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前-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孟约写的信,宣庆帝下午就收到了,拆开一看,哭笑不得:“敏敏,阿宥看来是真的很喜欢画画。”
“他哪是喜欢画画,他那画功,也就勉强能见人,画个本子还成,真要画什么传世之作,哪有他什么事。”
“看这信写得乱七八糟,就知道阿孟肯定都被他吓傻了。”宣庆帝把看完的信递给萧皇后。
萧皇后接过,笑着摇头说:“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
“我回个信给阿孟,让她顺其自然,阿宥要是真喜欢,教他一教也可以,是人,就难免会有点爱好。”就是宣庆帝,不也是十分爱看戏么,戏迷票友可不是看看戏就算完的,宣庆帝还很能唱上几句,虽然只是因为爱好,但唱腔还挺好。
“好比陛下时不时要唱几句。”
“太祖还爱下厨房呐。”
大明的天子,就没有不私下琢磨自家的小爱好的,画画写诗这种算平常,像太祖那样爱下厨的也不是没有,宣庆帝爱戏也不算什么,爱好奇葩的大明天子大有人在。相比起来,宣庆帝觉得他家小阿宥,其实还算正常。
小剧场:
太祖:哪只眼睛见朕爱下厨了!
臣工:所有人,所有眼睛。
太祖:呸,瞎扯谈,朕那是想做点家乡美食,排遣思乡之情罢了。
臣工:从南方的甜豆花到北方的咸豆花,从乱炖到佛跳墙,从汤包到粘豆包,从酸菜到梅干菜,竟然都是陛下的家乡美食……陛下的家乡地域有点广啊!
太祖:好吧,朕确实爱下厨。
第二七五章 天竺少女
不管是历史上的明朝,还是这个《三醮》故事里的明朝,最扎眼的特产就是各种爱好广泛的皇帝。历史上的明朝,有几十年不上朝也没亡了国的皇帝,有酷爱炼丹的,有喜欢干木匠的,有美食达人、社交达人,还有工作狂魔和杀人狂魔。除两大狂魔,基本上都不怎么务正业,一门心思把小爱好发扬光大。
这个被穿越者太祖改变过的明朝,与历史上的明朝唯一不同的在于,这里的皇帝有小爱好,也务正业。关于世界本身的自我修正性,孟约曾经把自己绕进去过,所以对于此类问题,她基本一笑揭过,不往深里想。
当南京发来的信函让孟约顺其自然,偶尔指点一番时,孟约就把这事揭开。管他呢,反正这里的大明看样子是亡不了的,至于是不是真的还会有那样一个五百年后……
借用太祖一句话:有也别烧给我,自个儿留着吧。
孟家通电之后,闹出不少有意思的小事,一时半会儿倒也没暴露出什么问题来。乡邻们的关注也渐渐从电灯转到打鼓人的新戏《巨星》上,因为朱载宥这个“内线”,已经把《巨星》的一部分内容泄露出去,他还泄露得格外有技巧。说不能吊人胃口,得年后做开箱戏演的少年,转眼就打算把人的胃口吊上好几个月。
“他要是不学好算谁的?”
王醴笑道:“算他自己的。”
“嗨,不说这个,随他去吧,反正亲爹亲妈都说其自然。”孟约自觉没有替爹妈管教人家孩子的资格,还是听人家爹妈的吧。
这天工学院又赶着饭点来,打算给孟家安装风扇,为了吃到更可口的饭菜,别的不及管,一来就先把厨房要用的排气扇安好。厨房里的仆从一用,简直惊为天人好么,原本一到做饭,整个厨房里烟薰火缭,要不是呛人,跟香火旺盛的道观寺庙简直一模一样。
厨房做饭的时候,除在厨房里干活的仆从没办法,别的仆从这时候是断不会来的,能生生呛死人孟约喜欢吃有点辣的。油和辣椒的相互作用,连厨子都有些受不了,更别提其他人。
排气扇一装上,每个灶头一个,立马不一样,整间屋子里的油烟不能说被排得一干二净,却是瞬间就感觉这厨房从地狱回到了人间:“这比灯还敞亮!”
