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穿越之民国明珠 >

第15章

穿越之民国明珠-第15章

小说: 穿越之民国明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事务所考虑到这个专利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据他们所知,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虽然各种愚昧和落后,但是在医药上还是有他们的独到之处的。

    所以找那些制药商人筹集了一笔钱,派了一个精明干练的中年律师泡利先生,前往中国找人。

    泡利先生第一站先是到了上海,开始登报纸找人。

    一连几天大有收获,每天都有不少手持报纸来找他的人。

    大部分都是给他推荐中国的名医圣手的,也有上门来毛遂自荐包治百病的江湖帮派。

    泡利先生也见了几个传闻的中国名医,听他们说的云天雾地:

    什么阴阳调和,什么五行金木水货,针灸拔罐,望闻问切。

    泡利无从判断,只好给总部发电报,请求他们派一个专业的鉴定人员过来。专业的鉴定人员还没有等到,多年混在上海租界的英国老乡们给他提供了一个线索:

    “山东是个大地名,平安是个小地名,山东平安先生,应该是一位居住在山东平安的著名医生。”

    不得不说,这个推断已经无限接近于现实了。

    泡利先生也觉得很对,所以就从上海买了船票,到青岛下船,租赁了汽车和向导,一路直奔山东平安县而来。

    泡利先生满心里都是那位著名医生,山东平安先生,自然不会在乎路上遇到的什么马车队,更不会留意马车队里有个小女孩在掀开帘子看他。

    泡利先生一路奔驰到山东平安,马上通过一位和气的县长绅士先生,联系到一位在英国游学过的医生。

    这位前门牙都是用黄金镶嵌的(正版门牙被周大少爷打掉了)医生,很殷勤的给他介绍了几个本县知名的名医圣手。

    名医圣手们给他背诵了一通,阴阳调和,五行金木水货,针灸拔罐,望闻问切,卖了几包消炎止血的石灰粉给他,然后恭敬的送他离开。

    不得不说,这位泡利先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要早个一二十年,本地教派和洋教士之争的时候,这片地方是杀洋人杀二毛子最厉害的。

    这位泡利先生算是进了土匪窝了,进了土匪窝还能安全出来,还进行了一笔非常公平的交易,花两百英镑买了几大包石灰粉。真是太幸运了。

    虽然泡利先生回到上海,见过总部派来的专业人员后,独自关门哭了一会儿。

    但是,在几十年后,每当提起,自己到过大名鼎鼎的山东平安博士的故乡,这位泡利先生还是蛮自豪的。

023上海外祖家

    小桃把洋铁皮热水瓶里的水倒进铜盆里,想让张美溪洗把脸,一转头,就看见自家姑娘歪在头等舱的卧铺上睡着了。

    只好去帮自家姑娘脱鞋。

    在青岛和张太太告别是极辛苦的事情,直到这艘大洋船开船的汽笛响过三遍,张太太才一步三回头的下了船,两只眼睛都是红肿的。

    小桃真是不明白,既然张太太这样不舍得女儿,又那样喜欢上海,干嘛不跟了去,直接回一次娘家那?

    这艘德国大洋船的速度极快。

    只过了一天两夜,张美溪就在小桃的照顾下梳洗完毕,脸上擦了双妹的雪花膏,唇上点了丹琪的唇膏,扶着小桃的手,下了轮船。

    码头上早早就有四舅五舅两家人等着,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都是看过相片的,很容易就认出来了。

    四舅母和五舅母,还有四五个表姐妹,团团围住张美溪,赞不绝口。

    四舅家单是小汽车就出动了四辆,一字排开,特别有点浩浩荡荡的味道,张美溪自然是陪着四舅母坐了头车走了。

    后面负责行李的管家就着急了,

    “你说什么?三十多只箱子?那就找力工吧,码头上倒是好找。”

    一个穿二蓝布马褂的管家听了张家的行李数目,在大冬天里擦了一把冷汗,心里暗骂:

    “六姑太太果然是嫁了乡下土财主,这么多行李,不会连锅碗瓢盆都搬来了吧!”

    汽车一路到了四舅家在洋泾区珊瑚园十六号的公馆里,又重新见过礼,饮茶吃饭,一片欢声笑语。

    张美溪外祖家姓黄,过世的外祖父黄老太爷,籍贯上海县锦屏镇,做过几任知县的。嫡妻生有三子后过世,继室王氏,也就是张美溪的外祖母,也过世了。生有两子两女。

    张美溪的母亲张太太,就是黄家的六姑太太。

    母亲张太太和她嫡亲的四哥关系最好,五哥其次,所以张美溪是直接住到四舅家里来的。

    四舅家在珊瑚园的这座公馆是三层的英式小洋楼,前后都有大花园。

    张美溪在三层分到一个房间,挨着四舅家嫡出的四表姐和五表姐。

    周家的三个少爷,给安排了一间内外套间的客房,至于张家的管家和周家的兵丁们,就要分散到四舅家和五舅家的下人房来住了。

    周二少爷抱拳弯腰行了一个礼,笑呵呵的说话:

    “不麻烦黄家舅母了,我们已经预定好了,住山东的会馆。”

