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伏藏师 >

第483章

伏藏师-第483章

小说: 伏藏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轩曾经瞻仰过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旁的新寨玛尼堆,那是由25亿多块玛尼石堆积而成的,世界最大,已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历经300多年的日积月累,这里的玛尼石还在以每年30万块的速度不断增加。这些经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大的如同桌面,小的仅如鸡蛋,上面均镌刻着佛像或经文,最常见的当然是藏文“六字真经”。

    新寨玛尼城建于公元1715年,奠基人为第一世加纳活佛宗求帕文,所以也称为“加纳玛尼堆”。据有关史料记载,加纳活佛是康巴人,他曾在峨眉山和五台山修行,后周游朝拜藏区各圣地,200多年前来到新寨村时,发现了自然显现六字真经的一块玛尼石,遂以此为缘住在该村,同僧俗群众一起刻凿玛尼石度过了一生。

    新寨玛尼堆历经300多年不断垒堆,目前已形成一个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3米、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一座**场、一座大转经堂、两座佛堂、10个大转经筒、300多个小转经筒、十几座佛塔和包含25亿多块玛尼石的“石经城”。

    这种人类艺术的结晶,已经不再仅仅属于藏地、藏民,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你心里在想着一个地方?”那僧人问。

    林轩淡然微笑,不跟随僧人的话题,以免被对方的意念操控。

    “新寨玛尼堆?”那僧人又问。

    “是又怎么样呢?我们此刻在欧洲柏林,又不是在中国大陆的青海?”林轩反问。

    新寨玛尼堆在新中国建立后并未被改动,仍旧保持原貌,所以就算僧人来自七十年前的大雪山,当时看到的玛尼堆跟现在也没有什么区别。

    “那是个好地方,包罗万象,独立于时空之外,任何人进入那里,都会被深深感化。”僧人说。

    林轩有很多问题想提出来,但始终都保持缄默,免得暴露思想的破绽,令对方控制局面。

    他是普通的汉族人,而僧人是藏传佛教中的修行者,恰好可以借助玛尼石堆的力量向林轩形成强大压力,如同鱼在海洋之中可以轻易吞噬水手那样,是借助了大自然的神秘之力。

    正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僧人保持了“地利”,而林轩则在“天地人三才”中一个都不占。

    “你同意我的观点,对不对?”僧人又问。

    林轩轻轻点头。

    “那么你来看,这里的玛尼石墙是不是跟新寨玛尼堆有某些共同之处?”僧人立即追问。

    林轩用眼角余光打量石墙,那僧人随即说:“你放心看,没有人会趁机袭击你。我敢说,只要看懂了这石墙,你也就读懂了我的来意。”

    “好。”林轩点头,后退两步,放眼看那石墙。

    世所共知,玛尼堆是由刻满藏文和多种图案造像的石块组成,它凝结着藏族工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雕刻造像的玛尼石丰富多采,内容广泛,有反映本教拜物意识的龙、鱼、日、月画像,各种鸟头、兽头人身像,雕刻得奇形怪状,活灵活现;也有反映佛教意识的释迹、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妙音女神、度母、大威德金刚、力土及各种护法神像、天王像,刻画得浑厚有力,栩栩如生;也有着意刻画宗教史上有名人物的造像,如宗喀巴、莲花生、文殊等像。

    藏地各处的玛尼堆内容大同小异,但雕刻工艺、石头材质却又明显差别。有经验的僧人或游客只凭眼睛看,就能知道一块玛尼石来自何处。

    “你可以拿起一块石头来,仔细看。”那僧人提醒。

    林轩有些迷惑,因为他看这些玛尼石的绘画风格跟新寨玛尼堆十分相像。

    在新寨玛尼堆,玛尼石的雕刻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早期线条比较简单粗矿,只注重整体形态的刻画,而晚期的雕刻则线条流畅自如,逐渐细腻,开始注重细部表情的刻画。尤其是从1900年以后堆上去的玛尼石,每一块都是精美的绘画艺术品,其中不乏藏地、汉地绘画大师的呕心沥血之作。

    从内容上划分,早期玛尼石上多采取平面浮雕、剪底阳刻,多雕刻一些本教崇拜的鸟、兽、日、月、龙、鱼和佛教的护法、金刚等,而晚期的则是线条细刻,着重刻画人物花草,比较注意装饰,并把丰富的世俗生活融入了作品中。

    之所以新寨玛尼堆能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藏地其它玛尼堆没有这种殊荣,就是因为其历史悠久,包容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兼收并蓄,如同海纳百川一样。

    林轩用心看了几分钟,心头越来越迷惑:“为什么这里的玛尼石墙看起来跟新寨玛尼堆如此相似?总不会是——”