本地乡音里,“敞亮”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有漂亮惬意等多重意思,当然也可以代表原意。用在此处,大概是惬意的意思。
“工学院的院士们真是能人呐,什么都想得到,这可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诶,这样的话,不是也能用来吹火?”有些菜非猛火不行,这年月还是全靠嘴吹的,用长竹筒往灶里猛吹,一通吹下来,绝对整个人从内而外都能得到质的升华。
“照这样看,真能行。”
“咱们厨房呐,还得用几块冰对着吹,光有排气扇吊扇还不成,有冰才能凉爽下来。”
“要是能有个直接吹出冷风来的风扇就好啦。”
孟约:有,空调。
原来不止科学狂人们脑洞大,广大乡民脑容量也十分充足嘛。
用上了排气扇,厨子厨娘做的菜果然更美味些,也许是心情舒爽了,平日里厨房又热又呛,再好的手艺也不能百分百发挥出来。现在不呛人又凉快下来,自然能沉下心来好好琢磨,至少不用担心汗掉锅里不是。
吃过饭安好风扇,工学院的助教领着学员去四下问,有没有人家想要尝试一下率先通电的。在孟家安全通电快满两个月的时候,工学院开始计划在左近选个二三十户人家通电的事。当然,今年是不成的,少说也得等明年开春后才能动工。
眼见秋深冬将至时,亳州的旱情终于得到缓解,既是天公作美,也是自来水终于接通。正当人人都沉浸在愉悦之中时,忽然海上风来,几股台风先后带来一**冷空气,整个大明瞬间由秋转入冬,一点征兆也没有的连下几场大雪,原本还盼着菜地里能有点收成的农人,眨眼便陷入叹惜失望中。
好在大明疆域广,种的菜蔬经海运再转蒸汽机车运输,倒勉强能满足日常所需。
“这才十月初,雪这样下得去,恐怕今年会格外冷,新疆的棉花今年还减产了……真是多事之年啊!”孟约觉得王醴这知州做得真不容易,一上任就春夏逢旱情,秋冬逢冰雪,还都是数百年不遇的那种。
其实,这些年,大明的地方官都是这么过来的,根本没有一点让人喘口气的时候。好在也正因为如此,地方上早有一套成熟的应对策略,就是棉花减产,冰雪盖冻,也没招致什么乱子。
但是,就像晋王朱既彰说的那样,越是人们不觉苦,才更让人清醒地认知到,他们经受了怎么样的苦,以至他们习以为常。
“蕃地年年丰收,倒也无碍。其实内阁早有迁丁的条陈,但故土难离,即使蕃地再如何肥沃,再如何撒把种子下去也能丰收,也无法让乡民割舍种在骨子里的根。即使在蕃地耕种多年,也少有人把家安过去,所以,迁丁的条陈到现在也没真正施行。”且,把人从故土迁走和赶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以,迁丁难。
“等以后路轨通了,完全可以让乡民们在蕃地肥沃之处安个家,在肥沃处耕种,在故土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原来交通带来的便利还有这个,怪不得说“要致富先修路”,要让人不宥于天灾,看来也是得先修路。
事实上,大明的第一条路轨,便是修往大明最近也最肥沃的蕃地天竺。
嗯,也就是以后的印巴等南亚国家疆域,在那里有广阔无垠,如黑金般肥沃的土地。天竺本是古称,其实在唐以后,就已经有印度这个说法,恢复古称是太祖折腾的,孟约估计着是因为天竺少女?
不过,这条路轨,今年六月份才刚通车,现在还在试运行,大约就这俩月能投入运营的样子。这是为了赶着让在天竺耕种的大明子民能尽快回乡,不必翻山越岭,再受路途遥远之苦。
所以,咱们加快修通路轨的脚步吧,小明!
第二七六章 威伏远邦,武慑四海
即使在冬天,大明的蕃地天竺,气候环境也十分宜人。以往每年,到过年该返乡时,在天竺耕种的大明子民,都会早早聚焦起来,结成车队一同返乡。他们每年为返乡过年,要经历长途的跋涉,最远的要行近两万里,近的也少说七八千里地。
这些年,为返乡,在天竺为大明免于饥荒而勤恳劳作的农人们,都要提前数月做准备。到今年,大家伙儿却都不慌不忙,因为今年,官府为他们能顺利返乡特地开通了专列,他们要做的就是提前几天收拾好行礼,赶早个把时辰到蒸汽机车的停靠站等候。
“会不会来哦,听说北边南北都冻上了,那蒸汽机车能不能开得过来?”
在天竺不仅有农人,还有负责地方的官员:“只管放心,我都坐好几回,就算迟点也不会不来。早两个月,就有公函发我这儿,依人头一一造册,都安排了座。且同乡都会安排在一个车厢,到时候下车也方便,车上还供饭,虽然简便点,但是热乎的,不必就凉水啃干粮。”
“那敢情好。”
在现代,不管陆运还是空运,晚点成风,大明的蒸汽机车倒是提前预留出可能误点的时间,所以基本能准点到站。古里是南京通往天竺的终点站,蒸汽机车带着“呜呜”的汽笛声远远驶来时,所有人都站在车站里引颈而待。
远处,白烟袅袅,约摸一刻钟左右,蒸汽机车在一片白雾中驶到众人眼前来。那冰冷的钢铁车厢根本没有做涂装,看起来委实有点像个怪兽,还是个吞云吐雾的怪兽。
众人:这玩意儿……不吃人吧!
“诸位,车已经停稳,可以上车了。”乘务员从上边下来,根本不见人上来,他们也已经习惯了,很熟门熟路地跟人解释,“放心,我们这车,只吃煤,不吃人。”
有人打上边下来,还活蹦乱跳的,众人试探着往上边走,这吞云吐雾的怪兽没半点动静,可见还算听话。慢慢地,有人进车厢,车厢里通了灯,现在是白天,自然没开,倒没人因为灯而惊奇。不过乘务员十分老道,现在不惊奇,到晚上亮起来的时候也要惊奇,他已经准备好说辞与众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