    黄家五舅母就眼睛睁大有点大:

    “住会馆,要钱的类。”

    要说起来,这个周家和黄家的关系可就远了去了,周家的几位少爷到上海来读书,实在是用不到黄家来管的。

    所以周家二少爷就是极为礼貌的通知了一下黄家,就招手要走了。

    周大少爷高冷男神范的并不说话。

    周三少爷憨憨的倒是有点恋恋不舍,终究还是跟着他二哥走了。

    周家少爷一走,管家和兵丁们也都哗啦啦跟着去了,三十多只行李箱一下子就去了二十多只。

    黄五舅母没有来的一阵心痛,躲了下脚,就又回头去看外甥女带来的礼物了。

    张美溪带了八样礼物,都是山东当地的土产。

    孔府私酿,东阿阿娇,张夏杏干,平安大花生、平安大枣,明水稻米糕,大明湖蒲菜,平安县手工风筝。

    到了晚上,黄五舅母把分给自家的一份带回家里,一面暗恨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一面又拣着能久放的几样仔细收了起来,想着过年的时候送人也体面。

    黄五舅母嫡出的女儿,黄家六小姐今年十一岁,穿了件苏绸的棉旗袍,外面披了羊毛的披肩,伸手拿了一只杏干:

    “呀,好吃。”一会儿又伸手拿了两三次。

    黄五舅母就拿手狠狠的点在女儿的脑门子上:

    “你爹不争气,你也不争气,就知道吃,六姑太太嫁了乡下的土财主,四房这些年买卖东西,沾了多少便宜,别的兄弟就说不着了,你爹可是和六姑太太也是嫡亲的兄妹,这些年了,有什么?拿这些便宜东西糊弄我们。”

    黄五舅母拿帕子擦了一把并不存在的眼泪。

    黄六小姐才不管她母亲唠叨,又伸手去拿了一块稻米糕。

    其实已故的黄老太爷治家有方,黄家这些年在上海很是过的去。兄弟五个,公共的产业就有两家纺织厂,一家面粉厂。说到私产,每家也有一两处房产,黄五爷是紧挨着他四哥住的,珊瑚园十七号公馆。黄家的太太们都是门当户对的,嫁妆也丰厚。

    黄五舅母收拾完了东西,就更腾出功夫来教导女儿,历声制止了六小姐吃东西,又把手指头点到她脑门子上:

    “你给啊拉听好了,你也老大不小了,这次你表姐美溪过来,你一定要跟紧了她,一定要和她做朋友,做朋友,晓得不?”

    黄六小姐一片懵懂,但是为了免遭她母亲一指禅的迫害,立刻乖乖的点了几下头。

    黄四爷家的四小姐和五小姐也得到了同样的任务。

    黄四舅妈说的就更好听些:

    “你们就把美溪当你们的亲妹子,多带她玩。只要她高兴了,你们爹就高兴了,以后你们好处多着那,想买什么只管问你爹要。”

    四小姐和五小姐拉了手说悄悄话:

    “这个乡下表妹太土气了,你看她穿的那个衣服,梳的那个头。”

    “乡下人啦,都是这个样子的,改天带她看看衣服,香水,我们也顺便买一些。”

    “这些都送过了,咱们一年下来,给六姑太太送的东西都数不过来。”

    “那这个美溪表妹怎么不用?”

    “怎么不用?那是你看的不仔细,她脸上擦了油的,大约是蜜丝佛陀,也许是双妹。嘴巴上也点了口脂,不是丹琪就是广生行。”

    “哎,那她也不是不懂啊,怎么穿的那个衣服?”

    “她们乡下规矩多,守孝的人不让穿好的。”

    “这样说就明白的拉,就带她去百货公司,电影院,乡下来的,好哄的拉。”

    张美溪车船劳顿这几天,就没有读书看报,安静下来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几天的报纸都翻了一遍。

    然后沉思片刻。

    拿起钢笔,一口气写了好几封英文的信件,有给英国科学报社详细论述青霉素的特性的投稿。也有给瑞葛律师事务所告知他们自己的近期地址的,还有一封,给著名的女科学家玛丽夫人,问她有没有兴趣来中国一趟,看看自家的夜明珠。

024乡下表小姐美溪日常上

    小桃敲了三下门,听到里面让进的声音,才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大小姐,咱们管家送来两封电报。”

    张美溪从梳妆台改装的书桌旁站了起来,伸手接过小桃手中的电报纸,嘴角带着笑。

    小桃见大姑娘没有反对,在心里暗暗的夸赞了一下自己,真是个机灵贴心的丫头啊!本来老家都是喊大姑娘的,可是这里都喜欢叫表小姐,还有种洋叫法,密斯张。

    小桃就果断改口叫了大小姐,入乡随俗呀。

    张美溪实在是不介意这个,知道是叫自己就行了,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叫大姑娘就是山东乡下土妞,叫大小姐就是上海洋派高大上了?一百年后,叫小姐会遭人白眼,叫大姐会伤了人家装嫩的玻璃心,扯来扯去,又改回了叫姑娘那。

    电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