个不日是多久?于是附近几个县的新政,竟是被人催着施行的,都想赶在缴税之前施行新政。

    自古以来,人心所向者无敌,在经历有人大肆宣传阳武县之事,许多目不识丁的百姓都知晓这新法是朝廷惠及百姓,损害的是那些大户们的利益。

    而一切阻挠新政的,都是大户们施展的阴谋诡计,万万莫要相信。

    在这种情况下,新政的进行的非常顺利,虽期间少不了有人干涉,可有铁血手腕也不惧这些。

    这些说起来简单,实则难之又难。

    晓谕百姓是其一,避免百姓受人蒙蔽是其二,而这些当地大户关系盘根错节,少不了有亲戚什么的在做官。清丈到自己头上,就会托人走关系走门路,托人带话给当地主持新政的县官。

    大昌是个人情社会,免不了会面对这种问题。人情加上前程的威胁,上上下下所受到的压力,都是前所未见的。

    幸亏开封有张盛这个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府台,而去年河南落马了一批官员,又补了一批新进官员。

    这些官员年轻有志,身上的棱角还未被世俗磨光,他们从小受圣贤书教诲长大,还是懂得礼义廉耻,懂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理。

    其实并不是每个官员天生就是贪官,而所谓的贪,是需要合适的土壤让其生根发芽。这些官员初入仕途,被省去了这一道程序,由这些人来推行新政,事半功倍。

    当初薛庭儴将这些人安排来河南,本意并不是为了谋求此事,只是来到此地赈灾,见到当地乱象,不免生了怜悯之心。

    也是有感张盛此人的刚直,与难得的清正,特意伸了一把援手。

    在收到开封新政进行的很顺利的消息后,他万分庆幸当初之举。

    不过这庆幸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就投入忙碌之中。

    如他之前所言,这一战不过刚刚开始,新政可以推行,也可以阻挠,而大昌疆域辽阔,在还没

第258章 第258章

    ==第两百五十八章==

    其实这种诡异的现象追根究底; 不过是读书人对待读书人格外优待。

    薛庭儴闲暇之余; 曾给当下的人划了分类——读书人、不是读书人,以及皇帝。

    皇帝需要统治江山,便需要帮手; 读书方能明理; 所以读书人管理着下面没有读过书的那群人。

    皇帝需要专治,而读书人需要权利; 这种权利最好是越大越好; 也因此形成种种怪相。

    所谓的清廉如水,两袖清风,这种本来是形容人非常穷困的词语; 在以读书人为主流的群体中,其上限便是指这个官员不贪。

    可不贪不代表穷; 这又要扯到《优免则例》之上。

    前朝有清廉贤相徐存斋; 告老还乡后被查出占地二十四万亩,今朝有两袖清风殷子虚。殷家所占之地虽没有二十四万亩那么多,但几万亩是肯定有的。

    禹县殷家处事一直低调; 这次大抵也是狗急跳墙; 才会找人借故打了张盛。仗得是殷湛的势,仗得也是就算你心知肚明,却根本抓不到把柄。

    “那你打算怎么办?”

    “明天我就去找殷湛这老匹夫谈谈。”

    呃; 招儿不知该说什么了; 总觉得自打推行了新政; 他就越来越粗鲁了。

    次日; 薛庭儴专门让人盯着殷府,知晓殷湛回到家中后,才上门拜访。

    殷湛不负他清廉之名,三进的宅子,还是上面赏的。家中器物一概陈旧,让人简直不敢置信这是一个正二品大员的宅邸。

    “薛大人登门造访,不知所为何来?”

    “自然是有事造访。”

    殷湛虽比薛庭儴年长许多,但并未摆架子,而是将之请坐下来。

    待下人奉上茶,薛庭儴轻啜了几口,他才问道所为何事。

    观其面色和蔼含笑,实在不像做贼心虚之人,不过薛庭儴心知这些老狐狸都是惯会装相的,也没有被迷惑,而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在薛庭儴说话的过程中,殷湛便面露怒色,及至他说完,对方终于按捺不住怒道:“不知薛大人说此事是出自我殷家人授予,可是有凭据?无凭无据,怎生就把这脏水往我殷家头上泼。”

    “这还需要凭据?殷老大人您岁数也不小了,在朝为官几十年,这其中的道理还用得着本官一个后生晚辈来提点您?”

    殷湛被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边冷笑道:“看来薛大人是一定要将这事硬栽在我殷家头上了?好大的气势!好霸道的作风!”

    薛庭儴笑了起来:“殷老大人您说本官霸道也好,强势也罢,但今日前来确实是为好意。其实本官完全可以不来这趟,又何必来找您的不痛快,就算新政推行碰上阻碍,本官可以奏明陛下,以陛下革新之决心,殷老大人在这场事中讨不了好,只会被陛下误会您故意带头与他作对。是时您被落了面子,新政照样进行,干本官何事?可本官为何会来这趟?”

    说到这里,薛庭儴停顿了下,含笑的眼看着殷湛。

    殷湛老脸紧绷,面无表情,只有微微闪烁的眼神,暴露了他内心深处得不平静。

    “因为本官不想让那有些人,把殷老大人顶在前头当枪使,所以本官偏偏不照着他们的思路来,所以本官才会不请自来。也是不忍看到殷老大人一辈子为官谨慎,一世英名坏于后辈之手。

    “其实本官之前就有耳闻,殷士一门家风谨慎,晚生后辈也个个好学上进。这次那开封知府张盛在殷家门前被人打了,事情传到本官耳中,本官第一个就不信这是殷家人干的。料想定是有那魑魅魍魉之辈,暗中动了坏心思,故意怂恿了您老家中的后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