    他想到了藏传佛教中一种近乎神话的功夫,但那是早就失传的神功,现代人只听过名字,从未有人掌握过。

    那种功夫,全名叫做“沧海桑田斗转星动乾坤大挪移神功”。

第三百六十四章 只求真相

    如果有那种功夫,瞬间将新寨的玛尼堆转移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是问题。

    “你看懂了?”僧人问。

    林轩拿起一块颜色陈旧的玛尼石,看着上面刻着的一尊八臂护法金刚。线条缝隙之中,泛着淡淡的碧光,那是天长日久留下的干苔藓痕迹,完全是天然形成,无法作假。他把玛尼石放在鼻子下,使劲闻了几次,确信这石头是来自新寨玛尼堆的。而且不出意料的话,是来自七十年前的那个古旧玛尼堆。

    那时候,藏地仍然处于半封闭状态,没有这么多的公路、铁路、机场,生活节奏缓慢,就像这些长了几百年的苔藓一样,仿佛游离于时间之外,成为雪山上的世外桃源。

    玛尼石上的独特味道能让人的心情变得无比安详,尤其是历史悠久的石头,用手指轻轻摩挲时,似乎立刻闻见了百年前将它放在玛尼堆上的人手心里的汗味。

    “你好厉害。”林轩由衷地说。

    “你能看懂,也不简单。”僧人说。

    林轩看不出把玛尼堆挪移到此地有什么意义,毕竟纳粹党魁罪不可赦,必须要被盟军送上断头台,才能平息天下人的愤怒。

    “你保他?”林轩问。

    僧人摇摇头,目光幽远,没有立即回答。

    按照普通人的善恶观念,纳粹党魁犯了罪,就必须以命抵罪,因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种族屠杀记录。

    那个地方有“死亡工厂”之称,建造于1940年4月27日,由纳粹德国亲卫队领导人希姆莱亲自督建。纳粹德国在1942年1月20日举行的万湖会议通过“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所以,纳粹犯下的罪罄竹难书,任何企图帮助他们的人,都是人类的公敌。

    林轩面对一个懂得“乾坤大挪移”的敌人,实在不敢掉以轻心。

    “你不保他,所为何来?”林轩又问。

    “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以河流为经纬,以山川为棋子,雪山为白子,秃山为黑子,你看得透吗?”那僧人问。

    很久之前,林轩就知道“藏地山河一局棋”的传言了,如今再从僧人嘴里说出来,让他心里一惊。

    “下棋,必须选择得失。看懂得失,才能从容。”僧人低声补充。

    这些道理如果说给苏联克格勃去听,恐怕没人有耐心听下去,因为几公里之外的战壕里伏着的,都是跃跃欲试活捉纳粹党魁的特种兵精英。只有林轩愿意听,也极力想听懂僧人话里的深邃含义。

    纹枰论道,讲究的是“大局观”。高手从不拘泥于一子一地的得失,始终放眼全局,才能最终求胜。

    林轩懂棋,但又看不穿纳粹党魁在这局棋里的角色,额头渐渐地渗出细密的汗珠来。

    “我带他走,结束这里的事。”僧人说。

    “带他去哪里?”林轩问。

    “你知道。”僧人回答。

    林轩当然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是起因,而远在蜂巢宇宙、多维空间里的才是结局。

    “我知道已经自己知道的,但我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林轩说。

    “知道那些是没有意义的。”僧人的话仍旧是奥妙难测。

    突然间,就在他们的右侧,一小队苏联士兵弓着身子扇面形杀出来,一场冲突迸发在即。

    林轩一闪,挡在僧人前面。

    潜意识中,他是战士,任何时候都不惧怕战争冲突,必须要保护平民的安全。

    “不用担心,他们进不了这里。”僧人长叹。

    果然,那队人马只前进了不到一百米,就茫然停步,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了。

    关于柏林之战,历史资料中如此描述:

    纳粹党魁自杀后,苏军攻占国会大厦的战斗还在地进行着,第3突击集团军第150步兵师是最接近国会大厦的部队。1945年 4月30日下午6时,苏军再次向国会大厦发起冲击,与2000名德军展开战斗,争夺每一个楼层和每一个角落,逐渐粉碎了德军的抵抗,一层楼一层楼地与德军搏斗。21时50分,苏联英雄米哈伊尔。耶果罗夫中士和麦利唐。坎塔里亚下士将苏联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

    这种战斗状态中,防守一方会占很大便宜,纳粹的战斗力应该高于苏联红军,所以红军方面的损失相当大。

    在苏联国内的二战史里,详细记载着伤亡情况,通向胜利的道路几乎就是由士兵的尸体堆成的。

    林轩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这样血肉横飞的一幕,毕竟在冷战时期很少有大规模的地面部队交锋,大部分都是通过空中轰炸来解决问题。

    他记得,一度德军试图派遣官员出来谈判,但被苏军领袖严词拒绝了,具体时间应该是30日深夜,德军通过广播请求临时停火,要求与苏军进行谈判。5月1日凌晨3时55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打着白旗钻出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苏近卫第8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谈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